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ppt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生物学与地层学Paleontology andStratigraphy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Paleontol,1 古生物学概述,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历史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和生物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记录;以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为线索,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体及其相关各个地质和生物学方面。,1 古生物学概述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历史的科学;,1 古生物学概述,“沧海桑田”史密斯生物层序律19世纪中后期,古生物学建立,同时地质学体系初步形成。最古老、最基础的地质学科之一,1 古生物学概述“沧海桑田”,1 古生物学概述,与现今生物
2、学(Neotology)相对应,但它的研究内容在许多方面超出了现今生物学的研究范畴:生物学方面:生物体的结构、构造、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和环境适应,乃至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地质学方面: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的兴衰与迁移、古生物与能源,以及古生物的埋藏与石化作用等。,1 古生物学概述与现今生物学(Neotology)相对应,但,1 古生物学概述,古生物学的基础工作包括:化石的采集和发掘化石的处理和古生物复原古生物鉴定和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进而研究各类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进化规律古生物学可分为研究地史时期动物界及其发展的学科(包括古脊椎动物学和古无脊椎动物学)和研究地史
3、时期植物界及其发展的古植物学。,1 古生物学概述古生物学的基础工作包括:,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数量已知现生生物有170万多种每年还要新发现1万多种估计现存生物有500-1000万种,形形色色的生物界,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数 量,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数 量,动物界中的巨人:海生哺乳动物鲸类,以蓝鲸最大,有记录以来捕到的一条蓝鲸,长34.6m,重170t(=30头非洲象),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数 量,动物界中的巨人:海生哺乳动物鲸类,以蓝鲸最大,有记录以来捕到,最小的动物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原生生物),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数 量,最小的动物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原生生物)形形色色的生物界数,2 化石与古生物,2.1 化
4、石的定义2.2 化石的形成条件2.3 化石的保存类型,2 化石与古生物2.1 化石的定义,2.1 化石的定义,化石(Fossil):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痕迹。与一般岩石的去区别:具有生物特征:形状、结构、纹饰,有机化学组分等;或者具有生命活动信息:生物遗迹、遗物、工具等。,2.1 化石的定义化石(Fossil):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2.1 化石的定义,2.1 化石的定义,2.1 化石的定义,怪诞虫,2.1 化石的定义怪诞虫,2.1 化石的定义,怪诞虫的复原,2.1 化石的定义怪诞虫的复原,2.1 化石的定义,爪纲虫,2.1 化石的定义爪纲虫,2.1 化石的定义,爪纲虫
5、复原,2.1 化石的定义爪纲虫复原,2.1 化石的定义,假化石pseudofossil与化石相似,但与生命活动无关,如矿物集合体、泥裂、砾石、矿质结核,树枝状铁质沉积物等大化石macrofossil用常规方法在肉眼下既能研究的化石微化石microfossil肉眼不能直接可靠地分辨,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及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进行研究的生物体或身体的微小部分超微化石nannofossil:小于10m,2.1 化石的定义假化石pseudofossil,2.1 化石的定义,2.1 化石的定义,2.2 化石的形成,2.2 化石的形成,2.2 化石的形成,条 件2.2.1 生物本身的条件2.2.2 生物死
6、后的环境条件2.2.3 埋藏条件2.2.4 时间条件2.2.5 成岩石化条件,2.2 化石的形成 条 件,2.2.1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硬体矿化硬体:矿化程度,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和含镁方解石等,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2.2.1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硬体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2.2.1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软体,2.2.1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软体,2.2.2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即生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物理条件 如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化学条件 如水体PH值小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生
7、物条件 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2.2.2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即生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2.2.3 埋藏条件,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2.2.3 埋藏条件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2.2.4 时间条件,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埋藏后不被再发掘出来石化作用时间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2.2.4 时间条件埋藏前的暴露时间,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生物 第一章 概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