第三章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ppt课件.ppt
《第三章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ppt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ydrogeochemistry 水文地球化学,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球化学课程组,第三章 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Company Logo,本章内容,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 3.2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 3.3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3.4 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3.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数据处理,Company Logo,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分类 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按其存在形式和数量可分为四组:(1)大量组分 决定水化学类型,一般含量大于100mg/L,主要是常规的离子形式,Cl-、SO42-、 HCO3-、 CO32-、Na+、K+、Ca2+、Mg2+等。 另外H+、NH4+、NO2
2、-、NO3-、H3SiO4、Fe3+、Fe2+等也列入大量组分。,概述,Company Logo,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分类 (2)微量组分 不决定水化学类型 ,常见的是Br、 I、 F、 B 、Mo 、Li 、Cu、 Pb 、Zn、P、 As、 Sr、 Ba 、Ni 、Co等数。 (3)放射性组分 U 、Th、 Ra、 Rn等 。 (4)气体组分 N2、O2、CO2、CH4、H2S、H2等。,概述,Company Logo,一、氯离子(Cl-) 1、迁移性能 Cl-具有很强的迁移性能,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1)不形成难溶化合物 (2)不被胶体所吸附 (3)不被生物所吸附 2、分布规律 地下水
3、中的Cl-含量随地下水矿化度的增高而增高。在高矿化度水中,占阴离子首位,形成氯化物水。 3、来源 (1)有机来源 (2)无机来源 (3)大气降水来源,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二、硫酸根(SO42-) 1、迁移性能 迁移性能较强,仅次于Cl- ,其迁移性能受下列四个因素控制: (1)水中SO42-易与Ca2+、Ba2+、Sr2+等离子形成难溶盐。 (2)热带潮湿地区土壤中的Fe(OH)2-、Al(OH)22+胶体可以吸附SO42-。 (3)易被生物吸收,硫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二、硫酸
4、根(SO42-) (4)脱硫酸作用:在缺氧、有脱硫酸菌存在的情况下, SO42-被还原成H2S等的过程。 2、分布规律 (1) SO42-含量随地下水矿化度增高而增加,但增加速度明显落后于Cl-。在中等矿化度水中,常成为含量最多的阴离子。 (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地下水中含量可达到很高,例如硫化矿氧化带中的矿坑水,石膏层地下水。,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二、硫酸根(SO42-) 3、来源 (1)石膏、硬石膏及含硫酸盐的沉积物 (2)硫化物及天然硫的氧化 (3)火山喷发物中硫的氧化 (4)大气降水中的SO42- (5)有机物的分解 (6)生活、工业、农业废水,Com
5、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 地下水中的碳酸以三种化合物形态存在: (1) 游离碳酸,它以溶解的CO2(aq)或H2CO3 (aq)形态存在,习惯上记为“H2CO3” ; (2)重碳酸根,即HCO3-; (3)碳酸根,即CO32-。,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这些组分之间的平衡关系式如下:,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 溶于水中总无机碳:,Company Logo,3.1 地下水
6、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 可以推出pH值与各碳酸组分之间的关系: 由这两个关系可求出CO2溶于水后各溶解类型占优势的pH值范围,在25 ,1atm条件下: pH6.4 , 占优势; 6.4pH10.3 , 占优势; pH10.3, 占优势。,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 可以推出pH值与各碳酸组分之间的关系:图3-1 三种碳酸随pH值的变化曲线,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 利用下面
7、三个方程,可得到 、 和 所占总碳酸DIC的百分数:,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 可以推出pH值与各碳酸组分之间的关系: 因此,只要测定水溶液中的DIC和pH值,便可以求出三种碳酸组分的百分数及含量。,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2、分布规律 在低矿化度水中主导地位,在阴离子中占首位。在某些含 的水中,含量可达1000mg/L以上,强碱、强酸水中, 极少见。天然水中 含量一般很低,但在苏打水中可达到很高。 (1)影响 迁移的因素 的存在,制约着水中 和 含
8、量,因为易产生 沉淀。 脱碳酸作用:,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2、分布规律 (2)来源 大气中 的溶解; 各种碳酸盐类及胶结物的溶解和溶滤; 非碳酸盐的火成岩的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成因);,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 2、分布规律 (2)来源 深成 的加入: 从上述的 、 来源的讨论可知,其起源与 密不可分,往往一半来自 ,一半来自碳酸盐。,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 1、地下水中SiO2的存在形式 (1)硅酸的形式 在地下水中的
