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ppt课件.ppt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 欧阳修一、欧阳修其人及其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二、欧阳修的散文三、欧阳修的诗歌四、欧阳修的词五、有关欧阳修研究的参考书目第二节 梅尧臣和苏舜钦第三节 王安石第四节 曾巩、苏洵、苏辙,第一节 欧阳修,一、欧阳修其人及其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一)生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八年(1030)举进士,不久就诗名噪天下,成为文坛领袖。生平经历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早年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1036年作与高司谏书批评高若讷的见风使舵,1043年新政失败作朋党论痛斥旧党,他也因此而先后被贬夷陵和滁州。二是积
2、极参与文化建设。主修新唐书、新五代史,1057年知贡举时打击“太学体”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大力提拔优秀人才,如苏轼、苏辙、曾巩等皆出其门。三是晚年时政治上日趋保守。对王安石变法持怀疑和抵制态度,他也因此而遭致疑忌,遂对官场是非深感厌恶,连乞谢事。,(二)文坛盟主地位的形成原因,欧阳修在北宋文学变革中的领袖地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A.改革的时代风尚 首先,这一场文学变革作为宋王朝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既与当时政治方面的改革相互关联,又是自上而下、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进的。早在天圣年间,范仲淹就提出过“时之所尚,何能独变”,希望朝廷“敦谕词臣,兴复古道”(奏上时务书),而朝廷也确实几次下诏
3、,从政治意义上提出改变文风的问题,如仁宗天圣年间曾诏斥文人“竞为浮夸靡蔓之文”,要求学者“务明先圣之道”,并指令从朝廷文件入手“矫文章之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6、108)。领导这种性质的变革,当然需要相当高的政治地位,而欧阳修具备这一基本条件。,B.个人的人格魅力,其次,欧阳修在当时的文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他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的人格修养既为重视道德节操的士大夫所尊重,同时他又喜扬人之美,并利用其知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得到欧阳修的帮助,因此在他周围形成了集团性的力量,从而更便于扩大影响,推行他们的主张。如梅尧臣、苏舜钦二人名位不显,欧阳修却以诗坛宗主相
4、视,使他们声誉大张;曾巩落第,欧阳修为他写序饯行,令人刮目相待,后又在知贡举时把他录为进士;对王安石,欧阳修不仅两次加以推荐,而且在赠诗中给予极高的称评;三苏中,苏洵以一默默无闻的布衣身份,经欧阳修 的推荐和鼓吹而名动海内,苏轼、苏辙则是欧阳修知贡举时选拔于前列的,苏轼尤其受到他的推重。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和政治家,欧阳修的眼光、涵养,确实是不同一般的。,C.文学主张的公允、合理,北宋立国以来,由于约制个性的儒家伦理观念的强化,在 文学方面以道统文、以道代文的理论盛张到空前的地步,它虽然触及北宋初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学风气的某些弊病,但对文学生机,却在另一个方向上形成更强的扼制。而欧 阳修的态
5、度,一方面对这种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想在原则上表示赞同,承认道对文的决 定作用,对石介、尹洙等人表示相当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反对过分偏激的主张。他虽说 过“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但也看到有事功、道德的人未必一定能文,“如唐之刘、柳无称于事业,而姚、宋不见于文章”(薛简肃公文集序);认为文采还是有其必 要的,“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代人 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文章(当然是指符合于道的)有着不朽的价值,“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感二子)。虽说这些表述较之宋以前文学理论已经达到成就而言,并没有什么发展,但在当时的环境中,仍
6、有它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欧阳修的态度要更合理些。譬如对西昆体,他有不少好评,甚至称赞扬亿“真一代之文豪也”(归田录),而批评石介对西昆诗人的极端态度是“好异以取高”,“以惊世人”(与石推官第一书)。再如对骈体文,欧阳修的持论也较公允。他说过,“时文虽曰浮巧,其为功亦不易也”(与荆南乐秀才书),“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论尹师鲁墓志),并赞扬苏氏父子的骈文“委曲精尽,不减古人”(苏氏四六),他认为骈文的缺点是在形式的严格限制下造成说理和叙述的不清晰,不畅通。所以,欧阳修所领导的文学变革虽有反对西昆体和骈文的一面,但它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怎样使文学在建立完善的社会秩序方面起到更积
7、极更实际的作用。在这个基本前提下,他们维护了文学的存在权利,同时也维护了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的价值。 同时,欧阳修他们也抵制了尊崇和效仿韩愈、走向僻怪险涩的文学风气。尊韩本来是欧阳修提出的主张,据其记旧本韩文后,韩文的流行同他校定昌黎集直接有关。但这恐怕主要着眼于提倡“古文”和发扬韩愈的文学主张,韩文那种个性发露、奇崛雄肆甚至是险怪僻涩的风格,未必为欧阳修所喜好;尤其是,它和宋代的文化风气,和宋人儒雅敛束的个性很难投合。所以欧阳修他们倡导的“古文”,需要走一条不同于唐人的道路。当时有所谓“太学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幾,据说其文使“学者歙然效之”(梦溪笔谈)。它的面貌现在
