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祖冲之 圆周率 ppt 七上课件.ppt
《历史祖冲之 圆周率 ppt 七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祖冲之 圆周率 ppt 七上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祖冲之和圆周率,制作人:王煜弘 2013年12月,仰 望 唐 诗,人 物 简 介,祖冲之( 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圆周
2、率”是说一个圆的周长同它的直径有一个固定的比例。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径一周三”的说法,就是说,假如一个圆的直径是1尺,那它的周长就是3尺。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东汉的大科学家张衡认为应该是3.162。三国到西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经过计算,求出了3.14的圆周率,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但是刘徽只算到这里就没有继续算。,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打算采用刘徽“割圆术”(在圆内做正6边形,6边形的周长刚好是直径的3部,然后再做12边形、24边形边数越多,它的周长就和圆的周长越接近)的方法算下去。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计算机。也没有笔算,只能用长4寸,方3寸的小竹棍来计算。工作是艰巨的,这
3、时祖冲之的儿子也能帮助他了。父子俩算了一天又一天,眼睛熬红了,人也渐渐瘦了下来。可大圆里的边形却越画越多,3072边、6144边边数越多,边长越短。父子俩蹲在地上,一个认真地画,一个细心地算,谁也不敢走神。最后,他们在那个大圆里画出了24576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是3.1415926。俩人看看摆在地上密密麻麻的小木棍,再看看画在地上的大圆的图形,高兴地笑了。后来,祖冲之推算出49152边形的周长不会超过3.1415927。所以他得出结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这两个数之间。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比欧州人早了1000多年,这是多么了不
4、起的贡献啊!,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一般以来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它定义为圆形之周长与直径之比。它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你能背到第几位?,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 86280 34825 34211 70679 82148 08651 32823 06647 09384 46095 50582 23172 53594 08128,古代研究圆
5、周率的方法,曹魏 刘 徽 创造“割圆术”,南朝 祖冲之 发展“割圆术”,我国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西汉 刘歆 3.15471,东汉 张 衡 3.1622,曹魏 刘 徽 3.14,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7),割之弥细 失之弥少 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 而无所失矣,割圆术,壹,肆,数学成就,完善历法,貳,机械制造方面,叁,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的主要成就,就,成,学,数,* 他写的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 祖冲之算出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祖冲之 圆周率 ppt 七上课件 历史 上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