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第2章.ppt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第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第2章.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物 理 层,2.1 概述2.2 频率分配2.3 通信信道2.4 调制与解调2.5 物理层设计2.6 非理想特性2.7 射频前端分析小结,本章目标 理解频率分配。 掌握通信信道的概念。 理解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理解物理层的帧结构。 理解物理层的功能和服务原语。 了解物理层的非理想特性。 了解射频前端低功耗设计。,学习导航,WSN协议栈的五层模型,分别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OSI的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质及互联设备,为数据的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WSN的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媒质的选择、频段的选择、数据的调制与解调及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是决定
2、WSN节点体积、成本以及能耗的关键因素,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性能的决定因素。,2.1 概述,本章主要研究物理层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行节能优化的探讨,所以本章首先介绍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频段的划分、无线信道的调制解调,然后对物理层帧结构和射频前端低功耗性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频率波段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于6 GHz以下频段的波形可以进行很好的整形处理,能较容易地滤除不期望的干扰信号,所以目前大多数射频系统都选择采用这个范围的频段。,2.2 频率分配,无线电频段的划分和无线电波段的划分相对应。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无线电设备使用的频段、特定应用环境下的发射功率等作了严格的规定。中国无线电管
3、理机构对无线电频段的划分如所示。,表2-1 频段划分及主要用途,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频段的选择上也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来使用。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基本上都采用ISM(工业、科学、医学)波段。ISM频段是对所有无线电系统都开放的频段,发射功率要求在1W以下,无需任何许可证,其波段频率说明如所示。,表2-2 波段频率说明,尽管频段的选择由很多因素决定,但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场合来选择。因为频率的选择决定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天线尺寸、电感的集成度以及节点功耗。,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质。通信信道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包括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信道是无线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
4、通路的形象说法,它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主要采用无线信道。,2.3 通信信道,2.3.1 自由空间信道自由空间信道是一种理想的无线信道,它是无阻挡、无衰落、非时变的自由空间传播信道,如图2-1所示。,图2-1 自由空间信道模型,自由空间信道模型,假定A点是信号的发射源,B点是接收机,d是发射源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信号发射源的天线辐射功率为Pt。在距离发射源A点d处的接收机B点的空间上任意一点(相当于面积为4d2的球面的单位面积)的发射功率密度为P0: (2-1)式中,Pt/P0=4d2,称为传播因子。,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真正的全向性天线是不存在的,实际天线都带有方向
5、性,一般用天线的增益G来表示。如发射天线在某方向的增益为G1,则在该方向的功率密度增加G1倍。在1中相距A点d处单位面积接收功率可表示为 。对于接收天线,增益可以理解为天线接收定向电波功率的能力,接收天线的增益G2与有效面积Ae和工作的电磁波长有关,接收天线增益与天线有效面积Ae的关系为,(2-2)则与发射机相距d的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载波功率为 (2-3)将式(2-1)代入式(2-3)中得 (2-4)令,那么式(2-4)可以变形为 (2-5),这就是著名的Friis传输公式,它表明了接收天线的接收功率和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Lfs称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只与和d有关。考虑到电磁波在空
6、间传播时,空间并不是理想的,例如气候因素的影响。假设由气候影响带来的损耗为La,此时接收天线的接收功率可以表示为 (2-6),收、发天线之间的损耗L可以表示为 (2-7),2.3.2 多径信道多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传播时,通过两个以上不同长度的路径到达接收点,接收天线检测的信号是几个不同路径传来的电磁强度之和,如图2-2所示。,图2-2 无线多径传输示意图,在无线通信领域,多径是指无线电信号传输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的阻挡,从发射天线经过几个路径抵达接收天线的传播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段),例如楼房或者高大的建筑物、山丘等,对电波产生反射、折射或者衍射等,如图2-3所示。,图
7、2-3 造成多径传播的原因,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其通信大都是以节点间短距离、低功耗传输,且一般离地面较近,所以对于一般的场景(如走廊),可以认为它主要存在三种路径,即障碍物的反射、直射以及地面反射。因为多径传播的不同路径到达的电磁波射线相位不一致,引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变形(多径信道),导致接收信号呈衰落状态(衰落或者相移),使信号产生误码,所以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时要考虑信号的多径衰落。,2.3.3 加性噪声信道加性噪声一般指热噪声(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散弹噪声(真空管中电子的起伏发射和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起伏变化),它们与信号之间的关系是相加的,不管有没有信号,噪声都存在。加性
