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考研辅导ppt课件.ppt
《有机化学考研辅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考研辅导ppt课件.ppt(1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有机化学选论,考研辅导,2,序 言,一、重要章节:,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衍生物、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周环反应、碳水化合物。,二、重要内容,1、基本反应: 60个左右的重要反应,2、立体化学: (1) 构型的写法及判断 (2) 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3) 机理中的立体化学,3,3、基本理论: (1)反应活性中间体 (2)亲电加成 (3)亲电取代 (4)亲核取代 (5)亲核加成 (6)消除反应 (7)分子重排 (8)周环反应 (9)有机酸碱 (10)芳香性,4,4、 基本反应、基本理论的综合应用 (1)反应机理 (2)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3)分离、提纯、鉴别,5、波谱
2、分析(要点),5,有机化学考研试题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基本概念与理化性质比较,完成反应式,有机化学反应历程,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别,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导,6,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衍生物命名,要点:(1) 每类化合物以最简单的一个化合物为母 体,而将其余部分作为取代基来命名。,(2) 选择结构中级数最高或对称性最好的碳 原子为母体碳原子。,二甲基正丙基异丙基甲烷,二叔丁基甲烷,例:,7,不对称甲基乙基乙烯,对称乙基异丙基乙烯,注:两个取代基与同一个双键碳原子相连,统称为“不对称”;两个取代基分别与两个双键碳原子相连,统称为“对称”。显然,冠以“对称或不对称”与取代
3、基是否相同无关。,思考:,8,二、系统命名法,命名的基本方法是: 选择母体官能团 确定主链及位次 排列取代基列出顺序 写出化合物全称。,要点:,1.官能团优先次序规则:当分子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官能团时,其命名遵循官能团优先次序规则: 按照官能团优先次序确定母体官能团; 将主官能团作为母体,其他官能团作取代基; 选择含有尽可能多官能团的最长链作为主链;,(一)开链化合物命名,9,3-(2-萘甲酰基)丁酸,(羧基优于酰基),例如:,二乙氨基甲酸异丙酯,(烷氧羰基优于氨基甲酰基),4-异丁基-5-羟基-2-戊酮(选尽可能多官能团的碳链为主链),10,2,5-二甲基-4-异丁基庚烷,3. “优先基团
4、后列出”原则:当主碳链上有多个取代基,在命名时这些基团的列出顺序遵循“较优基团后列出”的原则。较优基团的确定依据“取代基次序规则”。,2. 取代基“最低系列”原则:当碳链以不同方向编号,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编号序列时,则顺次逐项比较各序列的不同位次,首先遇到位次最小者,定为“最低系列”。,11,两条等长碳链选择连有取代基多的为主链。异丙基优先于正丁基。,5-(正)丁基-4-异丙基癸烷,4. 取代基次序规则,(1) 取代基中与主链直接相连的原子不同时,按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排序,原子序数大的为优先基团。,(2) 取代基中与主链直接相连的原子相同时,则考察与其相连的其它原子的原子序数大小
5、,与次类推直至分出取代基的优先次序。,12,思考题:,13,(二)环状化合物命名 1. 单环化合物,要点:若环上所连支链较简单,一般以环为母体;若所连支链复杂或有重要官能团时,一般以链为母体,以环作为取代基。,3-甲基-4-烯丙基环己醇,3-甲基-5-(2-甲基-4-羟基环己基)-2-戊酮,14,最长桥与次长桥等长,从靠近官能团的桥头碳开始编号。,5,6-二甲基二环2.2.2-2-辛烯,中括号中的数字为除桥头碳原子以外的最长桥 次长桥 最短桥的桥原子数,最短桥上没有桥原子时应以“0”计 。,二环3.3.0辛烷,2. 桥环与螺环化合物,编号:总是从桥头碳开始,经最长桥 次长桥 最短桥。,1,8,
6、8-三甲基二环3.2.1-6-辛烯,桥环,15,编号:总是从与螺原子邻接的小环开始对成环原子进行编号。其次是使官能团及取代基的位次最小,官能团优于取代基。 中括号中注明除螺原子以外的成环原子数,先小环后大环。,8-甲基-1-异丙基螺3.5-5-壬烯,螺环,16,(三)立体异构体的命名,1. Z / E 法适用于所有顺反异构体。,按“次序规则”,两个优先基团在双键同侧的构型为Z型;反之,为E型。,(9Z,12Z)-9,12-十八碳二烯酸,17,顺 / 反和Z / E 这两种标记方法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对于多烯烃的标记要注意:在遵守“双键的位次尽可能小”的原则下,若还有选择的话,编号由Z型双键一
7、端开始(即Z优先于E)。,18,3-(E-2-氯乙烯基)-(1Z,3Z)-1-氯- 1,3-己二烯,2. R / S 法:该法是将最小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的位置,在看其它三个基团,按次序规则由大到小的顺序,若为顺时针为R;反之为 S 。,(R)-氯化甲基烯丙基苄基苯基铵,如果给出的是Fischer投影式,其构型的判断:,19,竖线(竖立键)上的基团位于平面后方;横线(水平键)上的基团位于平面前方。从远离最小基团的方向观察,其余三个基团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顺时针,其构型仍为“R”型;反之,其构型为 “S”型。,(2R,3Z)-3-戊烯-2-醇,20,两个取代基序数相同的手性碳,R优先于S。,(Z)-(
