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ppt课件.pptx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简介ppt课件.ppt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火把节民族:彝族节日:火把节日期:六月二十四日地址:楚雄、昆明、弥勒、石林、大理、丽江等地节日活动:斗牛、赛马、摔跤、耍火把、歌舞表演历史文化: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主要活动有斗羊、斗鸡、斗牛、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插花节民
2、族:彝族节日:插花节日期:农历二月初八地址:以云南省大姚县昙华山区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节日活动:互相插戴马樱花历史文化:农历二月八日,人们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美好;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传说。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凌辱,假意身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缨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为此,每年马缨花开花之时,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赛衣
3、节民族:彝族节日:赛衣节日期:三月二十八日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大姚县节日活动:歌舞、鲜艳服饰历史文化:大姚彝族的赛衣节又叫服装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传说是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她舍身除霸,死后变为美丽的小鸟。节日期间,当地彝族姑娘们身带数套花衣,齐聚在三台区跳歌场,围成圆圈,撒上松毛在小伙子的月琴、唢呐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会,退出跳舞场,换套新装,又来跳,以此比试姑娘的灵巧、富足和美丽。,虎节民族:彝族节日:虎节日期: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地址:双柏县(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系分水岭南侧)节日活动:跳虎笙、虎舞历史文化:彝族虎节是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
4、正月十五日都要过的节日,彝语称为“罗麻”;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择出8人。这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妆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摩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密枝节民族:彝族节日:密枝节日期: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属马日举行,历时七天地址:路南县,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旧称节日活动:祭神仪式历史文化:密枝节也叫“祭密枝”;密枝节 流行于滇南彝族地区;路南的撒尼人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属马日举行,历时七天。节日前一天,民间祭祀神职人员要把密林中的祭祀场地打扫干净,在神树下布置好神坛和神门。节
5、日的第一天,天刚亮,祭祀人员在总管见集中,然后相司扛一根竹竿在前面领路,毕摩摇着神铃跟在其后,大队人员携带家什、食物,赶着牲畜走在最后。进入密林中的祭祀场地后,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杀牲,有的烧火做饭饭前举行祭神仪式,祭祀以村寨为单位,人们跪在神坛前,由毕摩念经祈求神灵保佑寨子里的人平安。祭拜神灵后,人们要吃祭饭。下午,在林中摔跤娱神。晚饭后,与神灵道别而归。在七天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不下地干活,男子可以上山打猎,妇女在家做针线活。第一天的祭祀最隆重。,牟定“三月会”民族:彝族节日:牟定“三月会”日期: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地址:牟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节日活动:物资交流
6、、民间歌舞表演历史文化:牟定三月会,又名三月街,是当地彝族的歌舞盛会。参加的人数10多万人。除本州各县都有人来参加外,州外、省外都有人来参加。三天三夜的歌舞盛会,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物资交流盛会。 “河边杨柳排对排,年年有个三月街,三月街子两头赶,阿哥阿妹跳脚来。”牟定三月会,又名三月街,是当地彝族的歌舞盛会。参加的人数多万木。除本州各县都有人来参加外,州外、省外都有人来参加。三天兰夜的歌舞盛会,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白族节日:大理三月街日期: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地址:大理节日活动: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历史文化:“月街”,即大理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
7、,今天又叫三月街民族节。会期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追溯起大理三月街的由来,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各族人民齐欢唱,赛马唱歌做买卖。”“三月街”又叫“观音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唐永徽年间,观音菩萨前来大理用白语讲经说法,听众越集越多,形成了集市。由于大理是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的重要通商口岸,因此三月街逐渐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集会。每年农历 3 月 15 日至 21 日,是大理三月街的会期。 1991 年起又定为大理州民族节,故称“三月街民族节”。届时,在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麓举行盛大集会。滇西各少数民族,乃至全国各地商贾云集,中外游客纷沓而
