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齐云山风景区导游词5篇合集.doc
《安徽齐云山风景区导游词5篇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齐云山风景区导游词5篇合集.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齐云山风景区导游词5篇合集 大家去过齐云山吗?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齐云山的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齐云山风景区导游词1女士、先生们,我们今天将要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走过的行程。385年前,这位伟大的旅行者三年内两度踏上徽州这方土地,二攀黄山、两上齐云,这在他一生的旅行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他一生重复去过的山只有齐云、黄山、天台、雁荡四座。由此可以看出齐云山在他心中的地位和份量。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作过一首诗:“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黄白游”黄指黄山,白指白岳。齐云山古称白岳,明嘉靖时,明世宗因年过三旬还未生龙子,便命龙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师
2、张彦在白岳为他建醮求子,建醮就是做道场,结果应验,嘉靖喜得龙子。因为他看到白岳的最高峰如“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就开了金口,把白岳改成了齐云山。朋友们,不知你们是否上过黄山?黄山自然风光奇绝,所以大旅行家徐霞客说:“游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句话被后人演绎为“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是恰恰又是徐霞客感叹过后还要上齐云,而且是三年两上,他为什么样要自相矛盾呢?现在就让我告诉你们其中的玄机,让你们先听为快。在我们古徽州有一说:齐云山与黄山一南一北、一赤一黑、一暖一冷、一阳一阴,齐云山在南、色赤、为暖、属阳;黄山在北、色黑、为冷、属阴,攀黄山,上齐云,滋阴补阳,阴阳平衡,所以去过黄山还得再上
3、齐云,才可避免阴阳失调。阴和阳相比,阳比较容易缺失,所以国人老是感叹阴盛阳衰,现在咱们上齐云,请大家自己把握是该补还是该壮?跟大家开个玩笑。齐云山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距休宁县城15公里。休宁县仅清朝一个朝代就出过12名状元,占清代状元总数112名的百分之十还多,单县列全国第一,是个名符其实的状元县。齐云山景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分为横江、月华街、楼上楼、南山、云岩湖五大景区。是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于一身、丹霞地貌、道教文化、摩崖石刻,湖光山色于一体的山岳风景区,与黄山、九华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辉。朋友们,山与山的差异其实是很大的,就拿黄山与齐
4、云来说,黄山是花岗岩峰林地貌;齐云山为丹霞地貌;黄山直立而怪异;齐云山横生而端庄;黄山山岩青黑,齐云山崖壁赤紫。与花岗岩体山相比丹霞地貌山的分布要少的多。国内的名山除齐云山外还有广东的丹霞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龙虎山等,但它们既没有齐云高,更没有齐云红。齐云山6500万年前本是内陆断陷湖盆,河流携带来的大量泥沙、砾石在湖中形成沉积岩,当时在白垩纪气候十分炎热,沉积岩中的铁离子受到了强烈的氧化,把岩层染成了紫红色。这里也曾经繁衍生息过大量的恐龙。齐云山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板块碰撞后对山体的抬升,再加上外营力的切割和水流的侵蚀,导致了完整的山体的不断崩塌解体,