8、1R,4S)-4-甲基-3-(1-甲基丙基)-2-己烯,3. 桥环化合物内 / 外型的标记,桥上的原子或基团与主桥在同侧为外型(exo-);在异侧为内型(endo-)。,主桥的确定:,21,外-二环2.2.2-5-辛烯-2-醇,外-2,内-3-二氯2.2.1庚烷,此外,所带的取代基数目少的为主桥; 所带的取代基按“次序规则”排序较小的桥为主桥。,22,思考题:,23,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化性质比较,一、有关物理性质的问题,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内容广泛,很难规定一个确切的范围。这里所说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指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及理化性能方面的问题,如: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共价键的基本属性、电子理论中诱导
9、效应和共轭效应的概念、分子的手性、酸碱性、芳香性、稳定性、反应活性等。 这类试题的形式也很灵活,有选择、填空、回答问题、计算等。,1. 沸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4,化合物沸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分子间引力越大,沸点就越高。而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受分子的偶极矩、极化度、氢键等因素的影响。有如下规律:,(1) 在同系物中,分子的相对质量增加,沸点升高;直链异构体的沸点支链异构体;支链愈多,沸点愈低。,沸点(): - 0.5 36.1 27.9 9.5,(2) 含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如:醇、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偶极矩增大,比母体烃类化合物沸点高。同分异构体的沸点一般是:伯异构体仲异构体叔
10、异构体。,25,沸点(): - 0.5 78.4 153,沸点(): 117.7 99.5 82.5,(3) 分子中引入能形成缔合氢键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则沸点显著升高,且该基团愈多,沸点愈高。,沸点() - 45 97 216 290,26,沸点(): 78 34.6 118 77,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比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沸点高。例如:,沸点(): 279 215,(4) 顺反异构体中,一般顺式异构体的沸点高于反式。,沸点():60.1 48 37 29,27,熔点的高低取决于晶格引力的大小,晶格引力愈大,熔点愈高。而晶格引力的大小,主要受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分子的结构和形状以及晶格的类型所支配。
11、晶格引力:以离子间的电性吸引力最大,偶极分子间的吸引力与分子间的缔合次之,非极性分子间的色散力最小。因此,化合物的熔点与其结构通常有以下规律:,1)以离子为晶格单位的无机盐、有机盐或能形成内盐的氨基酸等都有很高的熔点。,2)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偶极矩增大,熔点、沸点都升高,故极性化合物比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非极性化合物的熔点高。,2. 熔点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8,3)在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偶极矩增大,熔点、沸点都升高,故极性化合物比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非极性化合物的熔点高。但在羟基上引入烃基时,则熔点降低。,熔点(): 5.4 41.8 105 32,4)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比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熔点
12、高。,116 - 7 109 28 213 159 熔点(),29,5)同系物中,熔点随分子相对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且分子结构愈对称,其排列愈整齐,晶格间引力增加,熔点升高。,熔点(): 10.4 56.8,3. 溶解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与分子的结构及所含的官能团有密切的关系,可用“相似相溶”的经验规律判断。,(1) 一般离子型的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 如:有机酸盐、胺的盐类。,30,(2) 能与水形成氢键的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如:单官能团的醇、醛、酮、胺等化合物,其中,直链烃基4个碳原子,支链烃基5个碳原子的一般都溶于水,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任意比例互
