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核医学课件最全.ppt
《临床医学专业核医学课件最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专业核医学课件最全.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医学,核医学,绪 论,绪 论,核医学的概念,核医学的发展历程,1895年 Wilhelm Roentgen发现X线,1896年 Henri Becquerel发现放射性核素,1898年 Marie curie 和Pierre Curie提取polonium和radium,1934年 Joliet 和Curie发现人工放射性核素,核医学的概念 核医学的发展历程 1895年 Wilhe,1938年 32P治疗白血病、1941年131I治疗甲亢、 1946年131I治疗甲癌。,1949年 发明了第一台闪烁扫描仪,1949年 有了商品-照相机,1964年 David Kuhl和Edwards研制了第
2、一台 SPECT,1975年 研制了第一台PET,1938年 32P治疗白血病、1941年131I治疗甲亢、,核医学的内容及其特点:,临床核医学,诊断:,X线检查(radiology)超声检查(ultrasound) MRI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e),解剖成像,SPECT/CTPET/CT,功能成像,器官功能测定、体外放射分析(RIA)等,核医学的内容及其特点:临床核医学诊断:X线检查(radio,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hyperthyreosis),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 ),转移性骨痛(multisite metastatic pain
3、),骨肿瘤(bone cancer),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hyperthyreosis)甲状腺癌,第一章 核物理基础,第一章 核物理基础,一、放射性核素,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原子结构,核素,稳定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原子的能量状态,基态,激发态,一、放射性核素 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 原子结,元素(element)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有不同数目的质子(proton,P)和中子(neutron,N) ,统称为核子(nucleon)。,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和中子数目之和为原子核的质量数,用“A”表示,因此,整个原子核内
4、中子数目N=AZ。,元素(element)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原子核内的核子之间存在着引力,称为核力(nuclear f,ground state,excited state,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称为基态(gro,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能量状态相同的一类原子的集合称为核素(nuclide)。,核内质子数相同,即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某元素的同位素(isotope)。,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isomer) 。,处于稳定状态的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当原子核内部处于不稳
5、定状态,产生了能级的变化,转化为另一种核素。这种自发的核内结构或能量的变化过程称为核衰变(nuclear decay),变化过程中释放的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称为放射线(radiation)。释出放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能量状态相同的一类原子的集合称,二、核衰变方式, 衰变(alpha decay),- 衰变(alpha decay),原子核内要释放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称之为“”粒子。,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过多的核素。中子转化为质子,释放负电子,称为 粒子。,二、核衰变方式 衰变(alpha decay)- 衰变(,+ 衰变(alph
6、a decay),主要发生在中子数相对不足的核素,核内由质子转化为中子,释放正电子,称为 +粒子。,电子俘获(electron capture,EC),对于中子数相对较少某些核素,原子核从核外内层的电子壳层俘获一个电子,使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释放一个中微子,随后较外层的电子跃入内层轨道填补空穴。由于外层能级高于内层能级,因此,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即特征X射线)形式释放。或者该能量传递给另一壳层电子,使之脱离轨道逸出,称为俄歇电子(auger electron)。,+ 衰变(alpha decay) 主要发生,跃迁与内转换现象,经过或衰变的核素,在衰变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原子核处于高能的激
7、发态,核内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释放后返回基态,该过程称为跃迁。,跃迁与内转换现象 经过或衰变的核素,在衰变的过程中可,三、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及其度量,指数衰变规律,三、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及其度量 核衰变是随机,半衰期,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如果某一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排期相差甚,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比活度与放射性浓度,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比活度与放射性浓度,四、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与激发作用,电离密度(ionization density): 单位路径上形成的离子对数目。,四、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8、,如果带电粒子使照射物质轨道电子从内层跃迁至外层,整个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此过程称为激发(excitation)作用。,散射与吸收,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库仓电场作用而发生方向偏折和能量的改变,称为散射(scattering),只改变运动方向而能量不变者称为弹性散射(elastic scattering)。,如果射线通过物质时,由于各种作用的机制,导致带电粒子的动能全部丧失而不复存在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带电粒子被吸收以前所行经的直线距离则成为射程(range),如果带电粒子使照射物质轨道电子从内层跃迁至外,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光子与介质原子的轨道电子
