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第10章集成运算放大器课件.ppt
《电工学第10章集成运算放大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学第10章集成运算放大器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10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1,10.1 集成电路,10.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概述,10.3 反馈的基本概念,10.4 理想运算放大器,10.5 基本运算电路,10.6 电压比较器,10.7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10.8 有源滤波器,下一章,上一章,返回主页,第 10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110.1 集成电路,10.1 集成电路,2,集成电路是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组件。它是用微电子技术将元件、导线、电路集成在一块很小的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电路的发展进程: 1960 年:小规模集成电路 SSI。 1966 年:中规模集成电路 MSI。 1969 年: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
2、 1975 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10.1 集成电路2 集成电路是20 世纪 6,3,集成电路分类 (1) 模拟电路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 如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等。 (2) 数字电路 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 如集成门电路、编码器、译码器、触发器等。,集成电路芯片,3 集成电路分类 集成电路芯片,10.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概述,4,特点: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KCMR 和 ri 很高。 中间级采用多级共射电路,起电压放大作用。 输出级采用互补对称放大电路和共集放大电路, ro 很小,带负载能力很强。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很高。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
3、性高。,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输入端,输出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10.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概述4特点:一、集成运算放大,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图形符号、引脚和外部接线图,净输入电压,运算放大器的符号,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输出端,5CF741 81723456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图形符号、引,6,uO= f(uD)线性区 uO = Ao uD = Ao ( uu)饱和区 正饱和电压: uO =UOMUCC 负饱和电压: uO =UOMUEE,二、电压传输特性,负饱和区,正饱和区,线性区,电压传输特性,6 uO= f(uD)二、电压传输特性,7,净输入 信号xD,比较环节,开环放大倍数:,闭
4、环放大倍数:,反馈系数:,10.3 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示意图,7净输入 信号 输出信号 输入信号 放大电路,8,一、反馈的分类1. 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 xF 与 xI 作用相同, 使 xD 增加; 负反馈: xF 与 xI 作用相反, 使 xD 减小。,2. 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xF iO;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xF uO。,3.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 xF 与 xI 以串联的形式作用于净输入端; 并联反馈: xF 与 xI 以并联的形式作用于净输入端。,8一、反馈的分类2. 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3. 串联反馈和并联,9,*二、反馈的
5、判断1. 正反馈和负反馈,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 uF , uD ,正反馈,负反馈,9*二、反馈的判断 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10,2. 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输出端短路法: 令RL= 0,此时 uO=0, 若 xF = 0 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输出端开路法: 令RL=,此时 iO=0, 若 xF = 0 则为电流反馈,否则为电压反馈。, uF , uD ,判断方法,电压反馈,电流反馈,10uO RFiF R1R2uI iI,11,3.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串联反馈在输入端是以电压的形式出现的; 并联反馈在输入端是以电流的形式出现的。,判断方法,并联反馈,串联反馈,113. 串联
6、反馈和并联反馈 uO RFiF ,12,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XD = XIXF,当|F |Ao |1,称为深度负反馈,| Af | | Ao |,反馈示意图,12 Xo/ XD=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3,1. 提高了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d | Af | | Af |,故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了。,1,若为深度负反馈, | F | Ao | 1,131. 提高了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14,例 10.2.1 某放大电路的 | Ao | =1 000,由于某一原因, 使其变化率为 ,若电路的反馈系数 | F | = 0.009,则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变化率?,= 2%,解,
7、14 例 10.2.1 某放大电路的,15,2. 加宽了通频带,0.707 | Af|,未加入反馈后,加入反馈后,| Af |,加宽通频带,152. 加宽了通频带 0.707 | Af| | Ao,16,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 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4. 稳定了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3. 改善非线性失真,无负反馈时,有负反馈时,改善非线性失真,16 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4. 稳定了输出电压或输,17,5. 改变了输入电阻或输出电阻 串联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 并联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175. 改变了输入电阻或输出电阻,18,10.
8、4 理想运算放大器,一、理想运放的主要条件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o 开环输入电阻:ri 开环输出电阻:ro0 共模抑制比:KCMR ,理想运放的符号,1810.4 理想运算放大器一、理想运放的主要条件u,19,二、理想运放的特性,uO = UOMUCC,(2) 当 uu时, 即 uD 0,uO =UOMUEE,(1) 当 u u时, 即 uD 0,1. 工作在饱和区时的特点 不加反馈时,稍有 uD 即进入饱和区。,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19二、理想运放的特性uO = UOMUCC (2),20,2. 工作在线性区时的特点,(1) Ao,= 0,u = u,(2) ri,= 0,(3)
9、ro0,uOL= uOC,故称为虚短路。,故称为虚开路。,即输出电压不受负载的影响。,引入负反馈后的理想运放,202. 工作在线性区时的特点 iD 反馈电路 u,21,10.5 基本运算电路,一、比例运算电路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u= u= 0,iD = 0 i1 = iF,uIR1,虚地,反相比例运算电路,2110.5 基本运算电路Af 一、比例运算电路 u,22, uO 与 uI 成反相比例; uO 的大小只与 R1 、 RF 的阻值和 uI 有关。若 R1 = RF ,则 uO = uI 。 故称为反相器。 R2为平衡电阻, R2 = R1RF,说明,反相比例运算电路,22 uO 与
10、uI 成反相比例; 说明 F,23,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Af,uO= RF iF R1 i1 uI = R1 i1 iF = i1,同相比例运算电路,23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i1 iD uuO,24,说明, uO 与 uI 同相位,且 Af1; uO 的大小只与R1、RF 的阻值和 uI 有关。 若 RF = 0, R1 = , R2 = 0 时,uO = uI 称为电压跟随器 平衡电阻 R2 = R1RF 。,电压跟随器,同相比例运算电路,24 说明 uO 与 uI 同相位,且 Af,25,例 10.5.1 应用运放来测量电阻的原理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 uI =U = 10V,输出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学 10 集成 运算放大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