8、至,在这里进行牲畜、药材、茶叶、铜器等名特产品物质交易。从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的为期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盛会,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时在大理三月街苍山东麓,大理城西举行。这时期,“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都要把最好的工艺品,土特产品拿到月街上出售,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届时人潮如流,各族服饰争奇斗艳,各地歌舞好戏连台;各位骑手逐角竞技,舞姿千般,歌声如海。着实令人目不暇接,情随景移,乐而忘返。,白族青姑娘节民族:白族节日:白族青姑娘节日期:正月十五日地址:云南剑川县甸南、羊岭等地节日活动:歌
9、舞历史文化:青姑娘节是白族妇女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日,都纷纷凑钱买纸买颜料,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头上缠绕着美观大方的白包头,身穿专门染制的、用深浅颜色不同的蓝布拼缝成的白族妇女服装,隆重纪念青姑娘。,白族绕三灵民族:白族节日:白族绕三灵日期: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节日活动:祭祀、栽秧历史文化:大理白族绕三灵,白族称为观上览或祈雨会,观就是闲逛或游览。绕三灵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已有一千多年。三灵指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
10、,佛都崇圣寺。相传起源于唐代时期西南地区的南诏国。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女老少,浓装淡抹,各村为一队,从大理城出发,至洱海边的河矣村终止,历时三天,主要是串游这三个寺庙,途径这三个寺庙,所以称为绕三灵。后面跟着众男女,充满狂欢情绪。第一天在大理古城崇圣寺(佛都)附近绕“佛”,第二天在喜洲庆洞(神都)绕“神”,第三天在海边(仙都)绕“仙”。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白族群众性歌舞。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族栽秧会民族:白族节日:白族栽秧会日期
11、:芒种节令地址:大理周城节日活动:祭祀、栽秧、对歌历史文化:在云南大理周城,每当栽秧季节,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传统的民间盛会“栽秧会”;“栽秧会”是白族人民的一种劳动与娱乐的活动。,白族石宝山歌会民族:白族节日:白族石宝山歌会日期:七月底地址:剑川及邻近的大理、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数万人云集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的满山遍野里;节日活动:庙会、对歌历史文化:白族剑川石宝山歌会每年农历 7 月 27 日至 29 日举行,会期 3 天。每逢此时,剑川及邻近的大理、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数万人云集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
12、金顶寺的满山遍野里,甚至在肃穆的神像面前,弹唱白族情歌。歌词婉转、优美 、动听,以此纪念传说中两千年前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歌手,同时借此结识新友,甚至寻觅终生伴侣。正如有的歌手描绘的那样:“石宝山上对歌场,歌如灵泉不断根;歌如满山树叶子,声声结心音。”。2008年6月14日,云南省剑川县申报的石宝山歌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族梨花会民族:白族节日:白族梨花会日期:每年梨花盛开时节阳春三月地址:剑川坝子里节日活动:梨园里野餐/春游历史文化:是白族传统盛会,在每年梨花盛开时节举行。阳春三月,遍布在剑川坝子里、坡地上、河谷间的座座梨园都披上了洁白雅致的素装,棵棵梨树上缀满了
13、耀眼的白花。梨园里荡漾着美的韵味,在春风里摇曳的梨树枝条,仿佛向人们频频招手。人们三五成群,或亲朋同聚,或举家共乐,纷纷到梨园里野餐,开展春游活动。,白族本主会民族:白族节日:白族本主会日期:各村寨不同地址:大理地区节日活动: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历史文化:本主节是大理白族的一个宗教节日。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或几个村的保护神。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神等。不管男女老少都 要去拜神灵,希望可以保佑他们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 每个村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大理
14、白族本主庙内供奉着木雕或泥塑的本主像,每逢大理本主的诞辰,为祭祀大理白族本主的盛大节日。本主节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本主回归本主庙。平时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这样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便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傣族泼水节民族:傣族节日:傣族泼水节日期:阳历四月中旬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节日活动:赛龙舟、泼水、歌舞历史文化: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