13、溶 7.9 %,(3) 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一些易水解的化合物遇水水解也溶于水,如酰卤、酸酐等。,31,二、酸碱性的强弱问题,(4) 一般碱性化合物可溶于酸,如有机胺可溶于盐酸。,含氧化合物可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盐,而溶于过量的浓硫酸中。,(5) 一般酸性有机化合物可溶于碱,如:羧酸、酚、磺酸等可溶于NaOH中。,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主要受其结构的电子效应、原子的杂化、氢键、空间效应和溶剂的影响。,1. 羧酸的酸性,32,(1) 脂肪族羧酸,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使酸性增强;连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使酸性减弱。,-I效应,酸性,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诱导效应与距离成反
14、比。,33,(2) 芳香族羧酸,芳环上的取代基对芳香酸酸性的影响要复杂的多。一般来说,在芳环上引入吸电子基团,使酸性增强;引入供电子基团使酸性减弱。而且还与基团所连接的位置有关。,A. 对位取代芳香酸的酸性同时受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影响。,pKa 3.42 3.99 4.20 4.47,-I、-C 效应 -I +C +C -I,34,B. 间位取代芳香酸的酸性,主要受诱导效应的影响。 共轭效应受阻。,效应 -I -I -I -I pKa 3.45 3.83 4.08 4.09 4.20,C. 邻位取代芳香酸的酸性都较苯甲酸的酸性强。,这主要是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由于邻位取代基的空
15、间效应使苯环与羧基难以形成共平面,难以产生共轭效应(苯环与羧基共轭时,苯环具有+C效应);另一方面邻位取代基与羧基的距离较近,-I 效应的影响较大,故酸性增强。例如:,35,有的邻位基团能与羧基形成氢键,使其羧基的氢更易解离,因此表现出更强的酸性。,36,2. 醇的酸性,醇在水溶液中的酸性次序为:,这种现象可用溶剂效应来解释。以水和叔丁醇为例:水的共轭碱OH-能很好的被水溶剂化,因而较稳定;但叔丁醇的共轭碱(CH3)3CO-则因空间位阻较大难以被水溶剂化,所以不稳定。若在气相中,因不存在溶剂化效应,其酸性的强弱次序则刚好相反。,如果在醇分子中引入具有-I效应的原子或基团,其酸性将明显增强。例如
16、:,37,烯醇类化合物的酸性比醇类化合物强的多。这是因为羟基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双键发生共轭作用,从而降低了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使O-H键的极性增强所致。,若在R原子团中含有双键,特别是含羰基并与双键共轭时,其酸性则明显增强。,38,3. 酚的酸性,酚的酸性比醇强,但比羧酸弱。,pKa 4.76 9.98 17,取代酚的酸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性质和取代基在苯环上所处的位置。,苯环上连有I、C基团使酚的酸性增强;连有+I、+C基团使酸性减弱。,39,取代酚的酸性不仅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有关,还与空间效应有关。,这是由于在3,5 二甲基 4 硝基苯酚中,3,5位两个甲基的空间效应,使苯环与硝基不能处
17、在一个平面上,苯环与硝基的共轭效应遭到破坏,即硝基的I 效应减弱。,4. 烃类的酸性:烷烃的酸性较NH3(pKa=34)还要弱。,其原因在于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不同。,40,烷基苯的酸性要比饱和烃的酸性强。,这可由其失去质子的共轭碱来判断:,5. 胺的碱性,(1) 脂肪胺的碱性,其负离子因具有芳香性而稳定。,41,在气相或不能形成氢键的溶剂中(非质子溶剂):,在水溶液中:,胺在水溶液中的碱性是电子效应、溶剂化效应和空间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CH3)2NH CH3NH2 (CH3)N NH3,pkb 3.27 3.38 4.21 4.76,42,胺分子中连有Cl, NO2等吸电子基团时,其碱性降低
18、。,(2) 芳胺的碱性,在水溶液中芳胺的碱性较 NH3 弱。,芳胺碱性的强弱次序为:,取代芳胺的碱性强弱与取代基的性质和在苯环上的位置有关。当苯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时,将使碱性增强;连有吸电子基团时,将使碱性减弱。,结论:脂肪胺 NH3 芳香胺,43,6.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碱性,pKb: 8.60 8.83 9.06 13.60 17.50 (NH3=4.76; phNH2=9.38),N原子上有未成键的电子对,结论:脂肪胺 NH3六元杂环芳香胺五元杂环,pKb: 11.48 7.00 13.4011.70,44,三、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2. 影响因素:结构、芳香性、电子效应(诱导、共轭效应
