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感染学习课件.ppt
《口腔颌面部感染学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部感染学习课件.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一节 概论概念:指由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 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下导 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 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1,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一节 概论1,炎症 各种因素防御为主的局部反应 感染 外源性-致病微生物侵袭 内源性-菌群失调,2,炎症 2,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有利于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消化道、呼吸道始端颜面皮肤暴露,存在毛囊、腺体等颜面及颌骨周围潜在筋膜间隙(危险三角区) 血循环丰富淋巴系统丰富,3,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因素,血循环丰富,抵抗力强易于发现易于治疗,4,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因素血循环丰富,抵抗力强4,一 口腔颌面部感染
2、的途径及病原菌,(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牙源性:龋齿、牙周病、智牙冠周炎等 引起,是主要来源2 腺源性:淋巴结感染引起3 损伤性:继发于损伤4 血源性:化脓性病灶通过血循引起5 医源性: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5,一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及病原菌(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二)病原菌: 混合感染(需氧菌厌氧菌) 化脓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结核、梅毒、放线菌等),6,(二)病原菌:6,转 归1 感染局限2 感染扩散3 急性慢性,影响转归因素1 机体抵抗力2 细菌毒力3 治疗措施,7,转 归影响转归因素7,二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急性与慢性 局部与全身(一)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功能障
3、碍、淋巴结肿痛等。 如:嚼肌区张开受限 口底、舌根区进食、吞咽、语言、呼吸困难等(二)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不适、血象升高等,8,二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三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发病因素临床表现 如:红、肿、热、痛局部炎症 波动感、压痛点、凹陷性水肿脓肿形成辅助检查 如:穿刺、B超、X线片、CT等行深部检查,9,三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发病因素9,四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原则:1、仔细检查并判断感染的程度。2、评估宿主的全身状况,了解其免疫能力。3、关键是局部和外科处理。4、全身支持治疗。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6、及时评估患者的全身、局部情况和治疗效果, 根据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4、,10,四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原则:10,急性期 (一)局部治疗-清洁、局部涂药等(二)手术治疗-脓肿切开排脓(三)全身治疗-药物抗菌(合理应用)、支持治疗慢性期 病灶处理(拔除病灶牙、清 除死骨等 ),11,急性期 11,1 脓肿切开引流术:,(1)目的:A 排脓消炎解毒B 减压C 减少并发症避免发生边缘性骨髓炎D 预防感染扩散,12,1 脓肿切开引流术:(1)目的:12,(2)指征:,A 博动性跳痛、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液B 全身中毒C 多个间隙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D 结核性淋巴结炎,形成寒性脓肿,13,(2)指征:A 博动性跳痛、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凹陷性水
5、肿,(3)要求:,A 切口为脓腔低位,通畅B 切口位置隐蔽,美观,勿伤及重要结构C 切开至粘膜下或皮下即可,层次清楚D 操作轻柔、准确E 引流建立:根据位置、深浅、大小等置引流条 碘仿纱条、盐水纱布、橡皮片、乳胶管等,14,(3)要求:14,15,15,16,16,17,17,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治疗性预防性,18,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治疗性18,思 考 题,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是什么?2、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有哪些?3、试述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指征及要求?4、 试述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原则。,19,思 考 题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是什么?19,第二节 智牙冠周炎,一 概念:指智牙