5、逐渐形成了今天这种丹崖绝壁,沟壑纵横、秀峰林立的自然景观。 齐云山有36奇峰、72怪岩、16幽洞、32飞泉。 齐云山大部分山峰虽说高度多在580米上下,但因为山几乎是平地而起的,相对高度较大,仍然显得巍峨壮观。齐云山的奇峰以香炉峰、五老峰、三姑峰最为灵幻;怪岩以象鼻岩、天桥岩、紫霄岩最具神工;幽洞以真仙洞、楼上楼最为神秘玄奥;飞泉中珍珠帘飞珠溅玉,飞雨泉晴空飞雨。更有水光潋艳、清幽恬淡的云岩湖,云岩湖是工业污染加剧的时代极为难得的一泓碧水。云岩湖湖汊纵横幽深,青峰夹峙。船桨拍击湖水水鸟惊飞,那种场景和感觉都是妙不可言的。齐云山又是一座以道教扬名的山。鲁迅先生对道教的地位及意义都有极高的评价,他
6、认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与中国的政治、军事、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学、医学、武术、养生、民俗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有道人龚栖霞在栖真岩辟谷修炼,羽化飞升后,齐云山的山岩下、幽洞中多有道人清修。相传在宋代,真武大帝云游四海,遍访名山,最后相中了齐云,要受这方香火,后来白鹤仙子知道了他的心思就命百鸟衔泥,塑成了玄帝神像。玄帝就是真武,是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龟蛇是玄武的化身。位立北方谓玄,身有鳞甲曰武。道教中说真武是净乐国王子,净乐国王后善胜梦而吞日,感孕而生。玄武改称为真武是在宋代,当时为避皇帝赵玄朗的讳。真武大帝
7、在本像像成之后又托梦给名道天谷子余道元,命他装饰金身,兴建“佑圣真武祠”。齐云山志记载说:“自真武祠创立后,四乡百姓遇旱涝、蝗灾,或求子去病的,凡来齐云的无不有求必应,自此齐云山神威江南,成为一方道教圣地。”到了明代龙虎山的张天师在齐云为嘉靖皇帝建醮求子应验,皇帝龙心大悦,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从此更加声名远播。齐云山的鼎盛时期,朝山的香客和游人每天多达三千多人,在古代这应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 “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这是历代儒道大师和名人高士对黄山、齐云两座山的评价。古往今来,齐云山以它的神秘玄奥、奇观胜景以及香火鼎盛,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高官大贾和虔诚的信徒。像朱熹、
8、王阳明、徐霞客,还有海瑞、戚继光、唐伯虎、袁宏道、郁达夫等等。他们登临齐云山,寄情于峰岩幽洞,或赋诗题词,或树碑为记,纷纷盛赞名山,一时传为佳话。就连清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也不甘寂寞,要给齐云山留下“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赞美诗,也正是他们为齐云山留下了珍贵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齐云山人文景观中,号称“江南第一”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些石刻年代最早为宋代,数量最多的要数明清,主要分布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全山共有一千多处。这些石刻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正、行、草、隶、篆俱全。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清丽,有的刚劲傲骨,有的飞龙走蛇。再加上刻工精炼娴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
