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课件.ppt
《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主讲:文 军 教授,1,a,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jwensoci,第一讲 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一、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三、卢曼的系统功能主义四、简短的评论,2,a,第一讲 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2a,一、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1、新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社会学界兴起的一股力图综合当代最新研究成果,以重新建构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传统的流派或理论发展趋势。“新功能主义”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社会学理论家J.亚历山大于1985年在其编辑的论文集新功能主义中首次使用的。,3,a,一、新功能主义及其特征1、新
2、功能主义3a,2、理论溯源二战结束至1960年代中期,以帕森斯为主要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是美国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流派。自6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剧烈变动,促使社会学理论家重新思索社会学方向,各种新理论纷纷兴起,向帕森斯的“巨型理论”发起冲击。,4,a,2、理论溯源4a,其中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为主要代表的微观社会学理论猛烈抨击帕森斯理论中侧重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面,强调对个体行动和行为的分析,要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以冲突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宏观社会学理论,主要指责帕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强制和变迁,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
3、、权力等物质结构。这些理论在70年代逐渐取代了帕森斯理论而占居主导地位。,5,a,其中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为主要5a,与此同时,在这些理论之间又形成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和民俗学方法论为一方,以冲突理论为另一方的“微观宏观大分裂”,就社会行动、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本身暴露出上述诸理论自身的致命弱点偏执一端而缺乏综合性。,6,a,与此同时,在这些理论之间又形成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和,从70年代后期起,帕森斯理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又重新引起社会学界的兴趣,各种理论内部开始出现试图进行新的综合的种种尝试。新功能主义正是力图以批判地继承帕森斯理
4、论遗产,开辟一条新的综合之路而产生的。,7,a,7a,3、新功能主义的特点对帕森斯理论传统持批判继承态度。既强调与帕森斯的承续关系,又强调从内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必要性。其中,亚历山大批判了帕森斯理论的实证主义认识论基础,主张在“后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基础上重建多维度的理论框架。新功能主义者还重新解释了帕森斯理论,以此矫正反功能主义的偏颇。,8,a,3、新功能主义的特点8a,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力图在功能主义理论传统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针对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等理论的微观分析,新功能主义力图通过重建帕森斯的行动理论来综合其理论洞见,并探索微观个体行动
5、和宏观社会结构及制度的连结环节。对宏观社会学领域的冲突理论,新功能主义主张在保持帕森斯“规范秩序”的前提下,强调对权力、战争、强制、冲突等问题的分析,并把社会变迁分析纳入帕森斯的“分化”理论中。,9,a,对19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的流派保持开放态度,力图在,新功能主义尚未具备统一的理论形态。被归在新功能主义名下的社会学家,老一辈的有R.N.贝拉、A.英克尔斯、N.J.斯梅尔塞等人,新一代的有亚历山大、S.N.艾森施塔特、N.卢曼、W.施卢赫特等。除了具有共同的理论传统外,在许多问题上持有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新功能主义只能说是以超越战后社会学发展之第一阶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
6、10,a,新功能主义尚未具备统一的理论形态。被归在新功能主义名下的社,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1、亚历山大的代表作:社会学的理论逻辑(1982-1983)结构和意义(1989)行动和它的环境(1988)文化和社会(1990)新功能主义(文集)(1988),11,a,二、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1、亚历山大的代表作:11a,Jeffrey C. Alexander is the Lillian Chavenson Saden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Yale University. With Ron Eyerman, he is Co-Director of the C
7、enter for Cultural Sociology (CCS). Jeffrey Alexander works in the areas of theory, culture, and politics. His most recent paper in this area is “Cultural Pragmatics: Social Performance between Ritual and Strategy” .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Meanings of Social Life: A Cultural Sociology (Oxford, 2003
8、), Cultural Trauma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with Eyerman, Giesen, Smelser, and Sztompk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an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urkheim (2005), which he has edited with Philip Smith.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 Alexander has written The Civil Sphere (Oxford, 2006.,12,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功能 主义 及其 特征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3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