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术后康复课件.pptx
《后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术后康复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术后康复课件.pptx(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后叉韧带修复重建术后康复,1,后叉韧带修复重建1,Page 2,预防、健康教育,1,Page 2 1 临床概述 手术概述2345 康复,1,1,1,1,1,1,Page 6,临床概述,1,Page 61 临床概述1,后交叉韧带损伤(PCL),PCL:限制胫骨相对股骨向后移动。占膝关节损伤的3%。单纯PCL占全部的%。损伤机制:膝屈曲时胫骨直接撞击。例如驾驶员。,1,后交叉韧带损伤(PCL)PCL:限制胫骨相对股骨向后移动。1,后交叉韧带损伤(PCL),有人建议保守治疗,有人建议手术,有争议。有些保守治疗发现患者出现退行性改变伴髌股关节和胫股内侧关节间隙疼痛。重建是否能改变缺陷膝关节的自然进程需
2、进一步研究。重建后的临床预期结果不如重建后明确。,1,后交叉韧带损伤(PCL)有人建议保守治疗,有人建议手术,有争,后交叉韧带损伤(PCL),有不同的手术方法和移植物选择。传统技术是经胫骨技术,但最近后交叉韧带重建常应用后侧嵌入技术和双骨道法(双束)。移植物常采用同种异体跟腱和自体骨髌腱骨。选用经胫骨固定同种异体跟腱双束法。,1,后交叉韧带损伤(PCL)有不同的手术方法和移植物选择。1,Page 10,手术概述,1,Page 102 手术概述1,手术概述,交叉韧带中,更为强大。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宽大,呈扇形,胫后止点较窄。由两个独立的束组成:前外束和后内束。屈膝时前外束紧张,膝接近完全伸直时后
3、内束紧张。与后内束相比,前外束更为强大、更有韧性,有更大的最大载荷。应用双束重建能更好重建膝的解剖和生物力学。,1,手术概述交叉韧带中,更为强大。1,手术概述,全关节镜手术。劈开的同种异体跟腱作为移植物,其带骨块端(跟骨骨块)可用作良好的胫骨固定,而另一端有足够软组织入股骨双骨道。前外侧束,后内侧束。,1,手术概述全关节镜手术。1,手术概述,先准备胫骨骨道,用于经胫骨固定。经前内侧入路放置胫骨导针,然后钻制胫骨骨道。前内侧切口暴露股骨髁前内侧,钻制股骨骨道。两骨道分别放置导针,用由外向内技术钻制骨道。两束经胫骨骨道及其相应股骨骨道,并予以适当张力。在骨块与胫骨骨道之间,用金属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
4、,用可吸收螺钉和由外向内技术分别固定股骨骨道的两束。术后用双直立的铰链支具固定膝在度伸直位。,1,手术概述先准备胫骨骨道,用于经胫骨固定。经前内侧入路放置,Page 14,康复概述,1,Page 143 康复概述1,康复概述,1,康复概述1,康复概述,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设计,既要考虑逐渐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和下肢力量,又要保护移植物的替代和固定不受不利应力的影响。整个康复过程中,康复医师要考虑和掌握膝生物力学以及后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引起的生物力学变化。术者与康复医师的交流非常重要。术中发现的其他结构损伤对方案的制定和恢复进展有直接影响。患者对既定治疗方案和动作矫正的依从性对治疗成功有重
5、大意义。,1,康复概述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设计,既要考虑逐渐恢复膝,Page 17,康复方案,1,Page 174 康复方案1,术前康复,1,术前康复1,术前康复方案,1,术前康复方案1,术前康复-1、目标,患者教育恢复正常ROM恢复正常步态最大限度增加力量功能并能不借助辅助工具上下楼梯独立完成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在各种平面上能独立用拐杖脚尖着地负重行走。,1,术前康复-1、目标患者教育1,术前康复-、治疗措施,膝髌韧带松弛度测量;适当的等速测试,功能测试,平衡测试;定制术后支具,穿戴指导;冷疗指导;步态训练:足尖着地扶拐负重行走,支具锁定在度位。治疗性训练指导: 被动伸膝(小腿下垫枕)
6、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直腿抬高练习(支具锁定在0度) 髌骨松动 辅助下主动伸膝被动屈膝0度0度训练。,1,术前康复-、治疗措施膝髌韧带松弛度测量;1,术前康复方案说明,1,术前康复方案说明1,术前康复,建议在重建术前,恢复正常和下肢肌肉功能。正常步态和可以上下阶梯也是术前康复目标。至少要进行一个周期的正规术前康复。术前康复的重点是患者教育。,1,术前康复建议在重建术前,恢复正常和下肢肌肉功能。正常步,术前康复,治疗性训练包括:患者受累小腿下垫枕使膝关节被动伸直,股四头肌完全伸展,术后支具锁定在度位直抬腿(),辅助下主动()练习中进行离心和向心控制受累的股四头肌。重建术后早期应避免主动屈膝,因为主
7、动屈膝过程中,移植物及固定部位会承受较大应力。,1,术前康复治疗性训练包括:患者受累小腿下垫枕使膝关节被动伸直,,术前康复,教会患者自己松动髌骨,防止术后粘连形成。为患者预制一个双铰链支具并教会其穿戴。在睡眠、行走和仰卧位直抬腿时,建议其戴上术后支具。预订拐杖,教会其用足尖着地负重行走。根据情况进行力量测定、平衡测定。用冷疗控制术后疼痛和渗出。,1,术前康复教会患者自己松动髌骨,防止术后粘连形成。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第0-周末),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第0-周末)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方案,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方案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1、目标,控制术后疼痛、肿胀ROM达0-90度防止股四头肌
