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和实施ppt课件.ppt
《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和实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和实施ppt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一 四年 八月九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市域面积6787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达2380万人,全市建设用地规模达2961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17个区、1个县。其中,上海中心城包括10个区,总用地面积约为660平方公里。郊区包括7个区和1个县,总用地约6000平方公里。,上海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997-2010年上海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拓展,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围绕“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目标,加快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步伐。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和环球金融中心等一批展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貌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中
2、心城集聚、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郊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城市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贯彻“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国民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3.0:36.4:0.6,进入服务经济主导的发展阶段。,(三)枢纽型和功能性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构建“安全、高效、集约、公平、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强化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功能性的重大骨干工程相继建成,为上海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坚实保障。,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控详规划的定位和上海控
3、详规划管理的历程,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完善,三、控详规划管理工作改进完善的思考,一、控详规划的定位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的历程,(一)控详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工作历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是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要求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研究确定城市局部地区功能定位、规模容量、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基础设施,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从而引导城市科学、合理、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2008年国家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确立了控规在土地出让、项目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其作为土地使用和空间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一)控详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控规具有承上启下
4、、统筹综合、刚柔并济等特点:,承上启下:上承总体规划,下接土地和项目管理。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功能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排,分解和落实上位规划的要求;同时,因地制宜、科学引导项目建设,为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依据。,统筹综合:统筹考虑一定区域内,各地块或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以及各专业系统控制的整体诉求,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照相对稳定的共同规则,固化空间控制要求。刚柔并济:控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在于维护上位规划的延续性,关注土地使用总量安排、结构分布、用地绩效,关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突出刚性要求;同时,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关注城市空间布局,满足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和现实要求,兼顾不确定性因
5、素,预留弹性空间。,其地位和作用具有以下特性:1、法定性。控规往上分解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主要指标要求,向下对接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根据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控规编制必须依据批准的上位规划,遵循法定的编制程序。控规一经批准,即成为土地出让和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直接法定依据。2、公共性。控规作为政府管理的一项公共政策,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一是着力保障城市安全和公共服务、市政道路等城市公共设施的落实,维护公共利益;二是控规编制应当系统征询公众意见,包括各相关利益主体、政府各专业部门、专家以及基层公众代表等,控规批准后必须依法公开。,3、协调性。控规赋有统筹协调和综合平衡的职能。必须落实相
6、关政策、法规,统筹、协调各专业部门意见或诉求,妥善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专项规划和地区控规之间的有机衔接;综合平衡与国家和相关行业的标准,寻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统筹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4、可操作性。控规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法定规划,基于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测,以及作为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应保证编制成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强化规划实施策略研究,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从1982年虹桥开发区首次尝试控规编制以来,上海控规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从粗放式到精细化。,(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工作历程,一是2003年以前,工作重点在项目管理,
7、控规管理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规划编制以开发项目为主导,重点考虑地块开发的相关控制指标。,二是自2003年至2007年,为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第5次规划工作会议要求,逐步从项目管理向系统性的规划管理转变,以“整单元”的方式,推进中心城和郊区新城等城镇区控规编制。,中心城控制性编制单元,三是2008年至今,为贯彻城乡规划法,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经验,探索建立“标准统一、程序规范、机制完善”的控规管理体系,从管理规定、技术标准、成果规范、操作规程四个方面明确各项制度和要求。目前,适应本市发展形势下控详管理已经基本建成,“五个一”工程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即:形成一
