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ppt课件.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建设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国至隋唐时代的城市,一、三国至隋唐时代城市发展背景二、三国至隋唐时代城市发展特点三、三国至隋唐时代的重要城市 曹魏邺城 北魏洛阳城 六朝都城建康 隋唐长安城 隋唐洛阳城 地方商业城市扬州四、三国至隋唐时代的城市建设特点总结,东汉至隋朝朝代更迭明细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话说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一、三国至隋唐时代城市发
2、展背景,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秦朝末年,芒砀山一带是通向京都咸阳的必经之路,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往来于芒砀山,刘邦早年也曾“隐居于芒砀山泽之间”。秦始皇东巡时,途经芒砀山,发现“东南有天子气,日后必有白帝出”。也许这个传说是在事后为刘邦这样的英雄斩蛇起义制造舆论。公元前209年,刘邦以亭长之职带领徒工去骊山为秦始皇筑墓,途经芒砀山, 因遇雨失期,人已跑了多半。晚上,刘邦喝得酩酊大醉,忽有人禀报:“前有大蛇挡道,请回。”刘邦借助酒劲,拔剑斩蛇,大蛇断为两段,刘邦继续前行,不远处一妪哭说:“大蛇系白帝之子,今被赤帝斩之”,随后变成一缕青烟而去。刘邦后来即造反成功,当上了大汉王朝的
3、汉高祖,真的成了“赤帝”。不过,史记记载的汉高祖斩蛇处是在徐州丰县,那里有斩蛇沟,其地至今犹存,从史记的“到丰西泽中,止饮, 夜乃解纵所送徒”等记载中可以看出,刘邦挥剑斩蛇也应在丰县。但史记确实也记载刘邦在芒砀山隐居,并且在芒砀山聚集了许多人才。所以,到底汉高祖斩蛇处何者为真,这仍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百度百科 http:/,汉高祖斩白蛇,百度百科 http:/,三国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混乱之
4、中朝廷被军阀董卓控制,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群雄割据开始。190年,董卓迁都,朝廷崩溃。192年,董卓被吕布和王允设计刺杀,后董卓余部李傕(jue,二音)听从谋士贾诩(xu,三音)之策攻入长安,控制了朝政。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多股势力,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于该年冬季的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多
5、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刘备于隔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shan ,四音)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至229年才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维基百科 三国 http:/zh.wikipedia.org/wiki/三国时期,维基
6、百科 三国行政区划图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E4%B8%89%E5%9B%B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E7%AE%80).png#file,西晋,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在304年因为成汉与刘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316年西晋亡于匈奴的刘曜(yao,四音)后,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东晋最后于420年被刘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北朝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才开始,正式与南朝宋形成南北两朝对峙。 南朝历经
7、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与南朝陈。初期经济与军事强盛,但因为南朝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军事强盛,以及皇室与宗室内斗,使国力由盛变衰。南朝梁国力复盛,但在侯景之乱后分裂成西梁与南朝陈,南朝陈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北魏统一北方屡次击败南朝,意图南并。但被北方柔然牵制,直到柔然被突厥取代后才有余力对付南朝。北魏经汉化运动后经济持续发展,但造成六镇鲜卑贵族与洛阳鲜卑贵族的文化冲突,后期政治混乱发生六镇民变。分裂成高欢拥护的东魏与宇文泰拥护的西魏,并之后分别自立为北齐与北周。 北周主张胡汉融合,于577年攻灭北齐,政权也逐渐掌握在杨坚手上。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
8、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隋朝皇位传至杨广,即隋炀帝。为了巩固隋朝发展,隋炀帝兴建许多大型建设,又东征西讨,隋朝在炀帝前期发展到极盛。然而隋炀帝过度夸耀国力,严重耗费隋朝国力,其中又以三次东征高句丽耗费最剧。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616年隋炀帝离开东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苏扬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弑逆炀帝,同年隋恭帝禅让李渊,李渊建立唐朝;而王世充拥立的隋哀帝也在隔年被废,隋亡。而隋末群雄割据的局面,最后也由唐朝所终结。,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的长时间分裂和又一次大统一帝国的时期(公元220-907年)。 三国西晋五胡(匈奴、鲜卑、氐、
9、羌、羯)十六国/东晋 南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周/宋齐梁陈/) 隋唐东晋:“衣冠南渡” ,促进了江南社会文化的发展。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艺术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田园诗人陶渊明、书法家王羲之等,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十六国:汉族融合,南北朝:经济偏重于南方。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的自由提供了沃土肥壤,文学的成就也很高,最突出的是诗歌(山水诗人谢灵运、南北朝民歌),以及书法。南北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特别是南北文化交流程度最深,战乱带给人民的是离苦和凄情,对文化却是一个不能张扬其原因的好的结果。,魏碑:张猛龙碑,南贴:智永楷书千字文,隋、
