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ppt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耻,ch,矣,y,岂,q,识,zh,耻 ch矣y岂q识 zh,写一写,耻诲谓诵岂恒窥皆缺写一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论语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朗读课文,疏通文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聪敏。喜好。以为耻。朗读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句意: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对待知识的态度,学习态度,理一理: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三句话的内容吗?,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
3、了什么道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持之以恒。,(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一说它们,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朱熹 (11301200),字元
4、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朱熹 (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朗读课文,疏通文义。,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经。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漫浪,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随意。 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要紧、重要。,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心到最急。,.朱熹认为读书有哪“三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人谈读书 年级 语文 上册 25 古人 读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0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