9、碰撞,把能量全部交给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光子消失,这一作用能够过程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脱离轨道的电子称为光电子(photoelectric electron)。,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光子与核外电子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轨道成为高速运行的电子,而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成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电子对生成:当光子能量大于1.022MeV时,在物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称为电子对生成(electron pair production)。,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对
10、于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物质,以光电效应为主;对于中能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物质,康普顿效应占优势;对于高能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物质,电子对效应占优势。,辐射剂量及单位,X射线或射线在单位质量(dm)的空气中,与原子相互作用释放出来的次级电子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同一符号离子的总电荷(dQ): X=dQ/dm,照射量仅适用于能量在10keV-3MeV范围内的X射线和射线照射空气。,对于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物质,以,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单位质量物质所受,待积剂量(committed dose)指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剂量积分估算,根据待积剂量的概念还可以推倒出待积吸收剂量、
11、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等。,待积当量剂量(committed equivalent dose, HT()指单次摄入的放射性物质在其后的年内对所关心的器官或组织所造成的总剂量累积值。, 待积当量剂量(committed equivalent,待积有效剂量(committed effective dose,E()如果单次摄入R类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器官或组织(T)造成的待积当量剂量HT()乘以相应的权重因子WT,随后对所涉及的器官或组织(T)求积。,HT()为积分至时间时组织(T)的待积当量剂量;WT为组织T的组织权重因数。,待积有效剂量(committed effec,常用电离辐射量间相互关系,
12、比释动能K当量剂量H辐射场空气待积剂量核素进入体内待积当量剂,第二章 核医学中的放射卫生防护,第二章 核医学中的放射卫生防护,Radiation need not be feared, but it must be respected. Morgan,Radiation need not be feare,一、天然本底辐射,天然本底辐射,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初级宇宙射线,次级宇宙射线,铀系,锕系,钍系,其它天然放射性核素,本底当量时间,表示在临床核医学防护工作中,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的大小可以用相当于在多长时间内所受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一、天然本底辐射天然本底辐射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初级宇宙射线次
13、级,二、放射生物学(radiation biology)作用机理,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y effect, RBE)=标准射线产生生物效能的剂量/所试辐射产生相同生物效能的剂量,通常情况下,RBE与LET呈正相关关系 。,二、放射生物学(radiation biology)作用机理,间接作用(indirect effect)指射线的能量直接沉积于生物体中的水分子,而不是生物分子,辐射沉积的能量引起水分子发生辐射分解,进而产生自由基等活性基团,这些自由基等活性基团可诱发生物分子损伤,它是通过水的辐射降解产物间接作用于生物分子引起损伤的。,外照射(external irrad
14、iation)是指来自被辐照机体之外的照射如x线和钴源射线等。 内照射(internal irradiation)是指放射性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内在人体内产生的照射。,间接作用(indirect effect)指,封闭源是将放射性物质固定在全封闭状态得到电离辐射源。,非封闭源是指能够向周围环境播散放射性核素的电离辐射源。,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s):受照射生物机体产生效应的严重程度在阈值以上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剂量阈值。通常为0.1-0.2Gy。, 封闭源和非封闭源 封闭源是将放射性物,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具
15、有一个或多个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如,等。,较分子氧的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氧衍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统称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如,等。,概括说大部分含氧自由基是活性氧,但活性氧不一定都是自由基。,破坏细胞膜,使膜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的破坏; 使细胞蛋白质氧化、脱氢,造成蛋白质的失活、结构改变、化学链 的断裂,或使蛋白质交联和聚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功能; 使糖链的断裂和失活; 引起核酸的损伤,造成细胞死亡。,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生物体内的还原剂和抗氧化酶系统对自由基和ROS的清除作用; 亚致死性损伤(sublet
16、hal damage, SLD):细胞内只有部分关键性靶点受到电离辐射事件的破环,只要给以足够时间,细胞可以对这些损伤进行修复,这种修复称为亚致死性损伤修复(sublethal damage recovery or repair, SLDR); 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ly lethal damage, PLD):这种致死效应是潜在性的,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可导致细胞死亡。如果改变受照细胞所处的状态,如延迟接种或置于不利于分裂的环境中,即可促进细胞恢复,免于死亡。这种恢复或修复,称为潜在致死性损伤修复(potentially lethal damage recovery or rep
