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李商隐马嵬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咏怀古迹李商隐马嵬课件.ppt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咏史怀古诗,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 马嵬,咏史怀古诗杜李商隐 马嵬,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学习目标,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李商隐 马嵬(其二)1、识记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其常见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和鉴赏方法。2、通过自读,自学,圈点批注,把握杜诗和李诗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学习目标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李商隐 马嵬(其二,一、明确概念,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
2、负的诗。,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一、明确概念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二、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二、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三、咏史怀古诗
3、中的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四、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
4、,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四、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心理二】怀古伤今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做为六朝古
5、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心理二】怀古伤今,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2、物是人非
6、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心理三】理性反思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2、理性分析,冷静剖析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心理三】理性反思,四、思想感情,1、(作者自己)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古人与自己)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
7、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3、(国运角度)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如:刘禹锡的乌衣巷4、(统治者角度)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对历史思考)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四、思想感情1、(作者自己)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五、常见表现手法:1、借古讽今、怀古伤今2、用典、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象3、情景角度:
8、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4、修辞角度:拟人、借代、双关5、炼字角度,五、常见表现手法:,六、 在赏析怀古咏史诗时,要注意一些鉴赏方法: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有连接点没;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A 国家国运衰微 B 统治者荒淫奢侈C 古地昔盛今衰 D 古人壮志难酬,六、 在赏析怀古咏史诗时,要注意一些鉴赏方法:A,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明唐伯虎所绘昭君像(局部),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明唐伯虎所绘昭君像(局部),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
9、、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 (其三),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王昭君,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王昭君,王昭君剧照,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西施、杨玉环),不仅美貌绝世,而且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然入宫三年,无缘面君(据说是因拒绝贿赂画工,画像被丑化)。匈奴
10、呼韩邪单于来朝,汉元帝以昭君等五女赐之。 呼韩邪单于死,昭君回汉的请求被成帝拒绝,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晋朝时,为避太祖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王昭君剧照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自读自学 圈点批注10分钟,自学并思考:1、书下注释圈点批注,自读一遍2、首联中首句哪个字最妙?3、作者对王昭君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两人之间有共同之处吗?,自读自学 圈点批注10分钟自学并思考:,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传神的字?赴 拟人。 把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山的雄伟从侧面烘托出女
11、子坚强的性格。,赏析诗歌,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传神的字?赏析诗歌,2、颔联 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这一对
12、比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2、颔联 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3、“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3、“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不是。 王安石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
13、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4、尾联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
14、怨的琵琶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尾联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点明感情的词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怨恨,统治者的昏庸,一去紫台连朔漠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
15、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5、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5、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
16、昭 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思归不得,身死异国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情感的连接点:怨恨,二人连接点,昭 君 诗人,1、借咏王昭君的事迹,对王昭君寄予深切的同情。2、抒发了诗人自己漂泊异地,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怨恨。,概括情感主旨,1、借咏王昭君的事迹,对王昭君寄予深切的同情。概括情感主旨,手法总结,1、烘托 首联运用烘托的表现手法。化静为动,一个“赴”字凸显了三峡和荆门山势若奔的雄伟气象,从钟灵毓秀的角度烘托昭君的形象。,2、对比,颔联颈联用对比的手法,写昭君远嫁
17、异域荒漠的悲凉。“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当年的“春风面”,而今的“月夜魂”,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诗人通过悲凄的想象,对昭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伤感。,手法总结 1、烘托 2、对比 颔联颈联,比较李白杜甫,李白的一生多在漫游中度过,而杜甫的一生是在漂泊中度过。如果说李白呈现给我们的是浑身氤氲着侠气、仙气、阳刚之气的话,那么,迎面而来的杜甫则是整个的包裹着霉气、迂腐之气。李白飘逸浪漫,杜甫沉郁现实。面对朋友,李白是洒脱的,而杜甫却是细腻的。李白选择的是任性自由,纵情山水;而杜甫则在一声声叹息中浮浮沉沉,饱受折磨。 李诗更能表
18、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诗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比较李白杜甫 李白的一生多在漫游中度过,而杜甫的一生是,李商隐诗两首,马 嵬,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李商隐诗两首 马 嵬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旷世情种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
