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李商隐马嵬课件.pptx
《杜甫咏怀古迹李商隐马嵬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咏怀古迹李商隐马嵬课件.ppt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咏史怀古诗,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 马嵬,咏史怀古诗杜李商隐 马嵬,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学习目标,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李商隐 马嵬(其二)1、识记咏史怀古诗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其常见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和鉴赏方法。2、通过自读,自学,圈点批注,把握杜诗和李诗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学习目标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李商隐 马嵬(其二,一、明确概念,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
2、负的诗。,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一、明确概念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二、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二、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三、咏史怀古诗
3、中的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四、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
4、,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四、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心理一】怀人伤己,【心理二】怀古伤今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做为六朝古
5、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心理二】怀古伤今,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2、物是人非
6、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心理三】理性反思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2、理性分析,冷静剖析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心理三】理性反思,四、思想感情,1、(作者自己)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古人与自己)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
7、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3、(国运角度)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如:刘禹锡的乌衣巷4、(统治者角度)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对历史思考)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四、思想感情1、(作者自己)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五、常见表现手法:1、借古讽今、怀古伤今2、用典、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象3、情景角度:
8、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4、修辞角度:拟人、借代、双关5、炼字角度,五、常见表现手法:,六、 在赏析怀古咏史诗时,要注意一些鉴赏方法: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有连接点没;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A 国家国运衰微 B 统治者荒淫奢侈C 古地昔盛今衰 D 古人壮志难酬,六、 在赏析怀古咏史诗时,要注意一些鉴赏方法:A,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明唐伯虎所绘昭君像(局部),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明唐伯虎所绘昭君像(局部),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
9、、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 (其三),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王昭君,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哪一个人物形象?王昭君,王昭君剧照,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西施、杨玉环),不仅美貌绝世,而且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然入宫三年,无缘面君(据说是因拒绝贿赂画工,画像被丑化)。匈奴
10、呼韩邪单于来朝,汉元帝以昭君等五女赐之。 呼韩邪单于死,昭君回汉的请求被成帝拒绝,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晋朝时,为避太祖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王昭君剧照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自读自学 圈点批注10分钟,自学并思考:1、书下注释圈点批注,自读一遍2、首联中首句哪个字最妙?3、作者对王昭君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两人之间有共同之处吗?,自读自学 圈点批注10分钟自学并思考:,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传神的字?赴 拟人。 把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山的雄伟从侧面烘托出女
11、子坚强的性格。,赏析诗歌,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传神的字?赏析诗歌,2、颔联 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这一对
12、比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2、颔联 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3、“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3、“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不是。 王安石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
13、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4、尾联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
14、怨的琵琶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尾联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点明感情的词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怨恨,统治者的昏庸,一去紫台连朔漠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
15、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5、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5、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
16、昭 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思归不得,身死异国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情感的连接点:怨恨,二人连接点,昭 君 诗人,1、借咏王昭君的事迹,对王昭君寄予深切的同情。2、抒发了诗人自己漂泊异地,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怨恨。,概括情感主旨,1、借咏王昭君的事迹,对王昭君寄予深切的同情。概括情感主旨,手法总结,1、烘托 首联运用烘托的表现手法。化静为动,一个“赴”字凸显了三峡和荆门山势若奔的雄伟气象,从钟灵毓秀的角度烘托昭君的形象。,2、对比,颔联颈联用对比的手法,写昭君远嫁
17、异域荒漠的悲凉。“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当年的“春风面”,而今的“月夜魂”,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诗人通过悲凄的想象,对昭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伤感。,手法总结 1、烘托 2、对比 颔联颈联,比较李白杜甫,李白的一生多在漫游中度过,而杜甫的一生是在漂泊中度过。如果说李白呈现给我们的是浑身氤氲着侠气、仙气、阳刚之气的话,那么,迎面而来的杜甫则是整个的包裹着霉气、迂腐之气。李白飘逸浪漫,杜甫沉郁现实。面对朋友,李白是洒脱的,而杜甫却是细腻的。李白选择的是任性自由,纵情山水;而杜甫则在一声声叹息中浮浮沉沉,饱受折磨。 李诗更能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 咏怀 古迹 李商隐马嵬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