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病课件.pptx
《呼吸系病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病课件.pptx(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会计学,呼吸系病,第1页/共116页,1会计学呼吸系病第1页/共116页,终末细支气管直径1mm,管壁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消失。 终末细支气管,如管壁上有肺泡开口,称为呼吸细支气管。临床上,通常将直径2mm小、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 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们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lobule)。肺小叶内的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被称为肺腺泡,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肺小叶有1525个肺腺泡。型肺泡上皮覆盖90%以上的肺泡内表面。 肺是空气进入机体的唯一器官;纤毛与管壁杯状细胞及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共同构成粘液-纤毛排送系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归纳为:感
2、染性疾病;阻塞性肺病;肿瘤。,第2页/共116页,终末细支气管直径1mm,管壁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第3页/共116页,第3页/共116页,第一节 肺 炎 (pneumonia) 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多发、常见病。 据病因分 感染性:细菌性、病毒性. 理化因素:放射性、类脂性 变态反应性肺炎。 据肺部炎症发生的部位 肺泡性 间质性 累及范围 大叶性、小叶性、节段性 病变性质 浆液性、纤维素性、肉芽肿性,第4页/共116页,第一节 肺 炎 (pneu,一.细菌性肺炎(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肺炎球菌 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始于肺泡。青壮年。起病急、寒战高热、
3、胸痛、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肺实变及白细胞。 病因和发病机理 90%以上由肺炎球菌或称肺炎链球菌引起,3型毒力最强。肺炎杆菌等.寄生鼻咽部,受寒、感冒、疲劳为诱因。入肺泡-肺大叶。,第5页/共116页,一.细菌性肺炎(一)大叶性肺炎(lobar,病理变化及临床 病理联系 肺泡内的纤维素渗出,单侧,左肺或右肺下叶。典型病变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期:,第6页/共116页,病理变化及临床 病理联系 肺泡内的纤维素渗出,1.充血水肿期 肉眼:叶肿大,重量,暗红色。镜下:肺泡壁毛管扩张充血。腔内浆液,可检出肺炎球菌。听诊: 湿性罗音。X线: 病变处片状模糊阴影,第7页/共116页,1.充血水肿期 肉
4、眼:叶肿大,重量,暗红色,2.红色肝样变期 肉眼 肿大,暗红色,变实,切面灰红,似肝。镜下:肺泡壁毛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大量红细胞、纤维素等。可检出肺炎球菌。X线,致密阴影。患者毒血症表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咳铁锈色痰.胸痛。 扣诊呈实音, 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第8页/共116页,2.红色肝样变期 肉眼 肿大,暗红,第9页/共116页,第9页/共116页,3.灰色肝样变期 肉眼 为灰白色,如肝。镜下:腔内纤维素渗出物增多,网中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壁毛管受压。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缺氧和紫绀减轻,咳脓性痰,胸痛。扣诊呈实音,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X线:大片致密的阴影。 4.溶解消散期
5、 约一周入此期。 并发症 (1)肺肉质变 机化性肺炎 (2)胸膜肥厚和粘连 (3)肺脓肿及脓胸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第10页/共116页,3.灰色肝样变期 肉眼 为灰白色,,第11页/共116页,第11页/共116页,第12页/共116页,第12页/共116页,第13页/共116页,第13页/共116页,(二)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化脓菌感染引起,起始于细支气管,形成以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在分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临床特点: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两肺有湿性罗音。多见于小儿、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病情重,预后差。 病因和发