9、硅酸有以下几种:H4SiO4(正硅酸),H2SiO3(偏硅酸),H2Si2O5(二偏硅酸),H6Si2O7(焦硅酸),H2SiO3因其形式简单,常以它代表水中的硅酸。 (2)地下水中SiO2存在形式 在大多数的地下水中,SiO2以不离解的H4SiO4形式存在,但在强碱性条件下,水中会出现H3SiO4-。,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2)地下水中SiO2的存在形式 表3-1 水中硅酸衍生物的比例与pH值的关系,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 (2)地下水中SiO2的存在形式 在强碱条件下,硅酸
10、的盐是可溶的,但遇到酸(包括碳酸)时,很易析出正硅酸。 在强碱性条件下(pH9),H4SiO4往往会发生聚合,形成硅胶溶液。,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 (2)地下水中SiO2的存在形式 SiO2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归纳为: 在一般的地下水中,SiO2以H4SiO4(单体硅酸)或硅酸钠钾盐的分子分散状态存在,硅胶出现极少; 在碱性地下水中,SiO2部分以H4SiO4形式存在,部分以H3SiO4-形式存在,部分以硅胶形式存在;,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 2、地下水中SiO2的沉淀条件 (
11、1)与含电解质的水溶液相遇,可使硅酸凝结成含水蛋白石而析出。如Ca2+的加入 ,会导致SiO2的沉淀; (2)酸碱条件的变化:一般碱性介质有利于SiO2的溶解、酸性介质不利于SiO2迁移,当碱性介质流经酸性环境时,则会沉淀SiO2。 例如:硅化木形成即可能与此有关。树木腐烂分解,产生有机酸,产生酸性环境,引起水中SiO2的沉淀。,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 (3)水温的变化:温度增高,有利于SiO2在水中的溶解,反之则会导致SiO2的沉淀; (4)生物化学作用:硅是很多生命物质的食物,水中SiO2由于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在生物圈往往会大
12、量沉淀下来。如硅藻的作用。,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 3、地下水中SiO2的含量 地下水中SiO2的平均含量为17mg/L,不同类型地下水中,SiO2的含量大致如下: (1)微矿化硅酸、硅酸-重碳酸型潜水中的SiO2 SiO2含量一般为5-25mg/L。常占阴离子首位,形成硅酸型水,或硅酸-重碳酸型水。 (2)低矿化度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中的SiO2 SiO2含量为10-40mg/L,水型为HCO3-型水。,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 3、地下水中SiO2的含量 (3)弱矿化碱性硅质热水中
13、的SiO2 SiO2含量一般大于40mg/L,以60-100mg/L者居多,硅酸在水中占矿化度的20-40%。庐山温泉,水温72,pH=8.5,SiO2=80mg/L。 (4)现代火山和岩浆活动区硅质热水中的SiO2 SiO2含量很高,常达几百mg/L ;西藏羊八井15区水温85的水中,SiO2 =247.6mg/L. (5)某些pH9以上的强碱性矿泉水中的SiO2 SiO2含量极高,常达几千mg/L 。例如美国加州体斯塔山矿泉水,pH=11.6,SiO2=3970mg/L.,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 4、硅酸水与硅质水 (1)在阴离子中
14、,HSiO3-占阴离子首位(按mol%计算)的水叫硅酸水。 (2)SiO2含量大于50mg/L的水,叫硅质水。 (3)硅酸泉: HSiO3-含量大于50mg/L,可作饮料与浴疗。 (4) HSiO3-含量大于30mg/L,可称为天然饮料矿泉水, HSiO3-在25-30mg/L,水温为20以上或水同位素年龄大于1年亦可称天然饮料矿泉水。,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五、氮的化合物 1、地下水中的氮及存在形式 地下水中溶解的氮主要有NO3-、NO2-、NH4+及水中的气态氮(N2O和N2)和有机氮。其中,NO3-是常量组分,其它是微量组分。 (1)NO3-含量,从0-9
15、00mg/L,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鲁尼尔斯的NO3- ,平均含量56mg/L,最高930mg/L。 (2)NH4+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达到较高的浓度,例如油田水中的NH4+一般大于100mg/L; (3) NO2-一般小于0.1mg/L,有机氮小于1mg/L.,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五、氮的化合物 2、来源 主要是人为来源,但有些地方为天然来源。人为来源很多,主要是化学肥料、农家肥、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地下水污染主要是NO3-污染。 3、地下水中N的相互转化 (1)有机N的矿化作用(铵化作用) 有机N转化为无机形式的NH4+作用,这个作用是在异养型细菌作用下完成的,
16、此过程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都可发生。,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五、氮的化合物 (2)硝化作用 在自养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NH4+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作用。反应两步: pH降低 (3)去硝化作用 在缺氧条件下,异养型去氮(去硝化)菌把NO3-、NO2- (还原)分解为气态氮( N2O和N2 )的过程。 pH升高,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五、氮的化合物 3、地下水中N的相互转化 (4)固N作用(同化作用) NO3-、NO2-、NH4+、N2O和N2通过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同化,转化为有机N的作用。 (5)铵吸附作用 NH4+随水向
