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学:颌位与下颌运动课件.ppt
《口腔解剖学:颌位与下颌运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学:颌位与下颌运动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颌位与下颌运动,口腔解剖学:,颌位与下颌运动口腔解剖学:,颌位: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无论有无牙的接触,颞下颌关节,颌位(mandibular position),下颌骨的位置,颌位: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无论有无牙的接触颞下颌关节 颌位,颌位与牙合 的关系:,每一种牙合 型均有对应的颌位?每一种颌位均有对应的牙合 型?,颌位 牙合,颌位,颌位与牙合 的关系:每一种牙合 型均有对应的颌位?颌位,功能整体:牙合咀嚼肌TMJ神经系统等,颌位,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功能整体:颌位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
2、m,下颌骨的三种基本位置: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姿势位,颌位,重复性髁状突位置牙合 型 临床意义,考察,下颌骨的三种基本位置:颌位重复性考察,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时下颌的位置。,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复习:牙尖交错 牙合 (intercuspal occlusion, ICO): 上下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咬合接触最密切和最广泛的牙合 。属牙与牙的接触关系。,ICP,复习:ICP,复习:牙尖交错牙合 与正中 (centric occlusion,CO)问题:
3、ICO时下颌骨的位置?,答:ICO绝大多数下颌骨位置都处于正中!故ICO可称为CO,在正中?,不在正中?,ICP,复习:牙尖交错牙合 与正中 (centric occlus,ICP依ICO而存在,又名牙位(tooth position)或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al intercuspation, MI)。,1. 牙尖交错位的其他概念,ICP,ICP依ICO而存在,又名牙位(tooth position,髁状突冠状面观,大多数人的ICP都处于正中!ICP又名正中牙合 位(centric occlusal position, COP),ICP,髁状突冠状面观大多数人的ICP都处于正中!ICP又
4、名正中牙合,ICP,牙列中线、ICP正常的辨证关系,牙列正中、肌功能正常-ICP正常,髁状突冠状面观,ICP牙列中线、ICP正常的辨证关系牙列正中、肌功能正常-,牙列中线、或ICO不在正中-ICP正常(红)或异常(蓝),观察牙列中线、下颌运动、下颌骨位置的关系。,牙列中线、或ICO不在正中观察牙列中线、下颌运动、下颌骨位置,2. 牙尖交错位的变化 ICP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对稳定, 但也是逐渐变化的,ICP,2. 牙尖交错位的变化ICP,乳牙初萌下颌开始探索其生理位置。,乳牙萌出前:,有牙合 型?,有颌位?,答:有颌位,但不是ICP,ICP,乳牙初萌下颌开始探索其生理位置。乳牙萌出前:有牙合 型?
5、有,替牙牙合 期发生变化,恒牙牙合 经生理性磨耗又起变化,ICP随之变化,这些变化是在较长时间内缓慢进行着。,ICP,替牙牙合 期发生变化恒牙牙合 经生理性磨耗又起变化,I,3. ICP决定了下颌的运动型ICP依ICO而存在,一生变化但相对稳定,ICP,3. ICP决定了下颌的运动型ICP,ICP,通过牙的接触,由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等本体感觉,为神经肌肉所记忆,反复重复而加强,逐渐形成个体特定的下颌运动型(开闭口),也叫记忆型。,ICP通过牙的接触,由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等本体感觉,为,ICO的咬合接触与升颌肌收缩强度有关,4. 牙尖交错位与咀嚼肌,ICP与升颌肌收缩强度也有关,IC
6、P,升颌肌收缩,下颌上升,至ICO 。 下颌肌力闭合道(下颌运动型)的终点,即是 ICO,下颌的位置即是ICP。,因此:,ICO的咬合接触与升颌肌收缩强度有关4. 牙尖交错位与咀嚼肌,重复性:牙合 型:髁状突位置:临床意义:,ICP依赖于ICO,依赖于牙的接触,ICP,ICO,最大牙尖窝交错,大多数人居中,正中牙合 位,ICP决定了下颌的运动型,下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是ICO(ICP),小结,重复性:ICP依赖于ICO,依赖于牙的接触ICPICO,最大,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位概念,牙尖交错位的变化,ICP与下颌的运动型的关系,牙尖交错位与咀嚼肌,ICP,小结,牙尖交错位牙尖交错位概念牙尖交错位的
7、变化ICP与下颌的运动型,第二节 后退接触位,定义: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再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 mm左右),后牙牙尖斜面保持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同时髁突也受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的限制,不能再向后退,此时,下颌可以作单纯的铰链开口运动,具有可重复性。,第二节 后退接触位定义: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再向后下移,RCP,(一)后退接触位的特点,1. 双侧部分后牙牙尖保持接触而前牙不接触。,2. 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结节后斜面保持紧密接触。,RCP(一)后退接触位的特点1. 双侧部分后牙牙尖保持接触而,3. 颞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等舌骨上肌群收缩完成从牙尖交错位