6、病机理 细菌引起,凡能引起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均可。小儿老年体弱人群。常与致病力较弱的病菌菌群有关。有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常驻菌,在诱因下,如传染病、营养不良、昏迷等,就乘虚而入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第14页/共116页,(二)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腺泡,第15页/共116页,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腺,病理变化 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在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 肉眼:两肺表面和切面上散在分布,灰黄色,实变病灶,下叶和背侧多见。大小不一,1CM左右,不规则,中央常见病变细支气管
7、。可形成融合性。 镜下:1.病灶中支、细支气管管腔及其周的肺泡腔内出现较多的嗜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及上皮细胞。重者形成融合性,呈完全化脓性炎症。 2.灶周肺组织可有浆液渗出等渗出性炎。 3.灶周围可伴有代偿性肺气肿和肺不张。,第16页/共116页,病理变化第16页/共116页,低热、咽痛、乏力头痛等。多具有特异性变态反应体质。1.2.小细胞肺癌 分泌大量5-羟色胺,支气管哮喘、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2.据肺部炎症发生的部位 肺泡性病灶中支、细支气管管腔及其周的肺泡腔内出现较多的嗜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及上皮细胞。灰色肝样变期 肉眼 为灰白色,如肝。脾和淋巴结病变 见脾小体高度萎缩,淋巴细
8、胞减少;据分化程度分为分化性和未分化性两类:起病急,发热,头痛,干咳,淋巴计数减少,肺部块、斑状浸润性阴影。粘液栓中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前者使肺泡壁弹力蛋白、型胶原和糖蛋白降解,破坏肺组织结构,回缩力减弱;发生于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见、多发病,中老年人群发病率1520%。IL-5选择性促嗜酸粒细胞分化,过敏原激发小时哮喘发作称迟发性,与酸和硷粒细胞相关。支气管碘油造影是临床确诊支扩的重要检查方法。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者。慢支、肺气肿、支喘和支扩。,第17页/共116页,低热、咽痛、乏力头痛等。第17页/共116页,第18
9、页/共116页,第18页/共116页,临床与病理联系 症状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 1.咳嗽、咳痰支气管炎性渗出物刺激所致。 2.细湿罗音肺泡内渗出物。 3.X线散在灶状阴影。 4.呼吸困难、紫绀支气管通气和肺泡换气障碍。 结局和并发症:大多较差,1.呼吸衰竭 2.心力衰竭 3.脓毒血症、肺脓肿、脓胸 4.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第19页/共116页,临床与病理联系第19页/共116页,二.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 概述 是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见流感病毒,次为呼合、腺、副流感、麻诊、巨细胞病毒等。多见于儿童。可由一种病毒感染,也可多种病毒混合感染或继发于细菌感染。临症
10、差别,大,发热和中毒症状外,频繁难治的咳嗽。 病理变化 镜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炎症。 其表现因炎症程度而不同:,第20页/共116页,二.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1.早期或轻型通常表现为肺泡间隔明显增宽,间质内血管充血、水肿及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腔内无渗出物。 2.较重者,肺泡腔内出现浆液、纤维素、红细胞,见灶性坏死,甚肺组织坏死。 3.透明膜形成 由腺、麻疹及流感病毒引起的,其肺泡腔内渗出的浆液性渗出物常浓缩成一薄层红染的膜样物贴附于肺泡内表面,即。 4.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也可增生、肥大,并形成多核巨细胞。麻疹称巨细胞性肺炎。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11、。圆 红细胞大 周有透明晕。位置常因感染病毒种类不同而异,如腺、单、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其出现在增生,第21页/共116页,1.早期或轻型通常表现为肺泡间隔明显增宽,,第22页/共116页,第22页/共116页,第23页/共116页,第23页/共116页,上皮细胞的核内并呈嗜碱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出现在增生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嗜酸性); 麻疹肺炎核、质均见。 检见病毒包涵体是病理组织学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临床 若为混合性感染,麻疹合并腺病毒,或继发细菌感染病变更严重和复杂呈小叶性、节段性和大叶性分布,或混有化脓性,掩盖了病毒性肺炎。,第24页/共116页,上皮细胞的核内并呈嗜碱性;第
12、24页/共116页,第25页/共116页,第25页/共116页,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第26页/共116页,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根据肺内硅结节的数量、直径大小、分部范围和肺纤维化的程度,分三期:第103页/共116页与病毒、遗传、环境等有关。透明膜形成 由腺、麻疹及流感病毒引起的,其肺泡腔内渗出的浆液性渗出物常浓缩成一薄层红染的膜样物贴附于肺泡内表面,即。(4)小细胞癌 小细胞肺癌 (SCLC) 又称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或小细胞未分化癌。硅肺的纤维化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包括:病
