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香料香精课件.ppt
《二章香料香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香料香精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香料与香精,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化工系陈燕丹2008年1月10日,第二章 香料与香精福建农林大学,2.1 概述,(1)香料的定义香料(perfume) 一些来自自然界动,植物的或经人工单离,合成而得到的发香物质叫香料。香精(perfume compound)以香料为原料,经调香,有时加入适当的稀释剂配成的多成分的混合体叫香精。,2.1 概述(1)香料的定义,第二章-香料香精课件,香是指刺激嗅觉神经或味觉神经产生的感觉,广义上成称为气味。香包括香气和香味,香气是由味觉产生的,香味则由味觉和嗅觉共同产生的。具有快感的气味称为香味。至今,人们已发现的有香物质大约有40万种以上。香料不仅包
2、括香味物质,有时为了调香的需要加入有臭味的物质,因此,某些有臭味的物质也属于香料范畴。,香是指刺激嗅觉神经或味觉神经产生的感觉,广义上成称为气味。,1959年,小幡弥太郎提出,现大家比较公认: 具有挥发性; 在脂类、水等物质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分子量为26-300的有机物; 分子中具有某些原子(称为发香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发香团),发香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A-A族中,其中,P、As、Sb、S、Te属于恶臭原子; 折射率大多在1.5左右; Raman光谱测定吸收波数,大多数在1400-3500cm-1范围内。,(2)有香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1959年,小幡弥太郎提出,现大家比较公认: 具有挥发
3、性;,2.2 香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香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有香物质分子量最低的为17(氨),而分子量上限一般认为与官能团、褴限值有关,通常分子量在300以内。经典的香化学理论认为有香物质的分子中必须含有-OH、-CO-、-NH-、-COO-、-SH、-CN、-NH2等原子团。,2.2 香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香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烃类化合物, 脂肪族烃类化合物一般具有石油气息,其中C8和C9的香强度最大。分子量增大,香气变弱,C16以上的烃类属于无香物质 链状烃比环状烃的香气强; 链状烃不饱和程度增加,香气增强。例如,乙烷无臭,乙烯有醚的气味,乙炔则有清香香气。,烃类化合物 脂
4、肪族烃类化合物一般具有石油气息,其中C8和C,醇类化合物,羟基属于强发香团,但分子内有氢键形成时,香气变弱,这一点对调香来说比较重要;C4和C5的醇类有杂醇类香气,C8香强度最大,碳数增加时出现花香。C14以上的几乎无香气;-OH数目增加,香气变弱;如果引入双键、三键时,香气增强,三键的增加能力更强,甚至产生刺激性。如丙烯醇2=-2的香味比丙醇2-2-2要浓;不饱和位置接近-OH时,香气显著增强。分子中碳链的支链,特别是叔、仲碳原子的存在对香气有显著影响。如乙基麦芽酚比麦芽酚的香味强46倍。,醇类化合物羟基属于强发香团,但分子内有氢键形成时,香气变,醛类化合物,脂肪族低级醛具有强烈的刺鼻气味,
5、C4和C5醛具有黄油型香气,C8、C12等醛类化合物则有花香香气和油脂气味,其中C10醛香气最强,C16醛无臭味。在芳香族醛类及萜烯醛类中,大多具有香草、花香等香气。、不饱和醛有臭味。,醛类化合物脂肪族低级醛具有强烈的刺鼻气味,C4和C5醛具有黄,酮类化合物,C11脂肪族酮香气强,并且有蕺莱的香气。C16酮是无臭的,含有C11C13的大环酮类有樟脑气味;C14的大环酮,具有柏木香气,C15C18大环酮则具有细腻而温和的天然麝香香气。,脂肪族羧酸化合物,C4和C5羧酸具有酸败的黄油香气、C8和C10羧酸有不快的汗臭气息。C14羧酸无臭味。,酮类化合物C11脂肪族酮香气强,并且有蕺莱的香气。C16
