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和激光传感器ppt课件.ppt
《光纤和激光传感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和激光传感器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物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3.9 光纤和激光传感器,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早在1966年,高锟就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提出以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的通讯线路。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第一个光纤系统于1981年成功问世,高锟“光纤之父”美誉传遍世界。,光纤 (optical fiber)是光导纤维的简称。 它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高效率地传输光能的玻璃或塑料纤维。 用途:利用光传递多种信息,如光纤通讯等,光纤传递图像信息。 在生物医学中,用光纤传输图像,如内窥镜等。,光纤
2、传感器是二十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传感器。 光导纤维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不受电磁场干扰,耐高温、耐腐蚀、体积小、重量轻、可绕曲等优点, 广泛用于对温度、压力、速度、位置、化学成分、液面、电流、应变及核辐射等物理量进行高精度检测,应用前景极为广阔。,3.9.1 光纤传感器,非功能性:将光纤引入传输网络,是对传统的以铜导线为载波传送电信号的巨大冲击,它以高速度、高可靠性传送大量信息。它具有不受电磁干扰、绝缘性好、安全防爆、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直径细、重量轻、可绕曲和耐腐蚀等优点。因此很快地被应用到信号检测领域中,特别是经过特别设计、制造及处理的特殊光纤,其一些参数可随外界某些因
3、素而变化,因而这些光纤又具有了敏感元件的功能,这样的光纤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功能型光纤(光纤传感器)可以测量的物理信息种类:声、振动、温度、磁、旋转等,3.9.1 光纤传感器,1) 光纤的构造纤芯为石英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导光纤维细丝,直径在5100 m范围内;包层材料的折射率n2略低于纤芯材料的折射率n1,包层外径在100350 m范围内。包层外面涂敷硅树酯之类的缓冲层,最外层包有起保护及屏蔽作用的尼龙套管。 光纤呈圆柱形,两端面为平面,(a) 光纤断面构造; (b)光纤中的光的传输,几何光学理论,光以小的入射角1,由折射率(n1)大的光密物质射向折射率(n2)小的光疏物质(即n1n2)时,一
4、部分光以2折射入光疏物质,其余以1角度反射回光密物质。,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条件,只要使从空气射入射入光纤端面A的光与光轴的夹角0小于一定值,保证射至界面B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C光线就射不出光纤的纤芯。光线在纤芯和包层的界面上不断地产生全反射而向前传播 光在光纤内经过若干次的全反射,光就能从光纤的一端以光速传播到另一端,这就是光纤传光的基本原理,设光纤纤芯折射率n1,覆盖层折射率n2。满足n1n2,在界面B产生全反射条件为: 光在A点入射,光纤周围媒质为空气,其折射率n0=1,由shell定律得:,光纤的数值孔径NA: 在光纤内发生全反射的光入射角0。 数值孔径取决光纤材料,决定入射光角0。 凡入
5、射角小于0,光能全反射,从光纤传到另一端。入射角大于0,光部分透过壁入外层,在一定距离内将能量逐渐折射耗尽,不会继续传导。,光纤的特性,传播损耗由于光在光纤中传播时的吸收,散射和结构缺陷损耗等原因,存在传播损耗,它随波长、频率增大而迅速增加石英半模光纤在波长为1.55m时,损耗为0.2dBKm-1光纤色散光纤材料的折射率是光信号频率的函数,它反映了传输带宽、信息传输容量和品质光纤非线性入射光变化引起频率转换、散射、折射等,对光通信不利,确可作为光纤传感器测量的依据,3.9.1.2 光纤的分类,根据折射率分布函数:阶跃型和梯度型根据光纤传输模数N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先可分解为沿轴向和径向传播的平面