13、毒和细菌感染,与感冒密切相关,冬春季,鼻、腺病毒,上呼吸道常驻菌;常因反复的支气管慢性炎症刺激,分泌增多,化脓性感染,咳嗽和大量脓痰,急性黄绿色脓痰。红色肝样变期 肉眼 肿大,暗红色,变实,切面灰红,似肝。临床 原发灶开始很小,不易发现,常被漏诊或误诊;(1).吸入SiO2硅尘粒子是主因,发病否与吸入游离SiO2的数量、颗粒大小及形状密切相关。据分化程度分为分化性和未分化性两类:病因和发病机理隐性肺癌 指临床肺内无肿块及影像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 手术切除标本为支气管粘膜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结转移。红色肝样变期 肉眼 肿大,暗红色,变实,切面灰红,似肝。并发症 (1)肺肉质变
14、 机化性肺炎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是新近由WHO命名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X线表现似间质性肺炎,曾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到2003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人对人传播链完全中断, SARS在地球上已经肆虐233天。全球遭SARS侵害的国家和地区32个,报告给的可能病例(即我国的临床诊断病例)8422人, 死亡916人,可疑病例和因SARS被隔离的人数以万计。 中国首当其冲两岸三地暴发流行。内地SARS可能病例5327人,占世界总数63.3%,死亡349人,占世界S
15、ARS死亡总数38.1%。医护人员感染占中国SARS可能病例的18.8%(1002人)。,第27页/共116页,根据肺内硅结节的数量、直径大小、分部范围和肺纤维化的程度,分,第28页/共116页,第28页/共116页,这一疾病与意大利医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2003年2月底,华裔美国人约翰尼陈(Johnny.Chen)到越南河内进行商业活动,途经香港,住在京华国际酒店,接触到“非典”患者。一到河内就病倒,住一法国医院传给医务人员。他的病情令人感到困惑,在河内工作的WHO专家卡洛乌尔巴尼(CarloUrbani)被邀会诊,认识到疾病具强烈的传染性,立即向WHO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报告。起初怀疑是一次
16、禽流感。3月中旬,WHO使用SARS称呼。 Urbani救治患者,本人也不幸染病,3月29日在泰国曼谷病逝。意大利总统授予他公共卫生金质奖章。,第29页/共116页,这一疾病与意大利医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2003年2月,第30页/共116页,第30页/共116页,第31页/共116页,第31页/共116页,本病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第四群。以近距离空气飞沫(气溶胶)传播为主,直接接触病人粪、尿和血也会受染,故医务人员为高发人群。 发病机理 与病毒直接损伤呼吸系统和免疫器官有关,尤其与病理免疫导致损伤有关。 起病急,发热,头痛,干咳,淋巴计数减少,肺部块、斑状浸润性阴影。 病理变化 以肺和
17、免疫系统的病变最为突出心、肝、肾也受累。 1.肺部病变 双肺呈斑块状实变,镜下 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泡腔内充满大量脱落和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渗出的单核、淋巴和浆细胞。包涵体,电镜有病毒颗粒;透明膜形成;肾小球样,第32页/共116页,本病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第四群。以近,机化性肺炎;肺小血管呈血管炎改变,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伴血栓形成,微血管见纤维素血栓,第33页/共116页,机化性肺炎;肺小血管呈血管炎改变,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伴血栓形成,第34页/共116页,第34页/共116页,第35页/共116页,第35页/共116页,第36页/共116页,第36页/共116页,早期肺癌 中央型:段、叶
18、,局限于管壁,未侵肺实质,无LN转移。病灶中支、细支气管管腔及其周的肺泡腔内出现较多的嗜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及上皮细胞。隐性肺癌 指临床肺内无肿块及影像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 手术切除标本为支气管粘膜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结转移。第102页/共116页IL-4促B细胞产生IgE,其与肥、碱表面的高亲和性的IgE受体结合,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平滑肌收缩,粘液 分泌多。鼻咽部恶肿。大,发热和中毒症状外,频繁难治的咳嗽。第115页/共116页临床病理联系临床 原发灶开始很小,不易发现,常被漏诊或误诊;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腺上皮和肺泡上皮。若为混合性感染,麻疹合并腺病