8、噪声独立于有用信号,但始终干扰有用信号,不可避免地对无线通信信道造成影响。信道中的加性噪声一般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人为噪声:来源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他信号源。例如:外台信号、开关接触噪声、工业的点火辐射即荧光灯干扰等。,图2-4 加性噪声信道数学模型, 自然噪声:来源于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电磁波源。例如:闪电、大气中的电暴、银河系噪声及其他各种宇宙噪声等。 内部噪声:来源于系统设备本身产生的各种噪声。例如:在电阻一类的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和散弹噪声及电源噪声等。最简单的加性噪声信道数学模型如图2-4所示。,这是目前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中主要应用的信道模型,其中s(t)为传输信号,n(t)为噪声,为信
9、道中的衰减因子,接收到的信号为 (2-8),2.3.4 实际环境信道实际环境中的无线信道往往比较复杂,除了自由空间损耗还伴有多径、障碍物的阻挡等引起的衰落。考虑到Friis方程主要针对远距离理想无线通信,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等短距离通信,工程上往往采用改进的Friis方程来表示实际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即 (2-9)式中,d0为参考距离,短距离通信一般取1 m;n的取值与传输环境有关。,对于较为复杂的环境还需要进行精确的测试才能获得准确的信道模型。研究者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了四种不同环境与距离的路径损耗变化,即在1 m40 m时n取12。 (2-10),调制与解调是为了能够在可容忍的天线长
10、度内实现远距离的无线信息传输,在通信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制与解调是通过射频前端(详见2.7节)的调制解调器实现的。本节详细介绍了模拟调制、数字调制、无需载波的UWB通信技术以及扩频通信技术。,2.4 调制与解调,2.4.1 模拟调制模拟调制作用的实质是把各种信号的频谱搬移,使它们互不重叠地占据不同的频率范围,即信号分别依托于不同频率的载波,接收机可以分离出所需频率的信号,避免互相干扰。,模拟调制的目的: 信道传输频率特征的需要。 实现信道复用。 改善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或通过调制来提高系统频带的利用率。采用不同的调制技术对系统性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以一个简单的正弦波S(t)为例: (2-11)
11、,式中,正弦波S(t)为载波,基于正弦波的调制技术即对其参数幅度A(t)、频率f (t)和相位进行相应的调整,分别对应调制方式的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由于模拟调制自身的功耗较大且抗干扰能力及灵活性差,正在逐步被数字调制技术替代。但是当前模拟调制技术在上下变频处理中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2.4.2 数字调制数字调制就是将数字信号变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波形,调制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调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传送信息。用数字信号来进行ASK(幅度调制)、FSK(频率调制)和PSK(相位调制)。每种类型又有很多不同的具体形式,如基于ASK变形的正交载波调
12、制技术、单边带技术、残留边带技术和部分响应技术等;基于FSK的CPFSK(连续相位)与NCPFSK(非连续相位调制)以及基于PSK的多相PSK调制等。,调制的基本原理是用数字信号对载波的不同参量进行调制,即 (2-12)载波S(t)的参量包括幅度A、频率w和初相位j,调制就是要使A、 w或j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其中,ASK调制方式是用载波的两个不同振幅表示0和1;FSK调制方式是用载波的两个不同频率表示0和1;PSK调制方式是用载波的起始相位变化表示0和1。,图2-5 ASK调制电路结构图,1. ASK调制ASK调制电路结构图如图2-5所示,其中S(t)为载波,d(t)为数字信号。这种
13、调制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ASK的调制波形即为载波S(t)与数字信号d(t)的乘积,其调制波形图如图2-6所示。,图2-6 ASK调制波形图,2. FSK调制FSK是信息传输中使用较早的一种调制方式。它的主要优点是实现起来较容易,抗噪声与抗衰减的性能比较好,因此在中低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SK是利用两个不同F1和F2的振荡源(即载波F1和载波F2)来实现频率调制,具体实现如下: (2-13)式中, , )。,以2FSK(二进制FSK)调制为例,用数字信号的1和0分别去控制两个独立的振荡源交替输出。2FSK信号的产生原理框图如图2-7所示。其调制波形图如图2-8所示,其中
14、d(t)为数字信号。,图2-7 2FSK信号产生原理框图,图2-8 2FSK调制波形图,3. PSK调制PSK相移键控调制技术(调相技术)在数据传输中,尤其是在中速和中高速(2400 b/s4800 b/s)的数传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移键控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在有衰落的信道中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在PSK调制时,载波的相位随调制信号状态的不同而改变。如果两个频率相同的载波同时开始振荡,这两个频率同时达到正最大值、零值和负最大值,此时它们处于“同相”状态;如果一个达到正最大值时,另一个达到负最大值,则称为“反相”。一般把360作为信号振荡的一个周期。如果一个波和另一个波在同一时刻相比相差半个周
15、期,此时两个波的相位差为180,即反相。当传输数字信号时,0控制发同相相位,1控制发反相相位。以2PSK(二进制PSK)调制为例,载波相位只有0和两种取值,分别对应调制信号的0和1。,传送信号1时,发起始相位为的载波;当传送信号0时,发起始相位为0的载波。2PSK的调制原理如图2-9所示,调制波形图如图2-10所示,其中d(t)为数字信号。,图2-9 2PSK的调制原理,图2-10 2PSK调制波形图,2.4.3 UWB通信技术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无线通信技术是近年来备受青睐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可实现短距离高速信息传输的技术,主要应用于无线USB和音频/视频
