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讲船舶制冷装置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讲船舶制冷装置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四 船舶制冷装置,第十二讲 第五节:冷凝器和蒸发器 第六节:制冷装置辅助设备 第七节: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元件,课题四 船舶制冷装置第十二讲,第五节 冷凝器和蒸发器,一、冷凝器 1.构造 2.性能,冷凝器与压缩机配套,其排热能力应与热负荷相称。,复习:压缩机排压过高原因:1)冷凝器脏污;2)冷却水水温过高;3)压缩机吸气压力过高。,第五节 冷凝器和蒸发器一、冷凝器冷凝器与压缩机配套,其排热能,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蒸发式三大类。 (一)水冷式冷凝器 水冷式冷凝器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靠水的温升带走冷凝热量。冷却水一般循环使用,但系统中需设有冷却塔或凉水池。水冷式冷
2、凝器按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壳管式冷凝器和套管式冷凝器两种,常见的是壳管式冷凝器。,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1、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船舶上最常见的冷凝器,冷却水从一端端盖下部进入,按顺序流过每个管组,最后从同一端盖上部流出过程中,要往返410个回程,可以提高管内冷却水的流速,提高传热系数;使高温的制冷剂蒸气从壳体上部的进气管进入管束间与管内冷却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冷凝下来的液体从下部出液管流入贮液筒。,1、卧式壳管式冷凝器:船舶上最常见的冷凝器 冷却,(1)安全阀Safety Valve:冷剂压力过高打开,通过管路将冷剂泄往舷外。,(1)安全阀Safety Valve:
3、冷剂压力过高打开,,(2)放空气阀Air Release Valve:装在壳体最高处,泄放不凝性气体Non-condensable Gas。注意:应在压缩机停车时进行放气。,(2)放空气阀Air Release Valve:装在壳,(3)水室放气旋塞Water Chamber Air Release Cock:装在端盖最高处,泄放水侧空气。,问题:A. 压缩机安全阀、B. 高压继电器、C. 冷凝器安全阀,动作压力顺序应为( )。,B A C,(3)水室放气旋塞Water Chamber Air Re,(4)水室泄水旋塞Water Chamber Drain Cock:装在端盖最低处,检修或长期
4、停用时泄放存水。,(4)水室泄水旋塞Water Chamber Drain,第十二讲船舶制冷装置课件,船舶制冷的冷凝器几乎都是卧式壳管式。端盖内装有防蚀锌棒,或内表面涂有防蚀涂层。冷凝器上通常装有: (1)安全阀(或膜)-装在冷凝器顶部,通至甲板安全地点排往大气。其爆破或开启压力应不大于设计压力(但应比压缩机的安全阀高),容量100 L的压力容器可用熔点约65的易熔塞来代替。 (2)放气阀-装在冷凝器顶部靠一端处,用来泄放不凝性气体。 (3)平衡管-从冷凝器顶部引出与后面的贮液器相通,使彼此压力平衡,便于冷剂液体流入后者;如连接两者的管路短而粗时可省去。 (4)水室放气旋塞和放水旋塞-装在端盖
