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温里剂全面版课件.pptx
《方剂学温里剂全面版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温里剂全面版课件.pptx(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5温里剂,第1页/共74页,1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5温里剂第1页/共74页,组成:温热药为主功效: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治证:里寒证,概念,第1页/共74页,第2页/共74页,组成:温热药为主概念第1页/共74页第2页/共74页,外寒直中寒从内生,适应证及代表方,寒邪在里,损伤中阳凝滞经脉阴盛阳衰,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四逆汤、参附汤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第2页/共74页,第3页/共74页,外寒直中适应证及代表方寒邪在里损伤中阳 1、温中祛寒中焦虚,辨别寒证所在部位(脏腑、经脉
2、)而选用方剂,使用注意,注意辨别寒热真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温热之品每易耗伤津液,中病即止,素体阳虚者,宜温补并用,第3页/共74页,第4页/共74页,辨别寒证所在部位(脏腑、经脉)而选用方剂使用注意注意辨,吴茱萸汤,伤寒论,第4页/共74页,第5页/共74页,吴茱萸汤 伤寒论第4页/共74页第5页/共74页,【组成】,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用法】, 吴茱萸汤 ,第5页/共74页,第6页/共74页,【组成】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用法】,【主治】,(阳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呕吐,胃脘疼痛,吞酸口曹杂(厥阴)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头痛干呕,吐涎沫 (少阴)肾寒犯
3、胃: 吐利,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 , 舌淡苔白脉细,肝胃虚寒或中虚胃寒证,胃中虚寒 浊阴上逆, 吴茱萸汤 ,第6页/共74页,第7页/共74页,【主治】(阳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肝胃虚寒或中虚胃寒证胃,【病机】 肝寒犯胃;或中虚胃寒,浊阴上逆,【治法】 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吴茱萸汤 ,丁香,第7页/共74页,第8页/共74页,【病机】【治法】 吴茱萸汤 丁香第7页/共74,吴茱萸配生姜:温中有降增强降浊阴止呕吐之功,【方解】君:吴茱萸温肝暖肾,降逆止呕 臣:生姜温胃散寒,和中止呕, 吴茱萸汤 ,荜澄茄,第8页/共74页,第9页/共74页,吴茱萸配生姜:温中有降增强降浊阴止呕吐之功【方解,佐
4、:人参补脾益气,养胃生津既扶中气之虚,又顾津液之伤使:大枣益气健脾,调药和中制约吴茱萸烈性,四药配伍,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使阴寒去,逆气平,而诸证自除。, 吴茱萸汤 ,第9页/共74页,第10页/共74页,佐:人参补脾益气,养胃生津四药配伍,共奏温中补虚,【运用】,本方为“温补”剂,用于治疗虚寒呕吐证。名医论方辨证要点: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滑, 脉细迟或弦细,、本方亦主治: 美尼尔综合征, 吴茱萸汤 ,八角茴香,第10页/共74页,第11页/共74页,【运用】本方为“温补”剂,用于治疗虚寒呕吐证。、本方亦主,4、临证加减: 呕吐较甚:加半夏、砂仁 疼痛较重,加高良姜,香
5、附 吐酸甚者,加瓦楞子、海螵蛸, 吴茱萸汤 ,第11页/共74页,第12页/共74页,4、临证加减: 吴茱萸汤 第11页/共74页第12页,5、现代应用,慢性胃炎、妊娠呕吐、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青光眼、神经性呕吐,血管神经性头痛、梅尼埃综合征等属肝胃虚寒者,可用方治之, 吴茱萸汤 ,太子参,第12页/共74页,第13页/共74页,5、现代应用 慢性胃炎、妊娠呕吐、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青光眼,其水煎醇沉法制成注射液能 加强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增加尿量,7、类方比较,6、现代研究:,镇吐 抑制胃酸分泌 缓解胃痉挛, 吴茱萸汤 ,第13页/共74页,第14页/共74页,其水煎醇沉法制成注射液能 加强心
6、肌收缩力,,小建中汤,伤寒论,【组成】,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用法】,第14页/共74页,第15页/共74页,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主治】,1、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2、虚劳心悸3、虚劳发热,中焦虚寒,阳气不足,脘腹失于温养:腹中时疼, 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缓,阴血亏虚,心失所养:面色无华,心悸,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 ,第15页/共74页,第16页/共74页,【主治】1、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中焦虚寒阳气不足,脘腹失,【病机】,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小建中汤 ,芍药,第16页/共74页,第17