6、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以下颌智牙冠周炎多见。,20,第二节 智牙冠周炎一 概念:指智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二 病因:,局部因素 萌出不足 形成盲袋 最后萌出(18-30岁患者多见)全身因素 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疲劳和月经期等,21,二 病因:局部因素21,22,22,三 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出现,早期局部胀痛不适,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检查可发现智齿萌出不全,冠周有一盲袋无明显全身症状,23,三 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出现早期23,急性期,肿痛加重、自发性跳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冠周牙龈红肿明显,触痛,龈袋溢脓患侧颌下、颈深上淋巴结肿大、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
7、加可并发相邻间隙感染全身症状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24,急性期肿痛加重、自发性跳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24,慢性期,多无自觉症状多次冠周脓肿,可形成面颊瘘(在咬肌前缘和颊肌后缘间形成皮下脓肿,穿破皮肤而成)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可反复急性发作,25,慢性期多无自觉症状25,冠周炎的扩散途径:,1 向磨牙后区扩散面颊瘘2 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下颌6颊侧瘘3 沿下颌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咬肌、翼下颌、颊、颌下、口底、咽旁间隙感染等,26,冠周炎的扩散途径:26,27,27,28,28,29,29,四 诊断:病史、症状、检查,x线片等,诊断要点: 年轻人多见,有反复发作史 探及未完全萌出或阻
8、生牙冠 X线片可见智齿存在 冠周牙龈红肿、龈瓣覆盖、盲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不同程度张口受限等 第一磨牙颊侧瘘管、面颊瘘 有时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颈部可探及龋洞,30,四 诊断:病史、症状、检查,x线片等诊断要点:30,五 治疗:,原 则: 急性期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 全身抵抗力( 1 局部冲洗,2 应用抗生素,3 切开引流术) 慢性期暴露或拔除患牙,防止感染复发(4 龈瓣切除术,5 下颌智牙拔除术,6 理疗),31,五 治疗: 原 则:31,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及肌肉间的结缔组织、脂肪、血管等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间隙潜在性 感染可沿间隙扩散 位置不同,命名
9、不同 继发性感染,32,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及肌肉间的结,33,33,一 眶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界限-上界为眶下缘 下界为上颌骨齿槽突 内界为鼻侧缘 外界为颧骨内容-眶下神经、内眦动脉、面前静脉等,34,一 眶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感染来源:,1 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上颌切牙 的根尖炎和牙槽脓肿2 上颌骨骨髓炎3 上唇及鼻侧化脓性炎症,35,感染来源:1 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上颌切牙35,临床特点:,以眶下区为中心肿胀、疼痛 皮肤发红,波及周围组织眼睑水肿, 睑裂变小、鼻唇沟消失等 口内前
10、庭沟肿胀、压痛、可有脓液 重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36,临床特点: 以眶下区为中心肿胀、疼痛36,37,37,扩散途径:,向上眶内蜂窝织炎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 向颅内扩散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38,扩散途径:向上眶内蜂窝织炎38,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上颌尖牙及前磨 牙唇侧口腔前庭粘膜转折处切口)药物使用,必要时支持治疗病因治疗治疗病灶牙,39,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上颌尖牙及前磨39,二 颊间隙感染,颊间隙位于相当于颊肌所在的部位解剖-上界为颧骨下缘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前界为口轮匝肌 后外侧界浅面相当于咬肌前缘 深面是翼下颌韧带前缘内容-面神经、颌外A、面前V、颊脂垫等,40