19、。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他初登上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史称“开元盛世”。 玄宗取得了成就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变得骄傲怠惰,追求起享乐生活。51岁时,夺儿媳杨玉环。整天寻欢作乐,懒得上朝,用人不当,国内腐败空虚,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作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
20、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他初登上帝位时,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 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马 嵬 之 变,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 年)初
21、夏,安禄山大军,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诵读马嵬(其二),诵读,具体研读:读诗,根据注释做批注,具体研读
22、:读诗,根据注释做批注,马嵬(其二),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梆子,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牛郎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马嵬(其二)李商隐,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
23、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用典。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也写出了唐玄宗之悲。,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颔联:“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颔联:,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前者为军营内的声
24、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空闻”“不复”,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然而希望已经破灭。 “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对比,反衬。,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誓言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
25、“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此日六军同驻马,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颈联“此日”指哪一日?“当时”又指哪一时?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此日” 杨贵妃赐死之日“当时” 七夕相约之时 对比、倒叙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
26、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 “此日”的离散?,颈联“此日”指哪一日?“当时”又指哪一时?颈联运用什么手法,,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如何四纪为天子,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这首诗的“主旨”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对比。对
27、比强烈,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主旨 思想 启发世人汲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淫误国,致使国家 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杜甫咏怀古迹李商隐马嵬,寻仙为妄,死别是实,军中逃难,宫里安乐,马嵬驿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百姓可全,昔,今,对比,讽:荒淫误国,(此日),(当时),对比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一种手法,作者常常借它来抒发盛衰之情、兴亡之感。,倒叙,倒叙的手法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
28、,曲折幽深。,寻仙为妄死别是实军中逃难宫里安乐马嵬驿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感情归纳:,一、怀人伤己,关照自我;(对比人)二、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对比地)三、借古讽今,抨击现实;(对比事),鉴赏方法:古今对比(人、事、地方),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感情归纳:一、怀人伤己,关照自我;(对比人,拓展训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闻苍生问鬼神。,表达了作者对贾谊怀才而不被重用的同情与叹息。讽刺了君王昏聩弃贤才,荒于政事。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拓展训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哀郢(其一) 陆
29、游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注释: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 灵均:屈原的字。哀郢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哀郢(其一),哀郢(yng):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祚(zu):王业,国统。“北盟”句:战国时,齐晋两国都在楚的北方,楚与
30、齐晋联盟,对秦争强。章华:指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所筑,遗址在今湖北。云梦:湖名。莽苍:苍茫广大的样子。草合:野草围绕。“盗穿”句:指荒坟被盗,狐兽当作巢穴。离骚:屈原忠心爱国,反受毁谤被放逐,作长诗离骚以抒发怨恨。离骚也是屈原辞赋的统称。灵均:屈原的号。,哀郢(yng):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第一首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今日遗址荒芜的景象,作强烈的对比。“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二代的王业,国统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楚原是商的属国,后至周,又被周成王正式封为诸侯国。因此可以说“是远接商周祚最长
31、”了。“祚”,指王统。第二联顺接上联意,写楚国最终由盛而衰,以至为秦所灭。“章华歌舞终萧瑟”,写的便是这种历史的结局。“章华”,即章华台,楚国离宫,旧址有几处,此当指沙市之豫章台。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萧索寂寥了,但是,“云梦风烟旧莽苍”:楚地著名的云梦泽,气象依旧,风烟迷蒙,阔大苍茫。这里,诗人以章华歌舞之短暂映照云梦风烟之永恒,产生强烈对比,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叹,揭示出历史发展之无情。第三联由历史的回顾转为对眼前景象的描写:“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当年郢都宫殿旧址,如今已野草滋蔓,唯见雁群时时飞起;早已被盗掘的荒坟野冢,如今成了狐兔藏身之所。这景象是多么凄凉败落,它既是诗人眼前
32、所见之景,又是当年楚国衰亡的象征。而导致楚国衰亡的原因,正是屈原在离骚中所尖锐指出的,贵族蒙蔽君王,嫉贤还能,朋比为奸惑乱国政。这一历史的教训,使得千秋仁人志士莫不感到感慨万分,热泪沾裳。末联“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是诗人对楚之衰亡所作的结论,也是全诗主旨之所在。“灵均”是屈原的字,“灵均恨”,既是屈原在离骚中所无法尽情宣泄的家国无穷之恨,也是陆游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与屈原共命之叹。,第一首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答1、诗歌前三联以楚国昔日的兴盛与今日衰落败亡进行对比,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叹,揭示出历史发展之无情。2、尾联以“灵均恨”的典故,表达诗人
3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忧国之心不老之情,诗人与屈原经历相似而产生强烈共鸣,怎不“志士千秋泪满裳”?总之诗人借屈原的千古遗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答1、诗歌前三联以楚国昔日的兴盛与今日衰落败亡进行对比,抒发,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
34、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4)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 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
35、,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5)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拓展训练:岁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拓展训练:岁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借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