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ppt课件.ppt
《材料力学《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1 引 言8-2 轴力与轴力图8-3 拉压杆的应力与圣维南原理8-4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8-5 应力集中的概念8-6 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8-7 胡克定律与拉压杆的变形8-8 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8-9 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第八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一、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及实例,1工程实例,8-1 引 言,简易吊车中:AC杆受拉、BC杆受压、 钢丝绳受拉。,结构中二力杆:受拉或受压。,千斤顶中:顶杆受压。,内燃机中:连杆AB有时受压、有时受拉。,轴向压缩,两端受压力作用,杆的变形是轴向缩短,横向增大。,轴向拉伸:两端受拉力作用,杆的变形是轴向伸长,横向减小。,力学简图:,2特
2、点,受力特点:两端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外力(或 其合力) 的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变形特点:杆件产生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同时伴随横 向尺寸的变化(减小或增大)。,一、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杆的内力轴力,8-2 轴力与轴力图,杆受拉如图示,求横截面 mm 上的内力。,截面法:,用一平面假想地沿 mm 截面切开杆件,将其分为左右两段,任取一段分析。,设取左段分析。,左段受力:外力 F,内力,内力为一分布力系,将其向截面形心简化,合力为 FN。,在外力 F、内力FN作用下保持平衡,有,SFx= 0 FN F = 0 得 FN = F FN 为拉力,内力FN 的作用线与 F 重合,即与杆
3、件轴线重合,并垂直于横截面,称 FN 为轴力。,取右段分析时,结果相同:,FN = F,可知 FN 与 FN 为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可知 FN 只与外力有关,而与杆件横截面形状、尺寸、材料无关。,规定:,杆受拉伸长时,FN 为正;杆受压缩短时,FN 为负。,若在杆件中间部分还有外力作用,则杆件不同段上的轴力有所不同,可分段用截面法计算。,二、 轴力的计算,例1 杆受力如图示,F1 = 5 kN,F2 = 20 kN, F3 = 25 kN, F4 = 10 kN。试求各段轴力。,解: AB段轴力FN1:取截面 11,SFx= 0 FN1 F1 = 0 得 FN1 = F1 = 5 kN (拉
4、),例1 杆受力如图示,F1 = 5 kN,F2 = 20 kN, F3 = 25 kN, F4 = 10 kN。试求各段轴力。,BC段轴力FN2:取截面 22,SFx= 0 FN2 + F2 F1 = 0 得 FN2 = F1 F2 = 15 kN (压),FN1 = 5 kN,CD段轴力FN3:取截面 33,SFx= 0 F4 FN3 = 0 得 FN4 = F4 = 10 kN (拉),FN1 = 5 kN,FN2 = 15 kN,FN3 = 10 kN,三、 轴力图,在杆件中间部分有外力作用时,杆件不同段上的轴力不同。,可用轴力图来形象地表示轴力随横截面位置的变化情况。,横轴 x:杆横
5、截面位置;纵轴 FN:杆横截面上的轴力。,正值轴力 (拉)绘在横轴 上方,负值轴力 (压)绘在横轴下方。,5 kN,15 kN,10 kN,FN1 = 5 kN,FN2 = 15 kN,FN3 = 10 kN,5 kN,15 kN,10 kN,A,B,C,D,轴力图作用:,1. 显示出杆件各横截面上轴力的大小,并可确定出最大轴 力的数值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2. 表示出杆件各段的变形是拉伸还是压缩;,3. 表示出杆件轴力沿轴线的变化情况。,FN1 = 5 kN,FN2 = 15 kN,FN3 = 10 kN,5 kN,15 kN,10 kN,A,B,C,D,可知:,1. 杆件AB段、 CD段
6、受拉,产生伸长变形; BC段受压,产生 缩短变形;,2. 杆件|FN|max= |FN2|=15 kN,位于BC段。,轴力图的特点:在集中力作用处,图中有突变, 突变值 = 集中载荷数值,问题提出:,拉压杆强度不仅与轴力大小有关,而且与杆横截面面积有关,须用应力来度量杆件的受力程度。,8-3 拉压杆的应力与圣维南原理,一、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等直杆受拉力作用,求横截面 mm上的应力。,s,横截面 mm上有轴力 FN ,FN分布在整个横截面上。,轴力 FN 横截面,应力也 横截面, 横截面上存在正应力 s ,其合力即为轴力 FN ,,即: FN = A s dA (a),仅由(a)式不能确定s