11、,二 颊间隙感染颊间隙位于相当于颊肌所在的部位40,41,41,感染来源:,1 上、下颌磨牙根尖脓肿或牙槽脓肿2 颊部粘膜、皮肤损伤感染3 颊、颌上淋巴结炎症引起4 亦可由相邻颞下、翼颌、咬肌、眶下间隙等感染引起,42,感染来源:1 上、下颌磨牙根尖脓肿或牙槽脓肿42,临床特点:,范围较局限: A 感染位于颊粘膜与颊肌之间时,磨牙区前庭沟红肿、触痛明显,皮肤红肿较轻 B 感染位于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时,面颊皮肤红肿严重、发亮感染波及颊脂垫时严重,范围弥散,可向四周扩散可有张口受限,43,临床特点:43,扩散途径:,前上-眶下间隙后外-咬肌间隙后内-翼颌间隙内侧-颞下间隙向上-颞间隙,44,扩散途
12、径:前上-眶下间隙44,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 A 口内切口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之上 B 颊部皮肤切口脓肿表面沿皮肤皱褶切口 C 颌下切口下颌骨下缘下1-2Cm平行于下 颌骨下缘切口药物使用病因治疗,45,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45,三 颞间隙感染,解剖-颞间隙位于颧弓上方,颞肌所在的部分,分为颞浅和颞深两间隙界限 上-颅顶 下-颧弓 前-额骨侧方 后-耳廓上方 颞浅间隙是在颞肌与颞深筋膜之间 颞深间隙在颞窝与颞肌之间,46,三 颞间隙感染解剖-颞间隙位于颧弓上方,颞肌所在的部分,,47,47,感染来源:,1 颞浅间隙感染常由颞、顶部皮肤感染引 起2 颞深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感染或耳源性
13、感染引起(如:咬肌间隙、翼下颌间 隙、颞下间隙、颊间隙感染扩散或耳部 化脓性疾病,疖痈,局部损伤继发感染 等),48,感染来源:1 颞浅间隙感染常由颞、顶部皮肤感染引 48,临床特点:,颞部、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肿胀、疼痛张口明显受限,咀嚼痛颞浅间隙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颞深间隙感染波动感不明显,穿刺有脓液或凹陷性水肿,可形成颞骨骨髓炎,49,临床特点:颞部、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肿胀、疼痛4,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应广泛 A 浅部脓肿颞部发际内单个皮肤切口 B 深部脓肿两个以上与颞肌纤维方向一致切口 C 骨髓炎时颞肌附着处弧形切口,翻起颞肌,敞开引流药物使用病因治疗,
14、50,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应广泛50,四 颞下间隙感染,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内界限 上界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 下界为翼外肌下缘 前界为上颌骨的后外侧面及上颌骨颧突的后面 后界为下颌骨髁状突、茎突及其所附着的肌肉 内界为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及咽侧壁 外界为下颌支上份内侧面、喙突及颧弓 颞下间隙内有众多神经血管通过与周围间隙相通,51,四 颞下间隙感染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内51,52,52,感染来源:,1 相邻间隙感染扩散2 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阻滞麻醉时带 入感染3 上颌磨牙病灶牙(如:根周感染、拔 牙后感染等),53,感染来源:1 相邻间隙感染扩散53,临床特点:,颞下间隙位置深,感染后外观表
15、现不明显可出现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微肿胀、深压痛、或出现颞部、腮腺咬肌区、颊部、口内上颌结节区肿胀等张口受限明显常为多间隙感染,54,临床特点:颞下间隙位置深,感染后外观表现不明显54,扩散途径:,上 - 颞间隙下 - 翼颌间隙前 - 颊间隙后 - 咽旁间隙眶下裂- 眶内卵圆孔、棘孔-颅内,55,扩散途径:上 - 颞间隙55,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 A 口内切口颞下间隙脓肿经上颌结节外侧前庭粘膜转折处 B 口外切口翼颌间隙经下颌角下弧形切口,贯通翼颌及颞下间隙 C 如同时伴有颞间隙感染应由颞上线切开颞肌下达颞下间隙直至下颌下缘的上下贯通引流大剂量抗生素应用病因治疗,56,治 疗:脓液形成
16、切开引流56,五 咬肌间隙感染,咬肌间隙位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界限: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缘为下颌支后缘 上平颧弓下缘下界为咬肌在下颌支的附着,57,五 咬肌间隙感染咬肌间隙位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57,58,58,感染来源:,1 下颌智牙冠周炎、磨牙根尖炎、牙槽脓肿2 相邻间隙感染扩散,化脓性腮腺炎等引起3 磨牙后三角粘膜炎症扩散,59,感染来源:1 下颌智牙冠周炎、磨牙根尖炎、牙槽脓肿59,临床特点:,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红肿、压痛张口受限严重不易扪到波动感,病程长者可有凹陷性水肿,穿刺可能见脓液最常见,60,临床特点: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