15、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送龙节民族:傣族节日:傣族送龙节日期:公历一月地址:西双版纳节日活动:祭祀、歌舞历史文化:送龙节为西双版纳大勐龙傣族特有的节日,每逢盛世、庄稼好、生活富足时就举行送龙节。
16、所谓“送龙”是送祭品给龙神,意为龙神开恩照顾,带来好日子,所以要报谢龙神。送龙节的日子,一般在公历一月,春节之前,由佛爷出面组织,家家户户有的送美食,有的送衣物,富裕的甚至送金银首饰、钱币、毛毯等,人人都可参加,外人也欢迎,无大禁忌。各类物品送到佛寺后,佛寺组织巧匠编扎“龙宫”,佛爷念经、祭祀,把各户送来的礼物扎放在“龙宫”上,全体参祭人员敲锣打鼓,把“龙宫”抬到勐龙河上,再次举行仪式后,把“龙宫”放在竹筏上,让竹筏在一片祝祷、诵经声中漂流而去,就算“送”给龙神了。,傣族关门节民族:傣族节日:傣族关门节日期:傣历九月十五日(在农历六月中)地址:傣族地区节日活动:琰佛塔、歌舞历史文化:“关门节”
17、傣语叫“豪瓦萨”,是傣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在农历六月中)。 节日来源子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关门节和开门节,是信仰下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的宗教节日。傣族的关门节和开门节等典型、更有代表性和更具浓郁的宗教色彩。傣族的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举行关门节就是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谈情说爱,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在这期间,信奉佛教的也要进行宗教活动赕佛。,傣族开门节民族:傣族节日:傣族开门节日期: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 月中)地址:版纳节日活动:串寨、放高升、歌舞历史文化:“开门节”,傣语叫“奥瓦萨”,是傣族等民族的
18、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 月中)。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 男女问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 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 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 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 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开门节时,农忙已过,天气渐冷,青年们便可谈情说爱或者结婚,成年人则外出办事或者串亲访友,这时候也是傣族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时候,人们点火灯,
19、放高升,环游各村寨,十分热闹。,哈尼族阿玛突民族:哈尼族节日:哈尼族阿玛突日期:农历二月属龙日地址:红河金平节日活动:祭祀、歌舞、摆街宴历史文化: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农历二月属龙日的“阿玛突”,又叫二月年,节日包括祭山、祭祖、祭社林等内容。,“苦扎扎”(六月年节)民族:哈尼族节日:“苦扎扎”(六月年节)日期:六月二十四日地址:滇南哀牢山区节日活动:打秋千、摔交、歌舞历史文化:每年夏历六月,是滇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同胞欢庆传统节日扎扎节的日子。扎扎,亦称“苦扎扎”或“库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此节又有“六月年”之称,约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有些地区则以夏历
20、五月中的一日为节日的第一天。扎扎节的节期长达36天,内容丰富。,哈尼族“里玛主”节民族:哈尼族节日:哈尼族“里玛主”节日期:阳春三月地址:红河岸边的哈尼族人民节日活动:歌舞、摔交历史文化:“里玛主”,是哈尼语的音译,意思是春天的盛况。它是哈 尼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山茶花盛开的阳春三月举行。 居住在红河岸边的哈尼族人民十分喜爱布谷鸟,称布谷鸟 为“哈波阿玛”。每年人们听到“合波阿玛”的叫声以后,各村寨 就按传统习惯,在羊日(以十二生肖记日)筹办美酒佳肴、并 上山采摘一种乔木开的花,挤出花汁,浸泡糯米。蒸出香喷喷 的糯米饭和煮好的红鸡蛋,献给布谷乌。然后,会集在村坡寨 头唱歌跳舞。男子还举行摔
21、跤,特点是:抓腰带,抱年腿、 过臂,夹臂翻,穿腿等,一般是三局二胜,双肩着地者为输。 “里玛主”节的来历,传说是古时候,布谷鸟受天神的派 遣,从遥远的天边飞来,向人间报春。当它飞过大海时,已精 疲力尽,眼看就要掉入大海。突然,海里出现一条龙尾,龙尾 变成一棵大树,布谷鸟就落到大树上休息。这样它历尽千辛万 苦,终于把春天的信息带到人间。哈尼族人民就按时春播,获 得丰收。人们纪念布谷鸟的功劳,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民族 节日。,哈尼族捉蚂蚱节民族: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捉蚂蚱节日期: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地址:哈尼族居住在山区节日活动:捉蚂蚱来食用历史文化:哈尼族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
22、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捉蚂蚱节”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玛蚱,每家捉够一竹简(约二斤)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撒成四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划开的竹片夹起来插在田埂和排水沟旁,以对尚未捉到地蚂蚱及其他昆虫进行恫吓。半小时后,又要把这些蚂蚱收进竹筒。带回家当菜或拌粑粑吃,据说蚂蚱肉很甜。离开田野时,人们都要不停地大声叫:“呕,蚂蚱,三天内不捉你了,三个月内你不要吃稻谷!”。,哈尼族姑娘节民族:哈尼族节日:哈尼族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少数民族 节日 简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