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建设ppt课件.ppt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建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及建设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建设,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材及现状概述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信息技术教材的建设信息技术课程其他资源的开发,第4.1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及其现状,4.1.1 教材概述,一、教材的概念(一)定义教材是指按教学目标编制的、体现教学策略、包含教学内容、可供师生视听读写与操作的材料。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包含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二)教材的要素,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2、编排策略3、教学内容:由术语、史实、原理、规则等元素及其关系组成4、适用对象5、使用方式:看读写、听、看听、操作6、物质载体:
2、纸、磁带、光盘、磁盘、芯片,教材的要素层次关系,编排策略,使用方式,教学目标,适用对象,教学内容,物质载体,二、教材的结构体系,1、知识体系2、技能体系3、符号体系4、思想体系5、作业体系,三、教材的属性,目的性对象性知识性实践性思想性教学性,艺术性工具性发展性规范性系统性多样性,四、教材的功能,1、传播中介功能2、知识储存功能3、文明承传功能4、教学优化功能5、目标定向功能6、科技促进功能7、教学改革功能8、社会教化功能9、价值体现功能,4.1.2 信息技术教材及其现状,一、信息技术教材概述(一)概念1、定义:信息技术教材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材,是信息技术
3、课程资源中的核心。2、基本特点:(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2)以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为主要编写目标;(3)大多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教学中使用;(4)较注重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二)地位,1、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3、是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中介,(三)作用,1、在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中的作用最直接地体现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的“物化形态”,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减轻教师工作量,缩短讲述时间,为教师采用创造性教学策略提供有利条件使学生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也为自学提供便利条件
4、引导教学环境的建设,2、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学习资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给学生提供典型范例,帮助学生通过自学进一步发展能力是教学评价具体内容与范式选取的重要出发点,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现状,国外信息技术教材的共同特点:内容一般包括知识、能力与道德情感等三方面强调内容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一般围绕“中心”来安排课程内容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有利于学为出发点目前我国已有100多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出“一纲多本”、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信息技术教材的形态,1、从载体看:教科书(即传统意义上所指的教材)配套多媒体光盘:辅助教学型、学习资源型学
5、生网站信息资源2、从设计思路看一般的操作性教材任务驱动型教材研究性活动教材集中强化型教材计算机学科型教材,3、从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看:基本教材,即教科书辅助教材,即教学参考书、自学指导书、补充讲义、图册和视听教材等4、从使用周期看:长期的:教科书、练习册、辅助教学光盘中期的:相关网站、学习资源型光盘短期的:教师的教学提纲、补充材料,5、从内容编写体系看:学科体系型信息活动型问题中心型主题活动型,(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信息技术教科书的编写应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要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供直接指导。教科书应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思想
6、,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切实达成课程目标。(一)要强调适应性(二)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三)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五)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现有教材基本上都能按照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编写,实现了灵活性与同一性的结合,基本都能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小学、初中、高中之间内容有机衔接,同时基本能做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联系;教材一般以信息处理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宗旨,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教材以“模块化”系统结构组织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安排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学生乐意接受
7、的方式,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现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能体现“授之以渔”的指导思想2、教材缺乏弹性与灵活性3、不能渗透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4、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内容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5、片面追求学生兴趣,把一些时尚的而没有公认的东西选作内容6、教材雷同于某些软件的使用说明书的汇总7、没有综合考虑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8、考虑信息技术的操作多于其应用,第4.2节 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一、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济南教材,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济南教材青岛教材,三、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分析,山东省教材全国教材,第4.
8、3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与开发,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以教科书为主)的开发的意义,1、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教学之本2、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3、教材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4、教材的开发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5、教材的开发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6、教材的开发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二、编写与开发中的要求,(一)强调适应性1、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2、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使教材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二)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实际,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或研究性课题,2、通过情景设置、布置有一定解疑的任
9、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渗透一定教学方式(五)包含的内容应能促进而不是妨碍其他学科的教育规律(六)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七)体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指导思想(八)充分考虑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问题(九)与其他形式的教材资源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化教材体系,三、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过程,(一)设计准备1、准备工作:七项明确开发目标与任务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规划,确定整套教材总的指导思想组建开发队伍,大体落实人员分工与职责筹集开发经费,编制预算方案熟悉信息技术课程标
10、准,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背景性调查研究 ,剖析已有教材的优缺点收集相关资料与素材,2、设计工作:八项确定教材设计思想确定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确定教材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方案将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知识技能点的教材内容中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操作、练习、研究、成果交流活动等对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的系列化进行设计对教材版式、图文声像元素的组配、材质与封装等进行设计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与选优,(二)编写制作1、文字教材的编写:注意以下八点深入教学第一线,充分听取意见与建议全面领会教材设计意图,将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教学策略融入到教学活动编排与文字表述中内容
11、的选择要求科学、正确、理论联系实际,难度、深度、广度适宜内容的组织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知识密度、坡度合理,注意与相关学科在进度上的配合编写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习题、参考资料与教材主题内容衔接紧密语言表述简洁易懂、生动有趣,注意图文结合校稿认真,无政治思想问题,无科学性错误,无语病,无错别字,2、非文字教材的制作:注意以下五点确定非文字教材的类型,编写制作脚本按制作脚本要求,选择最新制作平台与工具,将准备好的各种素材加工整合起来注意优化教材的内部结构,使其与学生心理、使用者习惯、教学目标要求相适应注意审美规范,提高艺术水平注意创作人员间的协作,统一制作风格,(三)试用实验1
12、、提出实验课题,明确实验任务2、设计实验方案3、进行实验教学4、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实验资料5、分析实验资料,得出实验结论6、撰写实验报告,提出教材修改意见(四)评审修改:送审-修改(五)出版推广,四、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原则,1、以信息素质培养为根本目标的原则2、以教材编制原理为基础的原则: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科技发展、适应个人发展、符合知识逻辑、符合心理逻辑、符合教学逻辑3、以工作或项目活动为主线的原则4、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整体优化原则,五、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方法,1、边编边教滚动开发方法2、先教后编逐步积累法3、先编后教快速定型法4、先研后编推广验证法,六、教材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教材 分析 建设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