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与抗生素pkpd的使用》语文ppt课件.ppt
《《重症患者与抗生素pkpd的使用》语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患者与抗生素pkpd的使用》语文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症患者与抗生素PK/PD的使用,内容,我们面临的抗生素环境PK/PD的基本概念重症患者PK/PD应用的意义,我们面临的抗生素环境,过去100年经历细菌耐药的三个阶段,19401960:青霉素时代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70年代:头孢菌素时代革兰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 90年代:糖肽类时代革兰阳性菌耐药问题的再次出现MRSA、肠球菌20世纪初:碳青霉烯时代碳青霉烯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不断出现、CRABCRE(KPC)SMPAE2008年 产NDM-1的细菌,超级细菌ESCAPE,E:肠球菌VRES: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VISA hVISA)C:梭状芽孢杆菌(CDAD)A:鲍曼不动
2、杆菌CRAB PDRABP:铜绿假单胞菌CRPA PDRPAE:肠杆菌CRE克雷伯菌属CRK,PK/PD的基本概念,1940s-1950s: 抗菌药物PK/PD理念的建立,1940s-1950s, 美国医生、病理学家Harry Eagle博士为探讨抗菌药物体内疗效与体外抗菌活性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首次建立了抗菌药物PK/PD与体内疗效间的内在联系,Eagle H, et al. J Bacteriol. 1950;59(5):625-643.Eagle H, et al. Am J Med. 1950;9(3):280-299.Eagle H, et al. N Engl J Med
3、. 1953;248(12):481-488.,抗菌药物血药浓度与抗菌疗效相关,在小鼠注射青霉素G后不同时间内接种相同量III型肺炎球菌结果发现,随着青霉素注射后时间延长,血药浓度逐渐降低随注射青霉素G时间的延长,接种相同量细菌感染后的小鼠死亡率逐渐升高,Eagle H, et al. J Bacteriol. 1950;59(5):625-643.,1970s-1990s: 抗菌药物PK/PD理念的发展和巩固,1970s-1990s,William Craig博士及其同事们进行了大量动物和人体实验研究,使抗菌药物PK/PD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剂量方案,血药浓度/时间,其它组织或体液药物
4、浓度/时间,感染部位药物浓度/时间,药理学或毒性作用,抗菌作用/时间,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吸收分布清除,抗菌药物PK/PD研究的体系,Craig WA. Clin Infect Dis. Jan 1998;26(1):1-10; quiz 11-12.,Log10 Number of organisms,Time (hours),8 642,4 8 12 24,Log10 Number of organisms,Log10 Number of organisms,Log10 Number of organisms,Log10 Number of organisms,Time (hours),T
5、ime (hours),Time (hours),Time (hours),A. 对照(无抗生素),D. 缓慢杀菌作用 (利耐唑胺),C. 快速杀菌作用 (ie, 青霉素, 氨基糖苷类, 氟奎诺酮),B. 抑菌作用 (ie, 磺胺),E. 杀菌作用再生长,抗生素的时间杀菌曲线,制定抗菌治疗方案由单纯依靠MIC到综合考虑PK/PD,药代动力学(PK):反应体内药物浓度变化及其与时间的关系Cmax(血药峰浓度)Cmin(血药谷浓度)AUC24h(药时曲线下面积)T1/2(半衰期 )V(分布容积)CL(清除率),药效学(PD):反应抗菌药物在体外抗菌活性变化的过程MIC(最低抑菌浓度)MBC(最低杀
6、菌浓度)PAE(抗生素后效应)MPC(防耐药突变浓度),PK/PD,PK/PD研究有利于更真实反映药物在体内抗菌过程,指导临床用药只有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PK/PD)两者结合,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1.陈佰义.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2):69-702.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PK/PD:,是抗感染药理国际学会(ISAP)定义的用于抗感染药物的专用术语 PK:机体对药物产生的处置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动态变化过程 PD: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包括药物在机体产生疗效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PK的参
7、数,生物利用度(F)峰浓度(Cmax,Cpeak)达峰时间(Tmax Tpeak)表观分布容积(Vd)半衰期(T1/2)清除率(C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PD的参数,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抗菌药物最低浓度体现抗菌活性,可比较不同药物的药效强度,PD的参数,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是指细菌暴露于抗菌药后,在洗去抗菌药的情况下,数量增加十倍(1log10单位)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的差) 反映抗生素作用后细菌再生长延迟相的长短 PAE已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评价抗生素给药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抗生素
8、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 :,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PAE明显-内酰胺类只有中度PAE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替加环素PAE明显-内酰胺类PAE甚微碳青霉烯类对绿脓假单胞菌有PAE,其他概念,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 MPC):防止耐药株被选择性富集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 MSW):是MPC与MIC之间的浓度范围这些参数主要着眼于控制感染的同时限制耐药突变体的选择能力,抗菌药物的P
9、K/PD参数,0,Cmax:MIC,药物浓度,时间 (h),浓度依赖性,AUC:药时曲线下面积;Cmax :峰值血药浓度,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PK/PD评估参数,Roberts JA, Lipman J. Crit Care Med. Mar 2009;37(3):840-851.,PK/PD对时间依赖性药物的评价参数TMIC要求其大于给药间隔的40-50%,当MIC升高时间依赖性抗生素:TMIC明显缩短,Time above MIC,Cmax,MIC,时间,血药浓度,MIC,MIC,时间依赖性的抗生素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提高疗效,在增加给药频率的时候我们也发现MIC过高的时候往往也解决不了问题
10、,当MIC值16ug/ml的时候增加给药频率也无法保证TMIC大于40%,PK/PD对浓度依赖性药物的评价参数Cmax/MIC,Cmax/MIC,氨基糖苷类药物每日一次和每日三次使用之间的比较,每日一次给药每日三次给药,浓度(mg/l),时间(小时),抗菌药物PK/PD评估参数,Roberts JA, Lipman J. Crit Care Med. Mar 2009;37(3):840-851.,ICU患者的抗菌药物PK/PD的应用,ICU患者特点,高龄肾功能不全低蛋白水平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支持治疗,CRRT,Luna et al,0,20,40,60,80,100,Ibrahim et al
11、,Alvarez-Lerma,Rello et al,Mortality (%),Garnacho-Montero et al,Valls et al,Rello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7;156:196200; Alvarez-Lerma. Intensive Care Med 1996;22:387394Ibrahim et al. Chest 2000;118:146155; Luna et al. Chest 1997;111:676685Garnacho-Montero et al. Crit Care Med 2003;31:274
12、22751; Valls et al. Chest 2003;123:16151624,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Appropriat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Infections,Why do we see continued Mortality? Continuation of terminal process Delay in the initiation of therapy Inadequate dose / exposure,不充分的抗感染治疗和高死亡率相关,血流感染,NP/VAP,Ibrahim EH et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症患者与抗生素pkpd的使用 重症 患者 抗生素 pkpd 使用 语文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