8、已无法看到,据梦溪笔谈所引片断,有“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之句。倘以韩愈及其周围文人的怪诞之语相比,这实在不算怎么奇特。但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 科举时,将刘幾的文章用红笔从头到尾,一下抹倒,“判大纰缪字榜之”,并将“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同上)。这激起举子哗变,群聚嘲骂,甚至在大街上拦住欧阳修的马头哄闹,而欧阳修不为所动,终于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宋史本传)。科举文章与士人一生前途相关,它对社会上文章风格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三)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评价,通过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学集团的努力,北宋中叶的这一场文学变革终于获得成功, 并由此主要在诗、文两方面确立了
9、宋代文学的基本风格。这当然很难加以简单的概括,从大的方面来说,以文而言,是虽以散体为主,实融合骈体,可以说结束了骈体与散体的截然对立,文字以浅易流畅为多,节奏徐缓宛转,较少激烈跳荡的表现(尤其是非政治性的抒情散文);以诗而言,情感的力度减弱,所反映的心理状态比较平衡,相应地色彩和意象都比较疏淡,而对事物观察和体验比前人更细腻,总体上带有重理智的特点,特别在古体诗中,散文化的叙述和说理成分往往占很大比率。 对于这一场文学变革的评价是复杂的事情。概要而言,一方面需要看到它是士大夫集团所倡导的思想文化变革的一部分,是自上而下具有政治意义的行动,它对文学自由发展是有约束作用的;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它有
10、效地抵制了更为极端的道学家的主张, 在时代的限定条件下,孕育了中国文学的一些新的特色,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总体面貌。,二、欧阳修的散文,(一)内容上:1.论道、论政之文,不尚空谈而注重实际,反对宣扬性命之说与佛老之论。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2.写景抒情之文,怡情自然,感发胸臆,对后来王安石、苏轼乃至明清散文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如秋声赋、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3.记人之文,娓娓生动、细腻曲折,如泷冈阡表,全用母亲亲切委婉的叙述记录父亲的为人和对自己的教诲,对后代抒情性人物记叙,如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归有光项脊轩志等有明显影响。4.书信序跋,说理透彻,富于文采,如读李翱文、与尹师鲁书等。,(二)
11、艺术上,欧文的艺术特色以苏洵之评最为中肯: 执事之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欧文的总体特色。前者是宋文的共性,后者则是欧文的个性。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多用平易寻常、清虚流畅之字句,“却自有美丽处,有好处,有不可及处”(朱子语类卷139)。二是善用虚字穿插呼应,如醉翁亭记共用了21个“也”字,不使人觉其繁,反而予人舒缓深长、富有音乐韵味之感。三是句式整饬又富于变化,似散非散,似俳非俳,抑扬相间,错落有致。,三、欧阳修的诗歌,欧诗在成就上不如散文,但“始矫昆体”(叶梦得石林诗话),初成宋调,功
12、不可没。 欧诗在内容上,一是反映社会现实题材之作,如食糟民;二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之作,如戏答元珍;三是咏史诗,如再和明妃曲。以第二类成就为高。 欧诗在艺术上,师法众家又能自成一面,既有李白的豪情,又有唐人的清新平淡,也不失韩愈的锤炼,但思想情调又是欧阳修自己的。其中学韩愈之作,如重读徂徕集,将议论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以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对宋诗影响甚大。但一些古体长篇,好发议论,好铺排叙事,散文化的倾向非常严重,如洛阳牡丹图像一篇洛阳牡丹记,吴学士石屏歌“吾嗟人愚,不见天地造化之初难”像一篇别扭的古文,鬼车甚至以“嘉祐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开头,中间又有“不见其形,但闻其声,
13、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实在不能算作“诗”了。,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 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 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
14、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四、欧阳修的词,欧阳修有词集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存词241首。欧阳修对词的认识,大体还是作为消遣性、娱乐性的,即所谓“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采桑子西湖念语),故其题材仍是以吟咏男女恋情、抒写山水闲恬之感为多,风格也大体承袭了晚唐以来明丽柔婉的传统。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欧阳修对词也有一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2)大胆吸收民间俚词的创作技巧,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使词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发展,对后来的柳永词有开启