17、下运动过程中,可能被包气带岩土吸附在其表面,它属于阳离子吸附(交换),是可逆的,这种作用並不产生N的转化。,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4、污染标志 NH4+ 、 NO2-说明地下水近期受污染,而NO3-说明地下水很早以前受到污染或距离污染源较远。 六、K+、Na+、Ca2+、Mg2+ 这些离子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阳离子,请自学 七、氢离子 1、H+与pH值关系 pH-logH+,标准状态下, 当 中性 若pH7,即 ,则为酸性,反之则为碱性。,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七、氢离子 2、中性pH值与温度关系 pH中性点,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18、pH中7.47 0 pH中7.00 25 水温15 ,pH7,水为中性吗? pH中6.63 50 pH中6.51 60 3、影响水中H+浓度(pH值)大小的因素 (1)水中不同形式碳酸的含量 (2)酸性土壤枯枝落叶层和沼泽中的腐殖酸,是天然水H+中的重要来源。,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七、氢离子 (3)盐类水解: (4)硫化矿床氧化 (5)微生物作用 硝化作用: 去硝化作用: (6)酸性气体 CO2、HCl、SO2等气体溶入水中,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七、氢离子 4、地下水分组与pH值关系 地下水pH值:0.4511.5,大部分为6
19、8.5。 水组pH值成因 强酸性水 3 与H2SO4有关,硫化矿床氧化带 酸性水 35 除可能与自由H2SO4有关外, 弱酸性水 5 6.5 还可能与有机酸和H2CO3有关 中性水 6.57.5 弱碱性水 7.58.5 与含 有关 碱性水 8.59.5与苏打 或 有关 强碱性水 9.5 一般在热水中才遇到,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八、铁和铝 1、在地下水中的含量 Fe2+:一般水中,含量小于几十mg/L,在pH4的酸性水中可达几十至几百mg/L。 Fe3+:以胶体存在,一般含量很小。 Al3+ :在地下水中含量一般小于1mg/L,但在pH4的酸性水中可达几十mg/
20、L。,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八、铁和铝 2、Fe、Al的迁移性能 (1) Fe是变价元素(Fe2+,Fe3+) Fe2+在酸性环境中迁移能力强。 Fe3+迁移性能很弱,当地下水中含足够氧时,Fe3+可以呈胶体状态迁移,此时迁移性能增强。 Fe(OH)3胶体: 正胶体 负胶体,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八、铁和铝 2、Fe、Al的迁移性能 Fe(OH)3在地表十分稳定,易形成红褐色蜂窝状的“铁帽”。 Fe2+和Fe3+很容易水解,产生Fe(OH)2和Fe(OH)3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 Fe2+和Fe3+可相互转化。,Company
21、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八、铁和铝 2、Fe、Al的迁移性能 (2) Al(非变价元素) 迁移性能很差,其氢氧化物产生水解沉淀的pH水=3.1。在强酸性水中(pH4.0),以Al3+形式存在。在碱性水中,形成AlO2-和AlO33-。 思考题1、地下水温度为5,pH=7。请问水是酸性还是碱性?,Company Logo,3.2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溴(Br) 、碘(I) 、氟(F)三个微量组分的分布特征 、影响迁移的因素 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Company Logo,3.3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概述 地下水中主要的气体组分有:O2、N2、CO2、H2S、CH4、H2、碳氢化合
22、物及少量的惰性气体。一、氧(O2) 1、氧的溶解度 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氧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溶解量与水的矿化度、埋藏条件、温度、大气压力、空气氧的分压力有关。 矿化度升高,溶解量降低;埋藏深度增加,溶解量减少;温度升高,溶解量降低;大气压升高,溶解量增加。,Company Logo,3.3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2、含量分布特征 (1)地下水中溶解的O2含量,一般在0-15mg/l; (2)地下水中的O2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3)缺氧环境各地深度不一,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与大气的隔离度。 3、氧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大气,O2占大气21%,所以地下水中O2浓度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与大气的隔
23、离程度; (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光合作用把CO2转变为O2: (3)放射性作用使水或水中有机物质分解而释出氧。,Company Logo,3.3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一、氧(O2) 4、氧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1)O2决定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影响水中元素的迁移。如在含氧多的地下水中,Fe形成高价化合物而从水中沉淀;反之,地下水中含O2少,形成低价态化合物而易于在水中迁移。 (2)对金属材料具有侵蚀作用。如自来水管的锈蚀。 (3)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Company Logo,3.3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二、氮(N2) 1、来源 (1)主要来自大气,N2占大气的78%。 (2)在
24、封闭缺氧的地质构造,由于去硝化作用将NO3-和NO2-转为N2。 2、分布特征 (1)由于N2的化学性质不及氧活泼,它的分布随深度的减少,不及O2明显。 (2)起源于大气降水的地下水,若地下水中Ar/N2比值为0.0118,则表明水中N起源于大气,若Ar/N20.0118,则表明水中含生物起源或变质起源的N。,Company Logo,3.3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三、硫化氢(H2S) 1、地下水中H2S的存在形式 天然水中,H2S能以溶解气体及硫氢酸的离解形式存在:表3-2水中H2S衍生物的比例与pH值的关系,Company Logo,3.3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三、硫化氢(H2S) 2、分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地下水 中的 无机 化学成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