8、张全覆盖网络完善一份法定图则搭建一个全要素平台组建一个技术支撑机构建立一套有效制度,二、上海控详规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完善,(一)基本理念(二)控规管理体系(三)管控要求(四)信息化建设(五)管理成效,面对城市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和土地、环境、能源等资源紧约束的双重压力,上海的城市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规划理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规划管理应坚持以下基本理念:,(一)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控详规划定位和总体要求,1、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控详规划的编制管理应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的要求,应坚持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有机疏散理念针对大城市过度集中、无序蔓延等问题,强调通过在大城市周边建设新城,吸
9、引中心城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功能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压力,形成新城与中心城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大赫尔辛基规划:1、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一是沿海的密集大都市区,二是内陆小城镇。2、通过轨道交通将各城镇紧密结合在一起。3、依托“绿色海湾”网络,控制无序蔓延。4、地方识别性强,城镇功能多样化,充满吸引力。,(1)坚持有机疏散的理念,VISION 2050,按照有机疏散理念,上海更加注重中心城人口、产业疏解,加快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生态良好的郊区新城,深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上海市“1966”城乡规划体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宜居理念强调坚持环境优先,加强生态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营造
10、绿色生态的宜居家园,有利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增强上海国际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坚持生态宜居的理念,延中绿地,崇明生态岛,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提倡功能复合,鼓励商业、工业与居住合理混合,多元发展,推进居住与就业平衡,实现产城融合。切实保障民生,发展社会公共设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营造舒适便捷的城市公共环境。 优化空间尺度,提高道路网密度,控制街坊规模,鼓励建筑围合式布局,营造人性化的街坊空间。,功能混合(虹桥商务区),松江佘山北大社区围合式住宅,(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海土地资源紧缺,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倡“睿智增长”的
11、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其目标是: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保护农地和环境、公共交通主导发展(TOD)、闲置土地再利用等。坚持集中紧凑布局。各类设施综合集中设置,集约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美国波特兰市:1、波特兰是“睿智增长”理论的发源地。2、通过确立“城市增长边界(UGB)”限制城市蔓延。3、成立专门制定与管理UGB的机构 “Metro”可以制定涉及土地利用、交通和住宅问题的各项政策。,(4)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根据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控详规划作为总体规划与建设项目之间的环节,应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宏观控制指标分解为地块的定性、定位、定量控制指标,并成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的直接法定依据。,2、控详
12、规划的定位和总体要求,(1)控详规划的定位,(2)以“控规编制单元”划分指导全市控规编制,“控规编制单元”是分解总体规划目标、指导控规编制的基本单位。单元划分以集中建设区为基础,落实以下工作要求:上下衔接、突出系统单元的划分、编号和统计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体系紧密衔接,将控规单元分为中心城、中心城拓展区、新城、新市镇和其他功能区5种类型,体现市域范围内单元划分的层次性与系统性。,全市控规编制单元划示图,覆盖全域、无缝衔接在城镇集中建设区的基础上,根据市域城镇结构功能,明确控规单元的划分边界,实现控规编制单元在市域城镇建设用地上全覆盖,实现与郊野单元的无缝衔接。全市控规单元的划分做到统一编号
13、,并明确“四个一”,即一个规划编制和管理团队、一个技术准则、一个成果规范、一个管理规程。,全市控规编制单元主导功能图,目前全市共划分998个控规编制单元,合计面积约344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273个单元,面积约663平方公里,控规已经基本覆盖。郊区725个单元,面积约2781平方公里,截至目前,控规覆盖率已经基本达70%。,全市控规覆盖情况,(二)上海控详规划“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上海控详规划管理工作形成了主要思路:根据规划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和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三分离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控详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控详规划管理
14、体制、机制,加快实现规划管理的四个转变:,1、总体思路,(1)在城市发展方式上,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转变。加强统一管理、城乡统筹,强调生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城市布局无序蔓延和过度高层化发展。,(2)在规划管理重点上,从项目管理为主向规划管理为主转变。加强规划的标准制定,强调规划的统筹、导向和保障作用。,(3)在规划管理模式上,从指标管理向空间管制转变。建立法定图则管理模式、优化指标体系,强调精细化,突出城市设计工作,强化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和维护。(4)在规划工作机制上,从重结果轻过程向全过程管理转变。建立全过程的程序保障、细化管理要求。从重审批轻编制向编审并重管理转变。强化前期研究和
15、规划编制工作,提高科学性和操作性。,基础控制盒(一般地区),精细控制盒(重点地区虹桥枢纽),根据局信息化管理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为实现“全覆盖、全要素、全过程、全关联”的规划管理目标,逐步研究建立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控规管理制度体系。目前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技术准则、成果规范、管理操作规程“四位一体”的控详规划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2、上海控详规划“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3、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落实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要求,管理规定明确强化了控详规划管理基本制度。确保控详规划的法定地位,明确了控详规划三分开(决策、执行、监督分开),规定了控详规划基本管理制度、管理主体、