7、 与FN之间的关系。,应研究杆件受拉后的变形,以确定s 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观察实验:,在杆侧表面作横向直线 ab、cd,abcd,间距 l。,现象:,1. 杆伸长变细;,2. 横向直线 ab、cd 各平移至 ab、cd,abcd;,两端加拉力F,使杆发生变形。,3. 间距: l l +Dl,平面截面假设:轴向拉伸过程中,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在变形后 仍保持为平面。,由此推断:,两横截面间各纵向纤维,变形相同,性质相同,受力相等。, 轴力 FN 在横截面上均匀分布,各点正应力相等。,即 s = 常量,代入(a)式:得 FN = As dA = s AdA= s A,即为受拉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
8、算公式,式中 A 为杆横截面面积。,杆受压时同样分析,可得同样结果。,由式可知:,1. FN s ,A s;,2. s 与FN符号相同,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说明:所得结果经实验证明是准确的,因此平面假设符合实际 情况。,注意:,1. 公式仅适用于轴向拉压情况;,2. 公式不适用于外力作用区域附近部分。,讨论:,1. 当杆受几个外力作用时,各段轴力不相等,先求各段轴力 FNi ,找出最大轴力FNnax ,则最大正应力,2. 当杆由几段不等截面组成时,应分段求s i,在外力作用区域附近,s 并不均布,而是由外力的作用情况而定。,为杆件最大工作应力,smax 所在截面称为危险截面。,其中最大正
9、应力即为杆的最大工作应力smax。,例2 例1中杆横截面 A= 3 cm2。试求其最大正应力。,FN1 = 5 kN,FN2 = 15 kN,FN3 = 10 kN,FN1 = 5 kN,BC段轴力为 |FN|max,为压应力。,FN2 = 15 kN,FN3 = 10 kN,解: 由例1 得各段轴力为,例3 已知正方形截面杆受力如图示,a= 24 mm,b = 37 mm, F= 50 kN。试求其最大正应力。,AB段:截面1-1,解: 1) 计算各段轴力,2) 确定smax,BC段:截面2-2,SFx= 0 FN1 F = 0,FN1 = F = 50 kN (压),SFx= 0 FN2
10、3F = 0,FN2 = 3F = 150 kN (压),AB段:,BC段:, smax = s2 = 110 MPa (压应力),例4 已知支架如图示,F = 10 kN, A1= A2= 100 mm2。 试求两杆应力。,截面法:取销B和杆1、2的一部分分析,解: 1) 计算两杆轴力,2) 计算两杆应力,受力:F、轴力FN1、 FN2,SFx= 0 FN2 FN1 cos 45 = 0, FN1 = 1.414 F =14.14 kN (拉),SFy= 0 FN1 sin45 F = 0,FN2 = F = 10 kN (压),AB杆:,BC段:,二、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设有一等截面
11、直杆受拉力 F 作用。求:斜截面 k-k 上的应力。,采用截面法得斜截面上内力: Fa = F,斜截面面积Aa:且 Aa =A/cosa。,由平面假设同样可得斜截面上应力均布,即:,拉(压)杆的破坏有时沿斜截面发生,应讨论斜截面上的应力。,斜截面 k-k 的位置:,由其外法线n与杆轴线的夹角 a 确定:,由杆轴线至外法线n为逆时针时,夹角 a 为正,反之为负。,代入面积关系:,s 0 为横截面上的应力。, 斜截面 k-k 上的全应力为,k,可知:sa 、ta的大小和方向随 a 的改变而改变。,pa = s0 cosa,将 pa 沿斜截面的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分解:,pa,即过杆内同一点的不同斜截
12、面上的应力不同。,sa = s (a ) ta = t (a ),讨论:,当 = 45时, s 45 = s0/2 t 45 = s0/2,当 = 0时(横截面) ,s 0 = s0= smax t 0 = 0,可知在 = 45时,有,即在45的斜截面上剪应力达到最大值。,当 = 90时(纵截面),s 90 = 0 t 90 = 0,当 = 45时, s 45 = s0/2 t45 = s0/2,符号规定:,当ta绕杆内任一点顺时针方向时为正,,当sa 与斜截面的外法线n同向时为正,,反之为负。,由 = 45 和 = 45 时可知: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的切应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设相互垂直的截
