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热力学7扩散热力学ppt课件.ppt
《材料热力学7扩散热力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热力学7扩散热力学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扩散过程热力学,概念,定义:体系由非均匀不平衡状态向均匀平衡状态转化而引起的粒子迁移现象称为扩散。,体系中同种粒子的迁移,自扩散体系中异种粒子的相互迁移,互扩散,7.1 流体的扩散,热力学性质:T, p, V, n, U, H, Cpm, S, F,G,扩散、粘滞性、热传导等涉及物质或能量的实际传递过程的非平衡态性质。,7.1.1 气体的扩散,扩散方程,实际上,处理气体扩散时必须考虑原子之间的碰撞。假定原子为球形,其横截面积为 r2,n为单位体积内原子数,则碰撞间的平均自由程l(质点在两次碰撞之间走过的平均距离) 可由下式粗略地算出,由于r2l可看成总体积中某一原子占有的体积。如果原子平
2、均移动速率为 u,则碰撞频率 为,n为单位体积内原子数,D与,气体生长晶体,对流质量迁移,扩散质量迁移,气体扩散速度可以起到限制晶体生长速率的作用,气相生长的必要条件就是结晶物质必须有足够高的蒸气压,气相生长基元的平均自由程l,气体压力越高,即单位体积中分子数目越多, l 就越小,即碰撞次数也越多。通过迁移效应,生长基元向气固界面的通量J(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物质量)为平均自由程和蒸气压的函数。升高压力p并不能增大J值,因为p的增大会减小平均自由程值。所以,气相生长单晶很难得到较大的生长速率,从而限制了单晶生长的尺寸。,7.1.2液体的扩散,纯液体的扩散,溶液中的扩散,非电解质溶液的扩散
3、,电解质溶液的扩散,分子溶液的扩散,胶体溶液的扩散,扩散控制的反应,据估计液体分子在一个笼子中笼罩时间约为10-12 10-10 s ,这一期间约发生 10-105次碰撞。,溶液中每个溶质分子也都处于周围溶剂分子所构成的笼子中。若两个溶质分子扩散到同一个笼子中相互接触,则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溶质扩散速度很慢,而反应速度很快,则此时扩散速度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称为反应的扩散控制。扩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也符合阿仑尼乌斯方程,但扩散活化能,即分子冲破笼罩所需的能量,一般要比反应活化能小得多,因此,扩散控制的反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菲克(Fick)扩散定律与溶质的扩散,对于球形粒子,例如两种半径为rA及rB
4、,扩散系数为DA和DB的球形分子进行扩散控制的溶液反应。假设一种分子不动,另一种分子向它扩散。在 rAB=rA+rB处扩散分子浓度C0,逐渐向外浓度增大,形成球形对称的浓度梯度。,按扩散定律推导出该二级反应的速度常数,上述的分子扩散过程都是在分子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子扩散速度可用单位时间内传递某一组分的摩尔数表示。但在反应器中所发生的传质过程一般不会只靠分子扩散一种方式。相内传质一般靠对流,而相间传质则靠分子扩散。在异相反应的反应器中每个流体相在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形成一层粘流层的薄膜,而通过这样的薄膜的传质过程还要依靠在分子运动基础上进行的分子扩散。流体流速越大或进行搅拌,能使滞流层变薄,有利
5、传质过程进行。,多相反应,多相反应或称非均质反应,即反应物处于不同相中。如煤的燃烧是气固反应,水与炭化钙作用制乙炔是液固相反应,而陶瓷烧结则为固固反应。多相反应大多数是在相界面上进行的,反应物向界面扩散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也是多相反应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产物由于浓度梯度的存在,也要由相界面向外扩散,因此扩散与反应是多相反应中互相串联的步骤。过程的总速度由相互串联的几个步骤中最慢的一步所控制。有目的地改变影响不同步骤的因素,可判别不同条件下的控制步骤。,从溶液中生长晶体,按菲克第一定律,在单位时间内由整体溶液扩散到扩散层单位面积上的物质的量为,在单位时间内,作为一级反应时的单位面积上发生反应的物质