9、的神韵,堪称艺术瑰宝。“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亘古奇观”等是崖刻中的珍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如果用大文豪郁达夫的话说:“齐云山有一部伟大的金石志好编。”朋友们,一路上我虽然跟大家说了不少,但说的还是极其简略的。不过我已从大家的神情中看出了你们对齐云的兴趣。现在齐云山就要到了,让我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切实地感受它的“天下无双之处”吧。另外我还提醒大家在景区游览时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注意安全防火和不乱扔垃圾。预祝大家的游程广有收获。朋友们,登山前先跟大家说说上山的路径。我们现在齐云山东侧,从这上山如果说步行,要先过登封桥,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走完号称“九里十三亭”的登山步道,过“望仙亭
10、”进入主景区;如果乘索道则用15分钟,凌空行进800多米,终点也是“望仙亭”然后进入主景区。各位朋友,观光缆车为我们提供了一座绝好的观景平台,现在让我们放眼四望,尽情享受秀美山川与田园风光。各位朋友,请跟我到这儿来,这块牌子多少透露出一些奥妙。现在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山脚下这条象青罗玉带的江叫横江,是新安江上游的一段。江水流过山根处正好转了个“”弯,划出了阴阳两极,那两处山村恰似阴阳两极的眼,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天然太极图”。相传此图未成之时,齐云虽是道士先来占山,但道运不兴。到了明代,百姓建新居。无意之中点上了鱼眼,激活了阴阳二气,一个完整的太极图形成。明代有个仙踪飘乎,神出鬼没的传奇
11、老道张三丰,据说他在“图”成那天产生了感应,在冥冥之中感知真武大帝的召唤,反正是神差鬼使,他来到齐云,登上岭头俯身下看,不由得说:“此地真我居所也!”当然这一说法是很难考证的,齐云山是张三丰的最终归隐和羽化之地。天然太极图成,张三丰来山,齐云山道运开始转盛。天然太极与道家山水的完美组合,相生相伴神奇而又充满玄机。在清代后期,太平军与湘军在徽州战事不断,民国时期的内战和建国后的十年动乱,都使得道运衰微。这个时期,山下的建筑乱搭乱建,天然太极也面目模糊了。现在国家又逢盛世,当地百姓正拆除无序建筑,神奇的天然太极和古老的道教圣地的名山气象又将重现!好了,看过天然太极图,现在我们来到了望仙台前的望仙亭
12、。从这里,我们将进入“月华街”景区的精华部分。这座望仙亭过去叫“冷水亭”。相传在1600多年前,八仙中的铁拐李云游到齐云山洞天福地的静乐宫。见灵乙道长仙风道骨,似道德清高之人,就有心渡他。于是他扮成蓬头垢面,遍体生疮的乞丐。 灵乙老道见来者瘸腿脓血淋漓,行走艰难,颇生慈悲之心,当即收留。而灵乙道长的徒弟布根是个心术不正又好贪杯之人,他不满师傅的作法,时常在脸上露出嫌弃和鄙视,铁拐李看在眼中却装作不知。灵乙道长与铁拐李食同桌、睡同床,并冒险去山崖采药,修合灵丹为他调治。布根更加不快,一次在师傅打坐时,借扫地之机他想把铁拐李赶走。李仙并不理会,反就地坐下解衣捉虱,但不小心掉落了一块碎银子。布根见李
13、仙未察觉,就偷偷拾起占为己有。就这样,铁拐李在静乐宫呆了九九八十一天,身体创痛也痊愈了便要告辞。他早上洗漱时,又把一颗夜明珠忘在桌上,布根又一次瞒过师傅顺手将珠子扣在脸盆下。当时师徒二人送客到冷水亭时,铁拐李说道:“实不相瞒,我便是八仙中的李仙,今日要渡你师徒,想升仙就闭上眼抓住我的铁拐。”布根想成仙但又舍不得脸盆下的珠宝,便谎称要回去给长明灯添加灯油。他赶回静乐宫掀开脸盆一看,哪是什么珠子,分明是颗石子。他再掏出铁拐李遗失的碎银,竟然是块泥巴。等他急忙忙赶回冷水亭,见李仙与师傅正驾云而去,空中传来李仙的话语:“布根布根,六根未净,见利忘义,求仙难成,你再修九九八十一年吧!”此时布根虽悔已迟,
