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治疗技术ppt课件.ppt
《压力治疗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治疗技术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压力治疗技术,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作业治疗师李传平,本章内容,概述 概念 作用及其机制 种类 不良反应及处理 适应证与禁忌证 应用原则压力衣制作压力垫制作支架,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角质层 透明层 表皮 颗粒层 基底层(生发层) 棘细胞层 皮肤 真皮浅层(乳头层) 真皮 真皮深层(网状层) 皮下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上图分为两层 表皮层(上皮组织)和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1、表皮层:分为角质层防御功能,透明层,颗粒层,棘状层,生发层(是由基底细胞组成)产生新的细胞。2、真皮层:乳头层,网状层。3、皮肤附属结构:毛发、皮脂腺、汗腺。 上皮的再生: 主要依靠
2、生发层的基底细胞及真皮层内毛囊、皮脂腺、汗腺的上皮细胞再生。,目前常用的烧伤深度的分离法是三度四分法。 浅度烧伤: I烧伤、浅II烧伤称为浅度烧伤。 深度烧伤: 深II烧伤、III烧伤称为深度烧伤。,1I烧伤 伤及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 。局部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 痛和烧灼感, 皮温稍增高,37天脱屑 痊愈,愈合后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不 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2浅II烧伤 伤及真皮乳头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基底红润、潮湿、疼痛明显。上皮再生靠残在的表皮生发和皮肤附件(汗腺、毛
3、囊)上皮层,如不感 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 数有色素沉着。,3深II烧伤 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 网状层。局部肿胀,间或有小水疱,但 去疱皮后,创面基底微湿、红白相间、 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感疼痛。由 于残在真皮上皮小岛,如无感染,一般 34周可自行愈合。愈合后有瘢痕和瘢 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降碍。,4III烧伤 是皮肤全层烧伤,可深达肌肉、骨骼、内脏器官 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故又称为焦痂性烧 伤。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 革、干燥、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 网,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较为典型。因全层(皮肤层) 和皮下组织的损害,上
4、皮组织无再生的来源,必须切 痂植皮才能愈合创面。有瘢痕,正常皮肤功能丧失 造成畸形。,中国新九分法部位 占成人体表面积% 占儿童体表面积% 发部 3%头颈 面部 3% 91(9%) 9+(12-年龄) 颈部 3% 双上臂 7% 双上肢 双前臂 6% 92(18%) 92 双手 5% 躯干前 13% 躯干 躯干后 13% 93(27%) 93 会阴 1% 双臀 5*% 双大腿 21% 双下肢 双小腿 13% 95+1(46%) 95+1-(12-年龄) 双足 7*% *成人女性臀部和双足各占6%。,浅二度烧伤,深二度烧,三度烧伤,瘢痕的临床特点,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特点可概括为 3R: red(红)
5、 raised(凸) rigid(硬)成熟瘢痕的临床特点可概括为3P: pale(苍白) planar(平坦) pliable(柔软),瘢痕的形成机制,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殖与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中胶原合成降解失衡部分生长因子的大量产生,生物学基础,II以上烧伤创面必须通过肉芽组织的形式修复创面,肉芽组织存在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纤维增生,排列紊乱,产生大量瘢痕,导致皮肤延展性下降。,瘢痕的形成机制,病理改变血管扩张胶原纤维过度增生胶原合成和降解不平衡异常粘多糖的出现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收缩胶原合成增加胶原降解减少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螺旋状或结节状排列,概念,压力治疗(pressur
6、e therapy, compression Therapy),又称加压疗法, 是作业治疗常用重要技术之一。 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施加适当的压力,以预防或抑制皮肤瘢痕增生,防治肢体肿胀的治疗方法。,作用机制,压力治疗的最基本作用机制就是通过局部的机械压力促进血液回流,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缺血缺氧,从而控制局部水肿或瘢痕增生。,作用机制,通过持续加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受压萎缩,数量减少,内皮细胞破碎等,造成瘢痕组织局部的缺血、缺氧. 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功能明显减退甚至停止,产生胶原纤维的能力大大降低,抑制瘢痕的生长。肌成纤维细胞退行性变,释放的溶酶体酶水异常粘多糖,使胶原结节能被组织中的胶原酶水解,使
7、螺旋状胶原变为平行排列。,合成粘多糖的酶减少,水肿减轻,减少了粘多糖的沉积与合成,使胶原生成减少,瘢痕减轻。加压可减轻局部的水肿,减弱葡萄糖氨基淀粉酶的水合作用,减少了粘多糖的沉积与合成,也可抑制瘢痕的增生。巨球蛋白减少,对胶原酶的抑制作用减弱;利于胶原酶的出现,从而破坏胶原纤维。,加压后瘢痕的变化,瘢痕过度增生所致的痛痒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瘢痕软化、功能显著改善组织学观察,胶原纤维变细,排列规则透射电镜检查,成纤维细胞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内皮细胞核破碎、胶原纤维呈细束状扫描电镜不见胶原纤维结节状结构伴随组织学的变化,临床症状体征和功能状态亦得到相应改善,不良反应及处理,皮肤损伤/水疱: 在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力 治疗 技术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