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徐春祥主编第十三章吸光光度法ppt课件.ppt
《基础化学徐春祥主编第十三章吸光光度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化学徐春祥主编第十三章吸光光度法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 选择第四节 分光光度计第五节 可见吸光光度法的应用,第十三章 吸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吸光光度法、紫外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吸光光度法属于仪器分析方法,它所测定的是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吸光光度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测定的灵敏度高。常用于测量质量分数为 10-3 1 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质量分数低至 10-5 10-4 的痕量组分。 (2)测定的准确度较高。一般吸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为2 5,若使用精密仪器,相对误差可降至1 2,完全可
2、以满足微量组分测定的要求。,(3)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由于新的显色剂和掩蔽剂不断发现,提高了选择性,一般不需分离干扰物质就能进行测定。 (4)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具有共轭双键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一、光的基本性质,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三、吸收曲线,一、光的基本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如果按波长或频率排列,有如下所示的电磁波谱。,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光的波长、频率 、速率 c、能量 E 之间的关系为: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光的波长越短, 光的能量就越大;光的波长越长,光的能量就越小。,二、溶液对
3、光的选择性吸收,人的眼睛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大约在 400 760 nm范围内。通常将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得到的光称为复合光。 溶液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选择吸收而产生的。当一束白光通过一有色溶液时,某种波长的单色光被溶液吸收,而其他波长的单色光透过溶液。因此,溶液呈现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光的颜色。,如果将两种单色光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后得到白光,则这种单色光称为互补色光。显然,透过光和吸收光是互补色光。,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三、吸收曲线,如果将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一定浓度的某一溶液,分别测定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的吸光度。以入射光
4、的波长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 A 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KMnO4 的吸收曲线,吸收曲线中吸光度最大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当溶液的浓度不同时,其吸收曲线的形状和 的位置不变,只是同一波长下的吸光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选择测定波长的重要依据。,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一、Lambert-Beer 定律二、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的原因,一、Lambert-Beer 定律,吸光度和透光率的定义分别为:,吸光度与透光率的关系为:,A =lgT,1760 年, Lambert 指出:一束平行单色
5、光通过有色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A = k1 d1982年,Beer 指出: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后,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A = k2 cB将 Lambert 定律和 Beer 定律合并起来,就得到 Lambert-Beer 定律。,例题,例13-1 用邻菲罗啉法测定铁,已知 Fe2+ 的质量浓度为 1.0 10-3 gL-1。用2cm吸收池,在波长508nm 处测得吸光度A 为0.38,计算铁 邻菲罗啉配离子的摩尔吸收系数。解:Fe3+浓度为:,1mol Fe2+能生成1mol Fe 邻菲罗啉配离子,因此配离子浓度也为 。,若溶液的组成用质量浓度表示
6、。Lambert-Beer 定律可表示为: 与 a 的关系为: 溶液中含有多种吸光物质时,若吸光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则溶液吸光度等于各吸光物质的吸光度之和。,二、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的原因,根据 Lambert-Beer 定律,以 A 为纵坐标,以 cB或B 为横坐标作图,应得到一条通过原 点的直线。 但在实际测定中,常会出现标准曲线偏离 直线的现象,曲线向上或向下发生弯曲,这种 现象称为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标准曲线的偏离,1.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假设入射光仅由波长为 和 的两种单色 光组成, 其强度分别为 I01 和 I02 ,当通过浓度 为cB,厚度
7、为d 的吸光物质溶液后,透射光的强 度分别为 I1 和 I2。,引起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的原因有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一)物理因素引起的偏离,对波长为 的单色光:对波长为 的单色光:,实际测定时,只能测得它们的总吸光度 A总。由于总入射光强度为 I01I02,总透射光强度为 I1I2 ,故:,若12,则有:,即总吸光度 A总与浓度 cB仍服从 Lambert- Beer 定律。此结论可能对应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 (1) 很小,可近似认为 , 入射光近似为单色光,故 A 与 cB仍成正比。 (2)尽管 较大,但在所选择的入射光波长范围附近吸收曲线较平坦,因此变化较小,故
8、A 与 cB仍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 若 较大时, 不等于 ,则 A 与 cB 不成正比而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 与 相差越大,偏离就越显著。,2. 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若入射光束为非平行光,就不能保证光束全部垂直通过吸收池,可能导致光束通过吸收池的实际平均光程大于吸收池的厚度,使实际测得的吸光度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与Beer 定律产生正偏离。,3.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若溶液中生成溶胶或发生浑浊,当入射光通过该溶液时,除一部分被吸光物质吸收外,还有一部分被溶胶粒子和粗分散粒子散射而损失,使透光率减小,实测的吸光度偏高,从而对 Lambert-Beer 定律产生正偏离。,1
9、. 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偏离 若吸光物质溶液的浓度较高时,吸光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改变了吸光粒子对光的吸收能力,使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生了偏离。2. 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中的浓度是指吸光物质的平衡浓度,而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吸光物质的分析浓度来代替。当吸光物质的平衡浓度等于其分析浓度或与分析浓度成正比时,A 与 cB的关系服从Lambert-Beer 定律。,(二)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被测吸光物质在溶液中常发生缔合、解离、互变异构、逐级配位等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而改变了其平衡浓度与分析浓度之间的正比关系,从而导致偏离 Lambert-Beer 定律
10、。,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一、显色反应及其条件二、测定波长的选择三、吸光度范围的选择四、参比溶液的选择,一、显色反应及其条件,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只能用于测定有色 溶液。对无色溶液和颜色较浅的溶液进行测定时,必须加入一种能与被测组分反应生成颜色 较深的有色化合物的试剂,然后再进行测定。 将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 显色反应,能与被测组分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 合物的试剂称为显色剂。,显色剂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1)灵敏度要高:可见吸光光度法一般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因此要求选择的显色剂能与待测组分生成摩尔吸收系数较大的有色化合物。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对入射光
11、的吸收程度越大,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 (2)选择性要好:选用的显色剂最好只与待测组分发生显色反应,而与溶液中共存的其他干扰离子不显色,或者显色剂与被测组分所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颜色和显色剂与干扰离子所生成有色化合物的颜色有明显的不同。,(3)显色剂与被测组分生成的有色化合物要有足够的稳定性,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4)显色剂与被测组分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组成要恒定,符合一定的化学式,否则测定的再现性就较差。 (5)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别要足够大,一般要求相差 60 nm 以上。,(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显色剂的用量 显色剂的适宜用量常通过实验确定,其方 法是取7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化学 徐春祥 主编 第十三 章吸光 光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