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营养支持ppt课件.ppt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病人营养支持ppt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南,王燕,危重症与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一、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都已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数十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病人中存在着普遍的营养不良;而这种营养不良(特别是低蛋白性营养不良)不仅增加了住院病人死亡率,并且显著增加了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支出;而早期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则可显著地降低上述时间与费用。,近年来,虽然医学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住院重症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比率却未见下降。其原因包括:社会人口老龄化;医学水
2、平的提高使得重症病人生命延长、病情更加复杂迁延;应激时的乏氧代谢使得各种营养底物难以利用;严重的病理生理损害(意识、体力、消化器官功能)妨碍重症病人进食;部分慢性病人往往有长期的基础疾病消耗;病理性肥胖病人的增多;特别是许多病人在其入院时多忽视了营养状态的评估。因此,临床营养支持作为重症病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重症医学是对住院病人发生的危及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全方位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在重症医学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氧输送并使之与氧消耗相适应,即:灌注与氧合。灌注与氧合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而代谢的底物以
3、及部分代谢过程的调理,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手段。,随着对机体代谢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各种营养底物代谢途径的了解,人们发现各种营养底物在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与给予方式,对疾病的预后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 提供能量 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 结构支持 功能支持,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总目标: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三、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Delphi分级.doc,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推荐
4、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B级)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到考虑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E级)营养支持.doc,四、营养支持途径与选择原则,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B级)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PN,PNEN)。,五、危重病人能量补充原则,推荐意见6: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 - 25 kcal/kgday);目的在于:避免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如高血糖、高碳酸血症、淤胆与脂肪沉积等。供给量超过机体代谢负荷,将加重代谢紊乱与
5、脏器功能损害。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ay)。(C级),肠外营养支持(PN),应用指征;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则。,一、PN指征,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病人,应选择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的途径。 胃肠道仅能接受部分的营养物质的补充的重症病人,可采用部分肠内与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相结合的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目的在于支持肠功能。 推荐意见1:一旦病人胃肠道可以安全使用时,则应
6、逐渐向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过渡。(D级),不宜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水电介质与酸碱失衡;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尚未控制。,二、经肠外补充的主要营养素及其应用原则,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供给应参考机体糖代谢状态与肝、肺等脏器功能。随着对严重应激后体内代谢状态的认识,降低非蛋白质热量中的葡萄糖补充,葡萄糖:脂肪保持在60:4050:50,以及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已成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重要策略之一。推荐意见2: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5060,应根据糖代谢状态进行调整。(
7、C级)。,脂肪乳剂:推荐意见3:脂肪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卡的4050;摄入量可达11.5g/kg.d,应根据血脂廓清能力进行调整,脂肪乳剂应匀速缓慢输注。(B级)长链脂肪乳剂(LCT)和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MCT/LCT)是目前临床上常选择的静脉脂肪乳剂类型(-6PUFA)。关于脂肪乳剂静脉输注要求,美国CDC推荐指南指出:含脂肪的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s admixture, TNA)应24小时内匀速输注,如脂肪乳剂单瓶输注时,输注时间应12小时。,氨基酸/蛋白质:推荐意见4: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时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1.2-1.5g/kgday,约相当于氮0.20-0.25
8、g/kgday;热氮比100150kcal:1gN。(B级)高龄及肾功能异常者可参照血清BUN及BCr变化。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时的热氮比可降至150100kcal:1gN。,水、电解质:营养液的容量应根据病情及每个病人具体需要,综合考虑每日液体平衡与前负荷状态确定,并根据需要予以调整。CRRT时水、电解质等丢失量较大,应注意监测血电解质。每日常规所需要的电解质主要包括钾、钠、氯、钙、镁、磷。营养支持时应经常监测。,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推荐意见5: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应作为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创伤、感染及ARDS病人,应适当增加抗氧化维生素(C级)及硒的补充量。(B级),三、肠外营养支持途径与
9、选择原则,经中心静脉和经外周静脉营养支持 如提供完整充分营养供给,ICU病人多选择经中心静脉途径。营养液容量、浓度不高,和接受部分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可采取经外周静脉途径 。经中心静脉途径包括经锁骨下静脉、经颈内静脉、经股静脉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途径。推荐意见6:经中心静脉实施肠外营养首选锁骨下静脉置管途径(B级),肠内营养支持(EN),肠内营养应用指征肠内营养途径选择与营养管放置肠内营养的管理与肠道喂养安全性评估常用肠内营养制剂选择,一、肠内营养应用指征,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病人,应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通常早期肠内营