7、页/共74页,【病机】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治法】温中补虚,和里,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臣:桂枝温运阳气,桂、饴合用,辛甘化阳,以温建中阳,芍药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芍、饴合用,酸甘化阴,以增养阴血,缓急 止痛之效,芍药、桂枝共为臣药,一散一收,以调和阴阳,化生气血,【方解】, 小建中汤 ,第17页/共74页,第18页/共74页,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臣:桂枝温运阳气桂、饴合,佐:生姜、大枣补益脾胃,增强温中脏之效,使:炙甘草甘温益气, 调和诸药,配伍要点: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于气血营卫之中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 资助营卫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 甘温补
8、中,调养阴阳,药用平和, 小建中汤 ,第18页/共74页,第19页/共74页,佐:生姜、大枣补益脾胃,增强温中脏之效使:炙甘草,均有温中祛寒,益气补中之功。1、吴茱萸汤治疗呕吐,为何配伍甘补之人参、大枣?“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功效:温补气血,缓急止痛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黄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相同点:以“四逆”为名,治四逆之证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使:大枣、炙甘草补中调药金镜内台方议,【运用】,本方主治虚劳里急证。名医论方辨证要点,本方亦主治 阳虚发热证 心中悸动证, 腹疼喜温喜按,面色无华, 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小建中汤 ,西洋参,第19页/
9、共74页,第20页/共74页,均有温中祛寒,益气补中之功。【运用】本方主治虚劳里急证。,临证加减:,寒甚者重用桂枝、生姜 偏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当归 虚烦不眠者加酸枣仁、浮小麦, 小建中汤 ,酸枣仁,第20页/共74页,第21页/共74页,临证加减:寒甚者重用桂枝、生姜 小建中汤 酸枣仁第2,现代运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结肠炎等见有腹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见有发热属中焦虚寒,阴阳不调者,均可用本方治之,衍化方, 小建中汤 ,第21页/共74页,第22页/共74页,现代运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衍化方 小建中汤,四逆汤,甘草炙,二两 干姜两半 附子
10、生用,去皮,一枚,破八片,伤寒论,【组成】,【用法】,附子,第22页/共74页,第23页/共74页,四逆汤甘草炙,二两 干姜两半 伤寒论,【主治】,1、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不能温养四肢: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心神失养:神疲欲寐,血脉失于充养:脉沉微细,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呕吐,腹痛下利清谷,舌淡苔白滑, 四逆汤 ,第23页/共74页,第24页/共74页,【主治】1、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阳气衰微,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病机】,【治法】,回阳救逆, 四逆汤 ,八仙藤,第24页/共74页,第25页/共74页,【病机】【治法】回阳救逆 四逆汤 八
11、仙藤第24页/共74,君:附子温肾祛寒, 回阳救逆,臣:干姜温阳散寒,两药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有“附 子无姜不热”之说,佐、使:炙甘草益气温中,调和诸药,助制约附子毒性,本经疏注“附子以走下, 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则难 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 难取坚壁不动之效”,【方解】, 四逆汤 ,配伍要点: 附子+干姜,第25页/共74页,第26页/共74页,君:附子温肾祛寒,臣:干姜温阳散寒两药相须为用,助阳,【运用】,二、辨证要点:,四肢厥冷,恶寒惓卧,神衰欲寐,脉沉微细,一、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名医论方,三、本方亦主治: 休克属于阳衰型者, 四逆汤 ,第26页/共74页,第27页/共7