17、、红肿、,61,61,扩散途径:,向上 - 颞下间隙向前- 颊间隙,62,扩散途径:向上 - 颞下间隙62,63,63,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 A 常用口外切口颌下切口(沿下颌角下缘作弧形切口,距下颌骨下缘2cm,长约23cm) B 骨髓炎者病灶刮除术药物使用病因治疗(治疗病灶牙等),64,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64,65,65,六 翼下颌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升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之间界限: 前界为颞肌、颊肌及翼下颌韧带 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 上界为翼外肌下缘 下界为翼内肌所附着的下颌角内侧处内容:下颌神经分支、下牙槽动静脉,66,六 翼下颌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升支内侧骨壁
18、与翼内肌之间,67,67,感染来源:,1 主要来源于下颌智牙冠周炎、磨牙 根尖炎2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带入感染、拔 除智牙时创伤过大,继发感染3 相邻颞下、咽旁等间隙感染扩散,68,感染来源:1 主要来源于下颌智牙冠周炎、磨牙 68,临床特点:,翼下颌韧带区红肿、疼痛下颌支后缘内侧肿胀,深压痛牙痛,张口受限,吞咽疼痛,69,临床特点:翼下颌韧带区红肿、疼痛69,扩散途径:,向上- 颞下间隙向后- 咽旁间隙,70,扩散途径:向上- 颞下间隙70,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应广泛 A 口外:由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开,掀起翼内肌附着 B 口内:由翼下颌韧带外侧纵行切开进入翼颌间隙大剂量抗生素应用病因治疗
19、,71,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应广泛71,七 舌下间隙感染,舌下间隙位于舌腹口底粘膜与下颌舌骨肌之间界限:上界为舌腹口底粘膜 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前界及两外侧界为下颌骨体内侧面 内侧界为颏舌骨肌及舌骨舌肌 后界止于舌根部,72,七 舌下间隙感染舌下间隙位于舌腹口底粘膜与下颌舌骨肌之间72,73,73,感染来源:,下颌牙源性感染口底粘膜损伤、溃疡舌下腺、颌下腺腺管炎症,74,感染来源:下颌牙源性感染74,临床特点:,一侧或双侧舌下肉阜及颌舌沟区口底肿胀、粘膜水肿,舌体抬高,功能受限进食、吞咽、语言困难,严重时张口困难、影响呼吸口底扪及波动感,穿刺可有脓液,75,临床特点:一侧或双侧舌下
20、肉阜及颌舌沟区口底肿胀、粘膜水肿,,扩散途径:,后上:咽旁间隙、翼颌间隙后下:颌下间隙,76,扩散途径:后上:咽旁间隙、翼颌间隙76,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 A 口内切口肿胀处粘膜,切口与下颌体平行,勿伤及舌动脉、舌神经,颌下腺导管 B 口外切口口底引流不畅时颌下区切口药物使用病因治疗,77,治 疗:脓液形成切开引流77,八 咽旁间隙感染,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上缩肌之间,呈倒立锥体形。底向上通颅底,尖向下达舌骨大角平面;界限:内界为咽上缩肌 外界为翼内肌和腮腺深叶 前界在上方有颊咽筋膜与翼下颌韧带 下方在舌骨大角平面 后界为椎前筋膜的外侧分咽旁前间隙:咽升动静脉咽旁后间
21、隙:颈内动静脉、912对脑神经,78,八 咽旁间隙感染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翼内肌、腮腺深部与咽上缩,79,79,感染来源:,1 下颌智牙冠周炎2 腭扁桃体炎,相邻间隙感染扩散3 腮腺炎、耳源性炎症、颈深上淋巴结炎等引起,80,感染来源:1 下颌智牙冠周炎80,临床特点:,咽侧壁红肿,可波及软腭、舌腭弓和咽腭弓,悬雍垂被推移位,腭扁桃体肿大突出局部疼痛剧烈,吞咽和进食更甚,张口受限,如伴喉头水肿则可出现声音嘶哑,进食呛咳和呼吸困难颈部舌骨大角平面肿胀、压痛病变严重,发展迅速。间隙内组织疏松、血管丰富,易形成脓毒血症,沿筋膜间隙扩散形成纵膈脓肿,81,临床特点:81,扩散途径:,与周围诸间隙相通,
22、如翼颌、颞下间隙感染可沿血管神经束上通颅内、下达纵隔,82,扩散途径:与周围诸间隙相通,如翼颌、颞下间隙82,治 疗:,切开引流; 穿刺确诊翼下颌皱襞内侧,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 A 口内切口(张口不受限)翼下颌皱襞稍内侧,切开粘膜、钝性分离 B 口外切口(张口受限)颌下切口(不常用)大剂量抗生素应用病因治疗,83,治 疗:切开引流;83,九 下颌下间隙感染,下颌下间隙位于颌下腺所在的由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骨下缘形成的颌下三角内底为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 表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 下颌下间隙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84,九 下颌下间隙感染下颌下间隙位于颌下腺所在的由二腹肌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面部 感染 学习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