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课件.ppt
《清代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六讲:清代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一、回顾与定位二、以传教士为载体的文化传播三、历史影响与地位四、研究与成就五、西学 中学的启示,第十六讲:清代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一、回顾与定位,什么是交流?,exchange.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扬弃)熟悉与适应积累与转化的过程interchange是另一种交换,什么是交流?exchange.,历史上的中西交流,明清之前的中西交流(景教、也里可温教)明末的中西交流清初的中西交流一八四零-一九四九年的中西交流一九四九年后的中西交流,历史上的中西交流明清之前的中西交流(景教、也里可温教),中国文化的特性,中国文化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这固然有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2、但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地位优越,长期以来中国是全世界最强大最富足的国家,不但能完全自给自足,而且还能长期背着周边,长期的优越感与自我陶醉夜郎自大。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思考:清代早期中西交流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中国文化的特性中国文化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这固然有儒家思,一家之言,明末和清初的140来年间,要算是基督教在中国最为风光的时候了。这是利玛窦式传教术的效用。利玛窦辈从形式上迎合中国文化习惯的做法,从学理上采“中西调合”的策略,已赢得皇家和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好感,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徒。尽管若辈主观上并不想损害基督教的特质,容教的中国人当中大多也并非出于对基督教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向往,但
3、客观上毕竟为双方文化的“亲合”提供了一种起码的环境条件和发展契机。 这种情势如果不是为“礼仪之争”所打断,在龙与上帝的关系史上是可能谱下较为乐观的篇章的。由“礼仪之争”明显地暴露出了双方文化特质上的对立,并且直接导致了政治上的对抗,遂使双方的关系陷入僵局。尽管利玛窦式传教术的影响并未因此消弭净尽,但旷日持久的僵局毕竟严重妨碍了双方关系的正常发展。董丛林 龙与上帝,第十六讲:清代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一家之言 明末和清初的140来年间,要算是基督教,研究清代社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档案。现存清代档案大约2000多万件,涉及面广,内容极其丰富。其中1000多万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余则分藏于国
4、内外数百个档案馆之中。,研究资料1,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基本资料),研究清代社会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档案。现存清代档案大约2000,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基本资料)清实录中有关传教士的记载,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基本资料),研究资料三:清朝多如丘山的野史、笔记,和遍布全国的传教士留下的遗迹、遗物等,也可以作为传教士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基本资料)研究资料三:,早期研究者著作也可以作为研究参考资料。,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基本资料),早期研究者著作也可以作为研究参考资料。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二、研究成果:,1、魏若望主编传教士、科学家、工程师、外交家南怀仁
5、(16231688)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4月第1版(46万字,48元)主要内容:国外著名汉学家研究南怀仁的论文集,由耶酥会神父魏若望(John . W. Witek)主编,论文作者包括著名学者、汉学家米贡(Ann . Migom)高陌朗(Guy gommeren)戴密丽(Mieke . Defoort)李萨拉(Sra . Lievens)韩德利(Ulrich . Libbrecht)等人,分四个部分,分别对作为科学家、工程师、传教士、外交家的南怀仁进行了系统研究,比如南怀仁与中俄关系、南怀仁与清朝的官僚体制、南怀仁对康熙皇帝的宗教影响等,其中采用了部分新发现的其生平和家庭资料,
6、不仅可作为南怀仁研究,还适用清初传教士活动各个方面的研究。,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资料与成就),二、研究成果:1、魏若望主编传教士、科学家、工程师、外交家,2、曹增友著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9年8月第一版(35万字,24元)主要内容:从传播科学技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入手,探讨了自唐、宋、元、明到清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文化、科技活动和影响,重点是清代传教士的文化、科技活动及影响。,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资料与成就),2、曹增友著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3、张国刚、吴莉苇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5月第1
7、版(39万字,37元)主要内容:通过对大量西方传教士反馈回西方对中国形象的描绘的研究,探讨西方掀起“中国热”的原因,以及汉学传入对西方的哲学、宗教、文化以及物质生活的影响。,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3、张国刚、吴莉苇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4、沈定平著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试与会通)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年6月第1版(750页,约45万字,35元)主要内容:1500-1800年间中外文化交流。西方文化随传教士进入中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部分,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外历史变革,使中国开始跟随世界历史发展,其中西方从中受益更大,而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西学
8、对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影响被遏止。(李约瑟难题:近代科技革命为何在欧洲而不在中国发生?),传教士带到中国的文献,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4、沈定平著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试与会通)北,5、余三乐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9年9月1版(29万字,22元)主要内容:以西方传教士在北京的墓地为线索,对墓地主人生平进行研究,论述北京自万历到乾隆年间,200多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和耶酥会士在其中所作的贡献,运用了许多西方传教士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如利马窦、汤若望、南怀仁、戴进贤故乡档案资料等,是综合性传记研究的必要参考。,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5、余三乐早期西方传教士与北京北京出版社