13、面为: , 1= + 90,即 与 1= + 90的截面上的切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与 1= + 90的截面上的切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切应力互等定理:物体内通过任意一点的两相互垂直截面上切 应力必成对存在,且数值相等,方向相反。,例5 直径为 d =1 cm 杆受拉力F =10 kN的作用。 试求与横截面夹角 30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并求最大切应力。,解: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直接由公式求之:,三、圣维南(Saint-Venant)原理,在外力作用区域附近,s 并不均布,而是由外力的作用情况而定。,圣维南原理:外力作用于杆端方式的不同,只会使与杆端距离 不大于杆的横向
14、尺寸的范围内受到影响。,截面1-1,截面2-2,截面3-3,由圣维南原理可知:在离开载荷作用处一定距离外,应力的分 布不受外载荷作用方式的影响。,因此,对静力等效的杆件,在外力作用区域外的应力分布是相同的。,8-4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一、拉伸试验与应力应变图,截面尺寸相同、拉力相同、但材料不同的杆件的承载能力不同,即构件的承载能力与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力学性能:指材料从开始受力至断裂的全部过程中所呈现的在 变形和破坏方面所具有的特性和规律。,力学性能一般由试验测定,以数据的形式表达。,静拉伸试验:常温(室温)、静载(加载缓慢平稳)。 GB228-1987,标准试件:,圆试件:
15、长试件 l=5d 短试件 l=5d,平板试件: 长试件 l=11.3 短试件 l=5.65,试验设备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变形仪(引伸仪、传感器、x-y记录仪)。,试验时对试件加力、测力,测量变形。,记录试验数据:,由试验数据绘制 F - Dl 曲线,称为拉伸图。,例:低碳钢(含C0.25%) 的 F - Dl 曲线。,因试件尺寸不同,所得 F - Dl曲线不同,不能直接反映材料的力学性能。,将 F s = F /A Dl e = Dl /A,s e 曲线的形状、大小与试件尺寸无关。,得 s e 曲线,称为应力-应变图。,材料相同,s e 曲线即相同。,分析s e 曲线即可得材料拉伸时的力学
16、性能。,应力s = F /A,应变e = Dl / l,二、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以Q235钢为代表,其 s e 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1. 弹性阶段: OA段,特点:,1) 变形为弹性变形:,去除拉力后, 变形沿OA消失。,2) OA 为直线:,表示正应力与正应变成正比,即有:,s e,直线 OA 段最高点A 点的正应力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sp,Q235钢: sp 200 MPa,A 点的正应力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se,1. 弹性阶段: OA段,特点:,1) s 不增加, e 却迅速增加, 表明材料失去抵抗继续变 形的能力,称为屈服或流 动。,此时在光滑试件的表面可出现滑移线。,2) 卸载
17、后,试件产生较大塑性变形。,Q235钢: ss 235 MPa,2. 屈服阶段: AC段,3) B点正应力称为材料的屈服极限: ss,当构件工作应力达到屈服极限ss 时,构件产生显著塑性变形,改变其原有尺寸,将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应将工作应力限制在ss 以下。,设计中常取ss 作为低碳钢材料的一个重要强度指标。,1. 弹性阶段: OA段,特点:,1) 材料恢复了抵抗变形的能 力,即要使 e ,则必须 s ,称为材料的硬(强)化。,Q235钢: sb 380 MPa,2. 屈服阶段: AC段,2) 曲线最高点 D 点的正应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 sb,sb 为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也是低碳钢材料
18、的重要强度指标。,3. 硬(强)化阶段: CD段,1. 线弹性阶段: OA段,特点:,1) 从D点开始,试件局部显 著变细,称为“颈缩”。,2. 屈服阶段: AC段,低碳钢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硬 (强)化阶段、颈缩阶段。,3. 硬(强)化阶段: CD段,4. 颈缩阶段: DE段,2) 出现颈缩后,使试件继续变形所需的拉力减小,曲线下降, 至E点试件在颈缩处被拉断裂。,5. 卸载与再加载规律,试验表明:,若在强化阶段某点 C 卸载,曲线沿平行于OA的直线CO1回到O1。,变形 OO1 消失,为弹性变形。,变形 O1O2 保留下来,为塑性变形(残余变形)。,重新加载时,曲线沿
