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建筑做法ppt课件.ppt
《清式建筑做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式建筑做法ppt课件.ppt(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一、平面,二、木构架,六、装修,三、台基、台阶,四、墙壁,五、屋顶瓦作,七、彩画,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梁、柱、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小木作指中国木构件建筑的装饰部分,宋、清大木作名称对比:,举 架举折庑殿顶四阿顶歇山顶九脊顶厦两头悬山顶不厦两头瓜 栱瓜子栱万 栱慢栱厢 栱令栱正心瓜栱泥道栱,翘 华栱或卷头梁 栿或梁单步梁剳(da2)牵桁或檩槫(quan2)五架梁四槫栿脊桁 脊槫上金桁上平槫瓜 柱侏儒柱或蜀柱三 踩四辅作,清,宋,清,宋,一、平面,建筑物的平面形式一般都是长方形。度量长的一面称面阔,短的一面称进深。
2、木构架结构的柱子是平面上的重要因素,四根柱子围成的面积称为间。,1、单体建筑的平面,中国古典单体建筑大部分采用长方形平面,柱网形式:金厢斗底槽、单槽、双槽、分心槽、满堂柱;,双槽,金厢斗底槽,分心槽,单槽,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满堂柱,麟德殿遗址平面图,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双槽,分心槽,金厢斗底槽,平面形式除了长方形外,还有正方形、圆形、十字形等,庭院建筑中还有六角形、八角形、扇面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以满足观赏和休息的要求。,2、群体建筑的平面:在建筑群体布置中,主要的建筑物多居中、向南,称为正殿或正房,两侧可加套间称耳房,正殿、正房前左右对立着的称为配殿或厢房,四座建筑围成一个院子叫四合院。,
3、平面决定开间尺寸,大式建筑首先根据建筑的类型来选择斗栱的大小(依斗口宽窄分十一等)和出跳的多少。由于每攒斗栱宽度(即两攒斗栱中至中的距离)为十一斗口,斗栱挑出每跳为三斗口,所以可以计算出建筑的各间面阔和断面进深。,一等斗口二等斗口三等斗口,未见实例,四等斗口五等斗口,用于城楼,五等斗口六等斗口七等斗口八等斗口,用于殿宇,用于小建筑,八等斗口九等斗口十等斗口十一等斗口,二、木构架1、柱,檐柱:檐下最外一列的柱。金柱:檐柱以内的柱。山柱:山墙正中一直到屋脊的柱。中柱:在纵中线上、不在山墙内的,上面顶着屋脊的柱。童柱:立在梁上,下不着地,作用与柱相同的柱,也称瓜柱。,二、木构架1、柱,雷公柱:雷公柱
4、有两种,一种是庑殿推山太平梁上承托桁头和正吻的短柱子叫雷公柱,另一种用于园攒尖或多角攒尖建筑中的保顶中心下方,用由戗支撑的短柱子也叫雷公柱。,柱的一些基本概念,柱的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 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的做法;柱的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 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倾斜 柱高的千分之八,在角柱则两个方向 都倾斜的做法;减柱法:减少部分内柱的做法,见于辽、金元代;移柱法:将若干内柱移位做法,见于辽、金元代;,紫禁城乾清宫南立面,七檩或六檩小式建筑明间面阔:柱高=10:8 柱高:柱径=11:1,带斗栱的大式建筑檐柱柱高为70斗口(包括平板枋和斗栱) 檐柱柱
5、径为6斗口(约1/10柱高),2、 枋,额枋: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宋称阑额, 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称为阑额,下面的 称为由额)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于承托斗栱的构件; (宋称普拍枋)雀替: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 梁枋的净跨距离;(宋称绰幕枋),清式五踩单翘单昂斗栱,3、 梁,直梁和月梁:直梁是指梁正投影的上下两边线为两条平行的直线。而月梁的梁肩呈弧线,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雕刻,外观秀巧。 在抬梁式构架中,层叠而置,并向上逐层缩短的梁,与各层瓜柱组成梁架。梁架中最下面的一根梁最长,叫做“大柁”;“大柁”上面的一根梁叫“二柁”;再上面一根梁叫“三柁”。在清代
6、,各柁按本身所承檩(或桁)的总数来称呼,分别叫做“几架梁”。如所承共有七檩,则称“七架梁”,其上一层称“五架梁”,再上一层为“三架梁”。这是因为从自大柁始,每向上升一架,则梁的两端各收进一个步架。宋代的梁称为“栿”,以每根栿本身所承椽chun子的总数来命名。因为一步架为一椽,所以,清之七架梁,宋称六椽栿;清之五架梁,宋称四椽栿;清之三架梁宋称平梁。,桃间梁:在带有斗拱的大式建筑中,位于檐柱和金柱之间,将檐柱与金柱拉结起来,并将端部挑出于檐柱之外,刻做成桃形的梁叫做“桃间梁”。抱头梁:抱头梁用在无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它的位置与大式建筑中的桃间梁相同,也是位于檐柱和金柱之间,梁头放在檐柱上,梁尾
