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环境伦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概论第六章环境伦理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篇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第六章,环境伦理,第二篇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第六章环境伦理,最新新闻搜索Google网上搜索867,000项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念 杨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深度危机源于伴随近代文明的出现而形成、且已得到广泛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因此,要使人类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反思和改变这种主流价值观。作为一种全新的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就在于,它在强调人际平等、代际公平的同时,试图扩展伦理学的视野,把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最新新闻搜索,刘湘溶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校长、中国伦理学学会理事、中国环境哲学专业
2、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伦理学。“生态危机”已经不是预言,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触到、感受到的事实:安全的食品、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煦的阳光、适宜的气候、充足的能源、可爱的动物等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人类变得越来越孤独,生命变得越来越脆弱。中断了与自然的联系,人类就像在母腹中被剪断了与母亲血脉相通的脐带一样,难免“胎死腹中”的厄运。,生态文明,刘湘溶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校长、中国伦理生态文明,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
3、考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十七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的内涵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
4、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的内涵,千年生态系统评估1360名科学家认为地球不“健康”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成果全球同步发布,most.gov,2019年04月01日,来源:科技日报,“过去50年,人类改变生态系统的速度和范围前所未有。在未来50年内将进一步加剧”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首席科学家杰夫迈克尼利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成果发布会上发出这样的警告。,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ost.gov2019年04月01日来源,千年生态系统评
5、估是描绘地球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计划。于2019年6月由安南宣布启动。其目标是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生态系统变化与人类福祗之间关系的科学信息。来自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参加了为期四年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开展了全球、亚全球、区域和国家等不同尺度的大量评估工作,将生态学的成果进行综合与分析。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成果当天在北京、伦敦、华盛顿、东京、开罗等8个城市同步发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是描绘地球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计划。,内容概要 环境伦理历史发展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案例研究,内容概要,6.1 不同环境伦理观背景及发展,伦理研究道德的科学,是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所遵循规则和应尽
6、职责。,环境伦理学继承传统伦理学基础上,研究范畴拓展至人与自然关系,具人类生存社会性和自然和谐性双重内涵。,6.1.1 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思想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生存严重依赖于自然的情况下产生,是自然条件限制下的被迫选择,未上升到理性高度。,6.1 不同环境伦理观背景及发展伦理研究道德的科学,是人,6.1.2 马尔萨斯的“人地矛盾”观,认为:耕地有限,按算术级数增长的粮食产量不可能与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保持同步增长,终将导致粮食和基本生活资料低于人类生存必需的下限,并率先提出抑制生育的观点。,6.1.3 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把人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来判定一切事物,倡导人
7、类对自然的征服,提出人类有权为自身利益随意对待自然,认为人类文明进程建立在自然屈服上。,6.1.2 马尔萨斯的“人地矛盾”观认为:耕地有限,按算术,6.1.4 生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认为动物、植物及所有生物都有生存权利和自身固有价值,都应受到同等尊重。,6.1.5 地球整体论,主张不仅生命体具有内在价值,大气、水体、土地、岩石和自然景观等整个自然界都有其固有价值和权利.代表人物Aldo Leopold 。,6.1.6 代际均等的伦理观,强调人与人的权利均等,认为子孙后代与当代人有同等权利享有自然资源与拥有良好环境。,6.1.4 生物中心论 生物中心论认为动物、植物及所有,6.2 环境道德观,
8、传统道德观注重人与人的关系,未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将其当作随意索取和利用对象。 环境道德观要求人们树立正确自然观,学会尊重、师法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但也不能片面强调保护自然而无所作为,走向另一极端。,6.2 环境道德观 传统道德观注重人与人的关系,未认识到大,6.3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学核心是公平与和谐。,公平代际公平及不同地域人群间的代内公平,和谐全球范围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理论基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人类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相互制衡,研究环境伦理和人类发展模式目的,在于促进整个人类-地球复合系统和谐演进
9、。,6.3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学核心是,6.4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要求我们用生态思维去观察认识世界,以此为审视言行的准则,即对待生态环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环境伦理基本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比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适度消费原则分配公平原则公正补偿原则,6.4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要求我们用生态,6.5 可持续发展,6.5.1 几种代表性的发展模式(1) 经济增长决定论,零增长论,盲目乐观论 综合发展论 变通发展论,可持续发展论,6.5 可持续发展6.5.1 几种代表性的发展模式 零增长论,6.5.2 可持续发展要旨,可持续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
10、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环境-资源目标,追求质量和效率社会公平,人口适度增长强调为使系统达良性循环,发展要与自身承载力协调基本原则,6.5.2 可持续发展要旨可持续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公,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绿色卡片: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区别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明确指出人类不是自然界中心而只是其中一员,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传统发展模式区别在于:,传统发展模式物质资源推动型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以物为本注重眼前局部利益,可持续发展非物质资源推动型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注重长远全局利益,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绿色卡片: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区别,
