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ppt课件(正).ppt
《文言词语和句式ppt课件(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词语和句式ppt课件(正).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词多义(二)古今异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的普遍现象。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来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畔:1、田界。本义2、旁边(因田界在田地的边处而引申出)。 引申义3、通“叛”,背叛。假借义,一词多义,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一:属 sh: 隶属,归属:十三
2、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zh: 连接:衡少善属文 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一词多义,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二:兵 兵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一词多义,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以为妙绝(口技)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3、 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一词多义,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 “绝”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动词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隔绝桃花源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劝学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动词停止消失石钟山记以为妙绝 形容词到了极点口技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很非常核舟记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副词完全绝对促织 绝云气,负青天 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二)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古今异义,1、不要把文
4、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九岁不行,至于成立腹犹果然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而刘夙婴疾病悦亲戚之情话盛筵难再千里逢迎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穷且益坚,古今异义,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例:谷 (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例:江、河,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 先帝不以臣卑鄙,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 例:涕(眼 泪鼻涕)信(信使书信),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5、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三)通假字,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大致同音),1、同音通假 乃瞻衡宇(横)云销雨霁(消)俨骖腓于上路(严)北冥有鱼(溟)此小大之辩也(辨)夙遭闵凶(悯)常在床蓐(褥)零丁孤苦(伶仃)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 ”外五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
6、似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3)吾得兄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2、名词活用为动词:(1)、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2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范增数目项王,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3、动词作名词(1)、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
7、。,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一、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二、使动用法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眄庭柯以怡颜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征一国者 悦亲戚之情话 彼于致福者 臣具以表闻,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三、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 四、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练习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积于今六十岁矣而大声发于水上
8、业精于勤荒于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鱼跃于渊求救于术(袁术)逢蒙学射于羿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对象,向,表对象,向,表处所,从,表被动,被,表范围,在,表比较,比,超过,表对象,对,对于,表原因,由于,因为,表处所,到,在,表时间,到,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如:1、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3、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9、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南冥者,天池也。(3)齐谐者,志怪者也。(4)夫战,勇气也。(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用“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这一类可以小结为:,2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3)尽是他乡之客。,3、用副词“乃”“则”“即”“皆”表判断。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环滁皆山也。,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1)荀卿,赵人。(2)刘备天下枭雄。(3)今臣亡国贱俘,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非谢家之宝树。非独蜀之人士及
10、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二、被动句,1、“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2、“见”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遂见用于小邑。3、“见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的几种形式,4、“为”表被动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的几种形式,5、“为所”表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6、“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7、动词本身表被动 而刘夙婴疾病 纤歌凝而白云遏。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8、“受于”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三、省略句,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
11、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主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谓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动词宾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翱翔(于)蓬蒿之间,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四)、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1、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自书典所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 词语 句式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3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