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通风》ppt第4章 隧道消防设计 重庆大学版隧道通风安全与照明课件.ppt
《《隧道通风》ppt第4章 隧道消防设计 重庆大学版隧道通风安全与照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通风》ppt第4章 隧道消防设计 重庆大学版隧道通风安全与照明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隧 道 通 风,第四章 隧道消防设计,2,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 一、可燃物的种类 二、燃烧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 三、着火与灭火 四、可燃物的火灾燃烧特点 五、火羽流与顶棚射流第二节 隧道火灾的原因与特点 一、隧道火灾的主要原因 二、隧道火灾的基本特点,3,本章主要内容,第三节 隧道消防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隧道结构的防火等级 二、隧道建筑的防火安全布局 三、隧道防火分区和建筑构造 四、隧道的消防给水与灭火系统 五、隧道的通风排烟系统 六、隧道的电气控制系统 七、隧道的消防控制,4,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一、可燃物的种类 1、种类 1)按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按来源:天然可
2、燃物、人造可燃物 3)从组成:单纯物质、混合物 2、燃料的来源二、燃烧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 1、导热:是物质运动分子之间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的一种热量传递方式。与固体相关。 式中:常数k称为材料的导热系数(W/mK),严格说来,它随温度变化而变化,5,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2、对流传热 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使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导致的热量传递过弯管中的对流传热过程。热对流主要发生在流动的气体、液体之间,不会在固体中发生,但在固体和液体、气体间也存在热对流 对流换热三个基本因素:流体的运动状态、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热物性 h为比例系数,称为对流换热系数(W/m2K),Tw为固体表面温
3、度,Tf为流体温度3、热辐射:辐射传热不要求热源与接收体之间有中间介质,它是电磁波形式的能量传递,像可见光一样,可以被物体表面吸收、反射等。辐射能: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由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能量。物体的辐射能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为Stefan-Boltzman常数,其值为5.66710-8W/m2K。温度T取开氏温度。为辐射率,6,三、着火与灭火 火灾三要素: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 燃烧的这四个条件间的关系,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1、着火的形式1)自燃: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行发生的燃烧现象。可为热自燃和化学自燃 点燃:使用小火焰、电火花、电弧、热物体等高温热源作用于冷态可燃物使之发生
4、燃烧的过程。需要施加外来热源。从本质上说,可燃物着火是其氧化反应由慢速加速到一定程度的现象。引起氧化反应的加速,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或是由于活性中心的积累。着火过程的热自燃理论和链着火理论2)热自燃理论 系统的能量方程:式中, 代表体系中单位体积预混气在单位时间内由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简称放热速率; 是单位体积预混气在单位时间向外界环境散发的热量,简称散热速度; 分别为可燃预混气的密度、定容比热和单位体积预混气的反应热; 是预混气的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8,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热自燃理论认为:着火是反应放热因素与散热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温升超过B点时,放热速率急剧增大,系
5、统的放热大于散热,使系统的温度逐渐升高而发生着火。Tc 就是热自燃温度,9,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3)链着火理论 链反应理论认为,在反应体系中可出现某种活性基团,只要这种活性基团不消失,反应就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反应完成。 链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三个步骤组成 链反应理论认为,反应自动加速是通过反应过程中自由基的逐渐积累来达到反应加速的。系统中自由基数目能否发生积累是链锁反应过程中自由基增长因素与自由基销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由基增长因素占优势,系统就会发生自由基积累。 氢与氧的反应:(1) (链引发) (2) (链传递) (3) (链终止),10,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4)影响着火
