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ppt课件.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ppt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第六章,目录,一、历史背景二、各种工艺 1、陶瓷工艺 2、染织工艺 3、金属工艺 4、漆器工艺 5、其他工艺三、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的特点、地位,一、历史背景,1.从年代上来讲,处于220年589年:分为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与孙吴并立)、两晋时期(西晋时期、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 又称魏晋南北朝、六朝。,社会动荡、文化交流,200年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208年 赤壁之战 确立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 曹丕称帝建魏 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蜀 定居成都,222年 孙权建吴 定都建业,“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265年 司马炎
2、废魏立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晋惠帝“八王之乱”,317年 司马睿建东晋 定都建业,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地点: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南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从文化背景来讲,玄学的兴起、佛教的盛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造就了,清秀简约的工艺风格、 外来文化的杂糅,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弥勒佛三尊像,建筑成就:北方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石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皇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险峻地势和泥塑),“南朝寺庙四百八十寺”的南京市鸡鸣寺,二、各种工艺 1.陶瓷工艺,商代的“釉陶”已经具备早期瓷器的特征,是瓷器的萌芽,称为“原始瓷器”。 (P3
3、9),黄釉瓷尊 商,早期青瓷在汉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备了成熟的条件。釉陶到铅釉陶和青釉陶(即青瓷发展过渡产物)、原始青瓷。已经选用了高岭土作材料,还制造了早期黑瓷。(P99、100),六朝时期进入了瓷器时代 日常用品,六朝是指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6个先后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南、北分治的南北朝,六朝属南朝政权,之所以称六朝青瓷,是因为这一时期大部分烧造青瓷的窑场都在六朝统治下的南方,但这一时期里,中国北方也有青瓷烧造,因此,“六朝青瓷”的概念是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制品。其中以南方青瓷为主要考察对象,兼论其它地区的风格和特点。
4、,制作方法:捏造法,盘条泥筑法,拉坯法,陶和瓷区别:1、原料不同 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高岭土),2、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约800度左右;瓷器约1200度左右3、物理性质不同 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渗水,敲击声沉闷;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渗水,敲击有金属声,概念:又称缥瓷。一方面由于釉的成分,另一方面由于烧制的温度是釉中含有较多氧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制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成青色。,(1)青瓷,C:54M:5Y:51K:0,中国传统颜色色卡,浙江窑系分布:越窑(曹娥江地区)、瓯窑(东部瓯江地区)、婺窑(衢地区)、德清窑(北部东苕溪地区 黑瓷产地),越窑双复系盘口壶(南朝),故宫博物院藏东
5、晋瓯窑青釉褐斑盘口壶。,瓯窑产品特征是:胎质:早期胎体较松,没有完全烧结,呈色较白略带灰色,胎釉结合往往欠佳。中晚期胎体较密实细腻,呈灰白或浅灰色,但仍有脱釉和剥釉现象。釉色:早期多为淡青色,少有青黄和青绿色,透明度高,开冰裂纹,易剥釉。中晚期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或淡黄色,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造型:在造型上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如早期的牛形灯、褐彩碟、五联罐等及中期的仿花果形的碗、盘之类器物活泼秀硕。装饰:简单朴实,刻划的纹饰有弦纹,莲瓣纹等。大量使用褐色装饰,早期为点彩,中期为彩斑,晚期为条形彩绘,且起笔细,收笔粗。,东晋婺窑双复系盘口壶,婺州窑瓷器装饰简朴,均为刻划