7、托在金柱(或老檐柱)上。,3、 梁,桁 檩放在各梁的梁头上,上承椽子。在带斗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在小式建筑和不带斗拱的大式建筑中叫“檩”,宋代称槫。带斗拱的大式建筑,桁径按斗口定;小式建筑或不带斗拱的大式建筑檩径与檐柱直径相同。桁檩按其位置不同,分为以下几类:(一) 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二) 挑檐桁:正心桁外,承托挑檐的桁。(三) 脊桁(脊檩):位于正脊处的桁(或檩)。(四) 金桁:在正心桁和金桁之间的桁,统统叫“金桁”。依其位置不同,又有上金桁(宋称上平槫),中金桁(宋称中平槫),下金桁(宋称下平槫)之别。,4、 桁、檩,5、间架,间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间架由下而上的构
8、成顺序及各部分名称见下图。,1檐柱,2老檐柱,3金柱,4大额枋,5小额坊,8挑尖梁,8桃尖梁,16随梁枋,15七架梁,15七架梁,17五架梁,18三架梁,19童柱,25脊桁26脊枋,28上金桁29中金桁30下金桁31金桁,33 檐椽34飞檐椽,6、举架与举折,举架的做法举架是屋顶坡面曲线的做法。清代建筑的檩子水平距离相同,而高度则根据一定做法,逐层加高。因此屋面成为一条越往上越陡的曲线。,6、举架与举折,举折的做法 举折是以前后撩檐檩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总进深B,在前后撩檐枋上皮的连线中点举起1/31/4总进深作为脊檩上皮的高度,叫做举高H。第一步将脊檩上皮与了檐枋上皮连一直线,自脊檩而下,第二檩
9、缝折下H/10,得上平檩上皮位置。第二步将上平檩上皮与撩檐枋上皮连直线,第二檩缝依前法折下H/20,第三檩依前法折下H/40,依此类推。,宋制“举折”计算,6、举架与举折,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1) 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2) 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举折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3) 举架每个步架高跨比为整数或(整数加0.5)整个高跨比一般不会为整数;举折每个步架高跨比不为整数,整个高跨比为整数。(4) 举架折线一次完成;举折不能一次完成。,7、不同形式的屋顶做法庑殿顶(宋称四阿):前后坡的构架与两坡顶一样,左右两坡也有同样的梁架檩枋。,庑殿推山庑殿
10、(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 坡度步架距离不一样长,X,X,X,X,原脊檩,X/10,X/10,歇山顶:歇山顶可以看作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结合。构架上的差别,主要在山花与山坡屋面的交接上。,歇山(宋称九脊殿)收山,确定歇山建筑山面山花板位置的法则称-“收山法”。 清官式建筑“收山法”规定,歇山建筑由山面正心桁轴心向内收一桁径,定为山花板外皮位置。 小式建筑“收山法”规定,由山面檐檩(P298)轴心向内收一檩径,定为山花板外皮位置。,悬山顶挑山,6、檐角起翘和出翘,出翘:屋顶的平面不是绝对的长方形,
11、而是在四角有向外伸出的曲线,叫做出翘。起翘: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檐角起翘和出翘,起翘及出翘,檐角起翘和出翘,起翘及出翘,檐角起翘和出翘,瓜柱:最早只用在脊槫下,屋架其他承梁处都用 驼峰,或矮木加斗栱;驼峰: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栱承载梁 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叉手: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托脚:是支撑平槫的斜向构件,多见于唐、宋;替木:为支撑在栌斗或令栱上的短木以托梁枋;,7、屋顶的其他构件,8、多层木建筑,叉柱造:将上层檐柱的底部开十字开口,插在 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插立 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个柱径; 如:河北正定隆
12、兴寺宋代转轮藏殿及天 津蓟县独乐寺辽代观音阁等;缠柱造:将上层柱立在下层柱后的梁上;如天津 蓟县辽独乐寺观音阁及山西应县辽佛 宫寺释迦塔等;,斗拱的作用: 1)结构作用:挑出以承重,把屋面大面积的 荷载传递给柱; 2)装饰作用: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渡,使 檐下生动; 3)等级制度的象征; 4)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 斗口(清)材(宋);,9、斗拱斗拱的作用与类型,斗拱的类型,柱头科柱头铺作,平身科柱间铺作,角科转角铺作,名 称 (清) (宋)柱头斗栱 柱头科 柱头铺作柱间斗栱 平身科 柱间铺作转角斗栱 角 科 转角铺作,柱头科、平身科、角科实物,斗:双向开口的构件,栱:置于坐斗口内的横短木,昂: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做法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