10、唐 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 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 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 范文澜中国通史 唐朝的文化艺术可分为:初、盛、中、晚四段: 初唐如春水,清澈而明丽;或:少年,天真而稚气 盛唐像暑雨,充沛而壮观; 青年,朝气而蓬勃 中唐若秋草,茂密而摇曳; 中年,成熟而深刻 晚唐似冬雪,含蓄而凄凉; 老年,迟缓而睿智,身躯丰满 神情自若 刀法洗炼 衣纹流畅,二、三国至隋唐时代城市发展特点,城市发展和分布呈“南升北降”,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400年北方长期分裂战乱;衣冠南渡; 隋唐:“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扬一益二” 建康(南
11、京)、京口(镇江)、广陵(扬州)、寿春(寿县)、襄阳、番禺(广州),沿大运河、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大运河发展轴线 南北朝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由中原转向江淮流城,隋、唐时的军事、政治中心仍然以关中地区为主,这就出现了军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情况。大运河的修通,沟通了南北交通,解决了关中对江淮地区物资大量需求的流通问题,繁荣了商业。,运河沿线的一些重要城市随之大大发展,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当时号称四大都市,汴州(开封,是汴水与黄河交汇处)、宋州(商邱)、睢扬、泗州(盱眙xy北,今沉入洪泽湖底)等也是重要的商业城镇。唐中叶后,为保卫漕运,这些城市均驻重兵,也成为重要
12、的军事据点。 唐代扬州最为繁荣,长江大运河交汇点,交通枢纽、货品集散地,唐代后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地位形同今日上海)。,陆上丝绸之路城市重新发展,东南沿海港市兴起 通往西域的陆上国际交通,汉以后曾中断,唐代又恢复,国际贸易和军事行动,使这一带的城市重新繁荣起来。吐鲁番的高昌和交河故城,都还完整地保留了唐代边疆城市的基本轮廓。,当时还有亚非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商人经海路来中国经商,广州和扬州是其重要的通商港口城市,唐末泉州也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 四大港市:交、广、扬、泉 所有的海、陆贸易又都以首都长安为中心。,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所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 城市规模
13、上出现了三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六朝都城(孙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建康成为我国第一个人口 突破百万的特大城市;其后为隋唐都城长安和洛阳。 另外县以下的小城镇开始出现,这是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适应地方经济交换需要而出现的,处于开始阶段,数量不多。 县城以下的小城镇是指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适应地方商品流通的需要,在商品集散地或水陆交通方便处自发形成的集镇性质的小城镇;它以经济职能为主,在行政上并非作为一级建制。,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建制镇” 这里所说的“建制镇”不同于前面所说的县城以下的小城镇。 这里的“建制镇”它是作为国家一级行政建制而设立的,镇的性质也不完全同于今天设立的镇的性质,它主要是军事防
14、务和行政管理。 最早的镇出现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为防御北方的柔然,在河北、内蒙。陕西、宁夏设置的。,三、三国至隋唐时代的重要城市,1、曹魏邺城,邺城的营构,可追溯至韩馥、袁绍。东汉末,豪强纷起,期踞邺以有天下。公孙瓒败盘踞邺城的冀州牧韩馥于安平,继而引兵南向,韩馥遂以邺城让袁绍。“袁绍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初平二年,袁绍自领冀州牧。 建安七年,袁绍病故,曹操乘机袭取邺城,以为据点。至黄初元年曹丕迁都洛阳以前,除征战外,曹氏父子两代大部分时间居住于邺城,尽心经营魏氏政权。 曹魏对邺城的建设,除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外,对城池及城内宫殿、官府、仓库等进行了营建。史载建安十五年冬,作铜雀台;十八年,作
15、金虎台,始建宗庙;十九年,建冰井台;二十二年,作泮宫。邺城的营建有其总体规划构思。魏都赋谓邺城规划览苟卿、采萧何,苟子王制于规划礼仪有所发挥,萧何建长安亦开辟一新局面,说明邺城的规划效法先贤,以周、汉的都城构筑制度为底本,借鉴秦汉制度,并有所创新。三国志武帝操注引王沈魏书“太祖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曹操亲为设计邺城。 曹魏邺城中央官署布局初释 http:/,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长安洛阳先后被毁,城市建设也呈停顿状态。而此时,在曹操统治区域,实行屯田制,招募失去土地的逃亡农民来耕种、开垦荒地,定出法律,严禁大地主豪强兼并,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又实行“唯才是举”、“以法
16、治军”,在政治及军事力量方面都得到加强,统一了半个中国。为了加强其后方根据地,建了新都邺城。邺城址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除了位于城西北角的铜雀台、金虎台尚有遗址外,城址大部已为漳河冲毁,只能依据文献资料来研究。城市平面为规则的横长方形,东西长约2400米,南北宽约1500米,面积 约3.6平方公里。 同时邺城也是中国城建史上的第一个砖城(“饰以砖表,百步一楼”)。,屯田制 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渊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汉前元十一年(前 169),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汉武帝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
