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二极管ppt课件.ppt
《半导体二极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二极管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构成:,PN 结 + 引线 + 管壳 = 二极管(Diode),符号:,A,(anode),C,(cathode),分类:,按材料分,硅二极管,锗二极管,按结构分,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平面型,1.3 半导体二极管,1.3.1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及分类,(1) 点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小,结电容小,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2) 面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大,用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3) 平面型二极管,往往用于集成电路制造艺中。PN 结面积可大可小,用于高频整流和开关电路中。,1)二极管的伏安方程,反向饱和电流,温度的电压当量,电子电量,玻尔兹曼常数,当 T = 300(27C):,U
2、T = 26 mV,1.3.2 二极管的特性,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正向特性,Uth,死区电压,iD = 0,Uth = 0.5 V,0.1 V,(硅管),(锗管),U Uth,iD 急剧上升,0 U Uth,UD(on) = (0.6 0.8) V,硅管 0.7 V,(0.1 0.3) V,锗管 0.2 V,反向特性,IS,U (BR),反向击穿,U(BR) U 0,iD = IS, 0.1 A(硅),几十 A (锗),U U(BR),反向电流急剧增大,(反向击穿),定性,单向导电性,正向特性,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Vth=0.5 V左右, 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Vth=0.1 V左右。,当0VV
3、th时,正向电流为零,Vth称为死区电压或开启电压。,当V0即处于正向特性区域。正向区又分为两段:,当VVth时,开始出现正向电流,并按指数规律增长。,反向特性,当V0时,即处于反向特性区域。反向区也分两个区域:,当VBRV0时,反向电流很小,且基本不随反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反向电流也称反向饱和电流IS 。,当VVBR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加,VBR称为反向击穿电压 。,3)硅、锗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正向特性,反向特性,反向击穿特性,二极管的特性对温度很敏感, 温度升高, 正向特性曲线向左移, 反向特性曲线向下移。 其规律是:在室温附近, 在同一电流下, 温度每升高, 正向压降减小.V;温
4、度每升高, 反向电流约增大 1 倍。,4) 二极管的温度特性:,(1) 最大整流电流。它是二极管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工作时应使平均工作电流小于, 如超过, 二极管将过热而烧毁。此值取决于结的面积、材料和散热情况。 (2) 最大反向工作电压。这是二极管允许的最大工作电压。当反向电压超过此值时, 二极管可能被击穿。为了留有余地, 通常取击穿电压的一半作为。 ,1.3.3 二极管的参数,(3) 反向电流。指二极管未击穿时的反向电流值。此值越小,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越好。由于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形成, 所以值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4) 最高工作频率。的值主要取决于结结电容的大小, 结电容越大
5、, 则二极管允许的最高工作频率越低。,(5) 二极管的直流电阻。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与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之比, 称为二极管的直流电阻, 即此值可由二极管特性曲线求出, 如图示。工作点电压为.V, 电流, 则,图 求直流电阻,(6) 二极管的交流电阻。在二极管工作点附近, 电压的微变值与相应的微变电流值之比, 称为该点的交流电阻, 即,从其几何意义上讲, 当U时,就是工作点处的切线斜率倒数。显然, d也是非线性的, 即工作电流越大, 越小。交流电阻也可从特性曲线上求出, 如图 - 所示。过点作切线, 在切线上任取两点、 , 查出这两点间的和, 则得,图1-15 求交流电阻,4. 微变电阻 rD