19、 O1C 上升至C,再沿原曲线CDE变化。,可见:此时材料的比例极限提高,而断裂后的塑性变形减小, 称为材料的冷作硬化。,应用:冷轧钢板、冷拔钢筋、钢丝绳、齿轮喷丸、滚子碾压。,消除:冷作硬化使工件表面变硬变脆,进一步加工困难,可采 用退火处理消除。,6. 材料的塑性,断裂后量 l1、断口处d1(A1),则试件的残余变形为: l0 = l1 l,伸长率:,、 ,材料塑性变形 , 5% 时,称为塑性材料,如钢、铜、铝等;,低碳钢: = 20 30 %、= 60 70 % 。,断面收缩率:, 5% 时,称为脆性材料,如铸铁、玻璃、石材等。,由试验可得:,强度指标:sp、se、 ss、sb,塑性指标
20、: 、,弹性指标: E、m,三、其他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1. 其他塑性材料 (d 5% ),与低碳钢s e 曲线比较:,50钢的曲线与低碳钢相似,但sp、ss、sb 均较高;,硬铝无屈服阶段和颈缩阶段。,取残余应变 e = 0.2% 时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屈服应力,称为名义屈服极限:s 0.2,65弹簧钢:s0.2 = 800 MPa,= 90 %,30铬锰硅钢无明显屈服阶段;,对无屈服阶段的材料,GB规定:,2. 脆性材料 ( 5% ),以灰铸铁为代表:,由试验及 s e 曲线可知:,无屈服、颈缩现象;, 脆性材料的抗拉能力较低,一般不用作受拉构件。,无明显直线部分;,拉断时 e 很小(0.4
21、 0.5 %) ,s 较低。,拉断时应力为其抗拉强度极限:s b。,断口垂直试件轴线,断面无收缩现象。,四、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压缩试验:,试件:,金属材料:短圆柱体,直径d,高度h,且d=(1.53)h;,非金属材料:立方体。,1. 塑性材料 ( 5% ),可知:压缩时 sp、se、 ss 与拉伸大致相同;,屈服后,试件被压扁,不破裂,无抗压强度极限。,低碳钢:其曲线至屈服阶段与拉伸时基本重合。,由拉伸试验可了解其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对塑性材料一般不需作压缩试验。,2. 脆性材料 ( 5% ),试件变形呈鼓状,最后沿4555 斜截面破裂。,压坏时应力称为抗压强度,为抗拉强度的 35 倍。
22、,灰铸铁:其压缩时曲线形状与拉伸时相似,但应力、变形显著 增大。, 脆性材料的抗压能力远高于其拉能力,常用作受压构件。,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见附录A(P345)。,等截面直杆轴向拉(压)时其横截面上正应力均布。,8-5 应力集中的概念,一、应力集中的概念,实验表明:,在直杆的截面尺寸突变处,正应力不再均布,而是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构件受载时,由于截面尺寸的突变而引起的局部 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理论应力集中因数 K:,sn 为名义应力,smax为局部最大应力;,A0 为圆孔处横截面面积。,由于实际需要,有些零件必须制成切口、切槽、油孔、螺纹、轴肩等,以致在这些部位上杆的截面尺寸发生突然
23、变化。,可知: K 1,一般孔愈小,角愈尖, K ,应力集中情况愈严重。,二、应力集中对构件强度的影响,静载荷下:,塑性材料:可不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脆性材料:应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灰铸铁:可不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变载荷下:,无论是塑性材料或是脆性材料,应力集中将大大降低其强度。, 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小构件的应力集中。,减小应力集中的措施:,采用圆孔、椭圆形孔,避免用方孔及带尖角的孔、槽;,阶梯轴采用圆角过渡,且圆角半径尽量大些;,在截面改变处采用光滑连接;,铸件连接采用圆角过渡等。,8-6 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一、失效与许用应力,试验表明:,在试件的正应力达到强度极限s b时,试
24、件断裂;,当正应力达到屈服极限s s时,试件屈服,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发生断裂或屈服时,构件已不能正常工作,称为失效。,要使构件正常工作,应使其工作应力低于其材料的极限应力,,s u 由材料拉伸或压缩时的力学性能确定:,塑性材料:s u= s s (s 0.2 ),脆性材料:s u= s b (s b压 ),即有 s s u s u 为材料的极限应力。,此外,因为实际材料未必均匀,载荷估计难以精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构件工作安全,并给予适当的强度储备,,设计时将 s u 适当降低使用,作为构件工作应力的最大限度,称为许用应力,记作s 。,许用应力:,n 1,称为安全因数。,塑性材料:,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材料力学 第二 轴向 拉伸 压缩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