17、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zhi,一音)、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
18、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日,60 人为1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三国时期,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只是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 8 民 2 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于是屯田制逐渐破坏了。咸熙元年(264)政府宣布废除民屯。兵屯虽然继续存在,但作用已经不大了。 _百
19、度百科 屯田制 http:/,曹魏邺城平面复原图 “览荀卿,采肖相”左思魏都赋,曹魏邺城中央官署有以下特点: 宫城及其他中央官署集中分布于北部;大朝正殿在中央,常朝、日朝在东面;省台居宫中,三公九卿在宫外。造成这种布局的原因如下, 其一:地理位置险要,军事政治目的突出。曹魏邺城北为漳水,系天然军事屏障,中央官署在北部,可省部分军事布防,其西为三台,城西为漳水,宫东有护卫宫廷的郎中令,宫南布置虎贲(hbn) 、羽林、五营。这种布局客观造成了“市”的位置南移。“市”在城南闾里。 其二,权臣当政,两套班子共存。听政殿前、司马门内,有丞相诸曹,为曹操丞相府掾属;城南布防“武卫营”,为曹操相府宿卫亲兵,
20、为许杵率。 其三,曹操创制。邺城曹魏职官执掌多依汉末,但职官名称和宫殿名称多与东汉不同。魏书“太祖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曹操之创制亦为重要原因。前引邺城规划思想曾比之苟卿、萧何,均开一代风气之属。从其布局有大朝正殿做外朝,听政殿等建筑做中朝、内朝并列布置,设计时对考工记等建城制度有所借鉴,也有所变通。“市”从宫北移至城南即为变通表现。,其四,社会形式使然。曹操经营邺城,开始时并未一心代汉。营建邺城,文昌殿位于城市北部中央,极尽奢华,其后亦有寝殿,自成系统,基本建制与东汉南宫无异,俨然虚位以代汉室。听政殿不饰雕琢,位于正殿翼侧,曹操以汉丞相自居为相府。三国志袁绍传引献帝
21、传沮授说绍日:将军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郭图、淳于琼反对: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也。袁绍若迎献帝如邺,袁绍应让正殿以居帝,自己护翼两侧,情形应亦如曹操。此形势使然。虽则有说礼仪正殿在西,议政殿在东之布局出于仿效后汉洛阳北宫,是出于篡位的考虑,但不能否认社会形势的因素。 第五,为封建专制制度下行政制度的发展决定。三公、九卿官府俱在宫城外有其发展过程,汉代御史大夫寺因既握行政监察之权,又供内廷差遣,官府一度位于宫城内。后监察留于御史台、书记事务分于尚书,府寺遂迁出宫闱。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渐加深、中朝官制度的逐步确立,中央决策
22、由三公制向台阁制转变,中央辅政、决策大权由三公向皇帝近侍转移,宫署在宫内的六卿分离出尚书、秘书、侍中等近侍。尚书、侍中、秘书掌握大权。三公诸卿本府并在魏王宫宫城外。三公后期逐步成为虚设的荣誉性高官,决策权丧失,只保留议政权,其监督百官执行权亦逐步为尚书侵夺。曹魏邺城中央官署布局有具体的历史原因和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封建官僚制度发展过程中一个环节的反映。皇宫内除皇帝之中央,另有辅政、决策、人事机构,汉武帝以后近侍参与决策渐成定制,逐渐形成了内朝制度。总之,曹魏邺城的官府布局反映:r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过渡,反映了汉唐官制中以皇帝为中央和以三公、尚书、侍中为代表的辅政机构之间即统一又矛盾的关系。
23、 曹魏邺城中央官署布局初释http:/,曹魏邺城特点 曹魏邺城虽只是王城,不是全国性的都城,但它继往开来,在城市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的影响: 1、城市有明确的分区; 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按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象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2、城市空间艺术上的轴线处理: 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
24、响,如唐长安等城。3、宫城由多宫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 以上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应用。4、按各功能分区的实际要求, 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的分配。,铜雀台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冬,位于邺城(今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三台村),至今仍然保留有遗迹。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于邺建都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又在铜雀台南方建一金虎台。次年(214年),又在铜雀台北建一冰井台,合称为“三台”。水经注卷五浊漳水记载:“在邺城的西北隅,以墙为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巍然崇举,其
25、高若山”。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植作铜雀台赋,其辞曰:“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当时曹丕也写了登台赋,其名句为:“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严以承天。”曹操持重金从匈奴赎回汉末蔡邕yng之女蔡文姬,在铜雀台上接见她,让她演唱名著“胡笳十八拍”。 十六国后赵石虎时,在基础上又增加二丈,合十二丈,并建五层楼。据邺中记载:“(石虎)于铜雀台穿二井,作铁梁地道以通井,号曰命子窟,于井中多置财宝饮食,以悦番客”。北齐天保九年(5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时期 城市建设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