6、波沿径向传播的平面波在纤芯和包层的界面上产生反射如此波在一个往复(入射和反射)中相位变化2的整数倍时就形成驻波只有驻波在20光锥内射入光纤的光才能在光纤中传播一个驻波就是一个模在光纤中只能传播一定量的模,纤芯直径为5m时只能传播一个模,称为单模光纤,纤芯直径为50 m以上时能传播数百个模,称为多模光纤,光纤血压传感器,(a) 液晶感受压力型:液晶受压后,光散射特性发生变化,使反射光的光通量改变 (b) 薄膜感受压力型:压力作用于薄膜片使其产生位移,导致反射光的角度,光通量改变,光纤温度传感器,纤芯为Si02材料,覆盖层用甘油等对温度依赖性大 温度变化引起覆盖层折射率改变,引起反射光量变化,达到
7、测温的目的。 特点抗干扰能力强,无电信号不会电击,对生命体安全,内窥镜的发展,内窥镜在200年里结构发生了4次大的改进,从最初的硬管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到纤维内镜,又到如今的电子内镜,影像质量也发生了一次次质的飞跃。最初Bozzine研制的第一台硬管内镜以烛光为光源,后来改为灯泡作光源,而当今从内镜获得的是彩色相片或彩色电视图像。这图像不再是组织器官的普通影像,而是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像,微小病变清晰可辨,其影像质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硬式内镜阶段(18051932),1805年,德国人Philipp Bozzini首创,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主要用于膀胱和尿道检查。18
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内镜由3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中心管为光学结构,第二层管腔内装上铂丝圈制的灯泡和水冷结构,外层壁上刻有刻度反应进镜深度。1911年Elsner对Rosenhein式胃窥镜作了改进,在前端加上橡皮头做引导之用,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要缺陷,Elsner式胃镜1932年以前仍处于统帅地位。,硬式内镜阶段(18051932),硬式内镜阶段(18051932),半屈式内镜阶段(19321957),Schindler从1928年与优秀的器械制作师Georg Wolf合作研制胃镜,最终在1932年获得成功,定名为Wolf-Schinder式胃镜。之后,许多人对其进行
9、了改造,使之功能更为齐全,更为实用。,半屈式内镜阶段(19321957),光导纤维内镜阶段(1957年至今),1954年,英国的Hopkins和Kapany发明了光导纤维技术。1957年,Hirschowitz及助手在美国胃镜学会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导纤维内镜。60年代初,日本Olympas厂在光导纤维胃镜基础上,加装了活检装置及照相机,有效地显示了胃照相术。1966年Olympas厂首创前端弯角机构。1967年Machida厂采用外部冷光源,使光量度大增,可发现小病灶,视野进一步扩大,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近10年随着附属装置的不断改进,如手术器械、摄影系统的发展,使纤维内镜不但可用于诊断,且
10、可用于手术治疗。,光导纤维内镜阶段(1957年至今),实例:上消化道内镜,上消化道内镜:食管镜、胃镜与十二指肠镜三类按结构可分为:前视型(观察窗在顶端)、侧视型(观察窗与镜轴成90度)及斜视型(观察窗与经轴成30度)按功能划分:普通检查用的胃镜、治疗用内镜(双孔道或大孔道内镜)及专用的放大胃镜、荧光内镜、超声内镜等按图像传播方式可分为以光学纤维传播的纤维内镜和以固体摄像器件传播的电子内镜,上消化道内镜的基本原理,玻璃纤维、光源和附件三部分组成光源发出光,经导光束照明消化管内腔,图像由物镜导像束传至目镜后进行观察导光束和导像束都是以玻璃纤维为基本元件,每根纤维束由数万根单纤维组成。单纤维丝直径为
11、1016m,每根纤维由折射率较高的核心层及折射率较低的被覆层组成产生全反射,经过多次全反射,光线从另一端射出,而光能并无损失将单纤维按一定的方式排列成束,两端固定,就成为传导图像的导像束。两端添加目镜和物镜,可以在任意弯曲的情况下,直接观察消化管内腔,上消化道内镜的基本结构,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两大部分光学系统:导光束、导像束、目镜、物镜等机械系统:操纵部的弯角钮、牵引钢丝、各种管道及外套管组成内镜大体分为:先端部、弯曲部、镜身、操纵部、导光缆,上消化道内镜发的各部分,先端部先端部有观察窗(包括物镜及导像束)、导光窗(多数内镜设有两个)及注水、注气孔,注水是冲洗镜面本身用的,注气则是将胃腔撑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纤 激光 传感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