9、 2019年9月,6、(韩)李宽淑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突和发展汉译本为中国基督教史略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9月1版(29万字,19.8元)主要内容:主要以教案为主线,介绍早期西方与中国文化的冲突,同时介绍早期传教士在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及对中国文化和科技的贡献。,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6、(韩)李宽淑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突和发展汉译本为,7、朱学琴、王丽娜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中华文化通志.中外文化交流典)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1版(24万字)主要内容:叙述前7世纪20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史,重点是明清时期,所占篇幅也比较大,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与把中国文化
10、卷入全球化的进程,是研究者入门了解中西文化交流,掌握中西文化全局的直观读物。,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二),7、朱学琴、王丽娜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中华文化通志.中,八、章开沅、马敏主编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9年定价:32.00,主要内容:论文集。收录从中国传统命运观与基督教神佑论的张力看神学处境化的局限性近代基督教来华对道教的挑战兼论多元处境中的道教文化发展问题艰难的步伐:从清代四川天主教会经费看天主教的本土化进程在族权与神权之间晚清乡族势力与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等24篇论文。,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八、章开沅、马敏主编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武汉、湖北教育,国际学
11、术与宗教界联合每年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讨论关于中国传教士问题,会上所宣读的论文,是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反映了当前的研究动态。,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国际学术与宗教界联合每年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讨论关于中国传教士,如何获得更进一步的其他研究资料?1、查阅中国传教士档案。2、通过求助于外教、外国留学生,与当时传教士的后人或博物馆、教会取得联系,对外国资料或档案资料进行邮寄或转代。3、查阅明清时期笔记、杂录等。4、网上发电子邮件或留言进行资料与史料征集,留下邮箱,邮政编码和地址,便于联系。,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二),如何获得更进一步的其他研究资料?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二,问题与思考:1、
12、传教士带来了什么?2 、传教士带到中国的是过时的科学技术吗?3 、科学技术只单纯是传教士利用的工具吗?4 、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范围与深度?5、 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影响?6、 中国文化对欧美的影响?7、 关于科技革命西方、东方?8、如何评价传教士来华?,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问题与思考: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三、历史与史实:(传教士带来了什么?),1、天文学: 汤若望(1591-1666)德国耶酥会传教士,1622年来华。清顺治时期任钦天监监正,清初,在清钦天监任职的西洋传教士先后有数十人,有衔职人员有汤若望、南怀仁、闵明我、庞嘉宾、纪理安、戴进贤、徐懋海、刘松龄、鲍友
13、管、傅作霖、高慎思、安国宁、索德超、汤士选、罗广洋、福文高、李拱辰、鬲守谦、毕学源等。上述传士在钦天监或任职监正(初时又称治理历法),或监副。,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三、历史与史实:(传教士带来了什么?)1、天文学:清朝传教士,南怀仁(1623-1688)清史稿:初名佛迪南特斯,姓阜泌斯脱氏,比利时国人。康熙初,入中国。时汤若望方黜,杨光先为监正,吴明烜为监副,以大统术治历,节气不应,金、水二星躔度舛错。明烜奏水星当见,其言复不售。乃召南怀仁,命治理历法。累加至工部侍郎。二十七年,卒,谥勤敏。自是钦天监用西洋人,累进为监正、监副,相继不绝。五十四年,命纪理安制地平经纬仪,合地平、象限二仪为
14、一。乾隆中,戴进贤、徐懋德、刘松龄、傅作霖皆赐进士。道光间,高拱宸等或归国,或病卒。,南怀仁(1623-1688)清史稿:初名佛迪南特斯,姓阜,汤若望: 清史稿:汤若望,初名约翰亚当沙耳,姓方白耳氏,日耳曼国人。命汤若望修正历法。世祖定鼎京师,世祖定鼎京师,十一月,以汤若望掌钦天监事。加太仆寺卿,寻改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赐号通玄教师,旋复加通政使,进秩正一品。,汤若望: 清史稿:汤若望,初名约翰亚当沙耳,姓方白耳氏,,清代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课件,故宫博物馆保存的汤若望等制作的黄道观测仪,故宫博物馆保存的汤若望等制作的黄道观测仪,康熙时期传教士进献的经纬仪,康熙时期传教士进献的经纬仪,南怀仁设
15、计制造的观象台,南怀仁设计制造的观象台,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三)(数学),莱布尼茨(16461716)曾在1671年发明能作乘法运算的计算器,并通过在华传教土将这台自制计算机的复制品送给康熙。莱布尼茨在世时很关心中国问题他曾推荐一名传教土来华增进欧洲与中国的关系还直接给康熙帝写信,建议在北京设立科学院。 由传教士的西方数学著译编成的数理精蕴在下编卷三十八末部八提到:“对数比例,乃西土若往纳白尔所作,以借对数与真数对列成表,故名对数表。又有恩理格巴理知者,复加增修,行之数十年始至中国。”1628年,佛拉哥将巴理知对数表辑入他的对数表内。穆尼阁传入的对数表即从佛拉哥的这一编著中摘选。原法国在
16、华传教士创办的北堂图书馆收藏的对数表是由卜弥格神父在1646年12月由澳门寄往北京的,在书上还有卜弥格的亲笔,上写如他和穆尼阁需要看此书时,应立即还给他们。”,清朝传教士与中外文化交流(三)(数学),西方传教士翻译的数学著作数理精蕴,康熙朝传教士带来的手摇自动计算器(莱布尼茨计算器),康熙朝传教士带来的手摇自动计算器(莱布尼茨计算器),康熙年间,法国教士张诚(16541707)、白晋(1656一1730)等人具有较深的数学修养,很为康熙皇帝所重视,经常出入宫廷,讲授几何原本及法国巴蒂(PPardies)的应用几何,并将它们译成满文。另一法国传教士巴多明也常在宫廷讲解几何学。欧洲几何学的传入,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传教士 中外 文化交流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5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