8、向后退接触位的运动。4. 长正中的概念 一位与二位。5. 可重复性较好。,RCP,3. 颞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等舌骨上肌群,一位与二位,2. 牙尖交错关系(不能后退),1. 后退接触关系(从ICP能后退),RCP,RCP=ICP,一位与二位 2. 牙尖交错关系(不能后退) 1. 后退接触关,RCP,(二)后退接触位的意义,1. 后退接触位为下颌在牙尖交错位时承受的咬合力提供了缓冲余地。2. 是口颌系统疾病诊断和进行咬合重建的记录位。3. 有学者强调ICP-RCP咬合干扰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磨牙症具有重要病因学意义。,RCP(二)后退接触位的意义1. 后退接触位为下颌在牙尖
9、交错,RCP,关于后退接触位时髁突的位置,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后上?前上?,RCP关于后退接触位时髁突的位置,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后上?,后退接触位的定义 后退接触位特点 后退接触位生理意义,后退接触位,RCP,小结,后退接触位的定义后退接触位RCP,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 MPP),第三节 下颌姿势位,当人直立或坐正,两眼平视前方,口腔无功能活动,升颌肌群保持轻微的电位活动,以对抗下颌骨所承受的重力;上下颌牙之间有一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即息止牙合 间隙(freeway space),大约24mm。,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
10、siti,(一)特点1. 在牙尖交错位后下方约24mm处,无咬合接触;2. 受体位的影响,头前倾或后仰影响息止牙合 间隙的大小;3. 在人一生中可随咬合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但在一段时间内,该位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MPP,(一)特点MPP,MPP,(二)垂直距离与息止牙合 间隙在姿势位时,正常情况下,牙自然分开,保持前大后小的楔状隙,约 24mm,此间隙成为息止牙合 间隙。,MPP(二)垂直距离与息止牙合 间隙,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也称为下颌姿势位时的面下三分之一高度,临床上以鼻底到软组织颏下点之间的距离表示。,MPP,垂直距离(vertical
11、dimension)也称为下颌姿,MPP,(三)姿势位的意义,1)姿势位维持息止 牙合 间隙是口腔重要的生理现象,对维持TMJ、肌肉、牙周等组织的健康是有益的。2) In this position the teeth can b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brought together for immediate function.,MPP(三)姿势位的意义1)姿势位维持息止 牙合 间隙是口,下颌姿势位定义 垂直距离与息止牙合 间隙 下颌姿势位生理意义,下颌姿势位,MPP,小结,下颌姿势位定义下颌姿,(一)ICP与RCP(二)ICP与MPP,第四节 三个基本颌位的位
12、置关系,CR,ICP,RCP,MPP,下颌肌力闭合道,(一)ICP与RCP第四节 三个基本颌位的位置关系CRIC,1)一致性:,RCP=ICP(10%)称为“一位”,(一)ICP与RCP的关系,1)一致性:RCP=ICP(10%)(一)ICP与RC,2)协调性:可称为“二位” (90%),3)不协调性:RCP到ICP有牙合 障碍,偏滑,长正中(long centric):RCP直向前滑动1mm到ICP,此距离为长正中,2)协调性:可称为“二位” (90%) 3)不协调性:RCP,(二)MPP与ICP的关系,(二)MPP与ICP的关系,一致性(一位),协调性(二位),不协调性:牙合障碍,RCP,
13、ICP,MPP,三个基本颌位的位置关系,ICP-RCP-MPP,小结,一致性(一位)协调性(二位)不协调性:牙合障碍RCPICPM,第五节 前伸牙合 颌位与侧牙合 颌位,(一)前伸牙合 颌位1. 前伸牙合 颌位指下颌相对于上颌位于ICP前方的下颌位置。2. 对刃颌位指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时下颌的位置,它是前牙咬切食物时下颌的一个功能性位置。3. 最大前伸颌位指下颌前伸至最大前伸位并保持咬合接触时的颌位,此时只有后牙接触,前牙不接触。,第五节 前伸牙合 颌位与侧牙合 颌位(一)前伸牙合,(二)侧牙合 颌位1.下颌在保持一侧上、下颌牙接触的同时向该侧移动,运动过程中所有下颌的位置都称
14、为侧牙合 颌位,其中下颌移向侧为工作侧,对侧为非工作侧。2. 侧方运动中,尖对尖位是后牙发挥咀嚼功能的起始咬合接触位。3. 从尖对尖位下颌还可以继续向外侧移动至最大侧向运动的位置,称为最大侧向颌位。,(二)侧牙合 颌位,最大前伸牙合 颌位,前伸牙合 颌位,对刃颌位,前伸牙合 颌位,侧牙合 颌位,侧牙合 颌位,最大侧向颌位,前伸-侧向牙合 位,小结,最大前伸牙合 颌位前伸牙合 颌位对刃颌位前伸牙合 颌位,下颌运动,第六节,下颌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相应肌收缩活动而完成的。下颌运动是否正常是评价口颌系统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颌运动第六节下颌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相应肌收,
15、一、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意义,(一)下颌运动的形式,开闭口运动2.侧向咬合运动3.前伸与后退咬合运动,一、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意义(一)下颌运动的形式开闭口运动,1.开闭口运动,(1)RCP起始的开口运动,2025mm,转动、滑动,转动,1.开闭口运动(1)RCP起始的开口运动2025mm转动、,1.开闭口运动,(2)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从ICP或MPP张口至最大开口位,髁突的运动一开始就是滑动兼转动,运动至关节结节的前下方,若继续开口,则为单纯转动。,转动、滑动,1.开闭口运动(2)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从ICP或M,(3)开口运动的力:舌骨上肌群,翼外肌下头。(4)闭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解剖学 下颌 运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