16、传输。由于其具有高传输速率、非常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低功耗、保密性好、低成本及易于集成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短距离高速通信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UWB的定义为:信号带宽大于500 Hz,或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带宽为超宽带。,信号带宽和中心频率之比表达式为 (2-14)式中,fc为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fH为系统最高频率,fL为系统最低频率。FCC还规定,UWB无线通信的频率范围是3.1 GHz10.6 GHz。,UWB的收发机与传统的无线收发机相比结构相对简单。UWB发射机直接发送纳秒级脉冲来传输数据而不需要使用载波电路,经调制后的数据与“伪随机码产生器”生
17、成的伪随机码一起送入“可编程时延电路”,“可编程时延电路”产生的时延控制“脉冲信号发生器”的发送时刻。UWB发射机框图如图2-11所示。,图2-11 UWB发射机框图,在接收端采用相关器进行接收,如图2-12所示为UWB接收机框图,其中虚线部分为相关器。相关器由乘法器、积分器和取样/保持三部分电路组成。,图2-12 UWB接收机框图,相关器用特定的模板波形与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相乘,再积分得到一个直流输出电压。接收机的基带信号处理器从取样/保持电路中解调数据,基带信号处理器的输出控制可编程时延电路,为可编程时延电路提供定时跟踪信号,保证相关器正确解调出数据。与传统的窄带收发信机相比,UWB技术具有
18、以下优点: 占有频带宽,传输速率高。UWB使用的带宽在1 GHz以上,数据传输率高,目前在10 m范围内其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20 Mb/s。, 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时扩频,接收机只有已知发送端扩频码才能解出发射数据;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发射功率谱密度极低,对于一般的通信系统,UWB信号相当于白噪声信号,用传统的接收机无法接收。 抗多径衰落。UWB每次发射的脉冲时间短,当发射波来时已经接受完毕,因此抗多径衰落能力较强。 无载波通信,功耗低,收发设备简单。采用纳秒级脉冲宽度的周期性非正弦高斯短脉冲信号传输信息,,通信设备使用小于1 mW的发射功率就能实现通信,不需要上、下
19、变频器,功率放大器和混频器,接收端无需中频处理,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窄带信号来说简化了收发设备。,2.4.4 扩频通信1. 概述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经伪随机编码扩频处理后,再将频谱扩展了的宽带信号在信道上进行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序列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数据。典型的扩频收发机结构如图2-13所示。,图2-13 扩频收发机结构图,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是从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的基本公式中引申而来的,如信息论中的香农公式为 (2-5),式中,C是信道容量,B是信号频带宽度,S是信号功率,N是加性噪声功率,S/N是信噪比。由式(2-15)可知,在给定的传输速率C不变的条件下,频带宽
20、度B和信噪比S/N是可以互换的,即通过增加频带宽度的方法,在较低的信噪比(S/N)下传输信息。,2. 特点扩频通信相比于窄带通信方式,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两点: 信息的频谱在扩展后形成宽带进行传输。 信息的频谱经过相关处理后恢复成窄带信息数据。由于这两大特点,使扩频通信具有以下优点:抗干扰、抗噪声、抗多径干扰、保密性好、功率谱密度低、具有隐蔽性和低的截获概率、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以及易于高精度测量等。,3. 分类按照扩展频谱的方式不同,现有的扩频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工作方式,简称直扩(DS)方式。 跳变
21、频率(Frequency 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跳频(FH)方式。, 跳变时间(Time 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跳时(TH)方式。 宽带线性调频(Chirp Modulation)工作方式,简称Chirp方式。 混合方式,即在几种基本扩频方式的基础上组合起来,构成各种混合方式,如DS/FH、DS/TH、DS/FH/TH。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是使用最广的两种方式。,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的主要功能是在一条物理传输媒体上,实现数据链路实体之间透明地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它为链路层提供的服务包括:物理层连接的建立、维持与释放,物理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物理层管
22、理,数据编码。,2.5 物理层设计,2.5.1 相关概念1. 服务原语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是一种分层结构,第N层向第N+1层提供一组操作(也叫服务),这种操作叫做服务原语,它一般通过一段不可分割的或不可中断的程序实现其功能。第N+1层调用第N层提供的服务原语以实现层和层之间的信息交流。,注意 这里要区分“服务原语”和“协议”的区别:“协议”是两个需要通信的设备在同一层之间如何发送数据、如何交换帧的规则,是“横向”的;而“服务原语”是“纵向”的层和层之间的一组操作。,2. 服务访问接口服务访问接口(Service Access Point,SAP)是某一特定层提供的服务与上层之间的接口。这里所说
23、的接口是指不同功能层的通信规则。服务访问接口是通过服务原语实现的,其功能是为其他层提供具体服务的。物理层服务访问接口是通过射频固件和硬件提供给MAC层与无线信道之间的接口。,2.5.2 帧结构物理层数据帧称为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 Protocol Data Unit)。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数据帧结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和MAC层协议为IEEE802.15.4标准协议,其物理层数据帧结构如图2-14所示,由同步头、物理帧头和PHY负载构成。,图2-14 物理层帧结构,同步头包括前导码和帧起始分隔符(Start-of-Frame Delimite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第2章 无线 传感器 网络技术 原理 应用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3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