5、最高及最低处,分别用来泄放水腔空气和检修前放空存水,或冬季停用时放水防冻。此外,冷凝器兼贮液器时下部还装有液位镜或液位计。,船舶制冷的冷凝器几乎都是卧式壳管式。端盖内装有防,二、蒸发器,蒸发器的构造,二、蒸发器 蒸发器的构造冷却液体的蒸发器(间接式蒸发器)冷却,干式壳管蒸发器 (间接式蒸发器) Closed Shell-tube Dry Expansion Evaporator,干式壳管蒸发器 (间接式蒸发器),蒸发盘管 Evaporating Coil:主要用于鱼库、肉库,绕片式蛇行管,优点;结构简单、管理方便.缺点;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小,管路长、耗材多安装麻烦,充注制冷剂量大,变温也较麻烦。
6、,蒸发盘管 Evaporating Coil:主要用于鱼库,套片式蛇行管,套片式蛇行管,冷风机由空气冷却器和通风机组成,它是强迫对流式的蒸发器。其传热系数比普通盘管大46倍,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冷库降温速度快,库内温度分布均匀,并可采用电热融霜,融霜简便并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所以使用日趋普遍。高温伙食库和冷藏舱、冷藏集装箱等普遍采用。 冷风机有使食品干耗大、蓄冷能力小,结霜严重时会堵塞冷风气流等缺点,而且风机还会增加热负荷(在保温期间约占热负荷的20%30%)。 冷风机的空气冷却器各蛇形管均采用并联形式,以保证制冷剂进人空气冷却器的压降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差不超过45。,3 冷风机,冷风机由空气冷却
7、器和通风机组成,它是强迫对流,第十二讲船舶制冷装置课件,蒸发器工作时的制冷量大致与传热温差成正比。设计时增大传热温差,即可在制冷量一定的情况下缩小蒸发器的尺寸,但这需降低蒸发温度,会导致制冷装置的制冷系数下降。因此,在设计时总是将蒸发器的传热温差选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冷却空气的冷风机、蒸发盘管取510 ; 冷却液体的则氨取5,氟利昂取610。 蒸发器的设计制冷量一般取冷库额定热负荷的1.11.2倍。 蒸发器实际换热性能降低的原因:冷剂供液不足;结霜严重;风速降低;滑油积存太多;脏堵。 由于设计不匹配或管理不当,导致库温未到下限时蒸发压力过低,会使压缩机在低压继电器作用下提前停车,从而导致启停
8、频繁。,蒸发器工作时的制冷量大致与传热温差成正比。设,蒸发器总结 船舶制冷装置蒸发器大多用直接冷却式,有两种形式: (1)冷却排管。上面进液,下面回气,以便滑油返回压缩机。它靠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很小。 (2)冷风机。冷剂湿蒸气先进入垂直安装的分液器,然后均匀进入许多并联的蛇形肋片铜管,管外有风机送风,传热系数是冷却排管的46倍,故尺寸紧凑,充冷剂少,安装方便,便于自动控制电热融霜,而且库内的空气循环好,必要时还可利用融霜电加热器来加热空气。目前船舶高温冷库几乎全用冷风机,新船低温库大多也用冷风机。缺点是风机使热负荷增大,食物水分丧失快,蓄冷能力也小,故低温库仍有用冷却排管的。,蒸发器总结,一、
9、滑油分离器二、储液器三、干燥器四、回热器,辅助设备按照它们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维持制冷循环正常工作的设备,如两级压缩的中间冷却器等; (2)改善运行指标及运行条件的设备,如油分离器、集油器、氨液分离器、空气分离器以及各种贮液桶(或器)等。,第六节 制冷装置的辅助设备,一、滑油分离器 辅助设备按照它们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一、滑油分离器,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