19、) 杂化效应、空间效应等。,1. 反应活性中间体包括: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 卡宾、苯炔等。,3. 活性中间体的稳定结构:,碳正离子:平面型结构。,碳负离子:角锥型结构;与共轭体系相连时为平面结构。,自 由 基:快速平衡的角锥结构; 与共轭体系相连时为平面结构。,卡 宾:三线态单线态,45,稳定性:,1.,稳定性:,A C D B,稳定性:,30芳基自由基,2.,3.,例 题:,46,4.,5.,反应速度大小,6.,下面几种溴代烷在80乙醇20水中溶剂解速度:,相对速度: 1 10-2 10-6 10-13,C+稳定性:,47,7.,8.,9.,比较下列碳正离子稳定性,解释下列实验事实:
20、,不反应,S成分 50 44 33 33 30 25,pKa 25 29 36.5 37 39 42,碳负离子稳定性,48,中心碳原子连有强吸电子基时,将使碳负离子的稳定性增加。,中心碳原子连有供电子基时,将使碳负离子的稳定性降低。,中心碳原子与键直接相连时,其未共用电子对因与键共轭而离域,从而使碳负离子的稳定性增加。,10. 解释下列碳负离子稳定性顺序:,取代基吸电子能力越强,碳负离子越稳定。,49,11. 已知下列反应规律为:,问:写出反应的主要产物。, , ,可逆速控步骤;X-的离去顺序: I-Br-Cl-F-,下列卡宾的稳定性顺序?,50,(1) 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的难易取决于活性
21、中间体烃基自由基的稳定性,烃基自由基越稳定,其反应速率越快。,2. 化学反应速率,(2) 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碳碳不饱和键电子云密度的大小,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自由基稳定性:,取代反应速度:,同上,51,烯烃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供电子基时,将使反应活性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反应速率减慢。,HX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其反应速率取决于HX离解的难易。,(3) 亲电取代反应:,芳香族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芳环上电子云密度的高低。当芳环上连有供电子基(除卤素外的第一类定位基)时,将使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连有吸电子基(卤素和第二类定位基
22、)时,将使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52,(4) 亲核取代反应: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A. 烃基结构:,(a) SN1反应电子效应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凡有利于碳正离子生成,并能使之稳定的因素均可加速SN1反应。,反应速度,53,卤代烃发生SN1反应的活泼顺序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杂原子与中心碳原子直接相连时,因中间体碳正离子的正电荷得到分散而有利于SN1反应的进行。例如:,例 题:,54,(b) SN2反应 烃基结构主要受烃基空间效应的影响,SN2反应的活泼顺序为:,例 题:,碳原子上烃基增多,不但不利于亲核试剂从背后进攻, 且造成过渡态拥挤,从而使SN2反应反应活性降低。,
23、55,B.离去基团:,无论SN1反应还是SN2反应,离去基团总是带着一对电子离开中心碳原子。好的离去基团对SN1和 SN2反应都有利。,离去基团的碱性越弱,越容易离开中心碳原子,其反应活性越高。例如:,卤代烃的反应活性顺序是:,依 次 减 弱,依 次 减 弱,56,C. 亲核试剂:亲核试剂主要影响SN2反应。,试剂中亲核原子相同时,其亲核能力碱性强弱。例如:,一些离去基团在亲核取代反应中的相对速率:,10-3 1 50 50 150 190 300 2800,57,同周期元素形成的不同亲核试剂,其亲核能力为:,同族元素形成的不同亲核试剂,中心原子的可极化度越大,其亲核能力越强。,例题:下列亲核
24、试剂在质子溶剂中与CH3CH2I反应,试比较它们的反应速率:,58,(5) 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主要包括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加成反应。,59,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羰基化合物本身的结构,即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量和羰基所连基团的空间体积。,而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量又取决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当羰基连有吸电子基团时,将使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增大,反应活性增强;反之,反应活性减弱。,当连有能与羰基发生共轭的基团时,因共轭效应的结果,使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得到分散,故反应活性降低。,常见不同醛、酮的羰基的反应活性顺序是:,环酮的反应活性较相应的开链酮活性高。,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学 考研 辅导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