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导论课件.pptx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导论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导论课件.ppt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第三节 区域经济研究的新动态,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及其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及其形成与发展,一、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地理经济学二、区域及其划分标准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及其形成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一、 区域经济学、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的经济学学科,它属于经济学范畴。经济学是关于经济资源稀缺性与人类经济行为选择的学科,其根本任务是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以满足人类日益扩大的需要。由于经济学
2、研究通常抽象掉了空间因素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即假定不同区域的经济资源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分布是均衡的,从而无法回答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的聚集和由此导致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 区域经济学、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地理学是运用地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要素的空间配置问题,诸如:工厂商店的选址、一国内产业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布局,等等。其中也涉及到经济理论和方法,但主要是地理学,故而经济地理学属于地理学范畴。区域经济学是在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其所以属于经济学,是因为它主要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或者说是在经济学研究中加入了空间
3、因素。但它与经济地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可以说凡是经济地理学所涉及的范畴和问题它都覆盖了,如区位选择、产业规划、产业布局等等,而在空间配置问题上,则是更多地加入了经济理论。这便是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地理学是运用地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要素的空间配置,二、区域的涵义及其划分,不同的学科给区域下了不同的定义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与均质性特征来划分,故沙漠地带、冰缘地带均称为区域。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主要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而划分的,因此其边界,与国界或一国内的不同省(区)、县界重
4、合。社会学把区域看作是共同语言、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按这种标准,区域可以越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只要语言、信仰或民族特征相同都可以划归为同一社会区域内,如,语系的划分、民族的分布等。,二、区域的涵义及其划分不同的学科给区域下了不同的定义,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前苏联1922年的定义: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胡佛(LMHoover)于1970年的定义: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
5、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教科书:三个层面 一国内的经济区域 超越国家界限由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 几个国家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 主要在第一层含义上使用“区域”这一概念 不是从给定的行政区划单位出发,如乡、县、市等,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单位加以综合。,教科书:三个层面,区域划分的标准1.布代维尔的区分标准布代维尔主张将区域分为均质区(同质)、节点(极化)区、规划(计划)区。,区域划分的标准,同质区域是根据区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划分的。我国曾根据经济技术水平的相似性,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又按照各地区资源特点
6、、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因素的一致性,把全国划分为资源类型区、加工类型区、资源主导类型区、加工主导类型区、混合类型区的特殊类型区等。可见,依据于同质性的划分方法是区域划分中较常用的方法,这种划分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区域间对比研究,因而,这种方法所强调的是某种要素的静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反映的是均质的平面状态,而不是一种结构状态,因而它不能反映出区内经济活动的联系性和内聚力。,同质区域,极化区是由若干异质部分构成的、在功能上联系很紧密的区域。这种区域是以在某种区域的共同利益和集团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内聚力为基础而形成,这种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组成极化区各部分(或部门)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因此它强
7、调的是区域内事物的相互联系性和内聚力,它反映的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常“有一个场所、一个核心和它在它们边缘地区的、明确程度不同的变化梯度”。,极化区,计划区域:主要是从政府规划或政策定向来考虑的区域,较为典型的是经济区。进行划分时:首先考虑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它反映着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工所形成的区际差异和区内的同质性。其次考虑政府的政策目标。强调的是政府的某些政策性目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水产业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区等都属于这种特殊区域。,计划区域:,2.克拉森的区分标准区域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之比(A)、区域增长率与全国增长率之比(B),然后根据A与B
8、的不同组合将区域分为四类:繁荣区(A1且B1)处于扩张过程的欠发达区(A1且B1)潜在的欠发达区(A1且B1)落后区(A1且B1)。,2.克拉森的区分标准,3.汉森的划分标准:汉森利用三种资本或投资,即直接生产活动、经常经济资本与经常社会资本,根据它们的组合状况将区域分为三类:拥挤区、中间区与落后区。拥挤区是进一步扩张的边际社会成本(MSC)高于或等于边际社会收益(MSB)的区域。中间区是MSCMSB、私人投资可明显获利的区域。落后区是经济结构以小规模农业和下降或停滞的工业为主的、对新经济活动缺乏吸引力的区域。,3.汉森的划分标准:,4.教科书:两个标准同质性标准根据一定的指标,具有相同或相近
9、的地区单位综合为一个区域。可选取的指标有:失业率、收入水平、就业劳动力的产业分布、流动人口与旅游、或者重工业比重等功能性标准根据一定指标把相互之间具有特别紧密联系的地区单位综合为一个“功能区域”,如劳动力市场区,商业购物区,产品供应区,等注意问题选择区域划分标准不是任意的,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提出的任务要求两个划分标准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结合在一起运用,4.教科书:两个标准,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位论研究(1)古典的区位论 代表人物: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三、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
10、对农作物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把假设的孤立国划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他第一次把工业区位理论系统化,综合分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效应。韦伯以后的区位论学者:克里斯泰勒、廖什 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区位理论。,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特点: 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经济 理论 政策 导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