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绪论课件.ppt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绪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绪论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肇庆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主讲教师:俞亚堃,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肇庆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主讲教师:俞亚,绪 论,一、电子技术的发展,二、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三、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特点,五、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六、课程的目的,七、考查方法,2,绪 论一、电子技术的发展二、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三、电,一、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之“无孔不入”,应用广泛!,广播通信:发射机、接收机、扩音、录音、程控交换机、电话、手机网络:路由器、ATM交换机、收发器、调制解调器工业:钢铁、石油化工、机加工、数控机床交通:飞机、火车、
2、轮船、汽车军事:雷达、电子导航航空航天:卫星定位、监测医学:刀、CT、B超、微创手术消费类电子:家电(空调、冰箱、电视、音响、摄像机、照相机、电子表)、电子玩具、各类报警器、保安系统,3,一、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元器件的发展上。从电子管半导体管集成电路,1904年电子管问世,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比较,4,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元器件的发展上。从电子管,半导体元器件的发展,1947年 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只晶体管1958年 集成电路1969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1975年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一片集成电路只有4个晶体管,而199
3、7年一片集成电路中有40亿个晶体管。有科学家预测,集成度还将按10倍/6年的速度增长,到2015或2020年达到饱和。,学习电子技术方面的课程需时刻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5,半导体元器件的发展1947年 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只晶,1883年爱迪生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后来,有人证明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值得纪念的几位科学家!
4、,6,1883年爱迪生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1904年,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了电子管具有“阀门”作用,他首先被用于无线电检波。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由此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弗莱明John Ambrose Fleming,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7,1904年,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这样,接收电子的面积大大增加了。经过实验,检波效果十分理想。由于金属筒接正电、灯丝接负电时才有电流通过,因此弗莱明将金属筒称为“阳极”,将灯丝称为“阴极”。这种新诞生的器件,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只允许电
5、流单向流动的阀门,弗莱明就干脆把它叫做“阀”。这种阀后人将其称为“真空二极管”,弗莱明同无线电的发明者、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的合作中已经感到,要实现远距离的无线电通信,就必须有灵敏可靠的检波器。,“爱迪生效应”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于是,他用一个金属圆筒代替了爱迪生所用的金属丝,套在灯丝外面,和灯丝一起封在玻璃泡里。,8,弗莱明同无线电的发明者、意大利发明家马,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李德福雷斯特,美国科学家,被誉为电子管之父 ,1906年他在弗莱明的二极管中放进了第三个电极栅极,只要把一个微弱的变化电压加在它的身上,就能在金属屏板上接收到更大的变化电流,这正是电子管的“放大”作用
6、,“电子三极管”从此诞生,从而建树了早期电子技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9,李德福雷斯特李德福雷斯特,美国科学家,被誉为电子管之父,德福雷斯特是一位多产的发明家,一生获得了多达 300 余项专利。除了电子管之外,他的发明还包括在电影胶片边缘录制声音的技术、医学上使用的高频电热理疗机等等。发明也为他赢得“无线电之父”、“电视始祖”和“电子管之父”的称号。,10,德福雷斯特是一位多产的发明家,一生获得了多达 300,它用了18800只真空管,占地1500平方英尺(约139平方米),重约30吨,每小时耗电20万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运算速度只有每秒5000次。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
7、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二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为它们设计一种以真空管来取代继电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机器。 1946年2月14日,这种机器正式投入使用了。,11,它用了18800只真空管,占地1500平方英尺(约139平方,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子管在电子技术中立下了很大功劳;但是电子管毕竟成本高,制造繁,体积大,耗电多,工作温度过高和寿命短的特点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时至今日,电子管仍在发挥作用。如电视机的显像管、微波炉中产生微波的主要器件、在广播、电视、通信发射机里的大功率发射管等。技术的进步,导致电子管从兴旺走向衰败,令人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但电子管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所占
8、有的地位毕竟是不容忽视的。展望未来,电子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2,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子管在电子技术中立下了很大功劳;但是电子管,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晶体管之父,他与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巴丁、布拉坦等人,在对半导体性质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在 1947年11月底发明了点接触晶体管,并在12月16日正式宣布“晶体管”诞生。1948年,他的研发小组为晶体管技术申请了专利。,1949年他又提出了结型晶体管概念(sandwich-transistor),那是一种更小、更易散热的硅晶片材料。一年后,结型晶体管研制成功,一场电子技术革命由此爆发。他不但被
9、时代周刊评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也因发明“晶体管”而获得了 195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3,威廉肖克利晶体管之父,他与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巴丁、布拉坦,世界首台晶体管计算机,195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装有800只晶体管,仅100瓦功率,占地也只有3立方英尺。晶体管技术的优势非常的明显,它明显的降低了计算机的体积和功耗。这台计算机的出现也标志着第二代计算机的开始。,14,世界首台晶体管计算机195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1.1.3 集成电路,1958年,仙童公司Robert Noyce(罗伯特.诺依斯)与德仪公司Jack
10、Kilby(杰克.基尔比)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开创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 1961年4月25日,第一个晶体管电路专利被授予了前者:Robert Noyce。,世界首款集成块,Jack Kilby,15,1.1.3 集成电路 1958年,仙童公司Robe,1985年,1兆位ULSI的集成度达到200万个元件,器件条宽仅为1微米;1992年,16兆位的芯片集成度达到了3200万个元件,条宽减到0.5微米,而后的64兆位芯片,其条宽仅为0.3微米。,集成电路阶段,16,时 期规 模集成度50年代末小规模集成电路(SSI)10,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全身性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 电子技术 基础课 绪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3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