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粘菌素的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
《多粘菌素的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粘菌素的临床应用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粘菌素的临床应用,周口市中心医院 李晨,1,2,背景介绍,多重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重灾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主要是肺克)是这些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碳青霉烯曾被认为是治疗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近年来碳青霉烯的耐药率正逐年上升。目前我国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达到了65%以上,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也超过了20%。河南的耐药形式更加严峻。,3,在目前耐碳青霉烯阴性菌流行的大环境,以及新型抗生素研发进度的缓慢的情况下,多粘菌素因其良好抗
2、菌活性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多粘菌素是一组碱性多肽类抗菌药物的总称,最早于1947年在多粘芽孢杆菌的二次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并于195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抗革兰阴性菌的治疗。但由于严重的肾毒性,而逐渐被新晋抗菌药物取代。,4,化学结构,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亮氨酸,苯丙氨酸,5,化学结构,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亮氨酸,苯丙氨酸,多粘菌素E甲磺酸盐(CMS),6,临床上常用多粘菌素B和E均为混合物,生产厂家不同主要成分的含量有差异,同一个厂家不同批次生产含量也有差异。多粘菌素B为硫酸盐制剂,1 mg相当于10 000 IU。多粘菌素E主要是甲磺酸盐和硫酸盐,各国计量方式不同,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3、30 mg多粘菌素E基质(CBA)相当于80 mg多粘菌素E甲磺酸盐(CMS),相当于多粘菌素E 100万IU。,7,杀菌机制,“自发摄取”理论:多粘菌素是两性化合物,通过与细菌细胞膜的接触,多粘菌素分子中聚阳离子环与革兰阴性菌细胞膜上的脂蛋白游离带负电荷的磷酸基通过电作用结合,导致外膜的通透性增加,胞内物质外漏,细菌菌膨胀、溶解死亡。“中和内毒素”作用:多粘菌素阳离子环形肽通过电作用与内毒素活性中心的硫酸根离子结合,使内毒素失去活性。有研究显示多粘菌素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8,抗菌谱与药敏折点,窄谱抗生素,只对革兰阴性菌敏感 。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埃希
4、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尔森鼠疫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敏感。最新研究表明,高浓度多粘菌素显示出了广谱的抗真菌活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如变形杆菌属、摩氏摩根菌、沙雷氏菌属、洋葱伯克氏菌、普罗维登斯菌属对多粘菌素天然耐药。,9,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对不同细菌的药敏折点,CLSI: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UCAST: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药敏委员会,10,CLSI/EUCAST 联合工作组关于粘菌素的折点,11,耐药性,细菌对多粘菌素主要耐药机制是对细菌外膜脂多糖的修饰,导致细菌与脂多糖亲和力降低。早期于多粘菌素耐药机制的报道均为染色体介导。2015年底中国第一次报道质粒介导的多粘菌素耐药
5、基mcr-1,并证实mcr-1可以在肠杆菌科不同菌种间传播及传播到肠杆菌科外的细菌。目前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率低。2017年CHINET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仅为0.9%和0.1%,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4.6%和3.6%,Emergence of plasmid-mediated colistin resistance mechanism MCR-1 in animals and human beings in China: a micro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
6、l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2016, 16(2):161-168 .2017 年 CHINET 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8, 18(3):241-251.,12,药代学研究,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的药代动力学相差较大:多粘菌素 的给药形式是活性药物,注射后直接具有抗菌活性。多粘菌素E是非活性的前体药物,必须要在体内经水解转化成黏菌素才具有抗菌活性。,13,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B硫酸盐,肾脏排泄,非肾途径排泄,静脉注射使用多粘菌素B硫酸盐,14,多粘菌素 B 药代动力学的相关研究较少。多粘菌素 B 给药形式是活性的药物,在体内可以直接发挥抗菌
7、作用。多粘菌素 B 主要经非肾脏途径排泄, 在尿中的浓度相对较低(4%),不应该用于治疗下尿道感染。,15,黏菌素,非肾途径排泄,多粘菌素E,肾脏排泄,部分水解产物,体外转化为黏菌素,静脉注射多粘菌素甲磺酸盐,16,CMS在体内主要经肾脏排泄,仅少部分(30%)转化为活性物质黏菌素。黏菌素主要经非肾途径排泄。在肾脏中CMS的排泄率远高于转化率,因此经常药物还没来得及转化就已经排泄很大部分。转化率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患者的肾功能, 患者肾功能下降时,CMS排泄减少,黏菌素血药浓度将升高。CMS、黏菌素均能通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或者常规的血液透析快速清除,但腹膜透析的清除效率非常低。,17,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粘菌素 临床 应用 ppt 参考 幻灯片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