6、的量为,当晶体生长处于稳定时,结晶物质的扩散速率和反应速率相等,7.2固体中的扩散,7.2.1固体扩散机制,对于大多数晶体,平均振幅约0.01nm左右,即不到原子距离的1/10 ,因而并不会脱离平衡位置。但是由于存在着热起伏,粒子的能量状态服从波尔兹曼分布率。当温度一定时,热起伏将使一部分粒子能够获得从一个平衡位置跳越势垒 迁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的能量,使扩散得以进行,如图74所示, 称扩散活化能。温度越高,粒子热运动能越大,能脱离平衡位置而迁移的粒子数目越多。当达到熔化温度时,就从固体转变为液体。扩散活化能 的大小除了与温度有关外,主要取决于粒子在晶体中不同境遇和粒子在晶体中的迁移方式。,晶体
7、中粒子迁移的方式,即扩散机制,如图75所示,其中(a)为易位扩散,指粒子间直接易位迁移;(b)位环行扩散,指同种粒子间的相互易位迁移;(c)间隙扩散,指间隙粒子沿晶格间隙迁移;(d)准间隙扩散,指间隙原子把处于正常晶格位置的粒子挤出,并取而代之占据该晶格位置的迁移;(e)空位扩散,指粒子沿空位迁移。,在以上各种扩散中,易位扩散所需的活化能最大,特别对于离子晶体,因正、负离子的尺寸、电荷和配位情况不同,直接易位常是困难的。同种粒子间的环行易位扩散在能量上虽然可能,但实际可能性很小。反之,因处于晶格位置的粒子势能最低,在间隙位置和空位处势能较高(图76),故空位扩散所需活化能最小,是最常见的扩散机
8、制。其次是间隙扩散和准间隙扩散。,从平衡位置到间隙位置的迁移,间隙位置间的迁移,当不存在外场时,晶粒中的粒子的迁移完全是由于热起伏引起的。只有在外场作用下,这种粒子迁移才能形成定向的扩散流。也就是说,形成定向的扩散流必须要有推动力,这种推动力通常是由浓度梯度提供的。但应指出,在更普遍的情况下,扩散推动力应是系统的化学势梯度。因为可以出现这种情况,即存在浓度梯度而没有扩散流,特别对于多元系统扩散问题,从化学势梯度考虑往往是必要和方便的。,7.2.2金属中体积扩散机制,从能量角度看,扩散最有利的过程是一个原子与相邻的空位相互交换位置。试验已证实,这种过程在大多数金属中都占优势。对于这种过程,根据统
9、计物理的结论,原子的能量与其位置有关。原子处于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的中点时为中间状态,即为活化态,此时能量最高,其活化能等于形成一个空位所需要的能量 Hv和将空位从一个平衡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平衡位置所需要的能量 Hm之和。也就是说,按这种机制进行的的扩散不仅与空位的运动(原子的相应运动)有关,并且也与空位所占的位置分数有关。间隙原子比空位更易活动,因为当间隙原子移动到原子平衡位置的同时,使相邻原子移动到间隙位置,这样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较小,但是形成一个间隙所需要的能量非常大。因此在任何温度下,间隙原子的平衡数目与平衡的空位数目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按间隙机制扩散的活化能比空位机制的扩散活化能要高
10、得多。以上均指自间隙扩散(自间隙是晶体本体原子占据了间隙位置)。,体积扩散过程的基本步骤是金属从一个原子平衡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也就是说,通过原子在整体材料中的移动而发生质量迁移。在自扩散的情况下,没有净的质量迁移,而是原子以一种无规则状态在整个晶体中移动。在互扩散中,几乎都发生质量迁移。,在两种以上成分的合金中,当溶质原子比溶剂原子小到一定程度时,溶质原子较易占据间隙位置。这时在互扩散中,间隙机制占优势。因此,氢、碳、氮和氧在多数金属中是间隙扩散的。由于与间隙原子相邻的未被占据的间隙数目通常是很多的,所以扩散的活化能仅与原子的移动有关,这说明间隙溶质在金属中的扩散是很容易进行的。,对于
11、金属中的体积自扩散来说,扩散系数是扩散进行速率的度量,自扩散的活化能随熔点升高而增加,这说明原子间的结合能对扩散速率有显著的影响。,7.2.3离子固体和共价固体中的体积扩散,大多数离子固体的扩散是按空位机制进行的。较大的阴离子只有当存在着阴离子空位时才能移动,处于间隙位置的较小的阳离子只有当存在着阳离子空位时才能扩散。在离子型材料中,影响扩散的缺陷来自两方面:第一为本征点缺陷。例如肖脱基缺陷和费伦克耳缺陷,其数量取决于温度;第二为掺杂点缺陷。它来源于价数与溶剂离子不同的杂质离子。前者引起的扩散与温度的关系类似于金属中的自扩散;后者引起的扩散与温度的关系则类似于金属中间隙溶质的扩散。纯NaCl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热力学 扩散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