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第七讲(制度变迁理论)课件.ppt
《新制度经济学第七讲(制度变迁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第七讲(制度变迁理论)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制度经济学,第七讲制度变迁理论,1,新制度经济学 第七讲1,制度变迁的含义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的方式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如何制定一个良好的规章制度?,讲义结构,2,制度变迁的含义讲义结构2,制度变迁的含义,一些事例制度变迁的含义制度变迁的分类,3,制度变迁的含义一些事例3,一些事例,20世纪中国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含义,低层次的市场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废除科举制度,现代教育制度,新式科举制度,农村人民公社,农村合作社,联产承包制,4,一些事例20世纪中国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含义低层次的计划经济,制度变迁的含义,制度变迁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
2、重要内容代表人物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诺斯认为:技术的革新或改进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如果人类没有持续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构建把技术改进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产权制度。,制度变迁的含义,5,制度变迁的含义制度变迁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制度变,制度变迁的含义(续),制度变迁的含义,就是指从一种制度安排,经过人们的修正、完善、更改、替代、转换、废除、创立、创新等各种方法而变为另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也就是
3、制度变革、制度变化、制度更新。,制度变迁的含义,6,制度变迁的含义(续)制度变迁的含义,就是指从一种制度安排,经,制度变迁的分类,正式制度的变革(法律修订) 非正式制度的变革(结婚仪式的变迁、意识形态) 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变革(从习俗到法律,如民法) 正式制度向非正式制度的变革 (某些封建传统在封建时代是法律,现在是习俗)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形成与消亡(法律的废除、习俗的消失),制度变迁的含义,7,制度变迁的分类正式制度的变革(法律修订) 制度变迁的含义7,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或提高制度的成本与收益(直接的与间接的、物质的
4、与精神的、短期的与长期的)比。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的含义,8,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变迁的含义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的方式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如何制定一个良好的规章制度?,讲义结构,9,制度变迁的含义讲义结构9,制度变迁的主体,个人或群体个人推动的制度变迁荷兰的安乐死、泰国的人妖、美国的同性恋婚姻组织营利性组织的推动公司制度形成、证券交易制度非营利性组织地推动绿色和平组织、工会组织、教会半官方、半盈利性组织学校、医院,10,制度变迁的主体个人或群体10
5、,组织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 组织的有效性(凝聚力); 组织目标是非清晰,是否可明确地考核、统计和计量; 组织的进取性、创新性、学习能力与适应性,制度变迁的主体,11,组织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 制度变迁的主体,政府政府的特点是垄断性(人们不能自由选择)、强制性(人们必须接受)、非赢利性、公共性(面向全体公民)、目标多元性(测量其绩效更为困难),这是许多一般组织所不具备的。政府的目标是多元的,并且更难以测度。任何一个组织、个人,你要对他进行有效的监督,有一个条件就是他的目标必须比较单一,容易度量。 政府的作用是在人们之间合作难以进行,或者合作难以长期保持的
6、条件下会十分的明显。政府在制定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惩罚不执行制度者等方面有着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 案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广州禁止安装防盗网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性与消极性。(诺斯悖论),制度变迁的主体,12,政府制度变迁的主体12,制度变迁的含义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的方式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如何制定一个良好的规章制度?,讲义结构,13,制度变迁的含义讲义结构13,制度变迁的原因,技术进步获取收益增强激励,保护创新防范不确定性与风险合作有序公共安全相对减少制度费用减少外部副效应、搭便车行为,14,制度变迁的原因技术进步14,制度变迁
7、的含义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的方式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如何制定一个良好的规章制度?,讲义结构,15,制度变迁的含义讲义结构15,制度变迁的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 渐近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整体的制度变迁与局部的制度变迁,16,制度变迁的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 16,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制度创新的主体角度,制度创新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自愿性制度创新或自发的制度创新。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凭借国家的力量,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管其社会成员是否愿意,所进行的制度创新都带有强制性,所以,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制度创新
8、也称为行政性制度创新或强制性制度创新。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方式,17,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方式17,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续)诱致性制度变迁往往是在制度主体的一致同意的、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却常常是在制度主体非一致性同意,即存在异议或反对者、非全部自愿的基础上,由某种行政权力作为强制力进行的,两者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前者绝对地、始终地优于或劣于后者。 诱致性制度变迁有时是政府或国家力量默许、默认的情况下进行的,或在政府的精心安排但不是直接发动下,用获利的机会去诱导
9、人们去自发地变革旧的制度,创设新的制度。案例:安徽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变迁的方式,18,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续)制度变迁的方式18,渐近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采取分阶段、分部门、分地区、分群体的方式,在较长时间内,从局部到全局,从部分到整体,从一部分人到全体人,从体制(体制也即制度)外到体制内,从增量到存量等逐步推进改革的,它具有时间长,但社会震动小,社会冲突弱,风险小,阻力相对较小等特点;渐进式改革往往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着力于增加物质财富,为继续推进社会其他制度的改革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使怀疑和反对改革者得到改革的收益,变阻力为动力;渐进式改革采取局部推进方
10、式,因而容易控制,可及时消除改革中的社会矛盾。案例:中国经济转轨摸着石头过河,制度变迁的方式,19,渐近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方式19,渐近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续)激进式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变革表现为快速的、飞跃式的质的变化过程。激进式制度变迁的适用条件:旧制度的弊病已充分暴露,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强烈要求变革旧制度;变革的目标比较一致,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倾向于用某一种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社会发展比较均衡,地区间、阶层间在收入、教育水平、价值取得等方面差距不大。在上述三个条件下,采用激进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其代价比较小,易获得成功。 但如果条件不具备强制推行激进式制度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度 经济学 第七 变迁 理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3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