6、酮,酯类化合物,香气介于醇和酸之间,但均比原来的醇、酸的香气要好。由脂肪酸和脂族醇所生成的酯,一般具有花、果、草香。C8的羧酸乙酯香气最强,C17的羧酸酯是无臭的。,酯类化合物香气介于醇和酸之间,但均比原来的醇、酸的香气要好。,内酯化合物,内酯化合物的香气接近于化学结构类似的酯类化合物,但由于取代基的位置不同,其香气有显著的变化。随着内酯环的增大,香气随之增强,而尖刺的气味相应减弱。大环化合物中环十五内酯有麝香香气,一般大环为C14C19时,有较强的麝香香气,等等。,香气也因分子的立体异构而造成差异。,内酯化合物内酯化合物的香气接近于化学结构类似的酯类化合物,但,一、香料的分类,香料,天然香料
7、,合成香料,动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单离香料,合成香料,香精,食用香精:糖果、糕点、饮料、烟、酒,日用香精:化妆品牙膏洗涤系列,其他香精: 医药、卫生用品 饲料、引诱剂 涂料、纺织用品 塑料、橡胶制品,2.4 香料的分类与命名,一、香料的分类香料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动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单离香,二、香料化合物的命名,IUPAC(系统命名法)1、S法(取代命名法)2、R法(根基官能命名法)3、C法(结合命名法),二、香料化合物的命名IUPAC(系统命名法),一、动物性天然香料动物性天然香料主要品种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龙涎香四种。 动物性香料是较珍贵的天然香料。在调香中除起圆和谐调、增强香气等作用外
8、,还有使香气持久的定香作用。通常以乙醇制成酊剂,并经存放令其圆熟后使用。除龙涎香为抹香鲸肠胃内不消化食物产生的病态产物外,其他三者是从腺体分泌的引诱异性的分泌物。动物性香料在未经稀释前,香气过于浓艳反而显得腥骚,稀释后即能发挥特有的赋香效果。,一、动物性天然香料,2.5 天然香料,一、动物性天然香料1、麝香:麝香酮,1926年2.龙涎香:三萜类的龙涎醇和胆甾醇类的甾醇3、灵猫香9-环十七烯酮4、海狸香生物碱和吡嗪等含氮化合物构成,2.5 天然香料一、动物性天然香料,二、植物性天然香料,1、特性:是从芳香植物的叶、茎、干、树皮、花、果、籽和根等提取的有一定挥发性、成分复杂的芳香物质,大多数呈油状
9、或膏状,少数呈树脂或半固态。常用的约200余种。产量较大的有松节油、薄荷油、香茅油、柑橘油以及桉叶油等。根据它们的形态和制法通常称为精油、浸膏、净油、香脂和酊剂。,二、植物性天然香料1、特性:是从芳香植物的叶、茎、干、树皮、,精油(Essentialoil):天然香料制品中最常用的形态。 通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少数采用冷榨、冷磨方法。 呈透明澄清,无色至棕褐色,具有挥发性特征芳香的油状液体,因而又称挥发油。具有易燃性和热敏性,一般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大多数精油的比重小于水。 精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常为其主香成分。由于精油中的萜烯化合物易氧化变质,将萜烯成分除去后称为除萜精油。将精油
10、中有效成分加以浓缩所得产品称为浓缩油,如二倍浓缩甜橙油等。除萜精油水溶性较好,是配制水溶性香精的重要原料。 主要的精油有玫瑰油、香叶油、熏衣草油、檀香油、薄荷油等。,精油(Essentialoil):,浸膏(Concrete):采用溶剂萃取法制取。具有特征香气的粘稠膏状液体或半固体物,有时会有结晶析出。常用的有茉莉花、桂花等浸膏。 净油(Absolute):以纯净乙醇作溶剂,浸膏在低温下进行萃取后再经过冷冻除蜡制成的产品。可直接用于配制各种高档香水。常用的有晚香玉、茉莉等净油。,浸膏(Concrete):采用溶剂萃取法制取。具有特征香气,香树脂(Pomade):用乙醇为溶剂,萃取某种芳香植物器