16、管理程序、技术标准、成果规范等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统一管理制度按照“编制、审批、实施”三分开的原则,实行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市人民政府审批、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基本制度。并将批准的控详规划纳入全市统一的规划国土资源电子信息平台,通过统一的网上比对和网上审批,实现规划管理的透明公开。,(2)技术标准制度通过技术准则建立一套控详规划编制的基本准则与方法,强化规划的导向和统筹作用,明确规划原则和标准,为控详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提供技术指导。(3)法定图则制度借鉴香港、德国、美国等法定规划管理经验,提出“以一张法定图则为主、单元全覆盖”的控详规划管理模式。按照重
17、点地区、一般地区、远郊地区,制定不同的成果要求;区分刚性要素和弹性要素,指导项目建设。,(4)程序保障制度控详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按照程序完善、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全过程管理的总体要求,把握关键环节,细化规划管理操作规程,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操作性。(5)专家审议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重大事项的审议、咨询、协调作用。在法定程序上,进一步明确控详规划的市规委会专家审议。在技术支持上,加强前期研究的专家论证、重大问题的专家咨询和地区规划师工作。(6)技术审查制度确立统一技术审查制度,按照技术审查规程和规范,对控详规划的成果内容和技术标准等进
18、行审查,确保报审成果符合相关规划、标准和规范要求,保障规划成果质量。,4、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操作规程,(1)操作规程的总体要求,为保持控规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建立了以前期准备、规划编制和规划审批三个阶段为核心、由若干环节构成的控规全过程管理规程体系。,操作规程重点应把握“任务书”、“规划草案”和“成果入库”三个重点环节。任务书:应明确四方面内容,一是规划编制必须执行的刚性内容,二是需重点研究的问题,三是推进的时间计划,四是任务书的有效期限和罚则措施。 规划草案:应严格落实任务书相关要求,并依照上位规划、技术准则、成果规范
19、等规定,科学组织规划草案编制,确保成果质量。成果入库:应依据成果规范制作入库文件,符合电子数据的精度、图层等要求,批准的控规成果按照统一要求进入局大机平台,确保管控数据的唯一性、现势型。,根据不同的规划类型和情况,按照“分类处理,区别对待,有利实施,便于操作”的原则。在内容深度上:区分重点地区、一般地区(中心城、新城) 、远郊新市镇和产业园区。在规划编制上:区分整单元和整街坊。在规划调整上: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区分出让前和后。在操作执行上:区分控详规划层次和项目层面。,(2)市区联动、分类指导,分区管制,合理确定市区审批分工操作方案在全市控详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
20、,根据不同的区域功能和规划要求,结合市、区工作特点,分为三类分区操作方案。,一类 重点地区等特定区域 中心城浦西地区二类 浦东中心城地区 新城、外环外侧敏感区 试点城镇等特色城镇三类 远郊新市镇 外环外工业区,控规编审管理市区(县)分工示意图,分类处理,明晰控详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界面在控详规划统一规程和技术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结合规划实施中的情况和特点,对规划实施中的各类审批管理行为进行分类指导,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又要结合实施特点,精简有关程序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操作性。针对控详规划实施管理中涉及到规划调整的不同情况,根据规划区位、调整性质、幅度和影响等不同,规划管理分为A、B、C
21、三类,即:A类为局部调整(完全程序)B类为实施深化(简易程序)C类为规划执行(项目程序),A类:局部调整(完全程序),严格按照局部调整管理规程要求进行编制和审批。B类:实施深化(简易程序),是指因公共利益引起的,在一定幅度范畴内,对地块控制要素和指标进行符合规划导向的深化。B类程序,在局部调整管理规程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适当精简有关程序环节,提高行政效率。C类:规划执行(项目程序),主要针对项目规划管理,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要求,维持一定弹性和幅度,强化操作性。按照规划适用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要求进行审批,即 甲、乙、丙三种适用规定。,5、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
22、准则(以下简称技术准则)的研究、制订,明确了控详规划概念、方法、标准设置和实施对策,明确各类刚性控制要求,统筹衔接城市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标准的关系。,-42-,专题研究作为支撑按照“开放式”和“广泛性”的要求,邀请共9家在规划及相关领域富有经验的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研究团队,开展了10项专题研究,为技术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43-,专家团队技术把关邀请2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队,分设综合、空间、居住、生态、交通、市政等6个小组,全程把关。课题组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开展专题审议和条文研讨,并两次邀请专家读稿审议,确保技术准则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专家团队:1、综合组:夏丽卿 郑
23、时龄 杨东援 顾长浩 耿毓修 任芝浩2、空间组:唐子来 卢济威 苏功洲 倪 秉 童 明 叶梅唐3、居住组:朱锡金 周 俭 沈 迪 汪均浩4、生态组:王祥荣 沈清基 陆健健5、交通组:徐道钫 潘海啸 陆锡明 李俊豪6、市政组:蒋宗健 沈人德 周建军 周建国,-44-,征询并反馈相关单位意见市规土局于2010年10月和12月,分两次征询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所有意见逐条梳理和反馈,并就道路交通、产业用地、教育设施用地、防护距离等问题与市建交委、市经信委、市教委、市环保局等单位进一步协商,在重要问题上基本形成共识。技术准则主要规定了土地使用、强度分区、城市设计和空间管制、住宅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
24、境、综合交通、市政防灾等八个方面的编制控制要求。,向国家住建部汇报工作情况2010年11月2日,向住建部详细汇报了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管理体系以及技术准则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获得住建部的充分肯定。,(1)土地使用,当前的规划管理中,城市与乡镇、规划与土地的用地分类标准不统一、不衔接,影响管理效率。为满足城乡统筹、规土合一的要求,按照集约节约的原则,统一用地分类、统筹各类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提倡土地混合使用、功能多元,提高城市活力。,a、优化地类划分参考建设部的城乡用地分类新标准和国土部土地使用分类标准,制定上海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将城乡用地分为建设用地、农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三大
25、类。其中,建设用地中分为十一个大类。,b、引导土地混合使用鼓励形成商业、商务与居住合理混合的复合型公共活动中心,在城市各级中心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注重综合交通与其它城市功能的衔接,减少通勤交通,推进居住与就业的平衡,提高城市活力。,虹桥商务区(商务、酒店、展示、会议等),柏林波茨坦广场(商务、酒店、文化、居住等),(2)强度分区,开发强度(容积率)是体现城市功能、规模和土地利用水平的核心指标。当前,对容积率的确定和调整,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城市开发强度布局不均衡,中心城整体偏高。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为适应城市长远发展需要,应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控制性 详细规划 管理 实施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0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