19、毒,或继发细菌感染病变更严重和复杂呈小叶性、节段性和大叶性分布,或混有化脓性,掩盖了病毒性肺炎。Th2 可释放IL-4和IL-5。预后大多不良,必须注意三早。发病隐匿,早期易被忽视。起病急,发热,头痛,干咳,淋巴计数减少,肺部块、斑状浸润性阴影。机理 与致癌因素致机体细胞遗传基因改变有关。硅肺的分期和病变特征(2)血道转移 多见于肝、肺、骨、肾等肉眼:可局限,也可累及两侧肺。,第37页/共116页,早期肺癌 中央型:段、叶,局限于管壁,未侵肺实质,无LN,第38页/共116页,第38页/共116页,第39页/共116页,第39页/共116页,第40页/共116页,第40页/共116页,2.脾和
20、淋巴结病变 见脾小体高度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大片灶状出血坏死。肺门及腹腔淋巴结也结构消失。 3.肝、肾、心,第41页/共116页,2.脾和淋巴结病变 见脾小体高度萎缩,淋巴细胞减,第42页/共116页,第42页/共116页,第43页/共116页,第43页/共116页,第44页/共116页,第44页/共116页,三、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概念: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肺间质性炎症。 寄生于人体的支原体有数十种,仅肺炎支原体对人致病。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行为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正常存在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散发,多发生于青少年,以冬春季常见。 临床起病
21、急,发热、头疼,顽固性而剧烈的咳嗽、气促.咳痰不显。X线节段性纹理增强及网状或斑片状阴影。淋巴和单核细胞增多。不易与,第45页/共116页,三、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病毒性肺炎鉴别。但痰、鼻分泌物及咽拭培养出肺炎支原体而诊断。 病理变化 波及整个呼吸道,下叶多见,发生于肺间质。故病灶实变不明显,常呈节段性分布。 镜下 表现为肺泡间隔明显增宽,间质内血管充血、水肿及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腔内无渗出物。严重病例,支气管上皮和肺组织可明显坏死、出血。临床与病理联系1. 低热、咽痛、乏力头痛等。2.剧烈干咳、气促、胸痛 。3.X线 肺纹理增粗、网状、斑片状阴影4.预后
22、良好,死亡病例很少。,第46页/共116页,病毒性肺炎鉴别。但痰、鼻分泌物及咽拭培养出肺炎支原体而诊断。,支气管碘油造影是临床确诊支扩的重要检查方法。晚期可融合成巨大团块状,硅肺空洞脾和淋巴结病变 见脾小体高度萎缩,淋巴细胞减少;支气管碘油造影是临床确诊支扩的重要检查方法。肺腺癌 支气管的粘膜和腺上皮若为混合性感染,麻疹合并腺病毒,或继发细菌感染病变更严重和复杂呈小叶性、节段性和大叶性分布,或混有化脓性,掩盖了病毒性肺炎。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合并症。起病急,发热,头痛,干咳,淋巴计数减少,肺部块、斑状浸润性阴影。重量、体积和硬度无改变。反复感染管壁的慢性化脓性炎,损坏了支气管壁的支撑结构持
23、久而不可复性扩张。发病隐匿,早期易被忽视。病灶中支、细支气管管腔及其周的肺泡腔内出现较多的嗜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及上皮细胞。按解剖组织学部位、范围和性质分:吸烟 量 有害物 烟雾小气道痉挛;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多发、常见病。IL-5选择性促嗜酸粒细胞分化,过敏原激发小时哮喘发作称迟发性,与酸和硷粒细胞相关。肉眼:两肺表面和切面上散在分布,灰黄色,实变病灶,下叶和背侧多见。位于肺尖部的肿瘤常侵犯交感神经链,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胸壁皮肤无汗等.常因反复的支气管慢性炎症刺激,分泌增多,化脓性感染,咳嗽和大量脓痰,急性黄绿色脓痰。细菌引起,凡能引起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均可。,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
24、疾病(COPD) 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其共同特点为小气道与肺实质受到病理损害后所导致的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气流呼出阻力增加,且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者。慢支、肺气肿、支喘和支扩。 一.慢性支气管炎 发生于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常见、多发病,中老年人群发病率1520%。 临床上反复咳、痰、喘为特征,冬春发病。常可并发肺气肿和肺心病。 病因和发病机理 慢性支气管炎往往是由内、外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与感冒密切相关,冬春季,鼻、腺病毒,上呼吸道常驻菌;,第47页/共116页,支气管碘油造影是
25、临床确诊支扩的重要检查方法。,吸烟 量 有害物 烟雾小气道痉挛;空气污染;机体内在因素 过敏因素 机体抵抗力降低等。,第48页/共116页,吸烟 量 有害物 烟雾小,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呼吸道粘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性变化; 上皮变性、坏死脱落,鳞化;,第49页/共116页,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呼吸道,粘液腺增生肥大、浆液腺发生粘液腺化生;,第50页/共116页,粘液腺增生肥大、浆液腺发生粘液腺化生;第50页/共1,第51页/共116页,第51页/共116页,支气管壁支撑组织的损害及 炎症性变化。管壁平滑肌、弹力纤维断裂、萎缩,软骨片变性、萎缩、骨化 反复发作管壁纤维性增厚闭塞;炎向管壁周细支气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