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pptx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ppt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著导读,论语,走近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 公元前551前479,九尺六寸 221.76厘米,迷,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妻子亓q官氏 、儿子孔鲤,姓名:籍贯:生卒年: 身高: 体重: 职业 家庭成员:,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丘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而且面部有“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
2、他的父亲叔梁纥(h)和母亲颜徵在开始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就是孔子。,孔子的主要活动: 生于(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广收门徒,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3000人,精通六艺的72人;又从事政治活动,年过五十由鲁国中都宰提升为司寇、大司寇,之后又摄鲁国相事。 其后不用,55岁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 返鲁后直到73岁去世前,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
3、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兴办私学,孔子及其弟子,孔子最得意弟子是谁?,1颜渊 颜渊(前521年前481年),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在孔门弟子中,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
4、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小孔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行实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孔子,但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后来又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参与了争斗,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记“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结果在重新结缨带时被杀,并被砍成肉浆。,3.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
5、之一。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他为最多。子贡对孔子的颂扬在孔门弟子中是出名的,他曾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孔子去世,子贡为孔子守墓长达六年之久。子贡晚年居齐,直至终老。,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要讲“信”。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扬毅。曾参以“孝”著称,
6、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据说传世的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经在汉代和论语一起升格为儒家经典。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论语是一本什么书?,论语其书,论语是一本语录。 两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只言片语话人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
7、言哉?,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一、孔子其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 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像,孔子,是
8、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孔子的历史贡献,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2、兴办私学,“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孔庙,全称至圣庙,亦称阙里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 前479年孔子逝世,鲁哀公尊孔子为尼父,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岁时奉祀。公元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帝王祭祀孔子之先例。公元153年
9、设官守庙,掌领礼器。公元541年始塑孔子像,旁立十子。隋、唐时多次扩建重修。公元1105年(北宋徽宗崇宁四年)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公元1021年扩建孔庙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公元1499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公元1725年重建大成殿等建筑。 孔庙现占地140000多平方米。南北长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有金、元、明、清时期建筑104座466间,碑刻1172通,古树1250株。孔庙建筑群仿皇宫之制。空间和平面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为中轴,院分九进,建筑东西对称排列。,孔府,全称袭封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的官衙
10、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奉祀孔子。历经宋、金、元、明、清延续880年。孔子去世后,因宅立庙,后代子孙附庙而居,故称庙宅。宋代始设官署袭封视事厅,前有客馆、客位,后有双桂堂等建筑,官署住宅合一格局初步形成。金代扩建双桂堂为袭封宅。公元1377年勅建袭封衍圣公府。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 孔府现占地约73300平方米,有楼、房、厅、堂480余间。整个建筑座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三路布局,七进院落。中路前为官署,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东路称东学,西路称西学。,孔府大门孔府大门,明代建筑。三间,灰瓦悬山顶,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每间辟一门,黑漆红牙,
11、狻猊铺首,菊花阀阅。明间上悬圣府竖匾,为明代严嵩书。左右柱上悬挂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为清代著名学者纪昀书,其中富字上无点,章字中竖通上去。意为孔家富贵无头,文章通天。门前有粉白照壁、明代石狮和上马石。,论语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司马牛之叹,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卫灵公篇),“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泰戈尔,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内心的坦然与淡定是可以让他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的。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子曰:以约失之
12、者鲜矣。(论语里仁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矣。”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3)目:
13、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什么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有一天你这样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都会赞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资质愚钝,也要愿意照这些话去做。”,“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里强调的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人的道德自觉,提倡人要
14、克服欲望、约束自己,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 在论语中,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远吗?我想达到仁的境界,它就来了。”启发:在本章孔子指出,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实现“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曰:“有一句
15、话可以拿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启发:本章从实践上说明, “仁”是基础, “忠恕”是仁的引申和表现。 “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多为他人想一下,留一步给他人走,这样大家才能共同发展。,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1)施:旧读,动词。 (2)众:指众人。 (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
16、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语词。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够给人民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必定是圣德了!尧、舜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要想自己事事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凡事能拿自身作比方,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孔子所说的“仁之方”指什么?(如何爱人呢? 如何实现仁的?)孔子提出两个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人而立人,急欲达人而达人”,其
17、实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想。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哪里?本质是相通的。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从否定方面说,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做什么;“己欲立人而立人,急欲达人而达人”,从肯定方面说,就是要求人们要做什么。,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18、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释】(1)道:一为“引导。(2)齐:整齐、约束。(3)免:避免、躲避。(4)耻:羞耻之心。(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评析】在 本章中,孔子举出
19、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 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 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评析】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
20、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2)鲜:少的意思。【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评析】之前孔子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 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
21、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 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09福建高考)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注】里:居。德:有德之人。邻:亲近。(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C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人教版 语文 必修 名著 导读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0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