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学第十章课件.pptx
《环境社会学第十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社会学第十章课件.ppt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环境治理,第十章 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一项社会行动,它是为了解决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预防潜在的环境风险以及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而开展的社会行动的总和。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思潮的涌现,欧美国家率先从立法、环保机构建设、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以及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强环境治理。环境治理的政策工具包括管制性、市场性和自愿性环境政策等三种。其中,管制性环境政策主要运用行政命令、法律法规以及环境标准等手段;市场性环境政策主要运用收费、收税、市场交易以及经济补偿等手段;自愿性环境政策则主要依赖各种自愿性环境保护协议、环境行为准则和环境管理标准。,本章要点,环境治理是一项社会行动,它是为了解决已经
2、出现的环境问题、预防,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末端治理、全过程治理和复合型治理。其中,末端治理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已经生成的污染物的处理;全过程治理包括源头治理和过程治理;而复合型治理则是对中国环境治理新趋势与新特征的概括。中国的环境治理是从环境保护中演变而来的。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积极应对环境衰退,不断加强环境治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以及全面化,这一进程体现了环境治理的现代化。中国环境治理具有普遍性、复杂性、政府主导性、制度性以及效果的日益彰显性等特征。,本章要点,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末端治理、全过程治理和,环境治理环境政策末端治理,关键概念,全过程治理复合型治理环境
3、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关键概念全过程治理,目录,第一节 环境治理的产生及其含义,第二节 环境治理的发展阶段,第三节 中国的环境治理,目第一节 环境治理的产生及其含义第二节 环境治理的发展阶段第,第一节环境治理的产生及其含义,欧美国家率先开启了工业化历程,其环境问题暴露得早,因而率先出现了环境保护思潮,发出了环境保护的呐喊。美国现代意义上的环境运动肇始于19世纪以来的资源保护运动和荒野保护运动,对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在19世纪后期,环保主义者开始积极反思人类行为,更深入地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19世纪70至80年代,荒野保护运动的代表人物约翰缪尔为自然代言,并以此对抗当时的主流话语,呼吁
4、人们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同时,他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自然保护组织塞拉俱乐部。缪尔及其荒野保护运动还影响并敦促美国政府建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一、环境治理的产生,欧美国家率先开启了工业化历程,其环境问题暴露得早,因而率先出,1962年,“现代环保运动之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阐述了过度使用以杀虫剂为代表的化学药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环境健康问题,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它对于唤起人们的环境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相关环境法的出台和美国环保局的建立。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只有一个地球是为本次大会提供的一份非
5、正式报告。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作为首个环境保护方面的全球宣言,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推进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1962年,“现代环保运动之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1972年年底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做出了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973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正式成立。这是联合国统筹全球环保工作的组织,它以“促进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在联合国系统内协调并指导环境规划”“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以确保环境问题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定期审查国家和国际环境政策和措施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促进环境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为宗旨。可以说,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由
6、此成为联合国的一项常规性责任。自成立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多个环保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参与环境评估和管理等活动,发起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巴塞尔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公约与协定,并围绕“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与和平”“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年年底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做出了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环境治理早期由自然科学主导,主要是污染控制和污染处理视角,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随着环境治理中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凸显,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经济学、法学和