10、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 在蒸发表面上附有0.1mm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2.5,多耗电1112。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一、滑油分离器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作用:(1)将压缩机排气中的滑油分离出来;(2)将分离出来的滑油送回压缩机。,注意:管路不长的(小型)氟系统可不设滑油分离器,在管路上设计保证回油。,压缩机,集油弯,作用:(1)将压缩机排气中的滑油分离出来;(2)将分离出来的,滑油分离器的回油管
11、,减小回油流速,降低浮球阀压降,减轻刷蚀,随压缩机启闭,防止排气漏回曲轴箱,滑油分离器的回油管减小回油流速,降低浮球阀压降,减轻刷蚀压缩,制冷机组出现“奔油”是指冷冻机油和制冷剂在油分离器中不能正常分离,油随制冷剂进入制冷系统的一种故障。此故障不但使制冷效果降低,严重时使机组不能运行。 制冷机组出现奔油的主要原因有:1、供液量过大;2、油温、排温过低;3、增载过快、过猛;4、冷冻机油充注过量;5、热负荷降低。,奔油,制冷机组出现“奔油”是指冷冻机油和制冷剂在油分,第十二讲船舶制冷装置课件,滑油分离器总结 装在压缩机排出端,分离排气带出的大部分滑油,使之直接返回活塞式压缩机的曲轴箱(半封闭式回至
12、吸气管)。虽然工作正常时滑油能随冷剂返回压缩机,但油进蒸发器太多会使蒸发压力下降,制冷量降低。小型伙食冷库或空调制冷装置管路不长,也有省去的。 氟利昂制冷装置滑油分离器多采用过滤式,滑油被金属滤网分离,返回压缩机的方法有两种: (1)由浮球阀控制; (2)由电磁阀控制,电磁阀靠延时继电器控制在压缩机启动2030 min后开启,以免刚启动时分出的油不多,气态冷剂向压缩机回流;而压缩机停车时电磁阀同步关闭。回油还要经过带阻尼孔的节流元件以控制回油速度。,滑油分离器总结,二、贮液器Liquid Receiver,1. 在制冷剂循环量减少时避免制冷剂液位升高,浸没冷凝器冷却管,妨碍冷凝。,2. 在制冷
13、剂循环量增大时及系统稍有漏泄时仍保持足够制冷剂液位。,3. 制冷装置检修或长期停用时,可将系统中全部制冷剂贮存在贮液器中,减少漏失。,小型制冷剂装置不专设贮液器,以冷凝器下部兼作贮液器。,贮液器容积:冷剂全部收回占80%容积,正常工作时液位1/31/2。,二、贮液器Liquid Receiver 1. 在制冷剂,贮液器的平衡管,贮液器的平衡管1. 使贮液器、冷凝器压力平衡,便于制冷剂靠重,贮液器的贮液井,系统长期停用,冷剂收回时关闭。,贮液器的贮液井1. 在船舶摇摆时,减少出液管口液封所需的液体,贮液器总结 装在冷凝器后用来储存液态冷剂,作用是: (1)提供存放冷剂的空间。热负荷减小时可防止冷
14、凝器中液位太高;热负荷增大或系统冷剂有漏失时,可防止膨胀阀供液不足。 (2)必要时收存系统中的冷剂,减少漏失。小型装置以冷凝器兼之。 贮液器通常设有液位观察镜和安全阀(或易熔塞)。大小应保证系统全部制冷剂存入后不超过其容积的80%,正常工作时保持液位1/31/2。,贮液器总结,氟利昂中混有水时对系统产成的不良影响:,2. 在膨胀阀、蒸发器处形成冰塞。,三、干燥器Drier,通常在贮液器后、回热器前之间的液体管路上设置干燥器。,氟利昂中混有水时对系统产成的不良影响:1. 腐蚀金属,形成杂,干燥剂,滤网,干燥剂滤网,干燥剂Desiccant, Drier,硅胶Silica Gel,变色硅胶,吸水后
15、加热(140160C)可再生使用。,1.过滤-干燥器应定期清洗滤器、再生或更换干燥剂。,2.充填干燥剂须压实,以免互相摩擦产生碎末。,3.干燥器应设旁通管路,正常运行时干燥器进行旁通。,干燥剂Desiccant, Drier硅胶Silica,干燥过滤器总结 氟利昂制冷系统应设干燥器,它布置在贮液器后液管上,常与过滤器做成一体,能旁通并关断。通常压缩机吸口和膨胀阀进口也设过滤器。 吸收性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氧化钙等)能将水吸收成结晶水或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吸水能力强,价格低,但吸水后易成糊状,只宜临时用。氟利昂制冷装置一般用吸附性干燥剂,靠内部细孔吸水,常用的是硅胶,不会吸附滑油和氟利昂。硅胶吸足
