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课件.pptx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课件.ppt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上海自贸区挂牌18个月之后,2015年4月21日上午,天津、福建、广东三大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中国自贸区2.0时代由此开启。至此,由北至南、我国四大自贸区将各有优势与侧重,其中,天津自贸区的定位是要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福建自贸区的特色是对台,定位是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而广东自贸区的发展重点,将会是贸易、航运和金融三大块,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本课提纲,1978年底邓小平访问日本。当时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每个人年均生产94辆汽车,则中国最大的长春一汽每人年均
2、生产1辆。当参观君津钢铁公司时,邓小平问:“今天是休息日吗?为什么没有人呢?”陪同的日本官员告诉他,这儿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一按这个红色按纽一炉钢就炼出来了。这些都给邓小平以巨大的震惊,残酷的现实摆在中国人的面前请回答:上述材料表明怎样的现实问题?,中国已经严重落后,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习目标一:了解我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论断,1978年10月24日,邓小平参观日本尼桑汽车生产线,邓小平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请回答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70年末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考虑),国际条件: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这一切推动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国际环境。,国内条件:“文革”结束,为对外开放提供了安定的国内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阅读图片,国家为何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靠近港澳,便于吸引外资。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学习目标二: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理解经
4、济特区的权限和历史意义。,材料一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在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年代初那个闻利色变、谈富色变、谈钱脸红的年代,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泛滥材料二 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对特区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1982年,深圳特区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严峻考验。许多内地老干部到深圳参观后议论: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飘扬之外,遍地都是资本主义,千百万人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已经被“断送”了请回答:特区是资本主义么?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它究竟“特”哪里?,不是。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表现在以下方面:,
5、资金来源:所有制:资源配置:产品销售:,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以市场调节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材料一“我们从来不等待奇迹,我们的使命就是创造奇迹。”厦门特区设立周年材料二30多年来,深圳创造了很多影响深远的“第一次”。例如: 深圳首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震动全国;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在深圳成立;首先实行政企分开的大胆尝试;正式启动国企改革,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全国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的银行一一招商银行成立,第一家由国家、企业、私人三方合股的股份商业银行一一深圳发展银行开业;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槌”在深圳敲响,开始了用市场
6、配置土地资源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先河;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引进了我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请回答: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影响。,不仅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本地和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984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对深圳和珠海分别题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学习目标三:论断归纳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
7、特点,并掌握表格式材料题的做题方法。,结合图片及教材内容,归纳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哪些特点?,1、地理位置:2、设立目的:3、生产要素 的依赖:,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浦东位黄浦江东侧,面积556平方千米。在过去,“浦东”这个称谓仅表示其位置在黄浦江以东,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远远落后于仅一江之隔的上海老城区,以至于人们“宁要浦西一片瓦,不要浦东一间房 ”假如你是当时的邓小平,你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结合教材加以归纳。,角色转换,1990年前的上海浦东,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
8、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以及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1)目的:,(2)有利条件:,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全国惟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如今的上海浦东,“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
9、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浦东开发决策英明,规划周密,办法聪明。”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请回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浦东开发的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阅读下图,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体系?这个体系有何特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对资本主
10、义国家开放。,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根据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并指出当代中国是如何进入全球市场的?,变化: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90年代前,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90年代后,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做法: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横比纵比,知识拓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区域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开放 格局 初步 形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3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