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ppt课件.ppt
《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人民交通出版社,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本章概要,01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灾害类别,02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03城市地下空间防爆与安全,04城市地下空间减震与安全,05城市地下空间防洪与安全,1.1 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类别,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据统计,地下空间的灾害成因,有设计、设备、安全管理问题,也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专家对地下空间可能涉及事故进行了重视程度评价。火灾及其次生灾害被誉为最危险的地下空间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地下空间危险性因素的重视程度评价,主要灾害种类和主要危险性因素关系,1.1城市地下空间主
2、要灾害类别 (1) 地下空间火灾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火灾是地下空间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几乎占了地下空间事故总数的1/3。对地下空间而言,火灾不仅会导致设施瘫痪和大量人员伤亡,还可能造成地下结构和地面建筑损毁,其修复耗费巨大,是最不容忽视的地下空间灾害。1995年10月28日,阿塞拜疆的巴库地铁因地铁机车电路故障,列车三、四节车厢交接处着火,由于司机缺乏经验,把车停在隧道里,最终造成558人死亡,267人受伤。2000年10月26日,我国北京协和医院北配楼地下停车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导致30人被困,其中3人窒息死亡。2003年0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中央路站,
3、因精神病患者放火引燃座椅上的塑料物质和地板革导致火灾,导致135人死亡,137人受伤,318人失踪。,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1.1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类别 (2)地下空间爆炸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从早期大规模构筑以防空袭为主的人防工程开始的。随着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正从纯防战争需要,走向平战结合需要,一些地下空间已然成为公共活动场所,如城市地下交通设施及地下商业系统等。这些地下空间一般处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地带,人流比较集中,成为了恐怖分子的主要袭击和最容易袭击目标。,1.1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类别
4、(2)地下空间爆炸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1995年07月25日,位于巴黎市中心巴黎圣母院附近的圣米歇尔地铁站内一辆满载旅客的列车驶进站台,第六节车厢突然爆炸起火,当场造成4人死亡,62人受伤,其中14人伤势严重。2004年02月06日,俄罗斯莫斯科地铁遭受自杀式恐怖袭击,一枚炸弹在地铁通道内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40人死亡,134人受伤。2005年07月07日,英国伦敦6处地铁在早高峰期遭恐怖爆炸袭击,同时在地面上有双层公共汽车也发生爆炸,事发后,伦敦13条地铁线全部停运,此次爆炸共造成56人死亡,近30人失踪,700多人受伤。2011年04月11日,白俄
5、罗斯首都明斯克发生地铁爆炸事件,爆炸物被身份不明的人士放置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地铁站内一条长凳下。爆炸发生时,正值下班高峰期,导致11人遇难,126人受伤,其中22人伤势严重。,1.1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类别 (3)地下空间地震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一般认为,地震对地下空间结构的影响很小,地下结构的震害相对于地面结构也较轻,因此人们长期以来都认为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中,以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区间隧道为代表的大型地下空间结构首次遭受严重破坏,充分暴露出地下空间结构抗震能力的弱点。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地震设防区,根据地震烈度分布资
6、料,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地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地震区,23个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中,有70%属于7度或7度以上地区。像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都位于8度的高烈度地震区。因此在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建设中做好防震减灾措施显得极其重要。,地震中隧道破坏,1.1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类别 (4)地下空间洪水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一个城市发生洪灾后,首先会殃及地下空间。所谓水往低处流,在洪水到来之时,地面建筑尚属安全的情况下,地下空间则会发生局部灌水,乃至波及到整个相连通的地下空间,甚至会直达多层地下空间的最深层。此外,但由于周围地下水位上
7、升,工程衬砌长期被饱和土所包围,在防水质量不高的部分同样会渗入地下水,早期修建的一些人防工程,就是因为这种原因而报废,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结构破坏,造成地面沉陷,影响到邻近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地下空间水灾现场,1.1城市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类别 (4)地下空间洪水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1992年12月,美国纽约市遭遇强大风暴袭击,导致洪水淹没地铁系统,造成地铁临时停用。1998年05月,韩国首尔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约80万m3水侵入淹没11km内的11个地铁站,造成电气设施和通信系统瘫痪。2001年09月,纳莉台风使得台北捷运系统地下街遭受水灾,由于排水设计不当使
8、雨水溢流至地下街内部,造成设备损坏,部分地下街停业近3个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6年01月,巴西里约热内卢突降暴雨,造成商场外面的地下排水管道突然大量涌水,大水冲破地下车库铁门,涌入车库,最高水位达2.2m,致5人不幸遇难。2010年5月,广州特大暴雨,造成7人死亡,38间房屋倒塌,35个地下车库不同程度被淹,1409辆车受淹或受到影响,造成重大损失。,1.2 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害的特点(1)地下空间洪水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地下环境的最大特点是封闭性,除有窗的半地下室,一般只能通过少量出入口与外部空间取得联系,给防灾救灾带来许多困难。首先,在封闭的