6、花纹,风格文雅大方。产品造型上与越窑类似,但婺州窑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如三国时的人形互联,三圆柱形足水盂,西晋时雕贻龙纹盘口瓶等。瓷器特征:(1)三国时期的胎普遍呈浅灰色,断面较粗,没有完全烧结;西晋以后,一部分产品改用含铁量较高的红色粘土作坯,胎色泛红。(2)三国时期釉色一般呈淡青色,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泛黄的。釉层厚薄不匀,常凝聚成芝麻点状,釉面开冰裂纹,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往往有奶白色的结晶体析出,这是婺州窑青瓷特有的一种现象;西晋晚期釉色青灰或青黄中泛一点褐色,釉面开裂和晶体析出更多;南朝时釉色普遍呈青黄色,易剥落。(3)婺州窑的历代制品均属一般民间用瓷,品种比越窑少,主要生产盘口
7、壶、罐、碗、盆、碟、水盂、盏托、瓶等日用器皿。三国西晋时曾生产猪圈、鸡笼、谷仓、水井等明器。,东晋德清窑黑釉盘口壶,黑瓷:与青瓷的化学成分一样,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氧化亚铁在还原焰中烧制是氧化亚铁的含量达到8%以上,所呈现的黑釉效果,但并未达到纯黑。,最早见诸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小山富士夫所著支那青瓷史稿,其中将德清古窑与余姚上林湖等窑一起归入越窑系列。1956年5月,对德清焦山窑址开展了调查和试掘,经过与越窑横向比较后,发表德清窑调查散记,为“德清窑”概念最早提出的学术报告。1974年在余杭县大陆果园、馒头山发现了两处德清窑窑址,打破了德清窑仅在德清地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德清窑
8、在古窑址考古区系类型学中“窑系”的文化概念,因此,一般认为德清窑的范围是:以德清为中心,包括余杭、湖州等地的浙北地区。1982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将德清窑定义为“德清窑是黑瓷和青瓷兼烧的窑场,以生产黑瓷为主”、“德清窑的烧造历史并不长,从东晋开始到南朝初期结束,共一百多年”。,德清窑,1.烧制年代:德清县境内宅前窑址、前山窑址两处唐代德清窑窑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釉、黑釉日用器,晚期还出现了青釉褐彩产品。考古成果表明,德清窑在唐代中晚期仍在烧造大量瓷器,由此可认为德清窑的下限应延长至唐代晚期,而不仅仅是东晋南朝时期。2.产品构成:传统陶瓷材料将德清窑定义为以烧造黑瓷为主,德清窑也以黑釉产品而
9、闻名,然而通过最新德清小马山窑址、余杭石马斗窑址的发掘成果表明,出土标本数量上青瓷占绝对优势,黑瓷所占比例不足20%。另外青山坞汉代窑址、墅元头隋唐窑址、宅前隋唐窑址等处采集的大量标本也均以青瓷为主,只有少量的黑瓷产品。所以可确定,德清窑自东汉至隋唐时期兼烧青釉和黑釉产品,以烧造青瓷为主。3.意义:正如第一届瓷之源学术研讨会总结所述:“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商周时期窑区,无论是从生产时间、窑址规模,还是窑址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一枝独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中国瓷器的源头。”,北方青瓷和南方青瓷的区别:,造型 壶、尊、灌、碗、
10、盘、 杯、盒、瓶、灯、熏、 魂瓶、虎子.,西晋青瓷的生产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物,有钵、双耳罐、四耳罐、盘口壶、双沿罐、筒形罐、蛙形水盂、油灯、虎子、鸡头壶、羊头壶、牛头罐、虎头罐、扁壶、圈足唾盂、三足盘、平底盘、长方形多格盘、镂孔香熏、熊形或兔形水注;冥器,有谷仓罐、羊形器、神兽尊、熊形尊、灶、犀牛形镇墓兽、鸡笼、狗舍、猪圈、男女俑、部族家丁形象等瓷塑。,西晋对比汉、三国,西晋青瓷的胎质比汉、三国制品细腻,体薄精巧,颜色浅灰。 装饰方法流行在器物上印出一条不宽的装饰带,内印、刻细小斜方格纹、菱形纹、联珠纹,或粘贴范印的铺首;在器物上捏塑鸡、羊、虎、龙(多在器物的柄上);在香熏等器物上有楼
11、孔装饰。,东晋对比西晋,青瓷发展到东晋时期,装饰上呈现出新的特点。 西晋青瓷上盛行的带状印纹或刻纹此时已基本消失,代之以刻划的弦纹,或者光素无纹饰,形成简洁朴素的风格。但西晋晚期出现的褐斑装饰至东晋时却大为流行。这些特征在这件器物上均有体现。,A.盘口壶:器形为鼓腹、细颈、口呈盘形得名,当时瓷壶的典型造型。盘口壶壶身渐趋细长,盘口加大;钵、碗类器物腹部加深,圆饼形足的形式更普通。越窑双复系盘口壶(南朝)高39.5厘米,口径16.4厘米,1968年浙江省嵊县普义江田出土,嵊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青釉双耳盘口壶(南朝)高29.5厘米,口径11厘米,福建省福州洪山桥金鸡山出土,福建省博物馆藏。,青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工艺美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