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课件.ppt
《《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之十三《沂水春风》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沂 水 春 风,11-26子路、曾皙(1)、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3)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注释(1)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也:虽然我比你们的年龄稍长一些,而不敢说话。(3)居:平日。(4)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孔子操琴图,【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本章记载孔子与四个弟子谈志向的事。孔子开始时就叫弟子们不要拘束,因此大家谈得坦率、自然、各言其志。,【读解】朱熹论语集注长,上声。言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孔子著书
2、图,【读解】邢昺 论语注疏 正义曰:此章孔子乘间四弟子侍坐,因使各言其志,以观其器能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者,时孔子坐,四子侍侧,亦皆坐也。“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者,孔子将发问,先以此言诱掖之也。言女等侍吾,以吾年长於女,谦而少言,故云一日。今我问女,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者,此问辞也。言女常居则云已有才能,人不我知。设如有人知女,将欲用之,则女将何以为治?,【读解】 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份长幼之别的顾虑,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
3、氛围里畅所欲言。巧于设问,善于启发 孔子的设问启发很有意思。首先,他洞悉学生心理,知道学生平日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可能是他的学生一个个才华卓越,抱负远大,但是没有人赏识、重用他们的缘故,所以免不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大叹世道不公,这种表现当然不符合孔子的“君子”标准,孔子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正是抓住这种现状设问,一问就问到了学生心坎里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学生当然愿意在老师面前畅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操志趣,一来因为自己确实饱读诗书,才干超绝,二来也因这这份理想志趣,久积于心,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子路率尔(5)而对曰:“千乘之国,摄(
4、6)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7)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8)。”夫子哂(9)之。,注释 (5)率尔:轻率、急切。(6)摄:迫于、夹于。(7)比及:比,音。等到。(8)方:方向。(9)哂:音,讥讽地微笑。,孔子论政图,【读解】 从他们发言的内容来看,也是各有特色,很好地体现了人物 性格子路开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在当时算是大型的诸侯国了。而且,这个国家,照子路的设想,当 时正在危难之中。所以,他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 年的努力而达到大治。一副力挽狂澜的架势,不仅有他一贯豪侠 的英雄气概而且还有大政治家的气魄。,返鲁论仁,【读解】
5、论语讲要 子路说罢,孔子哂之。哂是笑,含有训诫的意思。孔子这样一笑,冉有等就不敢说了,于是孔子指名征问。,“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10),如(11)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注释 (10)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11)如:或者。,朱熹论语集注 冉有谦退,又以子路见哂,故其辞益逊。,天地无私,【读解】冉有则是一个谦谦君子, 自认只能治理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小国家,而且还只能 三年达到使老百姓物质生活小康,至于礼乐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 自己则无能为力。,论语讲要 冉有说的话,有谦退,有不谦退。不谦退的是“可使足民”,谦退的是“如五六十”,“如
6、其礼乐,则俟君子”。孔子听了,未置可否,孔子讲学图,【读解】南怀瑾论语别裁谦谦君子的冉求 冉求说话的态度谦虚多了,他说:只要方圆六七十里的一个小小的国家交给我,或者更小一点的国家让我来治理,花上三年的时间,我可以使这个国家社会繁荣,国民经济发达,全民进到康乐的境界,这是我可以做得到的。“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但是社会的经济充足了、富裕了,还不一定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来,而对于文化根基的建立,这种重大艰巨的事情,就只好等高明的人才来着手了。这是冉求的谦虚词,也是他的老实话。,这节书有两个观念: 首先,一个文化的建立,的确是不容易。其次,我们看看管子的高见“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可知社会
7、国家的富强、教育文化的兴盛,要靠经济做基础的;要衣食富足了才会知荣辱,仓廪充实了才礼义兴。所以有人说,最大的是穷人,连裤子都没得穿了,拚命都不在乎,还怕什么?有地位有钱的时候就怕事了。就是这两句话的道理。可见文化的建立,要靠经济作基础。从冉求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深懂这个道理。所以他说,一个小国家交给我去干三年,我可以使他经济基础稳定,社会政治稳定,至于文化的建立,则要“以俟君子”。这就还要等一段时间,乃至要请比我更高明的人来。这是他的谦虚,也是他的真话。,“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12),如会同(13),端章甫(14),愿为小相(15)焉。”,注释 (12)宗庙之
8、事:指祭祀之事。(13)会同:诸侯会见。(14)瑞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15)相:赞礼人,司仪。,与客评秦,【读解】 如果说冉有是谦谦君子,那公西华就更是委婉 曲致很可以了,他压根儿就不提治理国家的事,甚致说自己根本 就不能做什么事业,而只是可以学习学习,添入宗庙或外交场合 做一个小小的司仪罢了。其实,这个司仪并不小是相当于今天 秘书长或总务官之类的角色。所以孔于最后说“赤也为之小,孰 能为之大?”认为他实际上还是在说治理国家。实际情况也的确如 此,朱熹论语集注 公西华志于礼乐之事,嫌以君子自居。故将言己志而先为逊辞,言未能而愿学也。,【读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公西华
9、这个人,在上论中已经提到过,孔子说他“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他可做一个很好的外交官,衣冠整齐,生活从来不马虎,仪容很端肃,应对之间很得体,是一个标准的外交官。他在这里表现的也是外交官的风度,一开口就是外交官的口吻,与众不同。(这段论语,实在是很好的文学作品。)他说,老师,我是一无所能,不过愿意跟着学习就是了。这里三个人讲话,表达不同。第一个子路“率尔对曰”,咚咚就讲出来了,就干了。轮到冉求就谦虚了:“小一点的地方。”问到公西华就说:“我并不是说我有才能,我很差,不过愿意学习。”,子见老子图,学习什么呢?“宗庙之事”,这里宗庙就代表了国家。以前是宗法社会,每一个国家的社稷以宗庙为象征,所
10、谓宗庙之事,就是国家大事。“会同”,开大会。等于说现在开国民大会,或者立法院会、行政院会。“端章甫”,大家都穿上礼服,很有礼貌。“愿为小相焉”,辅相是一位很好的幕僚长,或者等于国民大会的秘书长。公西华对孔子说他可以去学习,慢慢在工作中求取经验,以便做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位优秀的国民大会秘书长可不容易作,一个重要会议中的小相,是很不容易作好的。小相就是总务人才,也就是宰相才;真正的好总务,就是宰相,像萧何就是最好的总务人才。历史上的这类人物是屈指可数的。,孔子演数图,“点,尔何如?”鼓瑟希(16),铿尔,舍瑟而作(17),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18)春
11、者,春服既成,冠者(19)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20),风乎舞雩(21),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注释 (16)希:同“媳,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17)作:站起来。(18)莫:同“暮”。(19)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20)浴乎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入海。在水边洗头面手足。(21)舞雩:雩,音。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读解】儒者的“清明上河图”,子路的豪侠气魄也罢,冉有的谦逊也罢,公西华的委婉也罢, 都是说的治理国家的志向,只有曾皙来了一通完全不同的说法,一 句话也没有谈到国家大事,而只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沂水春风 选读 十三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0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