9、室内空间中,容易使人失去方向感,特别是那些大量进入地下空间但对内部布置情况不太熟悉的人,迷路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灾害,心理上的惊恐程度和行动上的混乱程度要比在地面建筑中严重得多。其次,在封闭空间中保持正常的空气质量要比有窗空间困难得多,进、排风只能通过少量风口,在机械通风系统发生故障时很难依靠自然通风的补救。此外,封闭的环境使物质不容易充分燃烧,在发生火灾后可燃物的发烟量很大,对烟的控制和排除都比较复杂,对内部人员的疏散和外部人员的进入救灾都是不利的。,1.2 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害的特点(1)地下空间洪水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地下环境的另一个特点
10、是处于城市地面高程以下,人从室内向室外的行走方向与在地面多层建筑中正好相反,这就使得从地下空间到地面开敞空间的疏散和避难都要有一个垂直上行的过程,比下行要消耗体力,从而影响疏散速度。同时,自下而上的疏散路线,与内部烟和热气流自然流动的方向一致,因此人员的疏散必须在烟和热气流的扩散速度超过步行速度之前进行完毕,由于这一时间差很短暂,又难以控制,给人员疏散造成很大困难。这个特点使地面上的积水容易灌入,难以依靠重力自动排水,容易造成水害。,1.2 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害的特点(1)地下空间洪水灾害,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综上所述地下空间灾害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1、1)封闭性,相对于地面建筑发生的灾害更难防御,也更难救灾; (2)地下使人感到脱离地面,有隔离感,易迷失方向,给灾害发生时的疏散人群造成困难; (3)位于地面以下,灾害发生时设备毁损、通信不良给救援工作造成困难; (4)火灾是地下空间的主要灾种,火灾产生的火、热、烟和有害气体的控制和排除,是灾害救助的最大难题,也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因素;(5)地下与地上建筑相连、相通,当灾害发生对上部建筑将会构成很大威胁。 因此,应当从地下环境的特点出发,按照不同的使用性质和开发规模,采取严格的综合防灾措施,才能保障平时使用中的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1.3 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害的相关性,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
12、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灾害的发生一般都不是孤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地面上部空间灾害和地下空间灾害往往会相互影响(如图所示)。如爆炸往往引起火灾、火灾引起爆炸并造成空气污染、施工事故引起火灾和爆炸、水灾破坏地下网线从而影响交通和通讯等等。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往往都是相伴发生的。因此仅考虑单灾种对地下空间安全的影响,不能反映实际,是片面的、不科学的。,1.3 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害的相关性,第一节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通常地下空间的灾害都可能诱发次生灾害,火灾、爆炸或者水灾都有可能引起停电、通讯不良,从而增加减灾和疏散救援的难度。
13、(如图),地下空间灾害与次生灾害,2.1 城市地下空间火灾事故分类,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地下空间火灾事故主要分为地铁及地下民用建筑火灾和地下隧道及车库火灾两大类。,隧道内行驶车辆起火、漏油、撞车等引发火灾,电气设备故障、电路短路、违章使用火源等引发车库内汽车起火、爆炸或火灾,2.2 城市地下空间火灾的特点,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1. 地下空间火灾的燃烧的特点地下空间是在地下通过开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间,其火灾的燃烧与地面建筑不同。(1) 燃烧状况地下空间火灾的燃烧状况是由外界的通风所决定的,由于出入口数量少,氧气
14、供给不足,地下空间燃烧为不完全燃烧。(2) 烟气流动状况地下空间内部烟气流动状况复杂,受地面风向、风速的影响而变化,尤其是对于具有两个以上出入口的地下空间,通常会自然形成排烟口与进风口。当地下空间开口较多时火灾燃烧速度也比较快。,2.2 城市地下空间火灾的特点,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疏散困难,疏散困难,2.2 城市地下空间火灾的特点,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扑救困难,消防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地下空间中起火部位及燃烧情况。,灭火路线少,除了有数的出入口外,别无他路。,出入口又极易成为“烟筒”,消防人员在高温浓烟情况下难以接
15、近着火点。,可用于地下空间的灭火剂比较少,地下空间火灾中通讯设备相对较差,步话机等设备难以使用,通讯联络困难。,照明条件比地面差很多。,2.3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基本原则,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地下空间防火应以预防为主,火灾救援以内部消防自救为主。,1.设置防火防烟分区及防火隔断装置为防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使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地下建筑必须严格划分防火及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大于、不跨越防火分区。地下空间必须设置烟气控制系统,设置防烟帘和蓄烟池,有助于控制延期蔓延。排烟口应设在走道、楼梯间及较大的房间内。当地下空间室内外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6、,在其中安置独立的进风排烟系统。,2.3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基本原则,第一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2.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地下空间火灾主要依靠其自身的消防设施控制并扑灭,应全面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利用联动响应的灭火设施和排烟设备,控制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3.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地下商业空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不超过3min,地下空间必须设置数量足够、布置均匀的出入口。每个出入口所服务的面积大致相当,出入口宽度要与最大人流强度想适应,以保证快速通过能力。地下空间布局要尽可能简单、清晰、规则,避免过多的曲折。同时,发挥消防电梯在地下空间尤其是相对
17、深层地下空间的疏散作用。结合残疾人无障碍出入口的设置,做好消防机器人和轻型消防装备及灭火救援通道的预留。,2.3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基本原则,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5.内部建设与装修选用阻燃材料及新型防火材料城市地下空间装修材料应选用阻燃、无毒材料,禁止在其中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着火后燃烧迅速而猛烈的物品,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和闪点低于60的可燃液体。6.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素质应对主管人员和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具备火灾预防、扑救和逃生知识,尤其对于一些日常的火灾隐患,应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4.设置可靠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