17、air, PLDR)。, 生物体损伤的修复作用 生物体内的还原剂和抗氧化酶系统, 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和旁效应 低剂量刺激效,3) 相同剂量分次照射 :单次照射损伤高于分次照射。,4) 照射面积和部位:照射条件相同时,辐射生物效应与照射 面积呈正相关。腹部盆腔头颈部胸部和四肢。, 辐射对机体组织的损伤1. 辐射源相关因素1) 辐射种类:,表1 不同辐射类型的辐射权重因数WR,2. 靶相关因素 辐射敏感性(ionizin,随个体发育趋向成熟而逐渐降低,胚胎、幼体、成体的辐射敏感性依次降低。,随个体发育趋向成熟而逐渐降低,胚胎、幼体、成,表2 组织权重因数(WT),表2 组织权重因数(WT) 4)
18、 不敏感组织如肌肉、骨、软,氧效应:组织或溶液中氧浓度升高后,再给予射线照射可使辐射损伤程度加重,这种现象称氧效应(oxygen effects)。,细胞分裂周期与辐射敏感性密切相关。,造血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氧增强比(oxygen enhancement ratio, OER),氧效应:组织或溶液中氧浓度升高后,再给予射,精原干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卵原细胞(胚胎期),卵母细胞(静止),未成熟的卵泡,接近成熟的卵泡,成熟的卵泡,成熟的雌性, 性腺的辐射损伤精原干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子,辐射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在雄性中最危险的精原干细胞,在雌性中最危
19、险的是未成熟的卵泡。,男性暂时不育剂量的阈值,睾丸单次照射的吸收剂量为0.15Gy,在迁延照射条件下,剂量率为0.4Gy/a;永久性不育剂量的阈值为3.56Gy,剂量率的阈值为2Gy/a。,在急性照射条件下,女性永久性不育剂量的阈值为2.56Gy;在迁延照射条件下,永久性不育剂量率的阈值为0.2Gy/a。辐射造成女性不育时,伴有与绝经期相似的明显的激素水平改变。,辐射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在雄性中最危险的精原,三、电离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电离辐射致突变、致癌效应 电离辐射遗传,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主要内容,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0、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辐射实践的正当化;,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的主要内容 辐射防护的目的:,基本标准的剂量限值与豁免,工作人员一年接受的辐射累积剂量限值,剂 量 限 值,辐射场所的分级和防护要求,把职业照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放射源分为封闭源和非封闭源。,控制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可能超过年限值十分之三的区域。,监督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年限值十分之三的区域。,非限制区 在其中连续工作的人员一年内受到照射剂量一般不超过年限值十分之一的区域。,辐射场所的分级和防护要求 把职业照射工作场所,放射源
21、的防护,放射源的防护封闭源的防护:1. 时间防护;2. 距离防护, 放射性废物处理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浓缩储存(也称为永久处置,第三章 放射性测量,第三章 放射性测量,一、放射性测量仪器,放射性仪器的主要测量原理是建立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核射线转化为电能。,分类:,气体电离探测器(gas ionization detector),闪烁探测器(scintillation detector),半导体探测器(semiconductor detector),一、放射性测量仪器 放射性仪器的主要测量原,固体闪烁计数器(solid scintillation counter),固体闪烁计数器,固体
22、闪烁探测器,后续电子线路,计算机系统,辅助结构,固体闪烁计数器(solid scintillation,固体闪烁探测器(solid scintillation detector),将X和射线转变为电信号,探测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即可探测射线强度,又能测定射线的能量。,结构:,1. 闪烁体,分为无机晶体NaI(Tl)、有机晶体(蒽、芪)和塑料有机晶体(TP和POPOP)。射线激发为荧光信号。,2. 光收集系统,包括反射层、光学耦合剂和光导。收集并传递荧光信号。,固体闪烁探测器(solid scintillatio,3. 光电倍增管,将荧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4. 前置放大器,对电信号进
23、行放大。,后续分析电路,1. 主放大器,放大、脉冲整形和倒相。,2. 脉冲高度分析器(pulse height analyzer),有选择地让需要记录的脉冲通过,使之进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记录。起到鉴别核素和降低本底的目的。,3. 光电倍增管将荧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4. 前置,基本电路是甄别器(discriminator),预置阈值称为甄别阈(discriminator threshold),脉冲高度分析器主要由上下两路甄别器和一个反符合线路组成,上下甄别器之间差异称为道宽(channel width)。 微分测量(differential measurement)和积分测量(inte
24、gral measurement)。 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multichannel analyzer)道数越多分辨率越高。,计算机系统、辅助结构和电源,基本电路是甄别器(discriminator),预置阈值称为,液体闪烁计数器(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er),将和低能射线转变为电信号,由于两者射程短,需将样品加入到闪烁体中。,结构:,1. 液体闪烁体,液体闪烁体由溶剂和溶于溶剂中的有机闪烁剂组成,样品以固体或溶媒的形式加入其中。溶剂分子起到传递能量的作用,进而传给闪烁剂,其中原子被激发,退激时发出荧光。,2. 光电倍增管,必须和闪烁液的发射光谱匹配,用Cs-K-S
25、b,同时需用低噪声的光地倍增管。,液体闪烁计数器(liquid scintillatio,3. 光电倍增管,后续分析电路,1. 符合线路,2. 相加线路,3. 线性门控电路,4. 主放大器,5. 脉冲高度分析器,计算机系统、辅助结构和电源,3. 光电倍增管 后续分析电路1. 符,二、射线的测量,1. 绝对测量,绝对测量是不借助中间手段直接测量放射性活度的方法,常用4立体角法、固定立体角法、符合法和量热法,主要用于标准源测量。,2. 相对测量,相对测量一般用所测计数率的多少来反映放射性活度的大小,或者借助参考样品测定仪器的探测效率,将计数率转化为放射性活度,是生物医学中普遍采用的测量方法。,射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医学 专业 核医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301531.html