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10章:心身疾病ppt课件.ppt
《变态心理学第10章:心身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第10章:心身疾病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概 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orders)亦称心理生理障碍(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必需满足的两个条件:有明确而具体的躯体症状或者病理改变;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形成或者恶化具有显著的作用(WHO,1964)。广义的心身疾病:认为一切疾病均为心理和生理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一意义来说,任何疾病均可称之为心身疾病。狭义的心身疾病:即指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起着主导作用的一组疾病。,压力与健康,外部,内部,压力,压力与生理的交互作用,压力,自主神经系功能失调,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免役系统功能失调,社会
2、压力,自我压力,家庭压力,工作压力,环境压力,21世纪压力时代,角色模糊人际应激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家庭与工作技术应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个性的发展,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挤,缺乏相互独立缺乏交流沟通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美主义过度服从过分执着,压力构成,压力的心理模型 1.,潜在的压力,结果,压力的心理模型2.,心身疾病的特点,以躯体症状为主,即存在明确的器质性病理过程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以上病理过程主要是由个体的情绪、人格和行为因素引起;躯体变化与 正常伴发于情绪状态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为强烈和持久;通常涉及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或内分泌系统支配的器官。有反复发作的倾
3、向。区别于神经症或精神病。神经症是内在心理冲突引起;心身疾病主要是社会心理应激所致。,综合门诊中的病人中,1/3的病人属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与器质性疾病、转换性疾病、疑病症的比较,心身疾病,器质性疾病,转换性疾病,疑病症,与应激有关的障碍,有时是由组织损伤造成,由微生物或躯体创伤造成的组织损伤,无结构损伤的基础,只是机能丧失,无病理基础的神经性损伤恐怖,一般定义,举例,冠心病 消化性溃疡,梅毒、骨折,失声、失立,恐惧疾病-癌,组织损伤,常有,有,无,无,发生部位,与自主神经系统相联系的器官,任何器官,感觉和运动系统,任何器官,疾病态度,关心,关心,不关心,极度关心,生理治疔,有效,无效,有效,
4、无效,暗示治疔,对某些人有效,无效,有效,有效,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背景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377460年)用体液学说解释疾病的发生,认为体液不平衡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他还认为医生医治的不仅是病而且更重要的是病人,主张在治疗上必须注意人的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最早的祖国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表明了我国古代医学家也是从心身相关的角度对疾病进行防治。,“心身” (psychosomatisch或psychosomachosomatic medicine)术语是德国的精神病学家Heinroth J于1918年在一篇文章中最早使用的。“心身医学”(psych
5、osomatic medicine)是由Deutsch于1922年提出。“心身疾病”的提出应为Halliday和Alexander。20世纪2030年代弗洛尹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始被引入心身疾病的研究之中。,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1)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治疗手册(DSM)中,于1952年设有“心身疾病”类。旨在强调心理因素在这一类疾病中的作用。(2)DSM-(1968) “心身疾病”更名为“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定义为:“由情绪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为特征,一般只累及一个受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所涉及的生理变化都是正常时伴随某种情绪状态发生的,但在出现这类障碍时,反应更为持久和强烈,而个体
6、可以不意识到他的情绪状态”;,(3)DSM-(1980)开始用“影响身体状况的心理因素”分类 。旨在强调心理因素在所有疾病中的作用。(4)DSM-(1994)又将与心身疾病有关的内容列入“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中,它是指对医学疾患起不良影响的心理或 行为因素。包括心理障碍;心理症状;人格特质或应对方式;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与应激有关的生理反应;其他某未分类。(5)WHO制订的ICD-10将传统的“心身疾病”分别纳入不同分类,归为“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4),还有一些内容分散在“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 征”(F5)及其它分类中。,第二节:心身疾病的理论学说,心与身是不
7、可分割的整体。,一.压力学说,坎农将压力定义成:导致躯体变化的环境要求。导致躯体变化的刺激称之为压力或应激源。坎农将压力视为外部刺激,这种刺激“破坏了机体的平衡状态”。奥地利生理学家Selye将压力定义为压力刺激造成的生理反应:警觉阶段-攻击或逃跑反应;抗拒阶段-适应应激;枯竭期。反应的同时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激素的分泌,从而唤醒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导致心血管等系统活动的改变。分泌出来的糖皮质激素,不仅会阻碍T细胞的生成或者杀死白细胞;还会损害或抑制海马神经细胞的再生,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巴甫洛夫(Pavlov):条件反射学说,大脑皮质和内脏活动相关学说,论述了环境中的信息是通过条件
8、反射的机制来调节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联想特异性 (1)联想性特异学说认为,通过学习中介或偶然形成的条件才会 (2)在某种情绪、思想或想法和某种生理反应间建立某种 联系。 (3)联想性特异的概念就是特定的心理冲突可能与某一特定的生理反应联系。,二.心理动力学理论,这一理论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主要以潜意识中未解决 的心理冲突为心身疾病发病的原因,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Alexander F)和邓巴(Dunbar F)。 亚历山大强调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存在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 邓巴认为心身疾病与人格类型有特异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态心理学 10 心身疾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2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