18、标志可靠的应急照明装置和完整的疏散指示标志能够大大提高火灾时人员的安全逃生系数。应采用自发光和带电源相结合的疏散标志。,2.4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技术措施,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我国的高规、建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已做出了相关规定。,1.地下空间分层功能、空间布局地下商业设施不得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地下文化娱乐设施不得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当位于地下一层时,地下文化娱乐设施的最大开发深度不得深于地面以下10m,具有明火的餐饮店铺应集中布置,重点防范。地下空间应布局尽可能简洁、规整,每条通道的折弯处不宜超过3处,弯折角度大于90度,便于连
19、接和辨认,连接通道力求直、短,避免不必要的高低错落和变化。 2.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重要性等确定,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2.4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技术措施,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3.防火间距的规定 控制民用地下建筑防火间距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火势蔓延,防止火势烟气从起火地下室迅速蔓延到地面其他建筑。,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m),2.4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技术措施,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4.防火分区的划分 为了防止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扩大蔓延,使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
20、内,减小火灾所带来的损失,通常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地下空间防火分区面积的划分比地上建筑要求更加严格。对于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以小为好,然而,由于建设投资和空间使用效率的要求,商业建筑地下空间通常采取把若干小空间划分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地下空间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注:地下商业建筑应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2.4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技术措施,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5.防烟分区的划分 建筑地下空间的防烟分区是在防火分区内进行划分的,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 宜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不
21、小于500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或吊顶下凸不小于500mm的不燃烧体等来阻止烟气的扩大和蔓延。,2.4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技术措施,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6.安全出入口的要求,由于地下空间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一旦火灾发生,出口是逃离现场的重要节点。因此,从防灾角度出发,地下空间出入口的设计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出入口间距根据地下建筑中可燃物的燃烧时间,计算出人口之间距离,我国防火规范规定,地下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距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问的最大距离为40m。每个出入口应当均匀布置,使每个出口所服务的而积大致相等。,2.4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技术措施
22、,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2)出入口数量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平面上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1个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地下空间的入口数量首先需要满足防火规范要求,满足规范要求后,还可以根据地下空间布局,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多设置安全出口,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安全出口借用设计示意图,2.4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技术措施,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章城市地下空间防灾与安全,(3)出入口宽度地下出
23、入口宽度主要是指门洞总宽度,应分别满足人流、物流的正常出入和人员防灾、紧急疏散两种情况。室内地坪与空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l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100人不小于0.75m,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l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10人不小于1.0m,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的出口宽度。地下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可按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使用面积之和乘以人员密度指标来计算,其人员密度指标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地下第一层,人员密度指标为0.85人/m2 ,地下第二层,人员密度指标为0.80人/m2。,2.4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技术措施,第二节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第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 空间规划 设计 城市 空间 防灾 安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