11、官的干燥物,包括由香膏、树胶、树脂等渗出物和动物的分泌物,从而获得的有香物质的浓缩物。香树脂多半呈粘稠液体,有时呈半固体,如橡苔香树脂等。 油树脂(Resin):用食用挥发性溶剂萃取辛香料,制成既含香、又有味的粘稠液体和半固体。多数作食用香精,如生姜油树脂等。 酊剂(Tincture):用天然芳香物质作原料,以一定浓度纯净乙醇进行萃取,再将萃取液经适当回收溶剂制得的产品,如麝香酊、排草酊、枣子酊等。,香树脂(Pomade):用乙醇为溶剂,萃取某种芳香植物器官,2、植物性天然香料的化学成分,萜类化合物指具有(C5H8)n通式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
12、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萜烃、萜醇、萜醛、萜酮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氮含硫化合物,2、植物性天然香料的化学成分萜类化合物,萜烃 月桂烯,罗勒烯,-蒎烯,-蒎烯,萜烃 月桂烯,罗勒烯,-蒎烯,-蒎烯,萜醇 香叶醇,芳樟醇,香茅醇,薄荷淳,萜醇 香叶醇,芳樟醇,香茅醇,薄荷淳,芳香族化合物 在植物性香料中芳香族化合物的量仅次于萜类化合物。如玫瑰油中苯乙醇(2.8%)、肉桂油中桂醛(80%)、茴香油中大茴香脑(80%)、丁香油中丁香酚(80%)。,桂醛 香兰素 大茴香脑 丁香酚 黄樟油素,芳香族化合物 在植物性香料中芳香族化合物的量仅次于萜类化合,脂肪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在植物性香料中也广泛存在
13、,但其含量和作用不如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在茶叶及其它绿色植物中含少量的顺-3-己烯醇(叶醇),它具有青草的香气。2-己烯醛即叶醛,是构成黄瓜青香的天然醛类。在芸香油中含有约70%的甲基壬基甲酮,因是芸香油的主要成分故成为芸香酮。鸢尾油中肉豆蔻的含量高达85%。,叶醇 芸香酮 肉豆蔻酸,脂肪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在植物性香料中也广泛存在,但其含量,含氮含硫化合物 含氮含硫化合物在天然芳香植物中的存在及含量极少,但在肉类、葱蒜、谷物、豆类、可可、咖啡等食品中常有发现。虽然它们属于微量化学成分,但由于气味极强,所以不容忽视。,二甲基硫醚 二甲基二硫醚 2-乙酰基吡咯 吲哚(姜油、薄荷) (洋葱、番茄)
14、 (茶叶) (茉莉、腊梅),含氮含硫化合物 含氮含硫化合物在天然芳香植物中的存在及含量,3、植物性天然香料的生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浸提法吸收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3、植物性天然香料的生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香气成分不因水蒸气加热而产生显著变化的原料。此法实施简便,故应用较广。利用精油的挥发性,虽其沸点大都在150300,但通入水蒸气即可在低于 100时被蒸馏出。在蒸馏前应先将原料适当干燥、粉碎,均匀装入带筛板的蒸锅中,从筛板下面通入水蒸气,上升的水蒸气均匀通过料层,精油通过水渗作用从植物组织中逸出,随水蒸气上升,经蒸馏锅上方导气的鹅颈管、冷凝管进入油水分离器,最后分离出精
15、油。,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法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第二章-香料香精课件,水蒸气蒸馏一般工艺流程,水蒸气蒸馏一般工艺流程,特点,热水能浸透植物组织,能有效地把精油蒸出,并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产量大。绝大多数芳香植物均可用水蒸气蒸馏方法生产精油。但加热时成分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而且对水溶性成分含量比较多的精油不适用,例如茉莉、紫罗兰、金合欢、风信子等一些鲜花。,特点热水能浸透植物组织,能有效地把精油蒸出,并设备简单、容易,压榨法,橘皮水洗1.5石灰水浸泡清洗装料压榨和喷淋(0.3%硫酸钠) 糊状压出物过滤高速离心橘油 滤渣蒸馏法回收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香料 香精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0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