6、的主要因素(1) 可燃物的物态。可燃气体的点燃能较小,可燃液体的次之,可燃固体的点燃能较大(2) 可燃物的结构组成。烷烃类的最小引燃能量最大,烯烃类次之,炔烃类较小;碳链长,支链多的物质,引燃能量较大。(3) 可燃气体的浓度。一般当可燃气体浓度稍高于其反应的化学当量比浓度时,所需的点火能最小(4) 可燃混合气的初温和压力。可燃混合气的初温增加,最小点火能减少;而其压力降低,则最小点火能增大(5) 点火源的性质与能量。引起一定浓度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最小点火能,11,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5)灭火分析(1) 降低系统内的可燃物或氧气浓度(2) 基于热着火理论的灭火分析通过改变系统的散热
7、条件也能达到灭火的目的(3) 依据链反应理论的灭火分析 若要使已着火系统灭火,必须使系统中的活性基团的销毁速率大于其增长速率。加大这些基团销毁的主要途径: 增加活性基团在气相中的销毁速度 增加活性基团在固体壁面上的销毁速度 降低反应系统的温度,12,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四、可燃物的火灾燃烧特点1)可燃气体的燃烧(1) 预混燃烧:两者先混合然后再燃烧称为预混燃烧(2)气相扩散燃烧:两者边混合边燃烧称为扩散燃烧层流扩散火焰高度式中,qv为燃料气的体积流量,m3/s,Di为气体的扩散系数,m2/s;v为燃料气的平均流速,m/s;R为喷口的当量半径,m;Kc为修正系数。湍流扩散火焰的高度式中,ZT为
8、湍流火焰的高度,KT为修正系数,13,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2. 可燃液体的燃烧可燃液体在火灾中的燃烧主要是液面燃烧,即火焰直接在液体表面上生成。一般称为池火(Pool Fire)液体燃烧主要包括蒸发和气相燃烧两大阶段常用闪点(Flash Point)来衡量液体的火灾安全性能。液体的闪点越低,表明其火灾危险性越大,14,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3. 可燃固体的燃烧 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大体为:在一定的外部热量作用下,物质发生热分解,生成可燃挥发分和固定炭;若挥发分达到燃点或受到点火源的作用,即发生明火燃烧。有一些可燃固体受热后,先熔化为液体,由液体蒸发生成可燃蒸汽,再以燃料气的形式发生气相燃烧 自
9、燃是指可燃固体受热或自然发热,而热量可在其周围积蓄起来,致使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而发生的燃烧 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15,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五、火羽流与顶棚射流1. 火羽流 轴对称羽流和非轴对称羽流(1) 虚点源的位置为了计算羽流的参数随高度的变化,需要选取一个基准位置,这一位置称为虚点源。式中, 为虚点源距离火源面的高度 (m), 为火源的热释放速率(kW), 为火源的直径(m),经验常数 左右。(2) 火焰高度式中, 为火焰的平均高度(m);一般,经验常数 左右,16,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3) 质量流率式
10、中, 为羽流在高度 处的质量流率 (kg/s), 表示火源的总热释放速率 的对流部分(kW),一般可认为 为虚点源的高度(m)。(4)羽流平均温度式中, Tp为 高度处羽流气体的平均温度(K);Tz 为 z高度处周围空气的绝对温度(K), cp为羽流中气体的比定压热容(kJ/(kgK)。(5)羽流中心线温度式中, Tz为 高度处周围空气的绝对温度(K), 为 z高度处空气的密度(kg / m3),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m /s2),常数C5=9.1 。,17,第一节 火灾燃烧基础,2. 顶棚射流:当烟气羽流撞击到房间的顶棚后便形成沿顶棚下表面蔓延的顶棚射流。设火源表面到顶棚的高度为Z,烟气羽流以
11、轴对称的形式撞击顶棚,离开撞击区的中心水平距离为r。顶棚射流的最高温度当 时当 时式中, 是火源的热释放速率,用kW表示。顶棚射流的最高速度,18,第二节 隧道火灾的原因与特点,一、隧道火灾的主要原因 1、交通隧道火灾大体可分为过往车辆火灾、隧道设备火灾和隧道附属用房火灾 1、引发隧道火灾的原因 1)机动车故障; 2)交通事故; 3)车载货物起火 4)隧道设施故障; 5)人为过失或违章操作一、隧道火灾的基本特点 1)火灾类型多样性,。隧道火灾中A类火灾发生频率较高,B类火灾、混合物品火灾造成重、特大隧道火灾的频率较高。 2)烟气的浓度大、温度高 3)火灾蔓延迅速 4)起火点的移动 5)人员疏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通风 隧道通风ppt第4章 隧道消防设计 重庆大学版隧道通风安全与照明课件 隧道 通风 ppt 消防 设计 重庆大学 安全 照明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0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