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回答》ppt课件.ppt
《北岛《回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岛《回答》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回 答 北岛,作者简介,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于1989年移居国外,曾一度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 ,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还曾是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2007年,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8月,北岛正式搬到香港,与其家人团聚,结束其近20年的欧美各国漂泊式生活 。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1、“朦胧诗”的美学特征: 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 在“朦胧诗”的成熟形态中,象征、隐喻、反讽等手法为知识分子的集体经验提供了个人化、
2、风格化的聚焦点;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象和意象的审美张力则构成意识冲突戏剧性的对象化,这既是个体的又是集体经验的审美表达。,朦胧诗派(今天派),朦胧诗:所谓“朦胧诗”,是指新时期以来一批青年诗人创作的,摆脱传统观念的囿限,广泛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营养,强调表现自我,注重个人内心感觉抒发的诗作,其中一些作品追求意象的象征性和意蕴的不确定性,具有浓重的现代主义色彩。1980年诗刊第四期发表章明另人气闷的“朦胧”,首次将此类作品称为“朦胧诗”。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类人来讲,今天,只有今天!,北岛的回答的创作背景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
3、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北岛是带着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强烈的否定倾向进入诗坛的。他在小说波动里曾借主人公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诗,过去喜欢它美丽的一面,现在却喜欢它鞭挞生活和刺人心肠的一面。”诗人已经从顶礼膜拜、盲从苟合、随波逐流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他以怀疑、指控的态势切入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实,表现他对生活的决绝的批判、否定和毫不妥协的反抗。他的诗集中地表现了一代人所特有的悲愤和沉思。 回答是北岛最著名的诗作。这首诗对那个变异社会表示了怀疑
4、和否定,诗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的忧患,面对黑暗和荒谬,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我不相信”的回答,与此同时,在挑战和摧毁现存世界的声音背后,诗人从历史和未来之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回答一诗显示了北岛深沉、冷峻和凝重的艺术风格和较强的现代主义特征。,回 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5、,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酷6视频欣赏回答http:/,诗歌赏析,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是是一个隐喻,简略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这给原属中性的通行证,沾上卑鄙负面的感情色彩。事实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也不例外。若从规范语言的角度看,在这么一个短距离内,出现两个相同的字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但这种
6、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2022/11/8,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 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让读者思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通行证一般是给合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可是如果结合这两个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证的话,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行为语言恶劣及不道德作为进出标准的。不难由此推断:这以卑鄙为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高
7、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高尚是用来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这句里 喻:说高尚是墓志铭,墓志铭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对死者的评价。墓志铭一词的出现,暗示高尚者已死,而高尚是他致死。 如结合第一及第二诗行一起看,不难引起读者的深思:高尚与卑鄙的意义在哪里?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借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怎么样的世界呢?这明显给卑鄙者和高尚者身处地方,一个极负面的评价。,小结:从诗句的结构和组织来看,这两句用上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首先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四个意象分别以比喻原则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四个意象从另一角度
8、看,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一组,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着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意象之间明显有着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只这两句已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接着的第三、四行是写景句。诗的首两个陈述句直接说出是非颠倒、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接下来便出现这一对写景句,两者的关系是明显的。 但要认识写景句的意义,我们必须先了解它们表面的写景成分,再而深入探究内中的深意;要了解写景成分,必须从了解意象入手。,看吧,在镀金
9、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两行写的意象是天空上的倒影。按常理,飘在天空上的该是云朵,死者弯曲的倒影是云朵的借喻。弯曲的这形容词正好配合云朵弯曲的形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倒影即倒立的影子页258),既然云朵是倒影,且飘在天上,那么这倒着映像到天上的物体,便该在地面了。根据原诗,那在地面给倒映到天上的物体便是死者。此外,以镀金来修饰天空,若从字面解释,镀金指的是黄昏时分,夕阳光折射下产生的金黄色。镀字可解作镶,因此镀金的天空可理解为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天空上的云朵,在云端映着金黄的色彩。,可是如将两行诗句一并考虑,不难发觉内中隐含着死亡的意义。死者一词固然直接点出死亡的意义,加上飘满了的形容
10、,仿佛在读者心中呈现一幕天空满布尸体的恐怖景象。此外,黄金或金色在不同文化里,都象征死亡,也是埋葬死者的一种金属。在棺椁在镶有黄金的现象在中西方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表面看来,这两诗行写的只是一黄昏日落天空现出彤云的景象,可是当句中加上镀金、死者等负面色彩的用词时,诗句给读者的印象便有很大的改变。这明显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为的就是突出负面色彩,以配合第一、二诗行表达对社会不满的情绪。,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飘满云朵倒影倒影即倒立的影子:,冰川纪已过去了,为甚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在这里明显分成两组,是一个重复,换句话说,第二诗段的第一、二诗行及第三、四诗行在句子结
11、构上是重复的。先看第一组诗句:冰川纪已过去了;冰川纪即指冰河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其中一个时代当时由于气候异常寒冷,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若以人情冷暖的角度来看天气的冷暖,那么,这个冰川纪指的便是人情极度冷暖的时代。这首诗写于1976年,很多人也自然地将冰川纪联想成文革时期。冰川纪已过去了一句,便可解作人际关系极度冷淡的文革时期已过去。,为甚么到处都是冰凌,冰凌即冰锥,如将这意象放到人际关系上看,那么冰凌那寒冷、尖锐得可以造成伤害的特点,便可用来形容人们互相攻击、互相猜忌,不能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的情况。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指既然人情极度冷漠的时代已经过去,为甚么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攻击,不能融洽相处呢
12、?,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刚才提到冰川纪是用了地球的历史;这句则用了空间或地理的意象。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位于非洲的南端,是航海家迪亚士(Bartolomeu Dias, 约1450-1500)给这个地方的名称。意谓只要经过好望角,便有望到达富庶的东方,得到梦寐以求的财富。因此这里用上好望角,为的是隐喻有望实践梦想,达到目标的地方。,死海位于中东地区,处于以色列的西陲,由于附近温度高,蒸发强烈,因此死海的湖水含盐度高达23-25%,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所以取名死海。这里,明显借用它那死寂没有生命力的特点,以表达死寂的感觉。换句话说,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答 北岛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