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烃PPT课件.ppt
《不饱和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饱和烃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不饱和烃,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双键的数目,烯烃可以分 为单烯烃、二烯烃和多烯烃。,不饱和烃是指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烃称为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称为烯烃。,第一节 单烯烃,单烯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通式为CnH2n,单烯烃与碳原子数相同的单环烷烃是同分异构体。,一、单烯烃的结构,乙烯是最简单的单烯烃,分子式为C2H4,构造式为H2C = CH2。,构造式:表示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 的结构式,1. 单烯烃的命名,CH2=CH2 CH2=CHCH3 乙烯 丙烯,(1) 普通命名法(适用于简单的单烯烃),正丁烯 异丁烯,二、单烯烃的命名
2、和同分异构现象,(2).系统命名法,i. 选主链 选择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做某烯。 ii. 主链编号 从距双键近的一端开始,侧链均视为取代基。在某烯之前标明双键的位次。 iii. 其它与烷烃的命名规则相同。,3,5 -二甲基-2-己烯,3-甲基-2-乙基-1-丁烯,CH2=CH- CH3CH=CH- 乙烯基 1-丙烯基(丙烯基) CH2=CHCH2- 2-丙烯基(烯丙基),3,3-二甲基-1-戊烯,3-甲基环己烯,注:烯基的编号从去掉氢原子的碳原子开始,烯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部分称做某烯基,2单烯烃的同分异构,碳链异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统称为构造异构
3、。,官能团位置异构:,CH3CH=CHCH3,CH2=CHCH2CH3,CH2=CHCH2CH3,由于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产生的异构叫构造异构,(1)构造异构,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所以当两个双键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产生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方式 .,例如 2-丁烯:,这两种不同空间排布方式的异构体 ,称做顺反异构体,也称做几何异构体。,(2)烯烃的顺反异构(几何异构),顺式 反式,沸点3.7,沸点0.88 ,烯烃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两个双键碳原子上分别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基团。,例如:下列化合物就没有顺反异构体,而下列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3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顺反命名法、 Z、E命名
4、法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在双键的同侧,称为顺式; 处在双键的异侧,称为反式 。,顺- 2 -戊烯 反- 2 -戊烯,当两个双键碳上,连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时可用顺反命名法命名。,(1) 顺反命名法,(2)Z、E命名法,当两个双键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基团均不相同时,采用Z, E-命名法。,两个较优基团处在双键的同侧,称为Z式; 处在双键的异侧,称为E式 。,Z式 E式,较优基团,较优基团,较优基团,较优基团,用Z, E-命名法时,首先根据“次序规则”排序,原子序数大者称为“较优”基团。,(1)将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者为“较优”基团;若为同位素,则质
5、量数的高者为“较优”基团。 I Br Cl S P F O N C D H,次序规则:,如:BrCl CH3 H,(2)如果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同,则依次往下比较,直至比较出较优基团为止。,CH(CH3)2 CH2CH3,较优基团,较优基团,例如:,Z-4-甲基-3-乙基-2-戊烯,例如:,C (CH3)3 CH(CH3)2 CH2CH2CH3 CH2CH3, CH2CH3 CH3,较优基团,较优基团,E-3-乙基-2-己烯,(3)当基团含有重键时,可以把它看作是以单键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E)-3-乙基-1,3-戊二烯 (Z)-3-乙基-1,3-戊二烯,Z, E-
6、命名法与顺反命名法所依据的规则不同,彼此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顺- 2 -戊烯 顺-3-甲基-2 -戊烯 (Z)- 2 -戊烯 (E)-3-甲基-2 -戊烯,例如:,三、单烯烃的物理性质(自学),四、单烯烃的化学性质 单烯烃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烯烃在铂、钯或镍等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可以与氢加成而生成相应的烷烃。,1、加成反应 (1)加氢,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是定量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氢气体积的方法,来确定烯烃中双键的数目。,注: 烯烃催化加氢为游离基型加成机理.,(2)加卤素卤化氢硫酸水 _亲电加成反应,烯烃容易给出电子,因而易受到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的缺电子试剂(称为亲电试剂)的进攻而
7、发生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 与卤素加成,卤素的活性顺序为:氟氯溴碘。,实验事实 a)将干燥的乙烯通入溴的无水四氯化碳溶液中(置于玻璃容器中)时,不易发生反应。 b)若置于涂有石蜡的玻璃容器中时,则更难反应。 c)当加入一点水时,很容易发生反应。 d)乙烯和溴在氯化钠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氯-2-溴乙烷和2-溴乙醇。,烯烃和卤素加成的反应历程,烯烃和卤素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第一步,第二步,加成反应实质上是亲电试剂Br+ 对键的进攻引起的,所以叫做亲电加成反应。由于加成是通过离子进行的,故又称为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 与卤化氢加成,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也是亲电加成。,反应
8、历程,卤化氢反应活性顺序为:HIHBrHCl,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马氏规则):,不对称烯烃加卤化氢时,氢原子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碳原子上,其余部分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不对称的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可能得到两种不同的产物。,马氏规则的解释,在多原子分子中,当两个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使之带有部分负电荷,另一原子则带有部分正电荷。在静电引力作用下,这种影响能沿着分子链诱导传递,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a)从诱导效应解释,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特点,(1)诱导效应是一种静电诱导作用,其影响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或
9、消失。诱导效应在沿链传递时,一般认为每经过一个原子,即降低为原来的三分之一,经过三个原子以后,影响就极弱了,超过五个原子后便没有了。,(2)诱导效应具有迭加性,当几个基团或原子同时对某一键产生诱导效应时,方向相同,效应相加;方向相反,效应相减。,(3)诱导效应沿单键传递时,只涉及电子云密度分布的改变,不改变键的本性。,诱导效应的强度,由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来决定。比氢原子电负性(2.1)大的原子或基团表现出吸电子性,称为吸电子基,具有吸电诱导效应,一般用I表示;比氢原子电负性小的原子或基团表现出供电性,称为供电子基,具有供电诱导效应,一般用+I表示。 吸电诱导效应(I): -NO2- -COOH
10、 -F -Cl -Br -I -OH RCC- C6H5- RCH=CR- 供电诱导效应(+I): (CH3)3C- (CH3)2CH- CH3CH2- CH3-,丙烯加HBr,甲基是供电子基,使烯烃的电子偏向1号碳原子(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 ),使其带部分负电荷(-),故易与氢离子结合;2号碳原子(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易与试剂的负性部分结合,生成稳定的产物,符合马氏规则。,诱导效应对马氏规则的解释:,稳定,不稳定,b)从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解释,正碳离子稳定性顺序:321CH3+,丙烯加HBr,正碳离子越稳定越容易生成 ,所以此种加成方式为主要方式 。,带正电荷的碳上连烷
11、基越多,正电荷被分散程度越高,越稳定。,伯正碳离子,仲正碳离子,过氧化物效应(反马氏规则):,该反应为自由基加成历程。,此反应反马氏规则,称为过氧化效应。,只有HBr才有过氧化效应。, 与硫酸加成,烯烃能和浓硫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硫酸氢酯,硫酸氢酯水解生成相应的醇。,不对称烯烃与硫酸的加成反应,也遵守马氏规则。,烷烃中含有少量烯烃可用浓硫酸洗涤除去, 与水加成,不对称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也遵守马氏规则,2. 氧化反应,(1)高锰酸钾氧化,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被烯冷高锰酸钾氧化,(C=C仅键发生断裂),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C=C均断裂),氧化特点:双键碳连1个H, 氧化成COOH 2个H,氧化成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饱和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1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