6、,uD,rD 是二极管特性曲线上工作点Q 附近电压的变化与电流的变化之比:,显然,rD是对Q附近的微小变化区域内的电阻。,交流电阻rd也可利用PN结的电流方程求出。,即,式中, IDQ为二极管工作点的电流,单位取mA。式(1- 5)的近似等式在室温条件下(T=300 K)成立。 对同一工作点而言, 直流电阻RD大于交流电阻rd;对不同工作点而言,工作点愈高, RD和rd愈低。,取I的微分可得:,部分国产半导体高频二极管参数表,参数,型号,部分国产半导体整流二极管参数表,参数,型号,特性,符号及等效模型,正偏导通,uD = 0;反偏截止, iD = 0 U(BR) = ,1.3.4 半导体二极管
7、的等效模型,线性化:用线性电路的方法来处理,将非线性器件用恰当的元件进行等效,建立相应的模型。,(1)理想二极管模型:相当于一个理想开关,正偏时二极管导通管压降为0V,反偏时电阻无穷大,电流为零。,UD(on),uD = UD(on),0.7 V (Si),0.2 V (Ge),(2)理想二极管串联恒压降模型: 二极管导通后,其管压降认为是恒定的,且不随电流而变,典型值为0.7V。该模型提供了合理的近似,用途广泛。注意:二极管电流近似等于或大于1mA正确。,UD(on),斜率1/ rD,rD1,UD(on),(3)折线模型:修正恒压降模型,认为二极管的管压降不是恒定的,而随二极管的电流增加而增
8、加,模型中用一个电池和电阻 rD来作进一步的近似。,电池的电压选定为二极管的门坎电压Vth,约为0.5V;至于rD的值,可以这样来确定,即当二极管的导通电流为1mA时,管压降为0.7V,于是rD的值可计算如下:,由于二极管的分散性,Vth、rD的值不是固定的。,1. 理想模型,3. 折线模型,2. 恒压降模型,(4) 小信号模型,二极管工作在正向特性的某一小范围内时,其正向特性可以等效成一个微变电阻。,即,根据,得Q点处的微变电导,则,常温下(T=300K),应用举例,1. 二极管的静态工作情况分析,理想模型,恒压模型,(硅二极管典型值),折线模型,(硅二极管典型值),设,2. 试求电路中电流
9、 I1、I2、IO和输出电压UO的值。,解:假设二极管断开,UP = 15V,UP UN,二极管导通,等效为0.7 V 的恒压源,UO= VDD1 UD(on)= 15 0.7 = 14.3 (V),IO= UO / RL= 14.3 / 3 = 4.8 (mA),I2 = (UO VDD2) / R = (14.3 12) / 1 = 2.3 (mA),I1= IO + I2= 4.8 + 2.3 = 7.1 (mA),P,N,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3. 二极管构成“门”电路,设V1、V2均为理想二极管,当输入电压UA、UB为低电压0V和高电压5V的不同组合时,求输出电压UO的值。,0V,0
10、V,正偏导通,正偏导通,0V,0V,5V,正偏导通,反偏截止,0V,5V,0V,反偏截止,正偏导通,0V,5V,5V,正偏导通,正偏导通,5V,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4. 画出硅二极管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在ui =15 sint (V)作用下输出 uO的波形。,(按理想模型),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5. ui = 2 sin t (V), 分析二极管的限幅作用。,ui 较小,宜采用恒压降模型,ui 0.7V,V1、V2均截止,uO ui,uO 0.7V,ui 0.7V,V2导通V截止,ui 0.7V,V1导通V2截止,uO 0.7V,思考题:,V1、V2支路各串联恒压源,输出波形如何?,第1章
11、半导体二极管,uD= VDD iDR,iD = f (uD),1.2V,100 ,M,N,斜率 1/R,静态工作点,也可取 UQ = 0.7V,IQ= (VDD UQ) / R = 5 (mA),二极管直流电阻 RD,斜率1/RD,iD,1.3.5 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1)二极管电路的直流图解分析,电路中含直流和小信号交流电源时,二极管中含交、直流成分,C 隔直流 通交流,当 ui = 0 时,iD = IQ,UQ= 0.7V (硅),0.2V (锗),设 ui = sinwt,VDD,VDD/ R,Q,IQ,UQ,id,斜率1/rD,rd = UT / IQ= 26 mV / IQ,当 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半导体 二极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9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