10、养是指:“进入ICU 24-48小时内”,并且血液动力学稳定、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情况下开始肠道喂养。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B级),【肠内营养的禁忌症】 当重症病人出现肠梗阻、肠道缺血时,肠内营养往往造成肠管过度扩张,肠道血运恶化,甚至肠坏死、肠穿孔;严重腹胀或腹腔间室综合症时,肠内营养增加腹腔内压力,高腹压将增加返流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并使呼吸循环等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在这些情况下避免使用肠内营养。对于严重腹胀、腹泻,经一般处理无改善的病人,建议暂时停用肠内营养。,二、肠内营养途径选择与营养管放置,(1)经鼻胃管途径: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以及经短时间管
11、饲即可过渡到口服饮食的病人。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2)经鼻空肠置管喂养:优点在于因导管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使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但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不宜过高。,(3)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PEG是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口,将营养管置入胃腔。优点是去除了鼻管,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可长期留置营养管。适用于昏迷、食道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病人。(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J):PEJ在内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口,并在内镜引导下,将营养管置入空肠上段,
12、可以在空肠营养的同时行胃腔减压,可长期留置。其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外,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并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减压。尤其适合于有误吸风险、胃动力障碍、十二指肠郁滞等需要胃十二指肠减压的重症病人。推荐意见2: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返流和误吸高风险的重症病人,宜选择经空肠营养。(B级),三、肠内营养的管理与肠道喂养安全性评估,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在接受肠内营养(特别经胃)时应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3045度。(D级)推荐意见4: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应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E级)在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以下措施有助增加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对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潴留200ml、
13、呕吐)的病人,可促胃肠动力药物;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四、常用肠内营养的制剂选择,不同危重症的代谢特点与营养支持原则,sepsis/MODS病人的营养支持创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的营养支持肝功能不全及肝移植围术期的营养支持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病人的营养支持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支持,一、Sepsis和MODS病人的营养支持,代谢特点:Sepsis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且代谢途径异常:对外源性营养底物利用率低,主要靠分解自身组织获取能量,其中对蛋白
14、的消耗增幅最大,可在短期内导致蛋白-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推荐意见1:严重Sepsis与MODS病人,应密切监测器官功能与营养素的代谢状态,非蛋白质热卡:氮比可进一步降低至80130kcal: 1gN(D级)。,推荐意见2:严重Sepsis病人,应避免应用富含精氨酸的免疫营养制剂(C级) 。一项前瞻、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严重sepsis的病人入ICU后48小时内实施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添加精氨酸、VitE、-胡萝卜素、锌、-3脂肪酸)治疗,其ICU内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普通静脉营养)。 支链氨基酸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的
15、作用,肌肉中合成谷氨酰胺和丙氨酸的氮源主要由支链氨基酸提供,因此补充支链氨基酸有重要的意义。,二、创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推荐意见1:与其他重症病人相比,烧伤病人有胃肠功能时宜及早开始肠内营养。(C级) 严重烧伤的胃肠屏障功能损害十分严重,肠内营养对维护病人的胃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性。回顾性研究显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显著降低烧伤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一项对比全肠内营养(TEN)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PNEN)的随机临床研究证明,后者(PNEN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TEN组病人,全肠内营养的病人较合并肠外营养的病人能从肠内接受更多的热卡。,推荐意见2:对重度颅脑创伤病人,宜选择经空肠实施
16、肠内营养。(C级) 颅脑创伤病人的胃瘫发生率较高。有两项研究证明,对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在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感染的发生率,氮平衡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所以,颅脑创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时机比营养支持的途径要重要得多。虽然颅脑损伤可以导致胃瘫,但对空肠功能似乎没有太大影响。,三、急性肾功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ARF病人体内蛋白分解增加,蛋白合成也受到抑制,如何遏制这种状态一直是营养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蛋白的供给量需要考虑分解程度和是否接受肾替代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给予充分的蛋白摄入对于促进正氮平衡、减少负氮平衡具有重要意义。,ARF期氨基酸代谢异常,体内氨基酸谱发生改变,但目前没有充分的
17、证据表明单独补充必需氨基酸和特殊配方氨基酸有更多的益处。所以ARF时的氨基酸的摄入仍然建议应用含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混合配方。,接受肾替代治疗的病人,超滤液中可丢失一部分氨基酸和蛋白质,有研究表明,高流量血滤与透析,高通量滤膜均增加氨基酸的丢失。尽管如此,增加单位时间氨基酸补充量仍可使接受肾替代治疗的病人获得正氮平衡。,ARF期间常伴有糖耐量下降和胰岛素抵抗,而且糖异生增加并对糖负荷的负反馈作用不敏感。血糖的控制重症病人非常重要,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肾替代治疗过程中含糖透析液导致的额外糖负荷及对血糖的影响。,ARF时脂代谢也受到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脂蛋白酯酶活性下降,导致脂肪降解过程及脂肪颗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重 病人 营养 支持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9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