12、4页,【运用】二、辨证要点:四肢厥冷,恶寒惓卧,神衰欲寐,脉沉微细,四、临证加减:,体壮之人,可用生附子12克气虚者,加人参, 四逆汤 ,第27页/共74页,第28页/共74页,四、临证加减:体壮之人,可用生附子12克 四逆汤 第2,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属亡阳虚脱者;胃肠炎、肾炎、尿毒症等属脾肾阳气虚衰者,可用本方治之,五、现代运用:, 四逆汤 ,佛手,第28页/共74页,第29页/共74页,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属亡阳虚脱者;,六、现代研究: 强心升压 减慢窦性心律,七、衍化方,八、类方比较, 四逆汤 ,龙骨,第29页/共74页,第30页/共74页,六、
13、现代研究:七、衍化方八、类方比较 四逆汤 龙骨第29,衍化方:,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四逆汤加人参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附子 人参 姜枣水煎服白通汤(伤寒论) 组成:葱白 干姜 附子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 附子 干姜, 四逆汤 ,第30页/共74页,第31页/共74页,衍化方: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 四逆汤 第30,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细辛三两 甘草三两 木通三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伤寒论,【组成】,【用法】,第31页/共74页,第32页/共74页,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主治】,寒凝经脉,经气不通:腰、股、腿、足疼痛,血虚寒凝经脉证,营血
14、亏虚经脉受寒,阳气虚弱,不能温养四肢:手足厥冷,血虚阳弱,血脉失于充养:舌淡、脉细欲绝,【病机】,营血亏虚,经脉受寒,凝滞不通,【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汤 ,第32页/共74页,第33页/共74页,【主治】寒凝经脉,经气不通:腰、股、腿、足疼痛血虚寒凝经脉证,【方解】,君:当归补养肝血,温通血脉,臣:芍药益阴敛营,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芍药、当归相配,能养血和血;桂枝与当归相配,温通经脉,佐: 细辛温经散寒 木通通利血脉、关节,使:大枣、炙甘草补中调药,配伍要点:当归 +桂枝, 当归四逆汤 ,第33页/共74页,第34页/共74页,【方解】君:当归补养肝血,温通血脉臣:芍药
15、益阴敛营桂枝,【运用】,一、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名医论方,二、辨证要点:,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三、本方亦主治:慢性荨麻疹, 当归四逆汤 ,当归,第34页/共74页,第35页/共74页,【运用】一、本方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二、辨证要,四、临证加减:, 血虚寒凝重者:加川断、鸡血藤等以 养血祛风 寒凝厥阴者:加川芎、乌药、香附, 当归四逆汤 ,当归,第35页/共74页,第36页/共74页,四、临证加减: 血虚寒凝重者:加川断、鸡血藤等以 养血祛风,五、现代运用:,血栓闭管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风湿性关节炎、冻疮、小儿麻痹等属血虚寒凝者,可用本方治之,六、类方比较:,
16、当归四逆汤 ,肉桂,第36页/共74页,第37页/共74页,五、现代运用:血栓闭管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风湿性关节炎、冻疮,七、现代研究: 调整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循环障碍和镇静、 镇痛 促进消化,缓解肠痉挛, 当归四逆汤 ,小茴香,第37页/共74页,第38页/共74页,七、现代研究: 当归四逆汤 小茴香第37页/共74页第3,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金匮要略,【组成】,【用法】,黄芪,第38页/共74页,第39页/共74页,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主治】,卫外不固,腠理疏松 :动则汗出,微恶风寒营阴亏虚,筋脉失养 :肌肤麻痹不仁, 舌淡苔白
17、,脉微涩而紧,营卫虚弱之血痹,【病机】,营阴不足,卫气不固 ,感受风邪,因血行不畅,【治法】,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39页/共74页,第40页/共74页,【主治】卫外不固,腠理疏松 :动则汗出,微恶风寒营卫虚弱之血,君:黄芪补肺脾之气,固表实卫,臣:桂枝发散风寒,温经通痹 白芍滋阴养血,佐使:生姜疏散风邪 大枣养血益气 姜枣同用可调和脾胃,【方解】, 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40页/共74页,第41页/共74页,君:黄芪补肺脾之气,固表实卫臣:桂枝发散风寒,温经通,二、辨证要点:,肌肤麻木不仁,舌淡,脉微而涩,【运用】,一、本方为治疗血痹之常用方。名医论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温里剂 全面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4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