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学)ppt课件.ppt
《第6章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学)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交通工程学(第6章 交通规划),6.1 概述 6.2 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6.3 交通规划调查的内容 6.4 交通规划的预测 6.5 城市道路网规划 6.6 公路网规划 6.7 交通规划的评价,第6章 交通规划,6.1.1 交通规划的定义 6.1.2 交通规划的目的 6.1.3 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6.1 交通规划的目的内容与方法,6.1.1 交通规划的定义,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1)规划,(2)交通规划(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
2、的交通需求,规划道路交通网络,并加以实施和滚动调整控制的全过程。,(3)城市交通规划,新理念的运用:人性化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绿色交通的建设等;现代城市与社会条件的考虑:现代化生活条件;信息化社会;可靠性与抗灾减灾等; 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GIS/GPS/GSM以及建模技术与优化计算技术和诸多交通规划工具等。,6.1.1 交通规划的定义(续),(4)现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6.1.1 交通规划 的定义(续),协和的交通 交通与环境的协和(生态的、心理的); 交通与未来的协和(适应于未来发展); 交通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 交通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小的资源维持协和的交通)。
3、 改善交通的新理念 TSMTDM ITS 绿色交通(新规划、新管理)。,(5)改善城市交通新理念绿色交通,追求交通效率、安全、协和,6.1.2 交通规划的目的内容与方法,旅客和货物具有适当的可达性达到环境平衡,(1)总体目标,6.1.3 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某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总体流程图,6.2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发展的观点:广泛适应性、长久连续性系统的观点:从全局整体出发全面综合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节约土地的观点,6.3.1 社会经济调查 6.3.2 交通设施调查 6.3.3 交通实况调查6.3.4 OD调查,6.3 交通规划调查的内容,区域位置:行政区划、分区规划、隶属关系、管
4、辖范围、影响区域等;土地利用:土地特征、建筑构成、开发程度、客货发生等;人口资料:城市人口总量及交通区分布、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等;国民经济指标:国民收入、各行业产值、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生产和基建投资等;运输量:客货运量(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等)。,6.3.1 社会经济调查,道路网总体状况统计数据(总长度、总面积、密度、面积率、各级道路比重、质量等);路段状况统计(长度、面积、线形、等级,车道划分、分隔设施、路面质量,侧向、竖向净空等);公交线网设施状况统计(路线长度、经过区域、设站情况、车辆情况、服务人员等);停车场状况统计(停车场的形式和
5、分布)。,6.3.2 交通设施调查,OD调查:居民出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货物源流调查;路网交通流调查;对外交通调查;公交运营及线路客流调查;服务能力调查; 交通阻塞状况调查; 交通安全情况调查; 交通环境情况调查; 特殊交通情况调查; 交通便捷性情况调查等。,6.3.3 交通实况调查,出行:人车货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 完成一个目的算一次出行。出行的三个基本属性(两个端点、出行目的、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 起点:一次出行的出发点。讫点: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出行端点:出行的起讫点的总称,每次出行必有且仅有两个端点。 境内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皆
6、在调查区范围外的出行。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皆在一个小区内的出行。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小区内的出行。,6.3.4 OD调查与分析,(1)OD调查基本概念,小区形心: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的某一集中点,是该小区交通流的中心点,不是该小区几何面积的重心。 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OD表:表示起讫点调查或预测成果的表格。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根据需要可能有多条线),其沿线断面通过的交
7、通量可作为查核用。,6.3.3 OD调查与分析(续),(1)OD调查基本概念, 调查内容客流OD调查:起讫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 货流OD调查:货源点与吸引点分布、货流分类数量、货运方式等。车辆OD调查:车辆类型、起讫点分布、载客(货)量、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等。 调查步骤:资料准备、划线分区、确定抽样率、人员培训、制定计划、典型实验、实地调查、数据处理。,6.3.3 OD调查与分析(续),(2)调查内容和步骤,6.3.3 OD调查与分析(续),(3)分区的原则,交通分区是结合调查和规划后续阶段的研究统盘考虑的。分区太细、太多,会使分析难度加大;分区太粗、太少