11、6.5.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指标系统要素或效益的定量或定性表征,它包括指标的名称以及具体数值两部分。,指标体系形态上分为,单一指标类型综合性指标体系类型,研究方法上分为,基于货币化理论估值指标体系非货币化理论估值的指标体系,或者分为,以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基于环境货币化估值的指标体系以生物物理量来衡量的指标体系,6.5.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形态上分为单一指,以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5个层次:,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要素层;,5个子系统:,生存支持、发展支持、环境支持、社会支持、,智力支持系统。,共采用45个变量和224个指标,
12、较全面定量描述,可持续发展状态和该战略实施总体效果。,绿色卡片:,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6.6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6.6.1 中国的必然选择,(1)我国发展的现实条件,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创新能力不足等。,(2)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2019年我国政府作出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基本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这与我国致力的协调发展一致,体现在:,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迅速发展经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实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和协调发展。,6.6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6.6.1
13、 中国的必然选择(1),6.6.2 生态、环境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1)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的发展趋势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呈恶化趋势,重要原因是巨大人口压力使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无喘息时间。,年 份201920002019,生态环境应力指数()100110.5124.0,年 份202020302050,生态环境应力指数()138.0120.0106.0,表6-1,未来生态环境应力预测,注:本表摘自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19,6.6.2 生态、环境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年 份生态环境应力,(2)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空气污染: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引起酸雨污染严重;烟尘、粉尘、汽车
14、尾气污染及北方四个沙尘暴源区引起沙尘污染,导致空气污染形势相当严峻。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排放,水污染防治与工业发展矛盾突出,污染治理滞后情况近期难以根本解决。,其他:城市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污染、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也比较严重。,(2)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空气污染: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引起酸,(3)高速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通过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会有一定改善;而中小城市经济实力和基础建设不足,城市膨胀超前形成,引起环境恶化;燃煤量大的城市和工业区大气环境质量可能会继续恶化;,新兴中等城市噪声污染会加重;,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清运将得到改善,但无害化处理率
15、短期难以有大提高。,(3)高速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旅游,全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自然生态恶化趋势不能有效遏制有以下原因:,人口增长和传统发展模式对环境的沉重压力;,环境意识普遍不高,环境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环保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全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自然生态恶化趋势不 人口增长和传统发展,6.6.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核心是发展;,重要标志是资源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求人们既考虑当前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在此指导下,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发
16、展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6.6.3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开展国土开发整治,强化防灾减灾,实行计划生育,努力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行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环境,改变消费观念,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战略,坚持以强化管理为中心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和国民环境教育,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开展国土开发整治,,6.7
17、 案例研究,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简介,这是政府推动地方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一项战略举措,1986年由科技部与国家计委等部门共同发起,截至2019年,已建立国家级实验区40个,省级60个,遍及全国25个省市。,7年来,通过开展国内外培训项目和示范工程,提高了地方决策者、企事业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6.7 案例研究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简介这是政府推动,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有关部委 专家指导委员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 省、市领导小组及省主管部门,省级实验区,省级实验区,国家实验区,国家实验区,国家实验区,图6-6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组织结构(引自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简介,2019),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有关部委省省国国国图6-6 国家可持,问题与讨论,1.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怎样的?其实际意义是什么?,2. 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区别在哪里?,3.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什么政策措施?,问题与讨论1.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是怎样的?其实际意义是什么?,谢谢!,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