8、抑制提高髌骨活动度独立完成家庭康复训练计划,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1、目标控制术后疼痛、肿胀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2、注意事项,避免主动屈膝;行走时支具应锁定在0度;避免热敷;限制负重和避免过度;避免在治疗和功能活动过程中产生疼痛。,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2、注意事项避免主动屈膝;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3、治疗措施,小腿垫枕被动伸膝股四头肌再训练(肌肉训练时应用股四头肌电刺激或肌电图);支具锁定在0度位扶拐足尖着地负重行走; 术后周渐进性负重至。髌骨松动;辅助下主动伸膝/被动屈膝(0度-0度); 只要能耐受,周时逐步增加到度;支具锁定在0度位SLR(仰卧位、俯卧位);直腿抬高练习(SLR)(各
9、方向),渐进性抗阻练习;多角度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度);蹬踏练习(双侧,度-度);近端(髋)渐进性抗阻练习;本体感觉训练(双侧负重);腘绳肌和腓肠肌柔韧性训练;短曲柄功率自行车练习;可耐受下,上肢心血管系统训练;冷疗;强调患者对治疗性家庭训练计划和负重注意事项的依从性。,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3、治疗措施小腿垫枕被动伸膝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4、晋级标准,ROM达0-90度;患肢能负重;能直抬腿且无股四头肌迟滞;髌骨活动度和近端肌力连续改善。,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4、晋级标准ROM达0-90度;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方案说明,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方案说明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术后立即开始康复训练
10、。早期活动能减少制动带来的不良后果(关节软骨变性、胶原过度形成、疼痛)目标:坐位练习,周达度,周达度。教会患者在健侧肢体帮助下(健肢足背垫于患肢足跟),重力下屈患肢直至有牵拉感(股四头肌离心收缩),然后在健肢帮助下主动伸膝至度(双侧股四头肌向心收缩)。患肢小腿垫枕使膝关节伸直。此期限制主动屈膝,应行髌骨松动(向下滑动)。术后周扶拐足尖着地逐步负重行走,术后周负重,术后周负重。,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术后立即开始康复训练。早期活动能减少制动带来,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此阶段,膝支具锁定度位行走,减少腘绳肌收缩产生的向后剪切力。平地步行时,胫骨后向剪切力为体重的.倍。股四头肌是动力稳定因素,可防止胫骨后
11、移。所以,股四头肌肌力练习是重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膝下垫毛巾卷下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可同时应用电刺激或生物反馈练习。,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此阶段,膝支具锁定度位行走,减少腘绳肌收缩,术后第一阶段康复,支具度位固定直抬腿练习,直到能充分控制股四头肌(无痛、无迟滞直抬腿)。为进一步帮助训练下肢肌力,可选择一些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进行次强双侧度内多角度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开链运动,可提高下肢肌力而不会对移植物产生不良应力。随着提高,可行度内闭链蹬踏练习(仰卧位,双足蹬弹簧踏板,角度控制在起始位为屈膝度,动作结束为膝关节伸直)。当达到屈膝度时,可应用短曲柄功率自行车以提高肌力、和心血管功能。,1,术后
12、第一阶段康复支具度位固定直抬腿练习,直到能充分控制股四,术后第一阶段康复,只要负重达到就开始神经肌肉训练。应用滚板在主要平面内训练平衡。应用计算机化压力板系统给患者以视觉反馈。近端髋肌力练习由多平面直抬腿过渡到用沙袋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可用等张训练器来加强近端肌力锻炼。,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只要负重达到就开始神经肌肉训练。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进行腘绳肌和腓肠肌柔韧性训练。术后控制肿胀能更快恢复肌肉功能。为达到这一目标,建议患者不要长时间站立,保持正确的负重限制,根据症状每天应用冷疗数次。在此阶段,应经常调整患者的家庭治疗计划,鼓励其遵照执行此计划。,1,术后第一阶段康复进行腘绳肌和腓肠肌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叉 韧带 修复 重建 术后 康复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