8、则会影响抽样精度,且产生不求实际的出行端点和出行线路。分区内应有一种主要的土地使用性质; 分区内居民出行特征应尽量一致;分区尽量配合行政规划;尽量迁就自然或人空界限;尽量不要以主要干道作为分界线。,6.3.3 OD调查与分析(续),(3)抽样率与抽样方法的确定, 抽样率的影响因素 母体数量:母体越大,抽样率越小; 调查对向的复杂程度:对向越复杂,抽样率越大; 调查分析的目标:目标越多,抽样率越大。 抽样率的确定 公式法:利用试调查或其它城市或区域已经拥有的OD调查资料,考虑调查对象的母体数量、调查统计分析的目标以及抽样的方法,用数理统计的原理,通过分析抽样的误差确定; 经验法:参照国内外的经验
9、确定,6.3.3 OD调查与分析(续),(3)抽样率与抽样方法的确定, 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使每一个抽样单位在抽样中都具有等同的被抽取的机会。 顺序抽样(等距抽样):在总体中以相同间隔的方式,选定相应单位作为抽取样本的抽样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母体分为若干个类型(分层、亚群),然后在分层中作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从母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样本的方法。样本的选取通常以空间或地理特征为依据进行编组(分群)。,家访调查:广泛宣传、依靠当地各级组织。发(收)表调查:表格应易于理解,为提高回收率应采取措施,行政的、奖励措施等,特别适应于驾驶员的调查。路边询问
10、调查:抽样调查、流量调查(同步),交通警察的配合很重要。明信片调查:工作出行调查:车牌照调查:运输集散点调查:公交线路乘客调查:电话询问调查:境界出入调查:,6.3.3 OD调查与分析(续),(4)调查方法,OD表交通发生与吸引统计图、期望线图相关曲线图: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方式分布图等,6.3.3 OD调查与分析(续),(5)OD调查成果整理分析,各区出行生成量图,居民出行期望图,分区出行方式图,分区出行目的图,出行平均时长图,出行时段分布图,6.4.1 概述6.4.2 交通生成预测 6.4.3 交通分布预测 6.4.4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6.4.5 交通分配预测,6.4 交通规划的预测,
11、6.3.1 概述,交通预测的任务是根据对历史的和现状的社会经济、交通供应及交通特征资料的分析研究推算规划年的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预测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和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1)交通规划预测的概念,交通需求预测常采用的方法是“四阶段”预测模型,即把交通需求预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2)四阶段预测,6.3.1 概述(续),常规“四阶段”预测模型,交通生成:通过对城市社会经济资料(人口、土地利用性质等)的分析,预测各交通区的出行发生量及出行吸引量,即OD矩阵中的行和列和。主要预测方法: 产生率(吸引率):由OD调查统计得出的单位出行量,次/
12、户、次/人等; 回归发生模型:运用出行产生量与相关影响指标之间的回归关系预测交通发生的模型。,6.3.2 交通生成预测,(1)交通生成的概念,回归分析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根据对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的统计分析,建立自变和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简单的情况是一元回归分析,其一般式为: Y=+X 式中:Y一因变量;X一自变量;、B一回归系数。,6.3.2 交通生成预测(续),(2)回归分析法,例:无锡市的居民出行发生量预测模型 (按出行目的进行分类):,6.3.2 交通生成预测(续),(2)回归分析法,类别生成率法是考虑对交通产生或吸引影响较大的某些因素,由这些因素组合成有不同生成率的类别,根据
13、现状调查资料、统计不同类别单位指标的交通产生、吸引量,进而进行交通生成预测。,6.3.2 交通生成预测(续),(3)类别生成率法,例:某大街新建2000m2的电影院和1000m2的商店各一座,试估算大街新增多少交通量?已知电影院和商店的吸引率分别为32 车次/100m2和45车次/100m2。,各阶段选择结合法(基于选择行为理论):即一个分区的出行次数与分区的就业岗位、收入与消费水平、车辆拥有量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不同的时期阶段其出行次数也不一致。发生率法:基于出行或吸引率预测发生量的方法,注意产生与吸引的平衡。回归发生模型法:建立出行量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影响因素只能是定量的、连续的
14、变量。,6.3.2 交通发生预测(续),(4)出行产生量预测的注意事项,交通分布:将各交通小区的出行发生量及出行生成量转换成各交通区之间的OD分布矩阵。具有绝对量和比例之分。出行分布模型:描述各交通区之间的交通出行次数与各区自身的交通发生(吸引)量的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现状分布:为了掌握交通量的基本分布及出行特征,需对所研究的区域做必要的分区。现状分布即现状OD交通量,用OD分布表来表现。 未来分布:各交通区未来出行量的预估,用OD分布表来表现;,6.3.3 交通分布预测,(1)交通分布的相关概念,增长系数法:由现状分布和增长系数估算未来分布的方法, 包括均衡增长率法、平均
15、增长率法、底特律法、弗雷特法。其基本假设是交通分布的模式现在和将来变化不大,因此,当土地使用、交通源布局、预测区域交通设施状况等有较大变化时,此法误差较大。可用于粗略的交通分布预测。重力模型法:由现状分布选取某一种适合的重力模型,推算未来分布的方法,其基本假设是两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Tij与出发区i的出行产生量Pi、到达区j 的出行吸引量Aj成正比,与两区之间的出行阻抗tij(消耗)成反比。,6.3.3 交通分布预测(续),(2)主要预测方法,均衡增长系数法,6.3.3 交通分布预测(续),(3)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6.3.3 交通分布预测(续),(4)重力模型法,区之间的出行分布同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 规划 工程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