7、管理学等学科介入较早,社会学的研究相对较晚。在环境治理方面,社会科学家将社会结构、法律规范、权力分配、环境传播、环境正义与话语分析等纳入研究范畴。需要注意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已经开始呼吁工业污染治理。,(一)环境治理的含义,二、环境治理的含义与类型,环境治理早期由自然科学主导,主要是污染控制和污染处理视角,具,关于环境治理这一议题,学界所采用的概念表述存在差别,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治理。二是生态治理。三是环境治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环境治理是一项社会行动。环境治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还包括潜在的环境风险。由此,我们认为,环境治理是为了解决已经出现
8、的环境问题、预防潜在的环境风险,以及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而开展的社会行动的总和。具体而言,这包括两个方面的议题。一方面,它是多元利益主体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引导和规制。另一方面,在重视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以及环境风险应对的同时,它更加注重通过制定社会规范(包括法律和政策)、提升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以及增进人类的环境友好型行为等路径,推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可持续发展。,关于环境治理这一议题,学界所采用的概念表述存在差别,主要包括,(二)环境治理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环境治理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根据治理主体这一标准,环境治理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环境治理、企业探索型环境治理和民间自发型环境治理。根据治理的
9、空间范围这一标准,环境治理可分为城市环境治理和农村环境治理。根据治理目标这一标准,环境治理可分为专项环境治理和整体性环境治理。根据治理发生的时间这一标准,环境治理可分为事先预防型环境治理和事后应急型环境治理。,(二)环境治理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环境治理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三、环境治理的政策工具,(一)管制性环境政策(二)市场性环境政策(三)自愿性环境政策,第二节环境治理的发展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污染物质,如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往往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外排(放)。这种现象在工业化早期普遍存在。随着人们对工业污染危害认识的加深,开始降低污染物浓度,后来又意识到自然环境的吸收和净化能力有限
10、,由此开始根据环境的承载能力计算一次性污染排放的限度和标准,将污染物稀释后再排放。这就是所谓的稀释排放方法。然而,稀释排放不但没有解决污染问题,反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末端治理的产生及其含义,一、末端治理,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污染物质,如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往往,在此背景下,工业化国家纷纷强化技术革新与技术处理,由此产生了末端治理的方式。所谓末端治理,指的是污染物质在产生后和直接或间接排到自然环境之前进行处理以减轻环境危害的处理方式。具体而言,它是通过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污染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其着眼点是在企业层次上对生成污染物的治理。在20世纪70年
11、代,末端治理已经较为广泛地被付诸实践。末端治理的流行与人类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有很大关系,人类过于自信地认为“环境问题是发展中的副产物,只需略加治理,就可以解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和企业普遍将技术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灵丹妙药和终极处方。,在此背景下,工业化国家纷纷强化技术革新与技术处理,由此产生了,(二)末端治理的特点,(二)末端治理的特点第一,处理手段的技术性。第二,处理结果的,(三)末端治理的绩效与缺陷,一般而言,末端治理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威胁。第三,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工业生产过程
12、中完全避免污染物的产生是一个理想状态。从整体上看,末端治理的缺陷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末端治理过于依赖技术,而技术并非万能的,也难以解决技术以外的问题。第二,末端治理的经济成本很高,难以具有持续性。第三,末端治理设施常常没有实际运转。第四,末端治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三)末端治理的绩效与缺陷一般而言,末端治理的积极作用主要包,1.源头治理鉴于末端治理无法根治环境问题的缺陷,欧美国家开始探索污染预防战略,由此开启了源头治理。所谓源头治理,指的是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和减少能源使用等方式,对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染物质源头进行的预防型治理。其中,清洁生产是政学两界普遍采用的称谓。,(一)全过程
13、治理的含义及其构成,二、全过程治理,1.源头治理(一)全过程治理的含义及其构成二、全过程治理,清洁生产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在生产过程中及其生产周期就开展削减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以及减少废物的生产方式。相对于污染物产生后再进行治理而言,清洁生产是通过原材料替代、产品替代、工艺重新设计、效率改进等方法对污染物从源头进行削减。清洁生产具有系统化的要求: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清洁生产不但降低了末端治理的成本,而且对于预防污染再生和“二次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清
14、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主要区别如下。,清洁生产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在生产过程中及其生产周,环境社会学第十章课件,作为预防污染的关键举措,清洁生产理念源自20世纪70年代。有研究认为,早在1970年,荷兰就提出了污染防治设想,即从减少来源、实行再生利用或减少对环境有害物质总量入手,避免或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排放物的产生。1979年,欧洲共同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有害和固体废物修正案。美国较早开启清洁生产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在环境治理实践中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社会学 第十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