15、作用。,A.慨叹身世之作,欧阳修在其仕宦生涯中几经波折,他常把由此引起的个人身世感慨写入词中,这是当时词人写得较少的题材,对于那种狭隘的风气有所突破。如临江仙中“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圣无忧中“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等,都表达了在互相倾轧的官场中所感受到的忧患,而采桑子十首及水调歌头 和苏子美沧浪亭等,又表达了对这种仕宦生涯的厌倦和对闲适旷逸生活的向往。在这些词中,反映出欧阳修比较坚强与乐观的个性,不像一般文人失意时所作总带有黯然伤神的情调,如“白首相过,莫话衰翁,但斗尊前笑语同”(采桑子),“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玉楼春)等,都显得很旷放。其朝中措平山堂一
16、词尤为著名: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B.恋情词,欧阳修年轻时颇为风流放荡,“三十年前,尚好文华,嗜酒歌呼,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欧阳修答孙正之第二书)。故其词中颇多“世俗之气”的艳情词,这些词作多是用活泼的对话来写的,比较多地保存了民间俚词的特点,感情的表达也显得比较直率大胆,如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把一个活泼娇憨的少妇对于恋情的沉醉和喜悦心情描写得生动而坦率。再如醉蓬莱写少女与情
17、人初次幽会,上阕写少女“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下阕写约会后,“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鬟,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表现少女对爱情又羞怯又渴望的复杂心情,写得十分大胆,语言风格比前一篇更近俗。 似这类带有民歌风格的词作,在欧词中还有很多,如其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歌咏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等。 当然,欧阳修的大多数词作仍是同当代词人的主要倾向一致的,那就是用典雅精致的语言、流贯的结构、含蓄的风格,描述男女恋情中细腻的心理。如蝶恋花、踏莎行等。,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18、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五、有关欧阳修研究的参考书目,20世纪的欧阳修研究,一是分析评价他的文学地位,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期,还有一场关于欧阳修文学领袖地位的争论。二是分析欧阳修诗、词、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相比于苏轼的研究,欧阳修研究在文章数量上远远不如,因而还显
19、得稍微薄弱。总的看来,研究者都能够认识到欧阳修的重要性,对其文学创作特性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20世纪研究欧阳修的主要成果,是几部传记和几部作品选的前言,专门的研究文章不多。已出的欧阳修的传记有:梁容若的欧阳修,台湾中国文学论集1958年第4期;刘子健的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香港新亚研究所1967年印行;袁行云编的欧阳修,中华书局1961年版;蔡世明欧阳修的生平与学术,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版;张华盛的欧阳修,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郭正忠的欧阳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刘德清的欧阳修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洪本健的醉翁的世界:欧阳修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20、版,及其欧阳修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北宋初三种诗风鼎峙的格局,从实质上来说,还是唐代诗歌的延续,而西昆体一时大盛,又使得学诗者争相模拟,在真宗及仁宗前期形成了专事雕琢的诗歌风气。在时代发生变化以后,唐诗的风格已实难保持,而缺乏激情和才华的诗作者对李商隐的模拟,很容易成为空洞的文字游戏。因此,诗歌的变化在这时已不可避免了。于是,梅尧臣率先自树一帜,而苏舜钦与之呼应,他们在吸取唐诗尤其是白居易、韩愈诗歌某些因素的同时,又顺应着时代文化的特点,在诗歌的题材、感情表现和语言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从而打开了宋诗的道路。并且,由于欧阳修的竭力推举,他们在诗坛上造成了
21、更大的影响。,一、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当过尚书都官员外郎,后人因称为“梅都官”,又以宣城之古名,称之为“梅宛陵”。有宛陵先生文集。存诗达2800多首。 在梅尧臣成年以后的几十年中,宋王朝外患内忧频仍,社会秩序十分不稳定,所以他虽一生沉沦下僚,对于国家、政治却抱有强烈的关切。梅尧臣早年和西昆派诗人关系甚密,但诗歌风格却与之不同,后来更是有意识地加以纠正。纠正的方向,就是强调诗经 以来文学干预社会、针砭现实的传统,反对诗歌中的娱乐、游戏倾向。 作为自己诗歌主张的实践,梅尧臣写了不少反映现实政治问题和民生疾苦的作品,既欲以此感悟上层统治者,又借以表现自己的道
22、德良心。代表性的作品如田家、陶者、汝坟贫女等。,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汝坟贫女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埌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钦溪。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二、苏舜钦,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桐山(今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欧阳 及其 影响 诗文 创作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