16、水分后会变色,加热到140160并保持34 h可再生,多次再生便不宜再用。分子筛吸水强,但较贵,初用前活化和吸足水后再生都要加热到450550保持6 h,再冷却2 h。R134a和常用的混合冷剂只能用分子筛为干燥剂。 干燥器在充冷剂或换油、拆修压缩机等操作后一段时间内,以及系统中出现冰塞时接入系统使用。正常运行后可以旁通,以免液态冷剂压降太大而闪气,并减少干燥剂污染或产生粉末进系统的可能。,干燥过滤器总结,问题:装置运行时干燥器如果堵塞,其后面管路会有( )现象(感觉)。,发凉、结露,问题:装置运行时干燥器如果堵塞,其后面管路会有(,管内液,管外气,四、回热器,1. 使液态制冷剂过冷,防止闪气
17、。,2. 使气态制冷剂过热,防止压缩机液击。,小型制冷装置不设专门回热器,只将液管和吸气管紧靠在一起,外包隔热材料。,管内液,管外气四、回热器1. 使液态制冷剂过冷,防止闪气。2,1、制冷系统中滑油分离器通常设在_。A压缩机吸入端 B压缩机排出端C冷凝器出口端 D贮液器出口端2、氟利昂开启式活塞制冷压缩机的滑油分离器分出的滑油通常是_。A放至油污柜 B排回到吸气管C直接排回到曲轴箱D经吸气腔回油孔回到曲轴箱3、氟利昂半封闭式活塞制冷压缩机的滑油分离器分出的滑油通常是_。A放至油污柜 B排回到吸气管C直接排回到曲轴箱 D经吸气腔回油孔回到曲轴箱,1、制冷系统中滑油分离器通常设在_。,4、关于制冷
18、装置滑油分离器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A所有制冷装置都须设置 B不能将排气带油全部分出C氟利昂装置多采用过滤式 D分出的油自动返回吸入端5、氟利昂制冷装置工作正常时,制冷剂将少量滑油带入系统不会使_。A冷凝器换热性能变差 B蒸发压力和制冷量降低C曲轴箱油位越来越低 DA和C6、制冷装置贮液器的功用不包括_。A热负荷减少时避免冷凝器中液位太高B热负荷大时避免膨胀阀供应液态制冷剂不足C检修或长期停用时收存制冷剂,减少漏泄D通过顶部放气阀释放不凝性气体,4、关于制冷装置滑油分离器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7、制冷装置贮液器设在靠近_处。A压缩机吸入口 B压缩机排出口C冷凝器出口 D蒸发器出口8、氟利昂
19、制冷系统的干燥器通常设在_。A压缩机吸气管上 B压缩机排气管上C液管上 DA或B或C9、氟利昂制冷装置常用的干燥剂是利用其对水的_。A化学反应 B吸附作用C拦截作用 D乳化作用,7、制冷装置贮液器设在靠近_处。,10、关于氟利昂制冷装置干燥器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A我国造船规范规定必须能旁通并关断B空调装置蒸发温度在0以上,可不设干燥器C通常同时设有滤网D在系统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可以旁通11、在制冷装置中作干燥剂用的硅胶吸足水分后_。A流动阻力增大 B温度降低C发生化学反应 D会变色12、关于分子筛干燥剂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A吸水能力比硅胶强B与硅胶一样,加热至140160可再生C属于吸附性干燥剂D能适用不能用硅胶的R134a和混合制冷剂,10、关于氟利昂制冷装置干燥器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_,13、干燥器长期接入系统中的不利方面不包括_。A流阻大,使制冷剂闪气 B易被油和杂质污染C增加粉末进系统机会 D使水分重新冲入系统14、有的制冷装置在吸气管上设气液分离器,其作用是防止_进入压缩机。A水分 B大量滑油 C液态制冷剂 DB或C15、有的制冷装置在吸气管上设气液分离器,它通常是靠_方法分离液体。A过滤 B重力 C吸附 DA或B或C16、船舶制冷装置通常在_不设过滤器。A压缩机吸入口 B压缩机排出口C膨胀阀进口 D液管,13、干燥器长期接入系统中的不利方面不包括_,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