14、但他记着李仙的话,常常在此久立久望,年深日久竟成立石,冷水亭也就改作望仙亭了。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梦真桥头,请大家稍停下脚步回看望仙台下,那是经历千百万年风动侵蚀的千尺红崖,大家往黑中显红的地方看,是否瞧出了一些奥妙?对了,这是个倒写的“福”字,笔意十足,气韵生动。字与桥相合就是“抬头见福,梦想成真”。据说识得此字时,也是福到之日,大家真是好福气。大家再看这棵树,此树称为“榉树”,高有28米,近四百年的树龄。在齐云山香火鼎盛的几百年里,秀才赶考前都来祭拜此树,以求中举。休宁能成为状元县说不定与此树有一定的关系。朋友们,这里是“洞天福地祠”的遗址,背后是丹崖环绕的展诰峰,前面的流水为桃花涧。 洞
15、天福地祠坐南朝北,占地1280平方,自东向西依次是斗姆宫、通明殿、青羊宫,一部分毁于一九三九年的兵匪,剩余的于一九五三年彻底倾塌。现仅存遗址。这个洞叫混元洞,洞中的墓里葬着邋遢仙张三丰的遗蜕。墓两侧的石岩称为仙人床,相传是邋遢仙坐练的所在,古时游人喜欢在上面小坐,据说能治腰痛。墓前为阴阳二池。张三丰能知往卜来,道术高妙,一生仙踪不定,神秘莫测。明代,太祖、成祖二皇帝都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兴建宫观,希望他能现身,一睹真容。哪想到他会躲在齐云山?张三丰弟子众多,他在齐云山的弟子中无心道人比较有名。据他说:三丰已炼成了阳神,超凡入圣,数次死而复活只是神游的表现,这样就可以解释他在齐云羽化后又有很多人在
16、峨眉山看见他的说法了。据史料记载,张三丰主张阴阳双修,他作的无根树词包含了千百年来阴阳双修的无上心法。张三丰归隐在齐云主要是看中齐云山的自然环境,修道者对修炼的环境十分讲究,因为他们认为内炼修为的增长要借助身外的气场。这是十分玄奥的问题,不是我们凡人所能理解的。好了,现在请大家从道教神秘玄奥的境界中跳出来随我游览下一个景点。 这栖真岩下原是初仙馆,是为纪念开山道祖龚栖霞而建。栖真岩右侧是忠烈岩,供奉着主宰功名利禄的“梓潼帝君”。 这里是“寿”字崖,红色的山崖因“寿”字而得名,为慈禧太后亲笔所书。来往的客人经过这儿都喜欢触摸一下,以求增寿。 这里是王灵官殿,又称“雷霆纠罚祠”,王灵官是道教中的护
17、法神,执法如山,相传明代海青天海瑞上齐云曾与他过招。一个风日晴和的日子,海公率众朝山,行到此处,忽然天昏地暗,狂风大起,飞沙走石,不见路径。海瑞心中疑惑?猛然间他看见王灵官双眼怒睁似铜铃,盯住他们一行人的脚,海瑞顿时醒悟。原来他们都穿着牛皮靴子,有污圣地。海瑞赶忙吩咐大家脱靴,赤脚登山。果然天空又天青日朗。他们上到太素宫,海瑞发现鼓架上放置一面牛皮大鼓,心生气愤,不由得说道:“神明原来也不公正!”谁知话音未落,一声巨响,鼓面破裂。从此后,齐云正殿的大鼓都用麻布蒙制。我们现在登上一天门,相传当年真武大帝初上齐云,到此无路,被他运神力,弄神通,一脚踹出来的。这里其实是因为岩石滑坡崩塌加上水流冲击自
18、然形成的长13米,宽3米,高6米的洞门。站在这儿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诗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现在天门洞开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天开神秀”的神仙境界。从天门岩到黑虎岩,可称是“金石博物馆”。中国人特别是文化人都有爱石的传统,他们以为顽石是山之骨,山之魄,对着山岩细看慢品,终于品出了味道。全身充满了快感,便要渲泄,渲泄了还不够,还要刻在石上,融入这方风景。所以朱熹、王阳明、徐霞客、唐伯虎都争先恐后留下笔墨。 这幅“天开神秀”笔法刚劲浑厚,神逸洒脱,是对齐云胜景的精确概括。这幅宝蓝色行书的“天开画图”笔法苍劲自成一家,值得一提的是:石刻所填的颜料当时与黄金等价,极其昂贵,说明
19、了如画的齐云在其心中的地位,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崖上的字迹虽经历了四百年风雨,仍色泽鲜艳如新。“我们穿过“珍珠帘”,这里危崖弯折,相连如城垣,珍珠帘滴滴如珠,绵绵成串,晴雨不歇,被徐霞客称为“奇为第一”,这里便是真仙洞府。上面的崖刻据说当时高价招标无人敢刻。后来还是养素真人汪泰元运神通,凭空凌虚崖刻上的。门坊上的“众 之门”引用老子的道德经。大家看,这个“玄少”字不是错写,而是道家一般都用这个“玄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遥想当年一代代道人就是这样倚岩洞清修,感天悟地,洞察宇宙。这个岩洞是齐云山最幽深的,说是能通到山那边的蓝渡。现在我们目所能见的有31米深。洞里的天地以玄武为大。真武大帝在
20、道教中是仅次于三清的神。还有道经上说,真武是太上老君的化身,龟蛇是真武所收服的二魔。真仙洞又称罗汉洞,真武两侧的洞壁上站立着十八罗汉,他们正心甘情愿地做着真武的侍卫。这正是齐云山佛道相争又相容的缩影。朋友们,现在让我们回望天门岩,石岩倒映天池碧水,极像象鼻吸水,所以又叫象鼻岩。石门上方有巨大鞋印,相传就是真武大帝蹬开山门时,力透山岩留下的。我们现在已爬上黑虎岭,入二天门,古时的门坊是明嘉靖年间的已毁,现在这座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三天门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新的,过去这里是座石坊,刻有乾隆御笔“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进入三天门就是月华街,月华街如一弯月牙,是道士的聚集之地。旧时宫观、道
21、院、店铺鳞次栉比,香烟、炊烟缭绕,经声、喧声相闻,一派升平景象。中国元代道教有两大派:一是全真,一是正一,全真茹素禁酒、不准婚娶,必须出家;正一派是符箓各派的总称,比较自由可以结婚,不忌酒肉,重内容不重形式,平时做完法事,只要避开神座,神仙看不见,就可以加入香客的行列饮酒吃肉。不过吃过后必须用草纸擦嘴,表示自咒自责,真是一派天真烂漫!张三丰在他的修真诗无根树中说的好:“打开门,说与君,无花无酒道不成。”强制悖离人性反弄出许多尴尬的事情来。齐云山就曾有过全真派的道长带头婚娶被革职处分的记载,金庸的小说里也有全真名道尹志平乱性破戒的故事,天道自然,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这座碧瓦红墙的宫观就是“玄
22、天太素宫”。位居月华街的中心点的,按风水学说,大殿的地形酷似一把金交椅,鼓峰、紫霄峰、钟峰三峰相连呈“山”字形,左有青龙盘绕,右有白虎护卫;五道清泉汇于殿堂前,正应“五水到堂一水出”的大吉。说到这块宝地,我还要跟大家讲一个民间传说。说地藏王与真武大帝本是甥舅二人,只是一个修佛,一个修道。他俩游四海,遍访名山,都想找个能登极坐殿的地方享受人间烟火。这一日他们来到齐云山下看见瑞气祥云中齐云山秀峰林立如似仙境,地藏就急于上山,真武却嚷着肚子饿。地藏只好就近化了两碗素面,真武又提出跟地藏赌赛谁吃得快,规则就是每根都从头吃起。地藏无奈只好同意,一根一根寻头慢慢地吃。真武 人小花头多,筷子挑起面用暗力一夹
23、就有许多头,呼噜噜一下子就吃光了,然后推说出去转转。大家知道地藏有句名言:“地狱不空,永不成佛”,他很执着,表现在吃面上也决不含糊。等他发觉上当赶到紫霄崖下真武已得意洋洋地占了先。“先占为主”这是神仙也不能坏的规矩。地藏究竟未修成佛,不由得动了肝火,他拽出金鞭但又不能打外甥,只得拿山石出气,一鞭下去,大殿前被打出一道山涧。真武见地藏破了他宝殿威仪,也拔斩妖剑在手,但一转念,对方毕竟是舅舅,自己又输了理,他便用剑尖挑起一块黄泥,抛向山涧中,顿时,山涧里紫雾腾腾,香风阵阵,黄泥巴化作精美绝伦的香炉峰,更添宝地气势。地藏只得连声说罢,离开白岳向北而去,最后在九华山落了根。好了,咱们现在说说太素宫,此
24、宫殿原址本是天谷子余道元创立的佑圣真武祠,里面的玄帝像原说是百鸟衔泥而成。像成后屡屡显示灵异,从此香火极盛。到了明代连皇帝也听说齐云山的神仙灵,就命张天师在齐云作法求子,果然获应,不由龙心大悦,拨下银两兴建玄天太素宫。宫殿是坐南朝北,与玄天上帝“镇南天,拱北极,威镇万山”的圣嘱相符。太素宫是齐云山最大的宫观,也是齐云山道教活动中心。道场法事都在这里进行。齐云山的道场法事俗称“做事业”,道场因施主的要求和出资的不同,内容形式也不同。做法事一般需要七到十几人不等,道士们身穿五色道袍,分东绿、南红、西白、北黑、中黄代表五行五方。做武场时,在主坛法师的带领下,在铿锵悦耳的锣鼓声中,道士们唱着经文,迈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 山风 景区 导游 篇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